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497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Injection Molding),是指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是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注塑成型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合模-注射-保压-冷却-开模-制品取出”,上述工艺反复进行,就可连续生产出制品。注塑成型机可分为合模装置与注射装置。合模装置主要作用是实现模具开闭以及 顶出制品。现有的三板模将进胶口设置在母模上,从而存在母模仁影响产品的外观面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将注胶口设置在公模侧,进胶必须从公模仁进,克服了母模仁对产品外观面的影响。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包括公模侧第二固定板、剥料板、公模侧第一固定板、公模、母模和母模固定板,所述母模设置在公模上,所述母模上设置有母模固定板,所述公模下侧依次设置有公模侧第一固定板、剥料板及公模侧第二固定板,所述公模侧设置有进胶口,胶料通过公模板上的公模仁进入型腔。为了便于公模与母模准确定位,所述公模与母模通过设置在四角的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连接。进一步,所述进胶口的口端设置在公模侧第二固定板的中间位置处。进一步,所述公模通过设置在注塑机上的动力机构移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将公模和母模的位置相对调,胶料通过位于公模侧的进胶口从公模仁进入型腔,克服了胶料通过母模侧的进胶口从母模仁进入型腔影响产品外观面的缺陷。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包括公模侧第二固定板I、剥料板2、公模侧第一固定板3、公模4、母模5和母模固定板6,所述母模5设置在公模4上,所述公模4与母模5通过设置在四角的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连接。所述母模5上设置有母模固定板6,所述公模4下侧依次设置有公模侧第一固定板3、剥料板2及公模侧第二固定板1,所述公模4侧设置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的口端7设置在公模侧第二固定板I的中间位置处。胶料通过公模4上的公模仁进入型腔。所述公模4通过设置在注塑机上的动力机构移动。上述三板模将公模4和母模5的位置相对调,胶料通过位于公模侧的进胶口从公模仁进入型腔,克服了胶料通过母模侧的进胶口从母模仁进入型腔影响产品外观面的缺陷。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模侧第二固定板、剥料板、公模侧第一固定板、公模、母模和母模固定板,所述母模设置在公模上,所述母模上设置有母模固定板,所述公模下侧依次设置有公模侧第一固定板、剥料板及公模侧第二固定板,所述公模侧设置有进胶口,胶料通过公模板上的公模仁进入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与母模通过设置在四角的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的口端设置在公模侧第二固定板的中间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通过设置在注塑机上的动力机构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包括公模侧第二固定板、剥料板、公模侧第一固定板、公模、母模和母模固定板,所述母模设置在公模上,所述母模上设置有母模固定板,所述公模下侧依次设置有公模侧第一固定板、剥料板及公模侧第二固定板,所述公模侧设置有进胶口,胶料通过公模板上的公模仁进入型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注塑的倒灌三板模将公模和母模的位置相对调,胶料通过位于公模侧的进胶口从公模仁进入型腔,克服了胶料通过母模侧的进胶口从母模仁进入型腔影响产品外观面的缺陷。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781646SQ20122046587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陈宗慧, 黄小兵, 杨振 申请人: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