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331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底板、定模底板、设置在动模底板上的动模板、设置在定模底板上的定模板,所述动模底板上设有注塑型腔,所述动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注塑型腔连通设置的注塑孔。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制造工艺好,经济效益高。
【专利说明】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车配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由各个配件互相配合组成,为了方便汽车各部件的连接,通常都会采用各种注塑板进行过渡连接,由于现有技术的缺陷以及制造工艺的限制,汽车配件注塑模具结构复杂,制得的产品取出困难,易对产品造成损伤,产品废品率高,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不高。有鉴于上述工具的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利用简单的设计,可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操作方便,注塑效果好的功效。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制造工艺好,经济效益高。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底板、定模底板、设置在动模底板上的动模板、设置在定模底板上的定模板,所述动模底板上设有注塑型腔,所述动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注塑型腔连通设置的注塑孔。
[0005]作为优选,所述注塑型腔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注塑型腔的固定件。通过采用这种设置,可以将注塑型腔固定在动模板上,操作完成时可以方便注塑型腔的拆卸和清洗。
[0006]作为优选,所述动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扣板块,所述定模板的两端设有与扣板块配合连接动模板和定模板的扣板槽。通过采用这种设置,可以将动模板和定模板紧密固定。
[0007]作为优选,所述动模板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动模板的承压柱。通过采用这种设置,可以对动模板和设置在动模板上端的定模板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08]有益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减少了废品率,提高了经济效益,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制造工艺好,经济效益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一2所示,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底板1、定模底板2、设置在动模底板I上的动模板3、设置在定模底板2上的定模板4,所述动模底板I上设有注塑型腔5,所述动模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注塑型腔5连通设置的注塑孔10。所述注塑型腔5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注塑型腔5的固定件6。所述动模板3的两端分别设有扣板块7,所述定模板4的两端设有与扣板块7配合连接动模板3和定模板4的扣板槽8。所述动模板3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动模板3的承压柱9。
[0013]实际工作时,将注塑型腔5放置在动模板3上,通过固定件6固定设置在动模板3上,盖上定模板4,设置在动模板3上的扣板块7和设置在定模板4上的扣板槽8配合将动模板3和定模板4紧密连接,动模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注塑型腔5连通设置的注塑孔10,动模板3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承压柱9,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减少了废品率,提高了经济效益,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制造工艺好,经济效益高。
[001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底板(I)、定模底板(2)、设置在动模底板(I)上的动模板(3)、设置在定模底板(2)上的定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底板(I)上设有注塑型腔(5),所述动模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与注塑型腔(5)连通设置的注塑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型腔(5)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注塑型腔(5)的固定件(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3)的两端分别设有扣板块(7),所述定模板(4)的两端设有与扣板块(7)配合连接动模板(3)和定模板(4)的扣板槽(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车左右前门上部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3)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动模板(3)的承压柱(9)。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3381121SQ201320354317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金贤科 申请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