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传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80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容器的传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传运装置。
数排容器的传运装置已为众所周知,现有技术中托架的转轴在牵引设备的纵向延伸,而且在非工作位置以及工作位置时,托架从牵引设备中呈直角形式伸出(德国专利1183428)。托架是杆状结构,在各排容器运动行程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与运动行程的宽度相比较,牵引设备本身仅仅占据很小的空间。传运方向上运行的、工作位置时上面装设有托架的牵引设备的柱脚,可在所要求的容器高度上引导,如在瓶子重心位置上进行引导,因此,即使是有倾斜趋向的容器,如塑料瓶,也能可靠地传运。但是这种已有的装置具有缺点,托架在垂直方向上占有很大的空间。此外,直到容器顶部被容器处理机的夹爪抓取,并从传运装置中移出以前,托架不能提升,所述处理机例如包装机。传运装置的长度不需要加大。托架提升时产生的垂直运动分力可使容器位置改变,并使容器运动不平稳。
另外,已知的用于容器的传运装置中的几个环状牵引设备在平行于垂直平面内环行,它们全部安排在数排容器运动行程的下方(德国公开说明书3702954)。牵引设备固定于运行平面上的短的梳状托架,并与环行方向呈直角,在导引容器的输送器之间稍微向上伸出,并用最下边缘部分作用在所述容器上。已知传运装置结构设计成袖珍形,但它们只适用于没有倾斜趋向的容器。其原因也是由于为衔接托架需要提供足够大的空间而使输送带必需很窄而造成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主要减少所需空间,并对上述各种类型的传运装置中容器耐倾斜性进行改善。
根据本发明,通过本文公开的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可达到本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传运装置就其高度而言仅需牵引设备本身的空间,这是由于在非工作位置,托架装配在牵引设备的顶部。尽管如此,托架仍可对所希望的任何高度的容器作用。当所述托架由工作位置转换到非工作位置时,托架的垂直运动不会发生误差。因此,采用本发明传运装置的可能性极大。特别在容器处理机(诸如包装机或清洗机)的输入处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传运装置可用于以理想的方式供应容器。当几排容器进行传运时,甚至在成排的容器之间,有可能安排带相当短托架的牵引设备。
发明的更进一步发展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介绍。
参照附图下面将描述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表示在洗瓶机入口处的容器传运装置的侧视简图;
图2表示图1中A-B垂直截面图;
图3表示图1和图2的传运装置中央入口处的放大顶视图;
图4表示图3中G-H截面图;
图5表示图3中C-D截面图;
图6表示图3中E-F截面图;
图7表示图4中J-K截面放大图。
按照图1至图7所示的传运装置,一般用数字1表示,该装置与塑料瓶3的清洗机2输入部分相结合,图中只显示所述清洗机2的一部分。除其它部件外,清洗机2包括支架4和环形输送机5,输送机抓取瓶3的顶部,形成三个一组,并将瓶子连续传送通过处理工位,该工位图中未表示。这种输送机在德国实用新型专利9110492中已详尽描述。为使输送机能以适宜的方式拾起瓶子3,所述瓶3必须呈平行三排方式并与输送机隔板一致的间隔同步地供给输送机5。这一点传运装置1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传运装置1包括三个带有支承部分7的水平输送带6a.6b.和6c,支承部分7通过几个支柱8安放在支架4上。输送带6a.6b和6c与清洗机2的输送机5同步连续驱动,并与所述输送机具一样的移动速度。输送机皮带宽度和瓶3的直径大致相等,借助所述输送带根据瓶子的垂直高度导引瓶子3。每条输送带6a,6b和6c放置一排瓶子。
各相邻输送带6a和6b,以及6b和6c之间形成纵向连续间隙9。在每个间隙9中竖直安排两个平行板10,它们相互间距离很小。此外,两同样类型的附加成对的板10密集安放在输送带6a和6c的外侧。这样4对板10之间距稍大于瓶3的直径,瓶子由所述板导引。为此,板10向上伸到输送带6的表面外到达适当的范围。板10也向下伸到输送带的外边。
用于环形牵引设备13的成形滑动条带11、12,以滚链形式固定到每对板10中的各上、下水平纵向侧面。4个牵引设备13的每一个在平行的垂直平面上环行,牵引设备13也在驱动滑轮14和偏转滑轮15上运转,滑轮位于一对板10之间,并固定到公共的水平轴20,21上。这些轴可转动地支承地两外侧的成对板10上。4对板10固定到几个水平的元件16上,该元件16通过支柱17依次放置在清洗机2的支架4上。
如图1所示,上滑动条带11和瓶3主体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下滑动条带12整个位于输送带6的下方。输送带6释放边的偏折全部位于板10之间,而输入边的偏折在板10的外侧,同时也在清洗机2的外侧,输入边的偏折图中未表示。因此,三个输送带6与它们的支承部件7以梳齿方式在由8个板10限定4对板和由在其中引导的4个环形牵引设备13之间衔接。
如图3至7的详图所示,牵引设备13,在图1和2中只用中心线表示,设备13用滑动条带11、12导引,若需要也可由板10导引,设备13设置指形托架18,以便将安放在输送带6上的瓶子,以和机器隔板相一致的间距准确地传运瓶子。为此,把销子20的一端固定到按比例放大的链件19上,另一端在牵引设备13环行的垂直平面内呈直角,从牵引设备中伸出。托架18的一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销子20上,所述托架18的支承形式是它们的纵轴线呈直角延伸至它们的转轴上,该转轴是由销子20所限定。托架18在偏折滑轮14、15运行外侧范围内转动,滑轮在牵引设备13的运行平面呈直角延伸的水平面内。每个销子20支承着数个托架18。更确切地说,两个外牵引设备13的每个销子20支承两个托架18,两个内牵引设备13的每个销子20支承4个托架18。这些托架18中,一对托架18分别用于同一排瓶子,因此,总的来说,每个瓶子3在其主体范围内受到4个托架18的作用,并随后以准确的防倾斜的方式进行导引。影响准确和防倾斜的导引的其它因素包括输送带6和4个牵引设备13是通过驱动滑轮14,与输送机5同步驱动,而且它们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的输送机相同。
如图3所示,每个托架18的长度不超过瓶子的半径,因此,精确地从相对位置伸到瓶子运行的轨道上的各对托架彼此并不产生干涉,再有,当托架18处于工作位置时,利用从转轴伸出一个斜角,使托架联同牵引设备13在传运相反的方向上限定一个锐角,转轴是由销子20确定的。两托架18间固定的瓶3将受到一定的对中作用。于是其直径基本上小于成对板间内侧宽度的瓶3则可准确地传运了。
用来使托架18相对牵引设备13移动的控制装置是极其简单的结构。除上述的板10以外,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柱脚弹簧22和制动器23。柱脚弹簧22缠绕连接销子20,因此弹簧在托架18间定位,并由螺栓24支承,且相对螺栓不产生转动而固定,所述螺栓24平行于所述销子20延伸,被紧固到专用链元件19上。两个内牵引设备13的每个柱脚弹簧22具有两个自由端,该端头在工作位置连接两个相邻的托架18,托架18以翼形方式从在相对方向的共同牵引设备13中突出,两个外牵引设备13的柱脚弹簧仅需要一个自由柱脚,它作用在向内伸出的托架18上。柱脚弹簧22的结构是这样的,即试图使托架运动到伸出的工作位置,这在图3的左半图和图5中表示。该工作位置由凸块形的制动件23确定,制动件在销子20的前端形成,并衔接托架18的轴承孔的相配槽25,因此限制了托架的运动范围(图7所示)。然后在工作位置,在柱脚弹簧22的作用下托架18靠住制动件23。为使托架18固定在工作位置的附加装置就不需要了。
在非工作位置,托架18完全安设在两相邻板10之间,如图3右侧和图6所示,这时柱脚弹簧22压在一起,托架18从制动件23上抬起。处于这个位置,托架位于连带牵引设备13的运行平面内,其纵轴线大致平行于牵引设备13或平行于运行方向延伸。因此,牵引设备外侧所需空间也在垂直方向上很小;绝对无需根据并排运输的瓶子的数目确定。托架18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的转换以及相反情况是依靠板10的适宜构造设计的结果。托架18占据工作位置的区域时,板从托架延伸一定的垂直距离,而托架18占据非工作位置区域时,板10在垂直方向完全复盖托架18。板10在这两个区域之间,构成阶梯形控制边缘26、27(见图1)。位于输入边的控制边26,托架18在板10之间留有间隙。只要托架18的自由端通过控制边26,在柱脚22的作用下托架将突然运动到其工作位置。运动所经过的距离非常有限,因此托架可平稳地转到瓶3间的位置上,瓶3相互以紧密地间隔传送。位于释放边的控制边27首先与销子20邻近的托架18直接接触,在此沿所述托架18滑动,并将托架加压向内相互靠近,阻抗柱脚弹簧22的弹力,在板10之间使托架进入非工作位置,由上图中可看出,托架至少有部分是重叠的。
第一控制边26处于传运装置1的输入区,在牵引设备13偏折后一小段长度处,偏折通过输入侧面上的偏折滑轮15进行。在输入区记录由输送带6提供的瓶3,并将瓶3移动到与输送机5的分隔空间和托架18的分隔空间一致的所需空间中。这项工作由分离装置29执行,如按照德国专利1183428中采用两个交替振荡挡板,或按照德国公开说明书3702954中采用圆周组式指爪。
第二控制边27处于传运装置1的释放区,在牵引设备13偏折前一小段长度处,偏折通过释放侧面上驱动滑轮14进行。
在此地区,输送机5整个处于瓶顶以下,输送机牢牢抓取所述瓶顶。然后,在托架18缩回情况下,瓶3从传送装置1通过输送机5提升,并引入清洗机2。
图1中仅仅表示外轮廓的板10不需要整体板结构,但在不必执行任何引导或支承功能的地区,可以设置开孔,如一方面在滑轮14、15和另一方面在滑动条带11、12之间的中央区域设置。
权利要求
1.容器的传运装置,包括确定所述容器运动行程的导引设备,具有环行垂直平面至少一个环状牵引设备,和转动铰接在所述牵引设备上并用于容器的托架,所述托架适于借助控制装置,在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在非工作位置中,托架基本上位于环行平面内和同时位于运动行程外侧,在工作位置中,托架从环行平面侧伸并同时延伸至运动行程中,至少在传运方向运动的牵引设备的柱脚在容器运动行程侧面和附近延伸,其特征是每个托架(18)的转轴以直角延伸至在环行平面内的牵引设备(13),在非工作位置,托架与牵引设备大致对中。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托架(18)呈指状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托架(18)的端部转动地支承在销子(20)上,所述销子(20)的一端固定于牵引设备(13),而另一端即为自由端在所述牵引设备(13)的环行平面内大致以直角方式由牵引设备(13)中伸出。
4.按照权利要求3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牵引设备(13)的结构是滚链形的,每个销子(20)固定到垂直于滚子轴线的一个链元件(19)上。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托架(18)被弹性装置(22)所执动,弹性装置(22)试图将托架运动到由制动件(23)所确定的工作位置。
6.按照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牵引设备(13)设有固定螺栓(24),它与所述销子(20)平行延伸,并用于构成柱脚弹簧的弹性装置(22)。
7.按照权利要求6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每个固定螺栓(24)固定到同样的链元件(19),作为与其相连的销子(20)。
8.按照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数个托架转动地支承在每个销子(20)上。
9.按照权利要求8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由同一销子(20)支承托架(18),当处于工作位置时,以对置方向从牵引设备(13)中伸出。
10.按照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在托架(18)的环行区域内,其中所述托架占据非工作位置,沿所述托架的运动行程设置静止的制动表面(10),所述制动表面(10)抵靠弹性元件(22)的弹力将所述托架(18)固定在其非工作位置。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制动表面(10)直接与托架(18)作用,并借助表面的导向部分将运动托架(18)由工作位置转动到非工作位置。
12.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制动表面由条带或板(10)所限定。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在不与所述托架接触的情况下,板(10)或条带沿托架(18)的工作区域延伸,他们构成容器的侧导向装置。
14.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至少部分牵引装置(13)在两平行板(10)或条带之间定位,板或条带构成所述牵引设备(13)的侧盖、容器的侧导引装置、以及托架(18)的控制装置。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用于引导牵引设备(13)的滑动带条(11、12)固定在平行板(10)之间。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权利要求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为输送数排容器,设置数个平行的牵引设备(13),至少一个牵引设备(13)在两相邻排容器之间环行。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每排容器安放在分离的运输带(6)上,运输带(6)之间形成间隙(9),至少一个环状牵引设备(13)在所述间隙(9)中环行。
18.按照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权利要求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分离装置(29)设置在所述传运装置的输入区,所述分离装置(29)与牵引设备(13)同步驱动,并用来作将容器以适当间隔转移到托架(18)上。
19.按照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权利要求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装置配合容器处理机(2)的输送器(5)的输入区,容器以适宜的间隔形式从托架(18)转移到所述输送器(5)。
20.按照权利要求19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输送器(5)将容器夹持在托架(18)上方。
21.按照权利要求1至20中之一权利要求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当托架(18)处于非工作位置时,其自由端位于与牵引设备(13)环行方向相反的方向。
22.按照权利要求1至21中之一权利要求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当托架(18)处于工作位置时,其与相关联的牵引设备(13)限定一锐角。
23.按照权利要求1至22中之一权利要求的传送装置,其特征是当托架(18)处于工作位置时,其伸入容器运动行程至多到达运动行程的中央。
24.按照权利要求23的传运装置,其特征是环行牵引设备(13)与部分伸到运动行程中的托架(18)安排在每排容器的任一侧。
全文摘要
容器的传送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带托架的环状牵引设备,托架可转动地铰接在装置上并用来为容器而设置的,所述托架适用于借助控制装置在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至少一个在传送方向运动的牵引设备的柱脚在容器运动的行程侧向和接近行程延伸,每个托架的转轴基本上和牵引设备呈直角延伸,在托架非工作位置,托架大致与牵引设备对中。
文档编号B65G19/26GK1092374SQ9311268
公开日1994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7日
发明者克兰克·克劳斯 申请人:赫尔曼·克朗塞德机械工厂克朗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