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幅对中机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215417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摆臂棍(25)、摆臂驱动轴(26)、第一链条(27)、第二链条(28)和涨紧链轮(29),第一、第二导布辊(23、24)以前后对应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右横梁(13、14)之间,在第一导布辊(23)的第一导布棍轴(231)的左端固定有一第一导布棍轴左链轮(2311),而在第一导布棍(23)的第一导布辊轴(231)的右端固定有一双排链轮(2312),在第二导布辊(24)的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右端固定有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2411),导布辊驱动电机(21)固定在所述右横梁(14)朝向所述左横梁(13)的一侧,主动链轮(22)固定在导布辊驱动电机(21)的驱动电机轴(211)上,一对摆臂辊(25)彼此上下并行,该对摆臂辊(25)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左摆臂(251)的下端,而左摆臂(251)的上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左端,一对摆臂辊(25)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右摆臂(252)的下端,而右摆臂(252)的上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241)的右端,摆臂驱动轴(26)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墙板(11)上,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在摆臂驱动轴(26)的左端固定有一驱动轴链轮(261),该驱动轴链轮(261)通过驱动轴传动链条(2611)与所述的第一导布辊轴左链轮(2311)传动连接,并且在摆臂驱动轴(26)的左端固定有一左曲臂(262),而在右端固定有一右曲臂(263),在左曲臂(262)上连接有一左连杆(2621)的一端,该左连杆(2621)的另一端与所述左摆臂(251)的中部连接,在右曲臂(263)上连接有一右连杆(2631)的一端,该右连杆(263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右摆臂(252)的中部连接,第一链条(27)的一端套置在主动链轮(22)上,另一端套置在双排链轮(2312)的其中一个链轮上,第二链条(28)的一端套置在双排链轮(2312)中的另一个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2411)上,涨紧链轮(29)在对应在于双排链轮(2312)和第二导布辊轴右链轮(2411)之间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右横梁(14)上并且与所述的第二链条(28)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幅对中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右墙板(11、12)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摆臂驱动轴(26)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有一打手(17),在左墙板(11)或右墙板(12)上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打手(17)运动的并且与打手(17)传动连接的打手驱动装置(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幅对中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号发射辊(5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发射辊腔(511),在该发射辊腔(511)内设置有一发射元件支承杆(512),该发射元件支承杆(512)自发射辊腔(51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在该发射元件支承杆(512)的长度方向以等距离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信号发射元件(5121),信号发射元件(5121)通过第一控制线(51211)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在所述的信号接收辊(52)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接收辊腔(521),在该接收辊腔(521)内设置有一接收元件支承杆(522),该接收元件支承杆(522)自接收辊腔(52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在该接收元件支承杆(522)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信号发射元件(5121)的位置以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信号接收元件(5221),信号接收元件(5221)通过第二控制线(52211)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幅对中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信号发射辊(51)朝向信号接收辊(5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而在信号接收辊(52)朝向信号发射辊(5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的位置开设有一信号接收元件让位槽(523),所述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与信号发射元件让位槽(513)相对应,所述的信号接收元件(5221)与信号接收元件让位槽(523)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开幅对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发射元件(5121)为红外线发射元件,所述的信号接收元件(5221)为红外线接收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幅对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手驱动装置(18)设置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该打手驱动装置(18)包括打手驱动电机(181)、打手主动轮(182)、打手传动带(183)和打手从动轮(184),打手驱动电机(181)固定在打手驱动电机座(1811)上,该打手驱动电机座(1811)固定在右墙板(12)背对所述左墙板(11)的一侧,打手主动轮(182)固定在打手驱动电机(181)的电机输出轴上,打手传动带(183)的一端套置在打手主动轮(182)上,另一端套置在打手从动轮(184)上,而该打手从动轮(184)固定在所述打手(17)的右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幅对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布辊驱动装置(34)设置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该张布辊驱动装置(34)包括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张布辊主传动轮(342)、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主传动带(346)和过渡传动带(347),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固定在张布辊驱动电机座(3411)上,张布辊驱动电机座(3411)固定在右墙板(12)背对所述左墙板(11)的一侦牝张布辊主传动轮(342)固定在张布辊驱动电机(341)的张布辊驱动电机轴上,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固定在所述第一张布辊(31)的左端,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固定在第一张布辊(31)的右端,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固定在所述第二张布辊(32)的左端,主传动带(346)的一端套置在张布辊主传动轮(342)上,另一端套置城第一张布辊右传动轮(344)上,过渡传动带(347)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张布辊左传动轮(34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张布辊左传动轮(345)上;所述的张力辊驱动装置(35)设置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该张力辊驱动装置(35)包括张力辊驱动电机(351)、张力辊主传动轮(352)、中间传动轮(353)、中间传动轮传动带(354)、过渡小传动轮(355)、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和过渡小传动轮传动带(357),张力辊驱动电机(351)伴随于所述的张布辊驱动电机(341)并且固定在所述张布辊驱动电机座(3411)上,张力辊主动传动轮(352)固定在张力辊驱动电机(351)的张力辊驱动电机轴上,中间传动轮(353)固定在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而该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转动地支承在半轴轴承座(35311)上,该半轴轴承座(35311)固定在所述右墙板(12)背对所述左墙板(11)的一侧,中间传动轮传动带(354)的一端套置在张力辊主动传动轮(352)上,另一端套置在中间传动轮(353)上,过渡小传动轮(355)与中间传动轮(353)同轴并且固定在所述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固定在所述张力辊(33)的右端,过渡小传动轮传动带(357)的一端套置在过渡小传动轮(355)上,另一端套置在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上,在所述的左墙板(11)上开设有一张力辊轴左移动槽(111),而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并且在对应于张力辊轴左移动槽(111)的位置开设有一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所述张力辊(33)的左端构成有一左轴头(331),而右端构成有一右轴头(332),左轴头(331)探入张力辊左移动槽(111)并且与张力辊左移动槽(111)滑动配合,右轴头(332)探入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并且与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滑动配合,所述的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固定在右轴头(332)上,其中:以第一张布辊(3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第一张布辊(31)的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一张布辊右旋螺纹(312),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一张布辊左旋螺纹(313);以第二张布辊(32)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第二张布辊(32)的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二张布辊右旋螺纹(322),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第二张布辊左旋螺纹(323);以张力辊(33)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为界,位于张力辊(33)左端的辊面上构成有张力辊左旋螺纹(333),而位于右端的辊面上构成有张力辊右旋螺纹(334),所述的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其中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与所述的左轴头(331)相配合,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36)中的应另一个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与所述的右轴头(332)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幅对中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左轴头(331)相配合的所述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的结构是与右轴头(332)相配合的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的,该与右轴头(332)相配合的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包括螺杆(361)、手轮(362)、螺母套(363)、牵引滑杆(364)和包角调整板(365),螺杆(361)的前端通过螺杆轴承座(361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墙板(12)的右墙板前壁体上,并且探出该右墙板前壁体,而螺杆(361)的后端同样通过螺杆轴承座(3611)转动地支承在右墙板(12)的右墙板后壁体上,手轮(362)固定在螺杆(361)的前端,螺母套(363)配设在螺杆(361)上,包角调整板(365)的中部开设有一张力辊让位孔(3651),在对应于该张力辊让位孔(3651)的位置固定有一轴座(3652),该轴座(3652)与所述的张力辊轴右移动槽(121)滑动配合,所述的右轴头(332)转动地支承在轴座(3652)上并且依次穿过轴座(3652)以及张力辊让位孔(3651),包角调整板(365)的上端开设有一枢转孔(3653),该枢转孔(3653)空套在所述的中间传动轮半轴(3531)上,包角调整板(365)的下端固定有一滑杆销(3654),在该滑杆销(3654)上开设有一牵引滑杆孔(36541),牵引滑杆(364)插置在牵引滑杆孔(36541)内,并且该牵引滑杆(364)与所述螺母套(363)螺纹连接,所述的中间传动轮(353)以及张力辊从动传动轮(356)位于包角调整板(365)的右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幅对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辊左移动槽(111)以及张力辊右移动槽(121)均为圆弧形槽。
【专利摘要】一种开幅对中机,属于纺织印染机械领域。包括由左、右墙板、左、右横梁、一对上、下支撑梁构成的机架;导布机构,设在左、右横梁间;展布机构,设在左、右墙板间;自动探偏纠偏装置,设在左、右墙板间;导出辊,支承在左、右墙板间,特点:展布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张布辊、张力辊、张布辊驱动装置、张力辊驱动装置和一对张力辊手动调节装置;自动探偏纠偏装置包括信号发射辊、信号接收辊、一对纠偏辊、第一、第二连杆、连杆连接横梁和作用缸。使织物在积极的状态下行出展布机构,并使织物充分展开;对跑偏的织物进行纠正,减轻强度,能使退捻后展开的织物以有序的布边平齐的折叠状态堆积于接布车内或由卷布辊卷取,在卷取时不会产生陀螺效应。
【IPC分类】B65H26-00, B65H23-26, B65H23-038, B65H45-10
【公开号】CN104528450
【申请号】CN201410835907
【发明人】潘熠, 潘慧, 潘沁
【申请人】常熟市龙略机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