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输送装置和部件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122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部件输送装置和部件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输送部件的部件输送装置和部件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开了对于由多个部件构成的物品,将组装部件排列起来进行输送、并输送到预定的组装位置的部件输送装置(参照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10470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 - 226419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08]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部件输送装置是碗型的输送装置,由于部件以螺旋状移动,因此,很难使部件高速且顺畅地移动。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部件输送装置是直进型的输送装置,但在输送部使用回转带,导致装置大型且结构复杂。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使部件在一个方向上排列并高速且准确地进行部件输送的部件输送装置和部件输送系统。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0012]该部件输送装置包括:
[0013]输送部,其具有排列为阶梯状的多个输送面;
[0014]连通部,其设在所述输送部的上端侧;
[0015]引导通路,其与所述连通部连通;
[0016]振动部,其用于使所述输送部振动;以及
[0017]空气吹出部,其在所述输送部的上方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处从下方侧朝向上方侧吹出空气,
[0018]该部件输送装置按照所述输送部、所述连通部、所述引导通路的顺序输送部件。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0020]所述引导通路具有用于防止所述部件堆叠的防堆叠部。
[0021]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0022]所述防堆叠部以相对于所述引导通路空出比I个所述部件的高度高且比2个所述部件堆叠起来的高度低的空间的方式,设在该引导通路的上方。
[0023]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0024]所述引导通路具有用于判别部件的朝向是否正确的姿态判别部。
[0025]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0026]所述姿态判别部在所述部件是正确姿态的情况下使所述部件通过,在所述部件是错误姿态的情况下使所述部件不通过。
[0027]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0028]所述姿态判别部具有形成在所述引导通路中的落差部和形成在所述落差部的上方的止挡件。
[0029]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0030]该部件输送装置包括用于使自所述引导通路掉落下的所述部件返回到所述输送部的返回通路。
[0031]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输送系统的特征在于,
[0032]该部件输送系统包括:
[0033]所述部件输送装置;
[0034]部件投入部,其用于向所述输送部投入所述部件;以及
[0035]部件排出部,其用于从所述引导通路排出所述部件。
[0036]实用新型的效果
[0037]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部件输送装置和部件输送系统,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使部件在一个方向上排列并高速且准确地进行部件输送。
【附图说明】
[0038]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系统。
[0039]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系统的部件投入部和部件输送装置。
[0040]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系统的部件输送装置。
[0041]图4表示部件输送装置的输送部和连通部的一部分。
[0042]图5表不输送部的输送面。
[0043]图6表示在输送部中运送部件的情况。
[0044]图7表示部件输送装置的输送部、连通部、引导通路、以及返回通路的一部分。
[0045]图8(a)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防堆叠部的侧视图。
[0046]图8(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防堆叠部的俯视图。
[0047]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姿态判别部。
[0048]图10(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姿态判别部的结构,表示的是部件姿态正确的情况。
[0049]图10(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姿态判别部的结构,表示的是部件姿态错误的情况。
[0050]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的返回通路。
[0051]附图标记说明
[0052]1、部件输送系统;2、部件投入部;3、部件排出部;10、部件输送装置;11、输送部;
12、连通部;13、引导通路;14、返回通路;16、振动部;17、空气吹出部;50、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以下,根据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10和部件输送系统I。
[0054]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系统I。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系统I的部件投入部2和部件输送装置10。
[0055]部件输送系统I包括用于投入部件的部件投入部2、用于输送部件的部件输送装置10、以及用于将部件排出到安装机的部件排出部3。部件被从部件投入部2投入到部件输送装置10,由部件输送装置10使部件朝向一个方向排列并将部件输送到部件排出部3。
[0056]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系统I的部件输送装置10。
[0057]部件输送装置10包括:形成为阶梯状且用于输送部件的输送部11、用于自输送部11接收部件的连通部12、用于自连通部12接收部件的引导通路13、用于使偏离引导通路的部件返回到输送部11的返回通路14、用于使输送部11振动的振动部16、以及用于从输送部11的下端侧的上方向输送部11的上端侧的上方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部17。在引导通路13中具有用于防止部件堆叠的防堆叠部21、用于使部件在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排列部22、以及用于判别部件的朝向是否正确的姿态判别部23。
[0058]振动部16将压电元件和板簧彼此独立地设置,用于使至少输送部11振动。通过将压电元件和板簧彼此独立地设置而将压电元件专用于驱动,能够提升振动效率。另外,振动部16也可以使输送部11和引导通路13 —同振动。此外,也可以分别设置输送部11用的振动部16和引导通路13用的振动部16。
[0059]空气吹出部17从输送部11的下端侧的上方空间朝向输送部11的上端侧的上方空间吹出空气。空气的吹出强度是能够使部件在阶梯状的输送部11中移动的程度即可。另夕卜,空气吹出部17不必使输送部11的整个上方空间产生气流。例如,空气吹出部17在输送部11的上方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从下方侧朝向上方侧吹出空气即可。此外,气流也可以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
[0060]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10的输送部11和连通部12的一部分。图5表不输送部11的输送面11a。图6表不在输送部11中运送部件50的情况。
[0061]输送部11包括排列为阶梯状的多个输送面Ila和设置在输送面Ila两侧的壁部Ilbo输送面Ila形成为在与输送部件50的方向A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I个输送面Ila形成为,以朝向部件50的输送方向A的方式向上方倾斜。此外,输送面Ila的与引导通路13相反侧的端部Ilal以使输送面Ila的部件50的输送方向A下游侧的边较长的方式弯曲。因而,碰到端部Ilal的部件50向图3所示的引导通路13侧移动。
[0062]输送部11利用振动部16使输送面Ila振动。此外,向输送部11吹送自空气吹出部17朝向部件50的输送方向A吹出的空气。从而利用空气使因振动而悬空的部件50移动到部件50的输送方向A下游侧的输送面Ila上。于是,部件50最终被输送到连通部12。另外,也可以在壁部Ilb上形成空气吹出部17。在这种情况下,气流相对于输送方向A倾斜。
[0063]利用这样的输送部11能够高速且顺畅地输送部件50。
[0064]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输送装置10的输送部11、连通部12、弓丨导通路13、以及返回通路14的一部分。
[0065]连通部12包括:设在输送部11的端部的输送方向A下游侧上方且供部件的一部分碰撞的碰撞壁12a ;以及用于将部件从输送部11向引导通路13输送的连通通路12b。
[0066]引导通路13具有用于防止部件堆叠的防堆叠部21、用于使部件在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排列部22、以及用于判别部件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