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120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
背景技术
为了更好地保护金属线材,需要对金属线材挤出包裹塑胶护套层,在包裹塑胶护套层过程中护套层塑胶材料PVC或者PE通过螺杆挤出,利用挤塑模具均匀地附着在金属线材的表面。因为金属线材横截面积大,熔融的塑胶材料PVC或者PE附着的时候会因为重力的作用发生沉降,导致底面的塑胶护套层变厚,而靠近顶部的塑胶护套层变薄,同时重力的沉降作用也会导致护套层和金属线材的附着效果变差,使得包皮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和金属线材产生分离,不利于金属线材的耐用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改进。
·[0004]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积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进成型结构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能够改进现有常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的成型结构,使其更具有竞争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存在的塑胶护套层发生沉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包括塑料挤出腔、第一级低压腔体、第二级低压腔体和硅胶圈,第一级低压腔体保持气压为环境大气压的90%到10%,第二级低压腔体保持气压为环境大气压的10%到1%。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所述的硅胶圈的厚度为5毫米到20毫米。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于低气压腔可以造成塑胶护套层和金属线材之间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塑胶外护套层受到一个压力,方向指向线材截面对称中心,塑胶外护套层的重力沉降作用变得不明显,塑胶外护套层在凝固硬化过程中和金属线材的结合更加紧密。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较现有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单,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0011]上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I是本实用新型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金属线材I、塑料挤出腔2、第一级低压腔体3、第二级低压腔体4,硅胶圈5、抽气口 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 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I所示,本实用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包括塑料挤出腔2、第一级低压腔体3、第二级低压腔体和硅胶圈4,金属线材I穿过挤塑模具,抽气泵通过抽气口 6保持第一级低压腔体3和第二级低压腔体4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硅胶圈5起到密封的作用,硅胶圈5的厚度为5毫米到20毫米。由于低气压腔可以造成塑料挤出腔内的塑胶护套层和金属线材之间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塑胶外护套层受到一个压力,方向指向线材截面对称中心,塑胶外护套层的重力沉降作用变得不明显,塑胶外护套层在凝固硬化过程中和金属线材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挤出腔、第一级低压腔体、第二级低压腔体和硅胶圈,第一级低压腔体保持气压为环境大气压的90%到10%,所述的第二级低压 腔体保持气压为环境大气压的10%到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硅胶圈的厚度为5毫米到2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线材护套挤塑模具,包括塑料挤出腔、第一级低压腔体、第二级低压腔体和硅胶圈。金属线材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挤出包裹塑胶护套层,金属线材和塑胶护套层之间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解决了塑胶护套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的问题,使得塑胶护套层在冷却硬化过程中,紧贴金属线材。
文档编号B29C47/12GK202528425SQ20122018994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30日
发明者刘北喜, 郭挺科 申请人:深圳市奔达康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