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6784阅读:10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交联电力电缆生产线的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三层挤出的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属制造电缆的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交联电力电缆普遍采用三层共挤技术,其中以ZL97 2 51065.6号实用新型专利“挤制交联电力电缆三层共挤机头”最具有代表性。这种三层共挤机头是通过四套模具分别将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三层的物料依次按顺序挤包在电缆导体上。由于其采用了三次挤制模内复合工艺,增大了机头的结构尺寸,屏蔽层和绝缘层的环流道加长,胶料在机头内的停留时间随之延长,生产时易导致早期预交联现象的发生,影响产品质量;同时,产前需更换和调整四套模具之间的间隙,准备时间长,起停车的次数多,造成大量的产前废品和工艺损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用三套模具经两次包复完成三层挤出的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种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包括导体屏蔽层进胶口、导体屏蔽层分胶体、绝缘层进胶口、绝缘层分胶体、绝缘层机头体、绝缘层均压套、绝缘屏蔽层进胶口、绝缘屏蔽层分胶体、绝缘屏蔽层均压套、绝缘屏蔽层机头体、绝缘模芯、调偏螺钉、芯管、支承管等构成的三层共挤机头主体,其特点在于在导体屏蔽层分胶体、支承管的前端连接装有模芯;在绝缘模芯内、绝缘层分胶体的前端连接装有内模套;在绝缘屏蔽层分胶体内连接装有外模套。
所述的导体屏蔽层分胶体、绝缘层分胶体和绝缘屏蔽层分胶体的胶道宽度从上至下由宽变窄,其深度从上至下由深变浅。
本实用新型的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工作时,由芯管、导体屏蔽层进胶口、导体屏蔽层分胶体、模芯、内模套等形成导体屏蔽层挤出胶道,胶料从导体屏蔽层进胶口进入导体屏蔽层分胶体,在模芯与内模套之间流出包覆在电缆线芯上,构成电力电缆导体屏蔽层,完成对电缆的第一层挤制;由绝缘层分胶体、内模套、绝缘层进胶口、绝缘层机头体、绝缘层均压套、绝缘模芯构成绝缘层挤出胶道;由绝缘模芯、绝缘屏蔽层均压套、绝缘屏蔽层进胶口、绝缘屏蔽层分胶体、绝缘屏蔽层机头体构成绝缘屏蔽层挤出胶道;绝缘料和外半导体料分别由绝缘层进胶口、绝缘屏蔽层进胶口进入环流道,并在绝缘模芯端部交汇复合成管状,共同流入外模套和内模套形成的环流道中,经外模套的模口包复在导体屏蔽层上,完成对电缆的第二次挤包过程,形成电缆的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
电缆生产时产前调整电缆偏心是关键工序,已有技术大都需三组调偏螺钉调节四组模具间的环形间隙,操作技术比较复杂。而本实用新型只通过一组调偏螺钉,调整绝缘屏蔽层分胶体与绝缘模芯的环形间隙后不需要再作调整,以后生产时仅需调整外模套、内模套与模芯之间的间隙即可,简化了调模工序,操作更加简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选用现有的原材料和通用的零部件,并采用常规的工艺加工制作,容易实施。这种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只由三套模具组成,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相近规格的电缆生产可采用同一模具,简化了调模程序,减少起停车更换模具的损失和浪费;机头的长度短,存胶少,熔胶不易产生预交联;使用三套模具经两次包复完成三层挤出的工艺要求,节省大量产前的工艺损耗。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绝缘屏蔽层分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芯管,2导体屏蔽层分胶体,3导体屏蔽层进胶口,4绝缘层分胶体,5支承管,6绝缘层机头体,7绝缘层进胶口,8绝缘层均压套,9绝缘模芯,10调偏螺钉,11绝缘屏蔽层均压套,12模芯,13内模套,14外模套,15绝缘屏蔽层进胶口,16绝缘屏蔽层分胶体,17绝缘屏蔽层机头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这种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包括导体屏蔽层进胶口3、导体屏蔽层分胶体2、绝缘层进胶口7、绝缘层分胶体4、绝缘层机头体6、绝缘层均压套8、绝缘屏蔽层进胶口15、绝缘屏蔽层分胶体16、绝缘屏蔽层均压套11、绝缘屏蔽层机头体17、绝缘模芯9,调偏螺钉10,芯管1,支承管5等构成的三层共挤机头主体,在导体屏蔽层分胶体、支承管的前端连接装有模芯12;在绝缘模芯内、绝缘层分胶体的前端连接装有内模套13;在绝缘屏蔽层分胶体内连接装有外模套14。
导体屏蔽层分胶体、绝缘层分胶体和绝缘屏蔽层分胶体的胶道宽度从上至下由宽变窄,其深度从上至下由深变浅。以绝缘屏蔽层分胶体为例,参照图2、3,胶道宽度L从上至下由宽变窄呈三角形,其深度h从上至下由深变浅。
工作时,由芯管1、导体屏蔽层进胶口3、导体屏蔽层分胶体2、模芯12、内模套13等形成导体屏蔽层挤出胶道21,胶料从导体屏蔽层进胶口进入导体屏蔽层分胶体,通过宽度从上至下由宽变窄、深度从上至下由深变浅的衣架式流道后,在模芯与内模套之间流出包覆在电缆线芯上,构成电力电缆导体屏蔽层,完成对电缆的第一层挤制;由绝缘层分胶体4、内模套13、绝缘层进胶口7、绝缘层机头体6、绝缘层均压套8、绝缘模芯9构成绝缘层挤出胶道20;由绝缘模芯9、绝缘屏蔽层均压套11、绝缘屏蔽层进胶口15、绝缘屏蔽层分胶体16、绝缘屏蔽层机头体17构成绝缘屏蔽层挤出胶道19;绝缘料和外半导体料分别由绝缘层进胶口、绝缘屏蔽层进胶口进入环流道20、19,并在绝缘模芯端部交汇复合成管状,共同流入外模套和内模套形成的环流道18中,经外模套的模口包复在导体屏蔽层上,完成对电缆的第二次挤包过程,形成电缆的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
这种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只通过一组调偏螺钉10调整绝缘屏蔽层分胶体16与绝缘模芯9环形间隙在1.5-2毫米范围内后即不需再作调整,以后生产仅需调整内模套13与外模套14、内模套13与模芯12之间的间隙,即可使三层绝缘材料的圆度和偏心度达到工艺标准要求。一般更换模具只需15分钟,电缆在低速调模合格后,联动升速时电缆各层偏芯不变,每次开车30米即可以出成品线。
权利要求1.一种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包括导体屏蔽层进胶口、导体屏蔽层分胶体、绝缘层进胶口、绝缘层分胶体、绝缘层机头体、绝缘层均压套、绝缘屏蔽层进胶口、绝缘屏蔽层分胶体、绝缘屏蔽层均压套、绝缘屏蔽层机头体、绝缘模芯、调偏螺钉、芯管、支承管等构成的三层共挤机头主体,其特征在于在导体屏蔽层分胶体、支承管的前端连接装有模芯;在绝缘模芯内、绝缘层分胶体的前端连接装有内模套;在绝缘屏蔽层分胶体内连接装有外模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导体屏蔽层分胶体、绝缘层分胶体和绝缘屏蔽层分胶体的胶道宽度从上至下由宽变窄,其深度从上至下由深变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绝缘屏蔽层分胶体与绝缘模芯的环形间隙在1.5-2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制造电缆的专用设备。这种三模调芯三层共挤机头,包括进胶口、分胶体、机头体、均压套、绝缘模芯、调偏螺钉、芯管、支承管等构成的机头主体,其特点在于在导体屏蔽层分胶体、支承管的前端连接装有模芯;在绝缘模芯内、绝缘层分胶体的前端连接装有内模套;在绝缘屏蔽层分胶体内连接装有外模套。分胶体的胶道宽度从上至下由宽变窄,其深度从上至下由深变浅。本实用新型只由三套模具组成,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相近规格的电缆生产可采用同一模具,简化了调模程序,减少起停车更换模具的损失和浪费;机头的长度短,存胶少,熔胶不易产生预交联;使用三套模具经两次包覆完成三层挤出的工艺要求,节省大量产前的工艺损耗。
文档编号B29C47/26GK2866105SQ200620028348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日
发明者魏淑荣 申请人:魏淑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