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板注塑机的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142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板注塑机的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大型注塑机,特别涉及一种两板注塑机的注射机构。
背景技术
两板式注塑机,是注塑机大型化的主流方向。注塑机由合模机构和注射机构两大部件组成。传统的注塑机,一般采用单杆单作用油缸注射,注射量和注射速率均不理想。注射速率,注射量,加工配套保障能力,运输再装配的方便程度是制约注塑机注射机构大型化的四大因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两板注塑机的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解决制约注塑机注射机构大型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两板注塑机的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机构由双杆注射装置和双差动注射装置组成,所述双杆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机构床身、注射机构导轨底座、 双差动注射装置、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包括电机,联轴器,行星减速器,轴联接套,轴承座套,储料装置底座,储料筒,半环,储料螺杆,止逆环,前机筒,储料螺杆与注射杆分开,平行布置,储料筒与储料动力装置均装在同一储料装置底座上,储料装置底座下部有支耳与所述双差动注射装置座板联接,所述双差动注射装置座板上方有方形糟,将储料装置放入糟内,盖上长压板,用螺钉将长压板与双差动注射装置座板紧固;所述双差动注射装置,装有两个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平行布置,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包括油缸筒、油缸前盖、油缸后盖、活塞、活塞杆、主退出活塞套杆、支承套、副退出活塞杆、支承保护套、保护套压盖,注射部件包括注射前胶筒、注射胶筒、注射杆、冷却套、双差动注射装置底座板、联接座梁、半环,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注射杆退出由两个活塞受压面积小的油腔组成。所述注射机构的控制油路设有八个插装口,储料插装口、注射腔进油插装口、注射腔回油插装口、主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主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副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低注射压力,高注射速度时,注射腔进油插装口打开,注射腔回油插装口关闭,主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关闭,主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打开,副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打开,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关闭,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打开,高压油从注射腔进油插装口进入注射腔,同时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中的油液经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也进入注射腔,形成双差动注射;中等注射压力,中等注射速度时,仅主注射杆退出腔的油液返回注射腔,高注射压力,低注射速度时,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中的油液,全部经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流回油箱,由注射腔油口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自动切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优点锁模力大达万吨,注射量大达十五万克,其它机型无法与它相比;工况稳定可控性好;零件精度相对其它机型,有很大的降低, 可装性好。本实用新型用于两板注塑机,可让有限的油液流量来实现快速注射的要求,在相同条件下,注射速度可提高一倍。

图1是两板注塑机总装配示意图,图中组合式合模机构1,双差动注射机构2,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剖视图,图中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床身147,双差动注射机构导轨座148,双差动注射机构149,储料机构150。图5是储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剖视图,图中螺钉151,前机筒152,止逆环153,熔胶筒15,螺杆155,储料装置底座156, 螺母157,半环158,螺钉159,轴承盖160,联轴接161,联轴接底座162,螺钉163,行星减速器164,联轴器165,电机166,注射前机筒167,下法蓝168,压套169,螺钉170,上法蓝171, 双差动注射装置底座板172,螺钉173,长压板174,螺钉175。图7是双差动注射机构示意图,图中注射前机筒176,射嘴177,熔料入口 178,螺钉179,注射胶筒180,冷却套 181,注射杆182,密封糟183,双差动注射装置底座板184,螺母185,螺钉186,半环187,联接座梁188,双差动注射装复合油缸209。图8是双差动注射装置复合油缸结构示意图,图中螺母189,螺钉190,支承保护套191,支承保护套192,螺母193,支承套194, 主退出活塞套杆195,副退出油腔油口 196,副退出活塞杆197,活塞杆198,螺钉199,保护套压盖200,油缸后盖201,主退出油腔油口 202,螺钉203,活塞204,密封压盖205,螺母207, 油缸筒208,油缸后盖210,注射腔油口 211,螺母212,联接座梁213。图9是双杆双差动注射装置液压原理图,图中储料插装口 CF11,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 CF12,副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 CF13,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 CF14,主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 CF15,主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 CF16,注射腔进油插装口 CF17,注射腔回油插装口 CF18。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9所示,一种两板注塑机的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包括注射机构床身147, 注射机构导轨底座148,双差动注射装置149,储料装置150。储料螺杆与注射杆分开,平行布置,储料螺杆直径小,储料装置小,提高转速达到大储料螺杆相近的塑化效果,储料螺杆无轴向移动,塑化效果稳定,成本低。储料筒与储料动力装置均装在同一储料装置底座上,
4底座下部有支耳,方便与双差动注射装置座板联接。双差动注射装置座板上方有方形糟, 将储料装置放入糟内,盖上长压板,螺钉将长压板与双差动注射装置座板紧固,完成定位导向。调整储料装置位置,即储料装置料出口与双差动注射装置料入口法蓝对齐,螺钉将储料装置与双差动注射装置紧固在一起。储料装置包括电机166,联轴器165,行星减速器164, 联轴接161,联轴接轴承座162,轴承盖160,储料装置底座156,熔胶筒154,半环158,储料螺杆155,止逆环153,前机筒152,下法蓝168,上法蓝171。联轴接,联轴接轴承座,轴承,轴承盖装配后,一起从储料装置底座尾部装入,熔胶筒从储料装置底座头部装入,先予紧,上下法蓝对齐紧固后再锁死,储料时,熔胶筒转矩由摩檫转矩和两前机筒联接法蓝扭矩共同平衡,储料螺杆从前部抽出,定模板上有过孔。储料前机筒,上下法蓝,注射前机筒入口,通径相同,端面密封,水平与垂直交接处,球形相贯,确保熔体流动无滞阻。双差动注射装置,装有两个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平行布置,注射腔活塞受压面积大,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注射杆退出,由两个活塞受压面积小的油腔组成。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包括油缸筒208,油缸前盖210,油缸后盖201,活塞204,活塞杆198,主退出活塞套杆 195,支承套194,副退出活塞杆197,支承保护套191,保护套压盖200。注射部件包括注射前胶筒167,注射胶筒180,注射杆182,冷却套181,双差动注射装置底座板184,联接座梁213,半环187。双差动注射装复合油缸装配顺序,1先组装活塞204,活塞杆198,主退出活塞套杆195,支承套194,2油缸筒208装入双差动注射装置底座板184,3装入油缸前盖 210,4将1组装件装入油缸筒,5装油缸后盖201,6装支承保护套191与保护套压盖200,7 装副退出活塞杆197。注射部件装配,注射胶筒180装入注射装置底座板184,螺母先予紧, 待注射前胶筒167与下法蓝装到位,下法蓝联接平面与注射装置底座板上部糟形底面平行后,可用水平仪在径向方向检测,再紧固。附注卸下半环,注射杆从后部抽出。一种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的控制油路,可用于液压马达储料,也可用于电机储料, 设有八个插装口 储料插装口 CF11,注射腔进油插装口 CF17,注射腔回油插装口 CF18,主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 CF116,主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 CF15,副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 CF13,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 CF12,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 CF14。低注射压力,高注射速度时,注射腔进油插装口打开,注射腔回油插装口关闭,主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关闭,主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打开,副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打开,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关闭,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打开,高压油从注射腔进油插装口进入注射腔,同时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中的油液经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也进入注射腔,形成双差动注射。中等注射压力,中等注射速度时,仅主注射杆退出腔的油液返回注射腔,高注射压力,低注射速度时,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中的油液,全部经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流回油箱。由注射腔油口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自动切换。
权利要求1.一种两板注塑机的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机构由双杆注射装置和双差动注射装置组成,所述双杆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机构床身、注射机构导轨底座、双差动注射装置、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包括电机,联轴器,行星减速器,轴联接套,轴承座套,储料装置底座,储料筒,半环,储料螺杆,止逆环,前机筒,储料螺杆与注射杆分开,平行布置,储料筒与储料动力装置均装在同一储料装置底座上,储料装置底座下部有支耳与所述双差动注射装置座板联接,所述双差动注射装置座板上方有方形糟,将储料装置放入糟内,盖上长压板,用螺钉将长压板与双差动注射装置座板紧固;所述双差动注射装置,装有两个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平行布置,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包括油缸筒、油缸前盖、油缸后盖、活塞、活塞杆、主退出活塞套杆、支承套、副退出活塞杆、支承保护套、保护套压盖,注射部件包括注射前胶筒、注射胶筒、注射杆、冷却套、双差动注射装置底座板、联接座梁、半环,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注射杆退出由两个活塞受压面积小的油腔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机构的控制油路设有八个插装口,储料插装口、注射腔进油插装口、注射腔回油插装口、主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主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副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低注射压力,高注射速度时,注射腔进油插装口打开,注射腔回油插装口关闭,主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关闭,主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打开,副注射杆退出腔进油插装口打开,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关闭,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打开,高压油从注射腔进油插装口进入注射腔,同时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中的油液经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与注射腔连通插装口也进入注射腔,形成双差动注射;中等注射压力, 中等注射速度时,仅主注射杆退出腔的油液返回注射腔,高注射压力,低注射速度时,主注射杆退出腔与副注射杆退出腔中的油液,全部经副注射杆退出腔回油插装口流回油箱,由注射腔油口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自动切换。
专利摘要一种两板注塑机的双杆双差动注射机构,涉及注塑机。本实用新型解决制约注塑机注射机构大型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双杆注射装置和双差动注射装置组成,所述双杆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机构床身、注射机构导轨底座、双差动注射装置、储料装置;所述双差动注射装置,装有两个双差动注射复合油缸,平行布置。本实用新型用于两板注塑机,可让有限的油液流量来实现快速注射的要求,在相同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注射速度可提高一倍。
文档编号B29C45/46GK202264366SQ20112038543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孙河清, 段长生, 赵勇, 郝爱红 申请人:段长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