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664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注塑机挤压筒,尤其是一种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
技术背景塑料注塑机是工业领域常用的设备,它们包括注塑机、吹膜机、塑胶造粒机、塑胶参色机、塑胶回收再生机。将原料混合后挤出的挤压筒机构是上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塑机的挤压机构通常由料筒和设置在其内的螺杆组成,其工作过程是塑料原料不断进入料筒,由转动的螺杆将颗粒状塑料原料推挤向前移动,受料筒外围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料筒内的颗粒状塑料被溶化成胶状,并在转动的螺杆作用下溶炼,以螺旋束流冲向料筒的挤出口后被注入形状各异的模腔。由此可见,挤压机构的性能好坏会直接影响注塑机的塑化质量和产量。现有等径结构料筒和螺杆构成的挤压机构,由于螺杆与料筒形成的流道截面积是不变的,因此胶状塑料在流道中行进过程仅为溶料间的挤压,无法提高塑料的塑化和增强溶炼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大提高注塑机的塑化质量和产量,适用于各种注塑机安装使用的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
本实用新型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包括由料筒和锥形螺杆构成的锥形挤压筒,其特征在于锥形挤压筒出口端设有由混炼转子和混炼套构成的混炼头装置;混炼套与混炼转子活动相套;混炼转子周壁和混炼套内周壁分别均布有前后位相错的凹坑。
所述锥形螺杆的螺距S是相同或变化的。
所述锥形螺杆的螺槽深度H是相同或变化的。
所述混炼转子周壁均布有半球形凹坑;所述混炼套内周壁均布有半球形凹坑或绕其内周壁的多道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的设计原理是利用螺杆外径的逐渐减小,使螺杆与料筒形成的流道截面积由大变小,使流道内的胶状塑料压力增大、流速加快;利用设置在混炼转子外壁凹坑与混炼套内周壁凹坑相互间的错动,使静止的混炼套凹坑与旋转的混炼转子凹坑的钢性刃口间形成剪切,两者间均布的凹坑可形成了众多个剪切口。这些剪切口可对从料筒压入的胶状塑料进行多道切割和混炼,进而提高胶状塑料的分布和分散混炼能力。
本实用新型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简单,它与现有注塑机挤压筒相比,它可大大提高注塑机的塑化质量和产量,尤其适用于对加工添加剂含量高的塑制产品。
本实用新型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图1是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混炼装置的混炼转子结构示意图;图5是混炼装置的混炼套内周壁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混炼装置的混炼套内周壁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由锥形挤压筒1和连接在其出口端的混炼装置2组成。所述锥形挤压筒1由料筒11和锥形螺杆12构成,料筒11设有锥形通道13,料筒11上设有与锥形通道13相通的料斗14;所述锥形螺杆12的锥度与料筒11的锥形通道13之锥度相同,锥形螺杆12的螺距S和螺槽15深度H可根据需要设定。锥形螺杆12插置在料筒11之锥形通道13内,锥形螺杆12的螺槽15与料筒11的锥形通道13间形成的流道3。流道3随锥形螺杆2外径的逐渐减小而变窄。所述混炼头装置2由混炼转子21和混炼套22构成,混炼转子21插置在混炼套22内,混炼转子21与混炼套22间可相对转动,围绕混炼转子21周壁均布有半球形凹坑23(见图4);围绕混炼套22内周壁设有多道环形凹坑24(见图5)。混炼转子21周壁上的半球形凹坑23与混炼套22内周壁环形凹坑25前后位置相错。混炼装置2与锥形挤压筒1为螺纹连接,即混炼套22与料筒11间、混炼转子21与锥形螺杆12间分别通过螺纹对接。
使用时,塑料原料不断进入从料筒11的料斗14进入锥形通道13,由转动的锥形螺杆12将颗粒状塑料推挤向前移动,受料筒11外围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料筒11内的颗粒状塑料被溶化成胶状,并在转动的锥形螺杆12作用下溶炼,以螺旋束流冲向料筒11端的混炼头装置2。由于流经螺杆流道3的截面积是逐渐减小的,它可使流道3内的胶状塑料压力增大、流速加快。胶状塑料挤入混炼头装置2后,即被挤入混炼转子21周壁凹坑23或混炼套22内周壁凹坑24,随着锥形螺杆12的转动,混炼转子21在旋转过程中将其周面凹坑23内的胶状塑料传递到混炼套22内周壁凹坑24内,由于混炼转子21周壁凹坑23与混炼套22内周壁凹坑24位置相错且存在相对运动,从而导致该传递过程中的胶状塑料将被连续切断和连续的再混合,其混合性能也随着这些过程的重复次数而成倍增加。
实施例2图2是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另一种结构示意,它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是锥形螺杆12的螺槽15深度H由深变浅;混炼套22内周壁匀布有半球形凹坑25(见图6)。混炼转子21周壁上的半球形凹坑23与混炼套22内周壁上的半球形凹坑24前后位置相错。
实施例3图3是再一种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它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是锥形螺杆12的螺距S由大变小。料筒11与锥形螺杆12形成的流道变化进一步增大,流道内的胶状塑料受压更加高,其流速更加快,胶状塑料的分布和分散混炼能力进一步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包括由料筒和锥形螺杆构成的锥形挤压筒,其特征在于锥形挤压筒出口端设有由混炼转子和混炼套构成的混炼头装置;混炼套与混炼转子活动相套;混炼转子周壁和混炼套内周壁分别均布有前后位相错的凹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其特征在于锥形螺杆(12)的螺距S是相同或变化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其特征在于锥形螺杆(12)的螺槽(15)深度H是相同或变化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混炼转子(21)周壁均布有半球形凹坑(2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混炼套(22)内周壁均布有半球形凹坑(2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其特征在于围绕混炼套(22)内周壁设有多道环形凹槽(24)。
专利摘要一种注塑机高效混炼挤压筒机构,包括由料筒和锥形螺杆构成的锥形挤压筒,其特征在于锥形挤压筒出口端设有由混炼转子和混炼套构成的混炼头装置;混炼套与混炼转子活动相套;混炼转子周壁和混炼套内周壁分别均布有前后位相错的凹坑。利用螺杆外径的变化使流道截面积由大变小,使流道内的胶状塑料压力增大、流速加快;利用设置在混炼转子外壁凹坑与混炼套内周壁凹坑相互间的错动,形成了众多个剪口对料筒压入的胶状塑料进行多道切割和混炼,进而提高胶状塑料的分布和分散混炼能力。它可大大提高注塑机的塑化质量和产量,尤其适用于对加工添加剂含量高的塑制产品。
文档编号B29C45/62GK2763010SQ20052005473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3日
发明者覃通衡 申请人:覃通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