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改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85273阅读:来源:国知局
将轿厢侧绳头组合部18设置于井道I内的上部。此后,如图1所示地配置悬架体20。
[0050]在这样的电梯的改造方法中,由于不需要将作为重量物的曳引机12提升到井道I的上部,因此,即使在设置起重梁的情况下,只设置小型的起重梁即可,施工规模变小,能够减少改造施工的劳力。此外,即使井道I的顶部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改造施工。
[0051]进而,由于大部分作业都集中在设备设置区域Ia内,由此也能够减少改造施工的劳力。
[0052]进而,在设置对重导轨8a、8b等时,由于不需要使液压电梯的运行连续停止,因此能够缩短电梯运行的连续停止期间(完全不能使用电梯的期间)。
[0053]此外,由于上部支承梁15、轿厢返绳轮16、对重返绳轮17以及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9支承于对重导轨8a、8b上,因此,不需要在井道I内设置支承柱或者在建筑中设置新的支承梁,改造施工是容易的。
[0054]进而,由于能够使悬架体20相对于轿厢6在平面布局上的位置配置于与改造前吊索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沿用轿厢导轨5a、5b、轿厢6、轿厢悬吊轮7a、7b以及其他的轿厢周边设备等许多已经设立的设备,能够降低制作及安装成本、缩短工期、减少废弃物。
[0055]实施方式2.
[0056]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改造方法进行说明。改造前的液压电梯的结构与图2相同。图5是示出改造中途的电梯中的主要设备的概要布局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图5的电梯的改造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0057]在实施方式2中,在事先施工期间,将对重导轨8a、8b中的远离轿厢导轨5b的对重导轨8a设置于设备设置区域Ia的空闲空间。并且,在将液压千斤顶21等撤除之后的连续停止期间内,将其他的无机房电梯用的设备设置于井道I内。
[0058]此外,如图6所示,对重导轨Sb设置于比轿厢导轨5b靠后方的区域。其他的结构以及改造方法与实施方式I相同。
[0059]在这样的电梯的改造方法中,由于不需要将作为重量物的曳引机12提升到井道I的上部,因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效果。
[0060]此外,与实施方式I相比,能够获得较大的对重9的平面空间,即使在轿厢6的质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
[0061]进而,与实施方式I相比,事先施工期间短,连续停止期间长,但是与将全部设备撤除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连续停止期间。
[0062]进而,由于上部支承梁15、轿厢返绳轮16、对重返绳轮17以及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9支承于对重导轨8a、8b上,因此,不需要在井道I内设置支承柱或者在建筑中设置新的支承梁,改造施工是容易的。
[0063]此外,由于能够使悬架体20相对于轿厢6在平面布局上的位置配置于与改造前吊索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沿用轿厢导轨5a、5b、轿厢6、轿厢悬吊轮7a、7b以及其他的轿厢周边设备等许多已经设立的设备,能够降低制作及安装成本、缩短工期、减少废弃物。
[0064]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在事先施工期间内,只将对重导轨8a、8b中的对重导轨8a设置于设备设置区域la,但是也可以将对重导轨8a、8b双方设置于设备设置区域Ia内的空闲空间,在将液压千斤顶21等撤除之后,使对重导轨Sb移动,将对重导轨8a、8b的间隔扩大至必要的大小。
[0065]实施方式3.
[0066]接下来,图7是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改造方法改造出的无机房电梯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3中,从层站侧观察,对重9以及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9配置于设备设置区域Ia的里侧,曳引机12、轿厢返绳轮16以及对重返绳轮17配置于设备设置区域Ia的近前侧。
[0067]进而,轿厢悬吊轮7a相对于轿厢导轨5a、5b配置于轿厢6的前后方向的后侧。轿厢悬吊轮7b相对于轿厢导轨5a、5b配置于轿厢6的前后方向的前侧。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相同。
[0068]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改造方法进行说明。改造前的液压电梯的结构与图2相同。图8是示出改造中途的电梯中的主要设备的概要布局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图8的电梯的改造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0069]在实施方式3中,在事先施工期间,将第3基座4、曳引机座11以及曳引机12设置于设备设置区域Ia的空闲空间。并且,在将液压千斤顶21等撤除之后的连续停止期间内,利用将液压千斤顶21等撤除之后的空间,将其他的无机房电梯用的设备设置于设备设置区域la。此外,改变轿厢悬吊轮7a、7b在轿厢6上的安装位置,或者将已经设立的轿厢悬吊轮7a、7b撤除,将新的轿厢悬吊轮7a、7b安装于轿厢6的下部。
[0070]进而,关于对重导轨8a、8b,将液压千斤顶轨道22a、22b用作对重导轨8a、8b,或者将液压千斤顶轨道22a、22b撤除,设置新的对重导轨8a、8b。其他的改造方法与实施方式I相同。
[0071]在这样的电梯的改造方法中,由于不需要将作为重量物的曳引机12提升到井道I的上部,因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效果。
[0072]此外,在事先施工期间内,由于只是在空闲空间内设置曳引机12,因此能够比实施方式2缩短事先施工期间。并且,在将液压千斤顶轨道22a、22b用作改造后的对重导轨8a、8b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2相比还能够缩短连续停止期间,能够进一步缩短整个施工期间。
[0073]此外,由于将上部支承梁15、轿厢返绳轮16、对重返绳轮17以及对重侧绳头组合部19支承于对重导轨8a、8b上,因此,不需要在井道I内设置支承柱或者在建筑中设置新的支承梁,改造施工是容易的。
[0074]进而,能够沿用轿厢导轨5a、5b、轿厢6以及其他的轿厢周边设备等许多已经设立的设备,能够降低制作及安装成本、缩短工期、减少废弃物。
[0075]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在改造后的无机房电梯的对重导轨8a、8b的间隔大,对重导轨Sb被设置于改造前的液压电梯的空闲空间内的情况下,可以在事先施工期间设置对重导轨8b。
[0076]此外,也可以在事先施工期间内,将对重导轨8a、8b双方设置于设备设置区域Ia内的空闲空间,在将液压千斤顶21等撤除之后,使对重导轨8a移动,将对重导轨8a、8b的间隔扩大至必要的大小。
[0077]进而,在实施方式I?3的改造方法中,已经设立的轿厢导轨5a、5b、轿厢6、轿厢悬吊轮7a、7b等不一定必须沿用到改造后的电梯中,可以根据需要而适当更换。
[0078]进而,在实施方式I?3中,设备设置区域Ia在井道I内的轿厢导轨5b侧,但是也可以在轿厢导轨5a侧。
[0079]此外,本发明的改造方法也能够应用于设备布局在轿厢6的前后方向上与实施方式I?3的设备布局相反的电梯中。
【主权项】
1.一种电梯的改造方法,将在设备设置区域内设置有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电梯改造为具备曳引机、对重以及一对对重导轨的2:1绕绳方式的无机房电梯,所述设备设置区域从正上方观察为井道内的轿厢左右任意一侧的区域,其中,该电梯的改造方法包括: 在保留所述液压千斤顶的状态下,将所述一对对重导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于所述设备设置区域的工序; 将所述液压千斤顶从所述井道撤除的工序; 利用撤除所述液压千斤顶之后的空间,将所述曳引机设置于所述设备设置区域的下部的工序;以及 将轿厢返绳轮以及对重返绳轮设置于所述对重导轨的上部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改造方法,其中, 所述至少一方的对重导轨相对于轿厢导轨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前后方向上的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相反一侧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改造方法,其中, 在保留所述液压千斤顶的状态下,将所述一对对重导轨双方设置于所述设备设置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改造方法,其中, 在保留所述液压千斤顶的状态下,将所述一对对重导轨中的一方设置于所述设备设置区域,在将所述液压千斤顶撤除之后,将所述一对对重导轨中的另一方设置于所述设备设置区域。5.一种电梯的改造方法,将在设备设置区域内设置有液压千斤顶和一对液压千斤顶轨道的液压电梯改造为具备曳引机、对重以及一对对重导轨的2:1绕绳方式的无机房电梯,所述设备设置区域从正上方观察为井道内的轿厢左右任意一侧的区域,其中,该电梯的改造方法包括: 在保留所述液压千斤顶的状态下,将所述曳引机设置于所述设备设置区域的下部的工序; 将所述液压千斤顶从所述井道撤除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液压千斤顶轨道用作所述对重导轨,将所述对重配置于所述液压千斤顶轨道之间,并且将轿厢返绳轮以及对重返绳轮设置于所述液压千斤顶轨道的上部的工序。6.一种电梯的改造方法,将在设备设置区域内设置有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电梯改造为具备曳引机、对重以及一对对重导轨的2:1绕绳方式的无机房电梯,所述设备设置区域从正上方观察为井道内的轿厢左右任意一侧的区域,其中,该电梯的改造方法包括: 在保留所述液压千斤顶的状态下,将所述曳引机设置于所述设备设置区域的下部的工序; 将所述液压千斤顶从所述井道撤除的工序; 利用撤除所述液压千斤顶之后的空间,将所述对重导轨设置于所述设备设置区域,并且将所述对重配置于所述对重导轨之间的工序;以及 将轿厢返绳轮以及对重返绳轮设置于所述对重导轨的上部的工序。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的改造方法,其中, 所述曳引机相对于轿厢导轨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前后方向上的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相反一侧的区域。
【专利摘要】一种改造方法,将在设备设置区域内设置有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电梯改造为2:1绕绳方式的无机房电梯,所述设备设置区域为井道内的轿厢左右任意一侧的区域,其中,在保留液压千斤顶的状态下,将一对对重导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于设备设置区域,将液压千斤顶从井道撤除,利用撤除液压千斤顶之后的空间,将曳引机设置于设备设置区域的下部,将轿厢返绳轮以及对重返绳轮设置于对重导轨的上部。
【IPC分类】B66B7/06, B66B7/00
【公开号】CN105026298
【申请号】CN201380074226
【发明人】吉川和弘, 宫原英树, 佐佐木一浩, 高桥良直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3年3月4日
【公告号】US20150336771, WO2014136171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