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出机构及具有该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399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出机构及具有该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通过注塑方法加工一些具有球头或倒钩结构的产品时,都需要用到公模入子和顶 针,球头结构或倒钩结构通过顶针成型,在注塑完成之后需要将产品从模具中分离出来,现 有技术需要两次顶出,分别由一次顶出板、二次顶出板以及顶针完成,第一次顶出注塑产 品和二次顶出板一起顶出来,第二次顶出,二次顶出板不动,一次顶出板和顶针动,强制将 顶针端部拉出,这个过程往往会损坏倒钩或球头结构,造成产品不良率攀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率加工具有球头结构或 倒钩结构的顶出机构以及注塑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出机构,它包括下端部弹 性地连接在所述的后板上的浮动顶针、位于模腔下方并沿纵向可滑动地套设在公模入子上 部的顶出块,所述的浮动顶针穿过所述的公模入子并且上端部伸入模腔内,所述的浮动顶 针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拉回套,所述的拉回套与所述的后板之间设置有为所述的浮动顶针 提供向下的回复力的弹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它包括前板、后 板、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前板上的母模板和母模仁、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后板上的公模板 和公模仁、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公模板上的左滑块和右滑块、用于将注塑产品顶出的顶 出机构,所述的公模板上还固定设置有公模入子,所述的公模入子穿过所述的公模仁,所述 的顶出机构包括沿纵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公模仁与所述的公模入子之间的顶出块、 沿纵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后板上的浮动顶针,所述的浮动顶针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拉 回套,所述的浮动顶针的上端部穿过所述的公模入子,所述的母模仁、左滑块、右滑块、公模 入子、浮动顶针形成模腔,且所述的拉回套与所述的后板之间设置有为所述的浮动顶针提 供向下的回复力的弹簧。所述的后板上还可滑动地设置有顶出板,所述的浮动顶针穿过所述的顶出板。所述的母模板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对斜导柱,所述的左滑块和右滑块上分别开设有 导向孔,一对所述的斜导柱分别可滑动地插在一对所述的导向孔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出块带动注塑产品和浮动顶针向上一起运动,当顶出块抬高到 一定高度,公模入子脱离注塑产品时,此时由于注塑产品的球头部分周围不再有物体能够 限制其张开,因此当浮动顶针所受的回复力大于脱模力时,依靠注塑材料本身的弹性,注塑 产品的球头部分被撑开,浮动顶针与注塑产品脱开,进而完成脱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强制脱模而损伤注塑产品,通过设置拉回套和弹 簧,使本实用新型通过一次顶出即可实现脱模,并能够自动完成回位,加工效率高。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在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 5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在开模时的动作过程示意图;其中11、前板;12、后板;21、母模板;22、公模板;23、左滑块;24、右滑块;25、母 模仁;26、公模仁;27、公模入子;28、斜导柱;29、导向孔;31、顶出块;32、浮动顶针;33、上 顶出板;34、下顶出板;35、拉回套;36、压板;37、弹簧;4、承板;41、枕板;5、注塑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 位置关系与附图1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相对应。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它包括前板11、后板12、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前板 11上的母模板21和母模仁25、固定设置在后板12上的一对枕板41、设置在一对枕板41上 方的承板4、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承板4上的公模板22和公模仁26、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 公模板22上的左滑块23和右滑块24、顶出机构,所述的后板12与承板4之间还可滑动地 设置有上顶出板33和下顶出板34。所述的公模板22上固定设置有公模入子27,所述的公模入子26穿过所述的公模 仁26,所述的顶出机构包括沿纵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公模仁26与所述的公模入子27 之间的顶出块31、沿纵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后板12上的浮动顶针32,所述的浮动顶针 32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拉回套35,所述的浮动顶针32的上端部穿过所述的上顶出板33、下 顶出板34、公模入子27,所述的母模仁25、左滑块23、右滑块24、公模入子27、浮动顶针32 形成模腔,且所述的拉回套35与所述的后板12之间设置有为所述的浮动顶针32提供向下 的回复力的弹簧37。其中,为顶出机构提供驱动力的部件与顶出块31相连。所述的母模板21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对斜导柱28,所述的左滑块23和右滑块24上 分别开设有导向孔29,一对所述的斜导柱28分别可滑动地插在一对所述的导向孔29内。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浇注完成后,前板11首先带动母模板21和母模仁25 向上移动,左滑块23和右滑块24分别沿斜导柱28向两侧打开,然后由顶出块31带动注塑 产品5和浮动顶针32 —起向上运动,当顶出块31抬高到一定高度,使注塑产品5脱离公模 入子27时,此时由于拉回套35受到弹簧37不断增大的回复力,使浮动顶针32克服脱模力 与注塑产品脱开,由于此时注塑产品5的外侧具有向外伸展的空间,因此浮动顶针32依靠 材料本身的弹性变形脱出,避免损坏刚刚成型的倒钩或球头结构。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一种顶出机构,其特征是它包括下端部弹性地连接在所述的后板(12)上的浮动顶针(32)、位于模腔下方并沿纵向可滑动地套设在公模入子(27)上部的顶出块(31),所述的浮动顶针(32)穿过所述的公模入子(27)并且上端部伸入模腔内,所述的浮动顶针(32)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拉回套(35),所述的拉回套(35)与所述的后板(12)之间设置有为所述的浮动顶针(32)提供向下的回复力的弹簧(37)。
2.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板(11)、后板(12)、均固定设 置在所述的前板(11)上的母模板(21)和母模仁(25)、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后板(12)上的 公模板(22)和公模仁(26)、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公模板(22)上的左滑块(23)和右滑块 (24)、用于将注塑产品(5)顶出的顶出机构,所述的公模板(22)上还固定设置有公模入子 (27),所述的公模入子(26)穿过所述的公模仁(26),所述的顶出机构包括沿纵向可滑动 地设置在所述的公模仁(26)与所述的公模入子(27)之间的顶出块(31)、沿纵向可滑动地 设置在所述的后板(12)上的浮动顶针(32),所述的浮动顶针(32)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拉 回套(35),所述的浮动顶针(32)的上端部穿过所述的公模入子(27),所述的母模仁(25)、 左滑块(23)、右滑块(24)、公模入子(27)、浮动顶针(32)形成模腔,且所述的拉回套(35) 与所述的后板(12)之间设置有为所述的浮动顶针(32)提供向下的回复力的弹簧(3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板(12)上 还可滑动地设置有顶出板,所述的浮动顶针(32)穿过所述的顶出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模板(21) 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对斜导柱(28),所述的左滑块(23)和右滑块(24)上分别开设有导向孔 (29),一对所述的斜导柱(28)分别可滑动地插在一对所述的导向孔(29)内。
专利摘要一种顶出机构以及具有该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该顶出机构包括下端部弹性地连接在所述的后板上的浮动顶针、位于模腔下方并沿纵向可滑动地套设在公模入子上部的顶出块,所述的浮动顶针穿过所述的公模入子并且上端部伸入模腔内,所述的浮动顶针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拉回套,所述的拉回套与所述的后板之间设置有为所述的浮动顶针提供向下的回复力的弹簧。本实用新型的顶出块与驱动部件相连,在开模时顶出块带动注塑产品和浮动顶针向上运动,直到注塑产品的周围有伸展空间,此时浮动顶针拔出,充分利用了注塑产品自身的塑性,避免强制脱模而损伤注塑产品。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1761038SQ20102024325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孔斌 申请人: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