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81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络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络纱机。这样一种络纱机例如在DE.3404303A1(Bag1380),EP120216A(Bag1375),DE3417457C2(Bag1405),DE3703731A1(Bag1513)中已经公知。
在往复装置中这种络纱机的导引件有下面的功能挡臂具有不变的角速度,然而在纱线与卷筒轴线作平行往和复导行的方向上并在行程端部区间具有不同的导行速度。导行速度是与翼片连续变化的角度位置有关的和因此与形状相关。主导引件使纱线如此偏离往复平面,即,这个速度差以希望的方式补偿。通过导引件相应的造型就可实现,在行程端部间的往复速度(亦即除了短的回转区,其中,运动方向转反)是不变的。但是,通过导引件和翼片的造型还可以确定希望的运动规律。同时,用切线平面标志为往复平面,它通过顶部导纱器和下一个转筒(其上缠绕有纱线)张拉而成。该顶部导纱器位于往复行程的中部并离转筒有一个如此距离,即,纱线可以承受纱线应力波动,其由于往复运动而产生的。这个纱线应力波动的产生在于,顶部导纱器和转动体之间的纱线长度由于往复运动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扩大和缩小。就转动体而言,通过涉及一个接触罗拉,纱线在其上绕行,并部分地缠绕,然后输入到卷筒上。
在现有技术的往复装置中,能够使纱线通过一个较大往复行程例如250mm并只有一个用于每个运动方向的转子分别执行往和复导行。但是,较大的导引速度差别必须补偿。因此,导引件在往复行程的中部区域伸入往复平面内特别远,同时,在往复行程端部区域正位于往复平面上。这样,纱线在导引件上的缠绕角,在往复行程的中间区域是相应较大的,而在行程端部区域,纱线在导引件上的缠绕角是相应较小的。
本发明的任务是,避免这种较大的缠绕角差别,因为它引起不同的纱线张力,这样,就能实现较大的往复行程。
本发明解决方案由权利要求1获得。
借助这个解决方案,就可使最大的缠绕角很明显地减小,而这个最大缠绕角按照自然规律发生在导引件相对往复平面的最大偏移区域内。最好是在一个安排方案中,这个最大的缠绕角是大致相等大小的,这样,纱线张力就保持在一个确定的界限内。本发明优点是,可以避免在往复行程的端部区纱线应力发生不允许的减小。在公知的络纱机中,纱线应力必须选定如此之高,即,它(应力)在行程端部区域还不能低于一个最小值。这就另一方面意味着,纱线应力在往复行程的中部区域是相当高的。通过本发明就与此相反地实现了,在行程端部区域具有与减小纱线应力倾向相反的作用,并且使选定的低纱线应力保持在最小值以内。
按照权利要求2的扩展方案还实现一个纱线应力的均匀性。
在卷绕一个多头纱线情况下,该卷筒必须如此制作,即,纱线还可以用很高的速度又从该卷筒上拉出。然而,只有当纱线以不可分的结构绕置在卷筒上,亦即它是一个统一体并基本上是圆形体,才是特别可能的。与此相反的结构是单根的长丝(其组成纱线)紧靠地置于卷筒上。在这种情况下,当拉出纱线时存在的危险是,这些单根的关连的单丝不会同时和均匀地从卷筒表面上松开。这样,纱线不是均匀地拉出,因此,可能导致纱线断裂或单丝断裂。权利要求3方案具有特别优点是,在本发明这种结构方案时,该纱线是以不可分体绕置在卷筒上而不是由单丝组成的束线。特别在这种结构方案中避免了。单根长丝的连接又会消除和松开,而这种连接是在先通过在纱线上实行一个强烈空气流的吹拂。
此处先决条件(如所有其他实施方案)是,这两个导引件是相互很紧密地和与挡臂转动平面对应安置的。
权利要求4的结构方案能使纱线在转向区域实现一个特别精确的从一个翼片到另一个翼片的转交工作并避免了导引件紧密布置的机械结构上的问题。
一个基本的可能方案是,主导引件安置在纱线运行平面的一侧或另一侧。然而最好是,主导引件位于纱线运行平面和转子轴线平面之间(权利要求5)。这样对于操作和靠置纱线是有特别优点的。
前面已经描述过,按照目的要求,至少主导引件安置在翼片平面的前面(沿纱线运行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该主导引件就会在其同时安置在纱线运行平面和转子轴线平面之间时覆盖住翼片。因此,就使正确地相对调整转子变得困难。为避免这一点,设置了权利要求6的结构方案。此时,该相应的导引件制成一个在机架上固定的框架,它设有一个窗口。该伸入往复平面内的框架构件构成了该导引件。此外,该窗口被加工成如此大,即首先,往复行从的端部区域(其中,纱线进行从一个翼片到另一个翼片的转交工作)是可以看见的。
下面借助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它表示

图1和图2是一个传统络纱机的侧视图,其中描述了纱线相对往复行程和不同位置;
图3和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其中,沿往复行程纱线具有不同的位置;
图5是一个具有主和辅助导引件的往复装置俯视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俯视图;
图7是一个实施例在往复运动的多个相位时的侧视图。
本申请描述的络纱机实施例具有下面的共同特征一根纱线通过一个络绞装置的顶端导纱器13输入,并从此处送至一个接触罗拉12上。该纱线以部分方式例如60°角缠绕接触罗拉,然后,运动至卷筒16上。该接触罗拉和卷筒16处于圆周接触、而卷筒16在一个纸粕筒管或一个塑料筒管上形成。该塑料筒管15被在一个心轴14上张紧。该心轴14用一定转数驱动,而转数在卷绕运动的过程中是下降的。而心轴驱动的控制是根据接触罗拉12的转数进行的,为此,接触罗拉12被测量。心轴或心轴驱动的控制是如此实现的,使接触罗拉12的转数保持常数。该络绞装置包括两个转子1和2,其上,固定有多个挡臂,在本申请的范围内还称为翼片。转子1例如具有两个挡臂5和6,它们相互错位180°安置。该转子2具有挡臂3和4,它们同样彼此错位180°布置。这些转子是如此安置的,即挡臂5,6在一个转动平面中,而挡臂3,4在另一个转动平面中回转,并且这两个转动平面相邻紧靠和平行。然而,其转子轴线,如从图5看出的,是与卷筒轴线平行但偏心安置的。
这些转子是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和一个90°的相位差被驱动的。只要每个转子例如有三个挡臂,那么,这些挡臂就相互错位120°。通过翼片3至5,则使纱线沿着一个导引件9(主导引件)导行。在每个行程中,该纱线通过一个转子的一个翼片导行。在行程的末端,这个翼片就下沉到该导引件的下方,然后在相反方向的纱线导引工作则被另一个转子的一个翼片完成,而这个转子在此瞬间是从导引件下方升上来的。这样一个络绞装置例如在EP-C114642(Bag1321)中已有描述。
为此,在图1和图5中作如下描述按照图5的每个转子1和2具有两个彼此错位180°的挡臂3和4或5和6。此时,该挡臂具有纱线导引作用并将纱线往左导引。在往复行程端部(线7),它(5)将纱线交给反面转动的转子2的正迎来的挡臂7。该导引件9以一个确定的造型突入到往复运动平面中,此处其用线10表示。也就是说,纱线来自观察者的方向,而往复平面处于与低平面垂直。在往复行程端部区域中,安置了辅助导引件11,并且位于两个平面内,这两个平面不仅与挡臂的转动平面相邻而且彼此很近。该主导引件则从如挡臂一样的同一侧突入往复平面内。而该辅助导引件11从相反的一侧伸入往复平面10。
现在,按照现有技术(图1)表示的络纱机,该主导引件9(图1和2)不仅在往复行程的端部(图1示),而且在往复行程的中间(图2示)都使纱线偏离虚线所示的往复平面10。
为此,如图2所示,在往复行程的中间区域,纱线在主导引件上产生一个很大的缠绕作用。在端部区域,如图1所示,只剩下一个很微小的缠绕。这个缠绕作用的变化还导致一个相应的纱线拉力的变化,在拉力变化同时,纱线撞到接触罗拉12或卷筒16上。就此,纱线在端部区域,(图1示)。相对往复平面10就不再或只有很微小偏移了。这种偏移在往复行程的中间区域内,如图2示,是很大的。这种偏移则导致一个很大的纱线拉力,因为,纱线是从一个输出罗拉上按固定速度提供的,因此,每个偏移就转换成一个相应的纱线伸长和拉力增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纱线张力在端部区域还必须如此大,以便能够实现一个无干扰的卷绕运转。因此,纱线张力在中部区域变化太大的话,则很难避免,在中间区域的纱线张力超过损环界限。
与此相对应,在图3和4及6和7的实施例中,设置了矫正件。
从图3和4看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该共同的转子轴线平面与主导引件是离开往复平面10(同样用虚线表示)如此远的,即,主导引尺9在往复行程端部(见图3)不再伸入该往复平面中。相反地,在此处的相反一侧,辅助导引件11却伸入往复平面中,并在往复行程的端部该辅助导引件,除了导引纱线和必要时补偿挡臂的导引速度以便有一个希望的往复速度分布外,还具有对在主导引件上丧失的缠绕角进行补偿的作用,以及对纱线偏移往复平面10的补偿作用。如图3至5表示的那样,该主导引件9和辅助导引件11在行程端部区域中是重叠搭接的。图5还表明,辅助导引件进行导引工作时,大约或最好约在往复平面10与主导引件9的交叉点之前(从往复行程中点来看)。依此就可实现,在主导引件和辅助导引件上的缠绕角近似于相等大。
如图6和7表明的那样,主导引件9和辅助导引件11不必如此安置,即,不必有一个重叠(沿纱线方向看)。相反地,导引件的相对布置是取决于纱线运行,往复装置、接触罗拉和卷筒的总体几何安排的。
单个的相位,在图6中是用虚线Ⅰ-Ⅴ来标明的。图7表明,相同的络纱线处于不同的往复运动和沿箭头方向依次排列的相位I-V。图7中的I是表示在往复行程中间的情况。该翼片4导引着纱线,同时,该纱线通过主导引件9而偏移。在相位Ⅱ时,该在往复行程端部区域的纱线已经落入主导引件9和辅助导引件11间的导引隙缝中。在这一相位时,该辅助导引件11首次接触纱线,在相位Ⅲ时,可以看出,纱线不仅被主导引件而且被辅助导引件所偏移。由此,缠绕角基本上保持常数。
在相位Ⅳ时,主导引件从往复平面完全缩回。从此时起,纱线导引工作则仅通过辅助导引件完成。在相位Ⅴ时,描述了往复行程的端部。该纱线从一个转子的一个翼片4被转送给另一个转子的另一个翼片6。在这个相位V中,该辅助导引件同样只对沿往复方向的纱线有导引作用。
一个按照图6和7的特别实施例在于,主导引件9和辅助导引件11是安置在紧邻叠置的平行平面内并位于翼片平面的前面。通过这种安置就可实现,该纱线在从接触罗拉12或卷筒16上取下时也不会分散成单根的长丝。相反地,该纱线作为不可分割的丝束置于卷筒上,因此,还又作为不可分的丝束从卷筒上展开拉出。在本描述的翼片往复机构情况下必需的是,转子上的翼片要如此精确地调整,而纱线在一个确定的点上从一个翼片上被转给另一个翼片上。为此,人们必须能观察到翼片。所以在主导引件上设置了窗口17和在辅助导引尺上设有窗口18。因此,这些导引件设置成框式结构,这样就总留有一个窗口。
零件编号1转子10往复平面2转子11辅助导引件3挡臂12接触罗拉4挡臂13顶部导纱器5挡臂14心轴6挡臂15筒管7往复行程端部16卷筒8往复行程端部17窗口9主导引件18窗口
权利要求
1.将连续运行的纱线卷绕到一个交叉卷筒上的络纱机,具有一个往复装置,其使纱线沿一予定的行程(往复行程)以横向于纱线运行方向作往和返(往复方向)导行,并具有如下特征一个位置固定的安置在往复行程中部的导纱器(顶部导纱器),它在往复装置后边的转动卷筒(卷筒或接触罗拉)上拉出一个切线平面;两个其上固定有挡臂(翼片)的反向转动的转子;转子轴线安置在一个共同的平面(转轴平面)内;翼片在两个紧邻且平行的平面(翼片平面)内运动,这些平面与转轴平面垂直相交;一个第一导引件(主导引件),它安置在纱线运行平面的一侧并在一个(主导引件)平面内,该平面与一个翼片平面紧邻并平等安置,而且该主导引件如此伸入往复平面内,即纱线沿往复方向按照基本不变的预定摆动速度或按照一确定的摆动规律作往和复导行;在往复行程的端部区域(行程端部)的辅助导引件,其位于一个与翼片平面平行的平面(辅助导引件平面)内,并且辅助导引件与主导引件相比是安置在往复平面的相反侧的;其特征在于转子轴线平面和主导引件相对往复平面是如此安置的,即,主导引件在行程端部的区域内不再突入往复平面内;而在行程端部区域内,辅助导引件突入往复平面内,并因此,该辅助导引件执行纱线导引和确定往复速度。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纱机,其特征在于转子轴线平面和主导引件相对往复平面是如此安置的,即在主导引件中部的缠绕角和在辅助导引件行程端部的缠绕角是大约相等大小的。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络纱机,其特征在于该主导引件和辅助导引件位于这样的(主导引件平面;辅助导引尺平面)平面内,它们在纱线运行方向上是位于翼片平面之前和相互紧邻。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络纱机,其特征在于主导引件的辅助导引件在纱线运行方向看,是位于翼片平面的相反两侧的。
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络纱机,其特征在于主导引件如同转子轴线一样安置在纱线运行平面的同一侧。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络纱机,其特征在于这安置在翼片平面前面(沿纱线运行方向)的导引件(主导引件9和/或辅助导引件11)设置一个窗口(17.18)以便看见翼片。
全文摘要
将连续运行的纱线卷绕到一个交叉卷筒的络纱机,具有一个往复装置,其使纱线沿一个预定的行程(其与纱线运行方向横向设置)作往返导行,一个导纱器在往复装置后边的转动卷筒上张紧一个切向平面;两个其上固有挡臂的反向转动的转子;转子轴线平面和主导引件相对往复平面如此安置,即,在行程端部区的主导引尺不再伸入往复平面内,而在行程端部区内,该辅助导引件伸入往复平面内和由此执行纱线导引和确定往复速度。
文档编号B65H54/28GK1089569SQ93112929
公开日1994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3日
发明者赫伯特·特克, 赫伯特·希梅茵斯基 申请人:巴马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