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1823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模具,特别是一种可与挤出机配套使用的管状物挤出成 型模具。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的充电辊通常由金属芯、套在金属芯上的导电海绵层以及套在导电海 绵层外的防护层组成。在生产充电辊产品的过程中,其导电海绵层一股是使用挤出机,把炼 好的橡胶状物经过预热,再通过螺杆转动经位于挤出机出口处的成型模具挤出成型,最后 再经过超声波加热硫化,从而得到导电海绵产品。此挤出的导电海绵产品为中间有孔,直径 在14mm左右的管状物。目前产业中使用的成型模具通常仅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总体挤 出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管状物挤出 成型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管状物挤出 成型模具,包括带有模腔的模头、模芯和将所述模芯定位于所述模腔内的模芯定位座,所述 模头位于所述模芯定位座的沿物料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其中,所述模腔有两个,其中每个模 腔各包括一个导入腔和一个挤出口 ;所述模芯定位座上具有分别对应所述两个模腔的两组 分流口 ;在所述模芯定位座的沿物料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设有带物料进口的阻尼导流座,该 阻尼导流座内具有用于将物料均勻引导至所述两组分流口的阻尼导流腔,以保证所述模头 的两个模腔的物料挤出流量基本相等。优选地,所述阻尼导流腔为外大内小的结构,所述物料进口有一个,所述物料出口 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于所述两组分流口。此阻尼导流腔产生的反向阻力和每个物料出口的阻 力相接近,以此达到分流均勻的目的。优选地,所述导入腔呈圆台形,其锥角为40° ;所述挤出口呈圆柱形,其直径与高 之比为7 5。优选地,所述模芯由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前段和后段呈 圆柱形,所述中段呈圆台形,其锥角为30°。所述前段位于所述挤出口内,所述中段及后段的前半部分位于所述导入腔内。所述阻尼导流座、模芯定位座和模头依次通过螺栓连接组合在一起。所述模芯的后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模芯定位座上的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采用了双模腔的模头和具有两组分流口的模 芯定位座,并在模芯定位座的上游侧设置用于将物料均勻引导至两组分流口的阻尼导流 座,能同时挤出两根管状物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左右,克服了双模腔模头的分流均勻 的技术难题,保证了模头的两个挤出口的物料挤出流量和流速基本相等,使挤出的管状物粗细相接近,从而达到产品的生产要求。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的整体剖视图。[0013]图2a是图1所示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当中的模头的轴向视图。[0014]图2b是图2a所示模头的左视图。[0015]图2c是图2a所示模头的A-A剖视图。[0016]图3a是图1所示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当中的锥心固定座的轴向视图。[0017]图3b是图3a所示锥心固定座的左视图。[0018]图3c是图3a所示锥心固定座的A-A剖视图。[0019]图4a是图1所示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当中的阻尼导流座的轴向视图。[0020]图4b是图4a所示锥心固定座的左视图。[0021]图4c是图4a所示锥心固定座的俯视图。[0022]图5是图1所示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当中的模芯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包括了模头1、第一模芯2、第二 模芯5、模芯定位座3和阻尼导流座4,其中,阻尼导流座4、模芯定位座3和模头1依次通过 螺栓连接组合在一起。模头1位于模芯定位座3的沿物料流动方向的下游侧,阻尼导流座 4位于模芯定位座3的沿物料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参见图2a至图2c,所述模头1具有第一模腔11和第二模腔12,其中第一模腔11 包括第一导入腔111和第一挤出口 112,第二模腔12包括第二导入腔121和第二挤出口 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入腔111和第二导入腔121分别呈圆台形,其锥角α为40°左 右;第一挤出口 112和第二挤出口 122分别呈圆柱形,其直径与高之比为7 5左右。该模 头1上还具有四个用于连接模芯定位座3的螺栓孔13。参见图3a至图3c,所述模芯定位座3上具有分别对应第一模腔11和第二模腔12 的第一分流口 31和第二分流口 32。每个分流口分别包括三个扇环形的通孔。第一分流口 31的三个扇环形通孔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定位孔33,第二分流口 32的三个扇环形通孔的 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孔34。第一模芯2的后端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定位孔33内,第二模 芯5的后端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二定位孔34内。第一模芯2和第二模芯5分别由模芯定位 座3定位于第一模腔11和第二模腔12内。该模芯定位座3上还具有四个用于与模头1上 的螺栓孔13配合的螺栓孔35和两个用于连接阻尼导流座4的螺栓孔36。参见图4a至图4c,所述阻尼导流座4带有一个物料进口 43和两个物料出口 44、 45,两个物料出口 44、45分别对应于模芯定位座3的第一分流口 31和第二分流口 32。该阻 尼导流座4内具有外大内小的近似于锥形的阻尼导流腔41,物料从较大的物料进口 43进入 该阻尼导流腔41,此阻尼导流腔41产生的反向阻力和每个物料出口 44、45的阻力相接近, 以此达到将物料均勻引导至模芯定位座3的两组分流口 31、32的目的,从而保证了模头1 的第一模腔11和第二模腔12的物料挤出流量基本相等。该阻尼导流座4还具有两个用于 与模芯定位座3上的螺栓孔36配合的螺栓孔42。[0027]参见图5,所述第一模芯2由前段21、中段22和后段23三个部分一体成型,其中 所述前段21和后段23分别呈圆柱形,所述中段22呈圆台形,其锥角β为30°左右。从 图1和图2c可知,第一模芯2的前段21位于第一模腔11的第一挤出口 112内,中段22以 及后段23的前半部分位于第一模腔11的第一导入腔111内。第二模芯5的结构与第一模 芯2完全相同,第二模芯5与第二模腔12的位置关系可比照第一模芯2与第一模腔11的 位置关系。上述结构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采用了双模腔的模头和具有两组分流口的模芯 定位座,并在模芯定位座的上游侧设置用于将物料均勻引导至两组分流口的阻尼导流座, 能同时挤出两根管状物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左右,克服了双模腔模头的分流均勻的 技术难题,保证了模头的两个挤出口的物料挤出流量和流速基本相等,使挤出的管状物粗 细相接近,从而达到产品的生产要求。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包括带有模腔的模头、模芯和将所述模芯定位于所述模腔内的模芯定位座,所述模头位于所述模芯定位座的沿物料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有两个,其中每个模腔各包括一个导入腔和一个挤出口;所述模芯定位座上具有分别对应所述两个模腔的两组分流口;在所述模芯定位座的沿物料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设有带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的阻尼导流座,该阻尼导流座内具有用于将物料均匀引导至所述两组分流口的阻尼导流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导流腔为外大 内小的结构,所述物料进口有一个,所述物料出口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于所述两组分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腔呈圆台形,其 锥角为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口呈圆柱形,其 直径与高之比为7 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由前段、中段和 后段三个部分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前段和后段呈圆柱形,所述中段呈圆台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的锥角为3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位于所述挤出 口内,所述中段及后段的前半部分位于所述导入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导流座、模芯定 位座和模头依次通过螺栓连接组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的后端通过螺 栓连接于所述模芯定位座上的定位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状物挤出成型模具,其包括了具有双模腔的模头和具有两组分流口的模芯定位座,并在模芯定位座的上游侧设置有带物料进口的阻尼导流座,该阻尼导流座内具有用于将物料均匀引导至所述两组分流口的阻尼导流腔,能同时挤出两根管状物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左右,克服了双模腔模头的分流均匀的技术难题,保证了模头的两个挤出口的物料挤出流量和流速基本相等,使挤出的管状物粗细相接近,从而达到产品的生产要求。
文档编号B29L23/00GK201712152SQ20102022675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5日
发明者唐小强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