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幅对中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215417阅读:来源:国知局
件5221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且数量相等),当被平布71遮挡的对应于居中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的两侧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的数量相等时(信号接收元件5221同例),两侧的电量差(也可称电位差,以下同)为零,自动探偏纠偏机构5不动作,即作用缸57不工作,反之,即两侧电量不等时,也即被布料遮挡的相对于居中位置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两侧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的数量不等时(信号接收元件5221同例),那么按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由作用缸57的动作而实现自动探偏纠偏。
[0053]请参见图3和图4,上面提及的退捻装置4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退捻架座41、退捻架42、检测辊43、退捻导布轮44、回转筒轴承座45、回转筒46、回转盘47、一对退捻过渡轮48和退捻伺服电机49,退捻架座41由第一扶梯411、第二扶梯412和平台413构成,第一、第二扶梯411、412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关系,其中:第一扶梯411的顶部与平台413的左侧固定,底部与前述左横梁13的顶部固定,第二扶梯412的顶部与平台413的右侧固定,底部与前述右横梁14的顶部固定,并且第一、第二扶梯411、412之间由扶梯连接支撑414补强连接,在平台413上开设有一平台导布腔4131,并且在平台413的顶部固定有一过渡架4132,在该过渡架4132的顶部开设有一过渡腔41321,过渡腔41321与平台导布腔4131相对应,退捻架42由退捻架左墙板421和退捻架右墙板422构成,退捻架左墙板421在对应于过渡腔41321的左侧的位置与过渡架4132的上表面固定,退捻架右墙板422与退捻架左墙板421纵向并行,并且该退捻架右墙板422在对应于过渡腔41321的右侧的位置与过渡架4132固定,在退捻架左墙板421朝向退捻回右墙板42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左端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而在退捻架右墙板422朝向退捻架左墙板42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右端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该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11、4221的位置彼此对应,退捻架左、右墙板421、4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退捻架腔423,该退捻架腔423与前述的过渡腔41321相通,在退捻架腔423内并且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下方的位置采用导圈螺钉4241固定有一布束导圈424,解捻即退捻后的布束7途经布束导圈424。检测辊43具有一检测辊轴431,该检测辊轴431的左端可移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左墙板421上开设的检测辊轴轴孔内,并且由左限位套4311限定,而检测辊轴431的右端可移动地支承在退捻架右墙板422上开设的检测辊轴轴孔内,并且由右限位套4312限定,在检测辊43的左端固定有一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而右端固定有一第二信号触发圈4314,当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与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对应时,由该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采集信号,当第二信号触发圈4314与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对应时,由该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采集信号。退捻导布轮44的两端各通过退捻导布轮轴承441在对应于检测辊43的侧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退捻导布轮轴442上,退捻导布轮轴442固定在退捻架左、右墙板421、422之间。优选地,在退捻导布轮轴442的两端各配设一退捻导布轮轴固定螺钉4421。退捻伺服电机49通过退捻伺服电机座491固定在电机座支承板492上,该电机座支承板492与前述平台413固定,并且在该电机座支承板492上开设有一轴承座让位腔4921,在退捻伺服电机49的伺服电机轴上固定有一小传动轮493。回转筒轴承座45在对应于轴承座让位腔4921的位置通过一组回转筒轴承座固定螺钉452在对应于预设在电机座支承板492上的螺孔4922的位置与电机座支承板492固定,在该回转筒轴承座45内设置有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451,位于下部的一个回转筒配合轴承451由轴承卡簧4511限定,轴承卡簧4511嵌在回转筒轴承座45的内壁上的卡簧槽内,并且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451之间是彼此隔开的。回转筒46传动地设置在回转筒轴承座45上并且与一对回转筒配合轴承451的回转筒配合轴承内圈(内圈可转动,而外圈不转动)相配合,在该回转筒46的上端探出回转筒轴承座45并且固定有一大传动轮461,该大传动轮461通过大传动轮传动带4611与小传动轮493传动连接;回转盘47与大传动轮461固定。各具有布束槽483的一对退捻过渡轮48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并且各通过退捻过渡轮轴承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一对过渡轮支架481之间的退捻过渡轮轴上,退捻过渡轮轴由退捻过渡轮轴螺钉482限定,一对过渡轮支架481的下部采用过渡轮支架固定螺钉4811固定在回转盘47上,并且由过渡轮支架固定螺钉4811同时与前述的大传动轮461固定。
[0054]由图3所示,在前述的左限位套4311上配设有一左限位套固定螺钉43111,而在前述的右限位套4312上配设有一右限位套固定螺钉43121,通过改变左、右限位套4311、4312在前述检测辊轴43上的位置可使检测辊43的左右移动幅度或称左右窜动距离改变,在左、右限位套4311、4312的位置调整后将左、右限位套固定螺钉4311、43121旋紧,以确保检测辊43左端的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以及右端的第二信号触发圈4312得以分别与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11、4221相对应。
[0055]前述的检测辊43为翅片辊,在所述检测辊轴431的左端和右端各配设有一辊轴调整限位螺钉4315;前述的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设置在第一信号采集器支架42111上,该第一信号采集器支架42111固定在前述退捻架左墙板421朝向前述退捻架右墙板422的一侦U,前述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设置在第二信号采集器支架42211上,该第二信号采集器支架42211固定在退捻架右墙板422朝向退捻架左墙板42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以及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均为位置接近开关,但是如果采用行程开关,微动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前述的小传动轮493以及大传动轮461均为皮带轮,前述的大传动轮传动带4611为传动皮带;前述退捻伺服电机座491的形状呈Ω形,藉由该Ω形而构成有一小传动轮让位腔4911。
[0056]依据专业常识,作为成套展布机,通常配备有上面已提及的电气控制箱,以本发明的配置状况为例,将电气控制箱设置在前述的右墙板12上(图2未示出)。前述的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4211、4221以及具有正反转功能的退捻伺服电机49均由线路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0057]在下面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5简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送布车8a引出具有捻度的即在湿加工如有机硅整理等过程中形成捻度的布束7从退捻装置4的回转筒46引入,依次经一对退捻过渡轮48、退捻导布轮44、检测辊43、布速导圈424、过渡腔41321、平台导布腔4131、打手17、第一张布辊31、张力辊33、第二张布辊32、一对纠偏辊53之间、信号发射辊51与信号接收辊52之间、导出辊6、第一、第二导布辊23、24和一对摆臂辊25之间,直至进入接布车8b内。
[0058]在上述过程中,当具有捻度的布束7途经检测辊43时,如果布束7的捻向为左旋(左捻向),那么由布束7带动检测辊43向左窜动即向左移动,检测辊43左端的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 (第一信号触发圈4313如磁圈)与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对应,由第一信号采集器4211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由电气控制箱给指令予退捻伺服电机49,使退捻伺服电机49向顺时针旋转,即与布束7的捻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行出检测辊43的布束7退捻而变为平布71。反之,如果布束7的捻向为右旋(右捻向),那么由布束7带动检测辊43向右窜动即向右移动,检测辊43右端的第二信号触发圈4314与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对应,由第二信号采集器4221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退捻伺服电机49向逆时针旋转,使行出检测辊43的布束退捻而变为平布71。
[0059]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实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主权项】
1.一种开幅对中机,包括由左、右墙板(11、12)、左、右横梁(13、14)、一对上支撑梁(15)和一对下支撑梁(16)构成的机架(I),左、右墙板(11、12)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设置,左横梁(13)固定在左墙板(11)的顶部,右横梁(14)固定在右墙板(12)的顶部并且与左横梁(13)并行,一对上支撑梁(15)以彼此并行的状态固定在左、右横梁(13、14)之间,一对下支撑梁(16)以相互并行的状态固定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一导布机构(2),该导布机构(2)设置在左、右横梁(13、14)之间;一展布机构(3),该展布机构(3)在对应于所述导布机构(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左、右墙板(11、12)之间;一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该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在对应于所述展布机构(3)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右墙板(11、12)之间;一导出辊(6),该导出辊(6)在对应于所述探偏纠偏装置(5)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右墙板(11、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展布机构(3)包括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张力辊(33)、张布辊驱动装置(34)、张力辊驱动装置(35)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以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的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右墙板(11、12)之间,张力辊(33)位于第一、第二张布辊(31、32)之间并且前后移动地支承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张布辊驱动装置(34)以及张力辊驱动装置(35)设置在左墙板(11)或右墙板(12)上,并且张布辊驱动装置(34)与第一张布辊(31)传动连接,而第二张布辊(32)与第一张布辊(31)传动连接,张力辊驱动装置(35)与张力辊(33)传动连接,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其中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左墙板(11)上,并且与张力辊(33)的左端连接,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另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右墙板(12)上,并且与张力辊(33)的右端连接;所述的自动探偏纠偏装置(5)包括信号发射辊(51)、信号接收辊(52)、一对纠偏辊(53)、第一、第二连杆(54、55)、连杆连接横梁(56)和作用缸(57),信号发射辊(51)以及信号接收辊(52)以彼此前后并行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左、右墙板(11、12)之间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导出辊(6)的长度方向的侧上方相对应,连杆连接横梁(56)在对应于所述展布机构(3)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左、右墙板(11、12)之间,第一连杆(54)的上端与连杆连接横梁(56)的左端枢轴连接,第二连杆(55)的上端与连杆连接横梁(56)的右端枢轴连接,一对纠偏辊(53)的左端通过第一辊轴座(531)与第一连杆(54)的下端连接,而一对纠偏辊(53)的右端通过第二辊轴座(532)与第二连杆(55)的下端连接,作用缸(57)设在左墙板(11)或右墙板(12)上,该作用缸(57)的作用缸柱(571)与第一辊轴座(531)或第二辊轴座(53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幅对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布机构(2)包括导布辊驱动电机(21)、主动链轮(22)、第一导布棍(23)、第二导布棍(24)、一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