可组合和拆卸的架体或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57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组合和拆卸的架体或箱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组合和拆卸的架体和箱体。
通常,用于构成可拆组架体或箱体的构件包括接合件(Jointer),还需设置纵向和横向骨架以及在其上配置板体,显然这种产品的配件多,易混淆,需装配工具,并且易受力而松脱,因而不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以和现有技术不同的构思出发,提供一种以最少的构件来组配所需的架体或箱体。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必借助其它工具即可轻易迅速组合拆装的箱体或架体。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松脱和变形、结构牢靠的可组合和拆卸的架体或箱体。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网状板体的构成图;附图2是扣体的主体图;附图3是从另一侧显示扣体的立体图;附图4是网状板与扣体的结合状态示意图;附图5是从另一侧显示网状板与扣体的结合状态示意图附图6是构成架体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附图7是扣体与网状板的组装过程图之一;附图8是扣体与网状板的组装过程图之二;附图9是扣体与网状板的组装过程图之三;本实用新型可组合和拆卸的架体或箱体由网状板和扣体组成。所说的网状板由较粗杆件的横向梁、与该横向梁直交的纵向杆以及设于纵向杆最外侧的较粗杆件纵边梁焊接而成,其中,纵边梁以其上、下二根并排夹在横向梁的末端上、下二侧,在其二端外侧有一延伸部。所说的扣体由底板、扣槽、颈体、栓体、二个侧墙和凸块组成;颈体从底板前侧斜向上延伸,在其端部横设有栓体,从底板上侧到栓体下侧之间的垂直高度恰为纵边梁的直径;扣槽在底板后侧,开口向下,在该扣槽后侧作为槽边的插板厚度恰为纵向梁直径的一半,扣槽的内侧宽度和槽底半径以正好容纳纵边梁直径为度;在底板上的左、右侧各设有一个侧墙,在底板中央设有一凸块,由该侧墙和凸块在底板上形成二个相互平行的小纵槽,该小纵槽的宽度以正好容纳纵向梁的直径为度;凸块靠在扣槽内侧上,凸块比底板长度短,在该凸块前端的底板上留有空档,空档的长度大于横向梁的直径,扣体的长度等于纵边梁端部从最外侧横向梁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长度。

图1是网状板1的构成图,该网状板由粗、细铁丝或金属条焊接而成,并经过防锈处理。从附
图1可见,网状板1由横向梁2,较细的纵向杆3和设于纵向杆外侧的纵边梁4组成,即最外侧纵向杆是纵边梁4,该纵边梁4是较粗的杆件并且是上、下二根并排夹在横向梁2末端21、22的上、下二侧,其两端41、42向外侧延伸。其延伸部A的长度与扣体5的长度W相同(参照附图4、5)。
附图2和3是扣体5的结构示意图,扣体5由底板51、扣槽52、颈体53、栓体54、二个侧墙55与凸块56组成。以附图2为例,颈体53从底板51前侧向上斜向延伸,在该颈体53的端部横设有栓体54,扣槽52在底板51后侧,开口向下,在底板51上的左、右二侧各设有一个侧墙55,底板51中央设一凸块56,底板51上由二个侧墙55和凸块形成二个互相平行的小纵槽58、59,二个小纵槽可供纵边梁4的延伸部A段插入,因此,底板上小纵槽的宽度以正好容纳纵向梁4的直径为度。扣槽52后侧的插板57的厚度a恰为纵边梁4直径的一半,这样一对纵边梁可同时应用二个扣件5。
从底板51上侧至栓体54下侧之间的垂直高度h恰为较粗杆件纵边梁4的直径。也即可使较粗杆件纵边梁4的延伸部分别以牢固状态插放底板51上的二小纵槽58、59中(参看附图4)。
纵边梁4二端从最外侧横向梁2外侧延伸的延伸部部A的长度与扣体2底板长度W相等,从而使纵边梁4延伸部分A的端部顶在扣槽52的内侧。
在实施装配的过程中,横梁2的末端21或22将抵在底板51上,也即,凸块56靠在扣槽52内侧上,凸块56长度比底板51短,在该凸块前端的底板51上留有空档,该空档的长度大于横向梁的直径,以便横梁2的末端21或22抵在底板51上。
附图3是从附图2下侧方向上看的扣体示意图。
附图4和5是网状板1与扣体5的结合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4是从结合部位内侧的示意图;而附图5是从结合部位外侧的示意图。
从图可见,扣体5中的颈体53位于二根较粗杆件纵边梁4之中间,而栓体54则压掣在该二根纵边梁上并且位于横向梁2末端21(或22)的内侧,横向梁末端21(或22)则抵于底板51上凸块56所留出的空档上,二根纵边梁4的延伸部A位于小纵槽58和59内(图中未标出),亦即纵边梁4由侧墙55和凸块56固定其位置。扣体5的扣槽52与插板57则扣在另一网状板1的纵边梁4外端42(或41)上,也即扣在延伸部A上,扣槽52的开口向外。从外侧观看结合部位,可见扣体5的外表呈完整的平面状态,网状板和扣体结合成一个稳定而牢固的整体。
除附图4和5的结合状态外,扣体5亦能扣于网状板的其它位置上,以提供多样变化的运用。
在安装扣体5和网状板1过程中可有下列三种组装过程,如附图7~9所示。首先将栓体54与颈体53由与纵边梁4成90°角方向置入二根纵边梁4之间与横向梁2末端21(或22)的内侧,如附图7所示,然后再旋转90°角,如附图8所示,再使纵边梁4的外端41(或42)两根梁的延伸部分A置入由侧墙55及凸块56所形成的槽58、59(未标示)内,如附图9所示,然后以扣槽52扣于其它网状板1上,这样就完成1个结合部的组装。
在上述组装作业中,将二根纵边梁外端41(或42)压入槽58、59内时,因栓体54与网状板1之间的垂直高度h与较粗杆件的纵边梁4直径相同,因此,以栓体54为轴心有向外张开的力量,由此向外张开力量加于另一网状板1的较粗杆件纵边梁4上时,可进一步增加结合力,使组合后的架体或箱体呈更牢固的结合状态。
此外,上述所说的作为网状板骨架的横向梁、纵向杆和纵边梁是圆形条或方形条。
本实用新型可组合和拆卸的架体或箱体由网状板和扣体组成,所用配件少,配件不易混淆,不需借助于其它工具即可组合或装配,组拆操作简单方便,组装好的架体或箱体结构牢靠,不易松脱或变形。
权利要求1.可组合和拆卸的架体或箱体,其特征在于a、由网状板和扣体组成;b、所说的网状板由较粗杆件的横向梁、与该横向梁直交的纵向杆以及设于纵向杆最外侧的较粗杆件纵边梁焊接而成,其中,纵边梁以其上、下二根并排夹在横向梁的末端上、下二侧,在其二端外侧有一延伸部;c、所说的扣体由底板、扣槽、颈体、栓体、二个侧墙和凸块组成;颈体从底板前侧斜向上延伸,在其端部横设有栓体,从底板上侧到栓体下侧之间的垂直高度恰为纵边梁的直径;扣槽在底板后侧,开口向下,在该扣槽后侧作为槽边的插板厚度恰为纵向梁直径的一半;扣槽的内侧宽度和槽底半径以正好容纳纵边梁直径为度;在底板上的左、右侧各设有一个侧墙,在底板中央设有一凸块,由该侧墙和凸块在底板上形成二个相互并行的小纵槽,该小纵槽的宽度以正好容纳纵向梁的直径为度;凸块靠在扣槽内侧上,凸块比底板长度短,在该凸块前端的底板上留有空档,空档的长度大于横向梁的直径,扣体的长度等于纵边梁端部从最外侧横向梁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长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可组合和拆卸的架体或箱体,其特征在于作为网状板骨架的横向梁、纵向杆和纵边梁是圆形条或方形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组合和拆卸的架体或箱体,由网状板和扣体组成,网状体由横向梁、纵向杆和纵边梁构成,其中,纵边梁以其上、下二根并排夹于横向梁末端的上、下二侧,并且设有一延伸部,扣体具有底板和扣槽等,以其颈体及栓体插入纵边梁之间及横向梁内侧,且设有由侧墙及凸块构成的小纵槽,以供纵边梁的延伸部置入。通过网状板与扣体的结合,再由扣体的扣槽搭扣于另一网状板上,从而形成架体或箱体。本设计构件少、易拆装、牢靠。
文档编号B65D6/24GK2144096SQ92244510
公开日1993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杨士奇 申请人:杨士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