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纤维复合构件的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纤维复合构件的方法及设备。用于生产纤维复合构件的压制设备包括:第一模具半体和相对该第一模具半体可动的第二模具半体,两模具半体在压制设备的闭合状态中在这两个模具半体之间界定出一个用于容纳待压制的纤维半成品并对该纤维半成品进行面式加压的成形的间隙。所述压制设备包括环绕所述间隙的拦挡装置,该拦挡装置构造成用于使待压制的纤维半成品受到相对所述间隙而言局部增强的压缩。另外还提出一种用于生产纤维复合工件的方法。
【专利说明】用于生产纤维复合构件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生产纤维复合构件的压制设备以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3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纤维复合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纤维复合构件的制造中,尤其是采用所谓的“湿压”方法。按这种方法,对由起先“干燥的”纤维诸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所构成的纤维网垫施加包含树脂和硬化剂的混合物,即所谓的“母体材料(Matrix)”,并且接着在一加热的压制模具中进行压制。压制模具使得按此方式浸溃的纤维网垫获以其所期望的构件形状,该构件形状借助于硬化的母体材料被固定。接下来将压制的纤维复合构件从所述压制模具中取出并加以裁剪。
[0003]在压制过程中,通常母体材料从模具中溢出并流入一个为此设置的收集槽内,SP所谓的“树脂捕集器”。然而,溢出的母体材料量很难估算,因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所设置的收集槽不足以接纳溢出的母体材料量。换而言之,液态的母体材料会涌出压制模具并将该压制模具弄脏。
[0004]由此产生了如下缺点:一方面,制成的纤维复合构件从压制模具中的脱模由于在此期间母体材料已经硬化之故而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在重新使用压制模具之前必须非常费事地将弄脏压制模具的和已硬化的母体材料清除掉。这样,在两种情况下都会导致附加的工作量以及不希望的压制设备停机状态。
[0005]另外,在压制过程期间从压制模具中溢出的母体材料量不再能够用于浸溃纤维网垫,因此纤维网垫或者各个纤维束(Rovings)无法充分地用母体材料浸透。结果便是在后来的构件中有所谓“干燥的”(未浸润树脂的)部位,这些部位体现为强度不足的薄弱点并使得制成的构件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纤维复合构件的一种制造方式,其中,一方面至少减少压制模具的脏污,此外还能够实现对纤维和网垫(Gelege)更好或者说更可靠的浸溃。
[0007]上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压制设备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3特征的方法得以实现。有益的实施方式可由各从属权利要求得知。
[0008]据此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纤维复合构件的压制设备,其包括第一模具半体和相对该第一模具半体可动的第二模具半体,两模具半体在压制设备的闭合状态中在这两个模具半体之间界定出一个用于容纳待压制的工件(在下文中也被称为纤维半成品)并对其进行面式加压的成形间隙,即所谓的空腔。另外,该压制设备还包括一个环绕所述间隙的拦挡装置,该拦挡装置构造成用于使待压制的纤维半成品受到相对所述间隙而言局部增强的压缩。根据下文中详细说明的实施方式,拦挡装置为此可以包括例如拦挡边或者夹紧边。
[0009]也就是说,压制设备包括两个可彼此相对运动的模具半体,用于以一定的压制力对在这两个模具半体之间被置入那里的间隙中的工件进行压制。在此,所述工件在加压的情况下便获得了所述间隙的轮廓或者形状。拦挡装置环绕着该间隙设置。这意味着:拦挡装置例如可以设置在将模具半体的使工件成形的构件区域包围起来的边缘区域内。特别是,拦挡装置在此被设置得邻近于构件区域然而却在该构件区域之外,从而工件不是在后来的构件的区域内、而是在包围的边缘区域内被加载,该边缘区域必要时在后来的作业步骤中被去除。在此,拦挡装置优选可以设置在距离后来的构件的外边缘大约5至20mm处,特别是大约IOmm处。工件或者说纤维半成品例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垫或者网垫层以及编织物或纺织物,它们用母体材料浸溃。为理解之目的,对于后续的有关内容以网垫为例进行阐释,该内容同样适用于编织物和纺织物并且同样也包含这些情形。
[0010]所述拦挡装置的特点在于:该拦挡装置在压制设备闭合时对于待压制的工件造成一种相对在所述间隙内施行的压缩而言局部增强的压缩。优选按照下述方式来选择在拦挡装置的区域内增强的压缩,即,使得工件的纤维结构局部如此强力地被挤压,从而在这个区域内可以减少或甚至阻止母体材料通过纤维结构透出。与此相反,在实际的间隙内部,即在构件区域中,考虑到为了实现浸溃应该使得母体材料吸收尽可能最佳,则不希望有这样高的压缩。当然,所说的局部压缩应该如此理解,即,可以在拦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离散的区域内或者环绕所述间隙沿着整个拦挡装置进行该压缩。
[0011]按这种方式可以将母体材料置入所述间隙内部,而母体材料在压制设备闭合时不会被侧向从压制设备挤出。具体来说,拦挡装置通过对纤维结构以及纤维间隙的局部压缩而“闭锁” 了工件的纤维结构,因此母体材料便保持包含于设备的所述间隙内部。从而对于整个压制过程仅需要较少量的母体材料,因为损失被降至最小。
[0012]换言之,在压制设备闭合时,随着所述间隙上压力的增加,母体材料便被分布在间隙内部并且以增强的程度被压向拦挡装置的方向。在那里,由于工件的材料被压实,母体材料在其流动中被减速并因此强化地分布在所述间隙内部,而不是从压制设备侧向漏出。以这种方式,由拦挡装置围成或者限定的间隙被尽可能均匀地用母体材料浸透。
[0013]此外,按这种方式,在压制设备的压力进一步增加时,在所述间隙中可以建立起一个滞止压头(Staudruck),该滞止压头将仍然残留于间隙内部的空气在正分布的母体材料前沿之前从纤维间隙中推出并由此从所述空腔或者说从所述间隙中去除。
[0014]在纤维复合构件内留下的残余空气的气体夹杂是不希望的,因为它们有损于构件的质量并且实际上大多会导致废品。在拦挡装置中被压实的纤维复合网垫在干燥状态中仍允许处于压力下的空气通过,因而该空气可以通过拦挡装置或者说其拦挡和夹紧区域从空腔中漏泄到外部。由此便使空气压力降低,母体材料可以从空腔的内部区域再流往拦挡装置或者说其拦挡和夹紧边的方向。如果母体材料前沿以这种方式到达拦挡装置的话,被压实的纤维复合区域通过流动的母体材料所实现的浸溃在拦挡装置内或者说其夹紧区域内借助液态母体材料使纤维之间细小的间隙封闭起来并因此阻断母体材料前沿向外继续流动。其结果便是提高了沿着拦挡装置或者说其拦挡和夹紧边的对于母体材料闭合的区域的流体静力滞止压头。
[0015]因此,根据加压情况可以按下述方式配置拦挡装置:使得受挤压的、使工件成形的构件区域被正好如此程度地挤压,即,虽然母体材料的通过被阻止,但是残留在所述间隙内部的空气、特别是纤维半成品内部的空气残余能够被母体材料前沿推往拦挡装置的方向并且能够穿过该拦挡装置漏出。[0016]如果拦挡装置或者说其拦挡和夹紧边被环绕地封闭的话,则在整个间隙或者说整个空腔上建立起统一一致的流体静力滞止压头,该滞止压头根据由压制装置实施的作用力加载可迅速增大。通过这个高的滞止压头,所有仍然残留于空腔内的小的残余气体夹杂被压缩到最小尺寸,作为小孔隙包含于纤维复合构件中以及在母体材料硬化后被永久埋置。
[0017]滞止压头对残留的残余空气的另一个作用是:液态母体材料中气态的空气在压力下还进行化学溶解并因此作为气态的体积而消失。这个作用在较高压力下要比无压力情况强得多,这样便使得所包含的孔隙进一步在其尺寸上变小或者在其数量上减少。
[0018]因此可以实现对纤维半成品的各个网垫层以及各个纤维束的更好和深入的浸溃,从而防止出现干燥部位。这样则又导致实现一种均匀浸透的、具备高强度特性的纤维复合构件。
[0019]通过对母体材料量的调准计量,可以将所述间隙完全充满,而不会有大量的母体材料通过拦挡装置或者说从压制设备中溢出。
[0020]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拦挡装置包括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拦挡边的拦挡结构。优选该拦挡结构包括拦挡台阶,该拦挡台阶例如由至少两个彼此相邻设置的拦挡边构成,从而这种设计形式能够实现纤维结构围绕至少两个拦挡边转向。在这种情况下,拦挡台阶的棱边半径可以相应地适配调整,从而能使纤维半成品的局部加压和压缩有所变化。在此,棱边半径选择得越小,则纤维半成品的纤维纺织物通过拦挡台阶的转向就越狭窄并且其纤维结构受到的局部挤压就越强,从而防止了母体材料流过纤维结构。但在棱边半径很狭小的情况下,由于当压制设备闭合时纤维半成品可能被剪断,因此棱边半径的降低受到制约。
[0021]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拦挡装置包括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拦挡坎的拦挡结构。这个设计形式提供了纤维结构围绕多达四个拦挡边的转向,其中,在该设置方式中也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实现对棱边半径相应的适配调整。
[0022]另外,拦挡装置有些部分可以设置在两个模具半体中至少一个模具半体的朝向所述间隙的表面上。这意味着:拦挡装置的这个或者这些部分或是设置在第一和/或第二模具半体上、或是设置在两个模具半体上。
[0023]优选地,拦挡结构的设置在第一模具半体上的第一部分可以构造成与拦挡结构的设置在第二模具半体上的第二部分基本上互补,从而使拦挡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压制设备的闭合状态中如此地相互配合作用,即,在两个部分之间界定出一个在所述间隙与压制设备周围之间的缝隙状的通道。
[0024]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缝隙状的通道为迷宫状的和/或曲折状的通道。这意味着:所述缝隙状的通道在其横截面中具有迷宫的形状或者曲折的形状。这样的设计允许增加可能的拦挡边的数量,这些拦挡边伴随着通道走向过程的每一附加的转向部而被提供。
[0025]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拦挡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对纤维半成品进行局部夹紧的夹紧区域。该夹紧区域的特点在于:拦挡装置的至少两个界定该夹紧区域的和彼此相对置的壁在压制设备的闭合位置中相互间具有一个间距,该间距小于在该区域内被置入拦挡装置中的纤维半成品网垫的未经挤压的层厚的总和。由于纤维网垫在夹紧区域内被固定,借助该夹紧区域可以防止纤维网垫在压制设备闭合时被拉入。当然,夹紧区域可以局部地设置在拦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离散的区域内或者环绕所述间隙沿着整个拦挡装置设置。特别是,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这样的夹紧区域设置于特定的部位,而在不希望有夹紧或者不希望施加牵拉的其他部位则弃用这种夹紧区域。另外还可以通过所述夹紧区域的有效长度来调节改变作用于纤维半成品上的拉力,因为夹紧区域较短的情况比起夹紧区域较长的情况,纤维半成品在压制设备闭合过程期间要被张紧更短的行程。在此,例如所述夹紧区域的有效长度应理解为夹紧区域长度的依压制设备的闭合方向定向的分量。
[0026]这一点对于特别复杂的构件结构的制造具有优势,这些构件结构迄今为止只能借助于较昂贵/复杂的制造方法诸如所谓的“Resin Transfer Moulding”(树脂传递模塑)-方法(缩写为RTM)才可能实现,该方法需要明显较长的周期循环时间和较高的模具费用。
[0027]例如,夹紧区域可以由拦挡结构的远离所述间隙设置的部段界定。
[0028]此外,界定夹紧区域的各壁可具有不同的定位角(Anstellwinkel),使得夹紧区域具有一种沿着其延伸而逐渐尖细的走向过程。
[0029]另外,拦挡装置可以包括一个用于对纤维半成品施加拉力的牵拉区域。该牵拉区域的特点在于:拦挡装置的两个界定牵拉区域的和彼此相对置的壁在压制设备闭合的位置中至少在局部部段相互间具有一个间距,该间距大于在该区域内置入拦挡装置中的纤维半成品网垫的被最大程度挤压的层厚的总和。这一点产生如下结果:在压制设备闭合时由于借此依几何结构所决定的延长展开之故而局部往纤维复合半成品上施加一个拉力。该拉力优选依几何结构而定地被如此利用,即,在纤维复合半成品中尽可能地不产生折皱或者重叠。折皱和重叠将有损于构件质量并且实际上会导致废品,因为此处存在着由于母体材料浸溃缺乏而产生干燥部位的危险。
[0030]当然,牵拉区域可以局部地设置在拦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离散的区域内或者环绕所述间隙沿着整个拦挡装置设置。
[0031]例如,牵拉区域可以由拦挡装置的邻近所述间隙设置的部段界定。
[0032]优选地,拦挡装置至少有些部分与相应的模具半体构造成一体或者与该模具半体材料接合地连接。由此提供了紧凑且简单的、具有封闭的以及因此易于清洁的表面的模具半体,这种模具半体不需要附加的可动模具部分,诸如张紧框或者压紧夹座。
[0033]另外,该压制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防皱夹座(Faltenhalter)和/或至少一个压紧夹座(Niederhalter),其中,这个或者这些夹座是设置在拦挡装置的背向所述间隙的一侧上。
[0034]所述拦挡装置通过将母体材料挡住另外还能使纤维半成品在间隙或者拦挡装置之外的区域不被母体材料浸透并因此保持“干燥”。特别是可以在这些区域内使用压紧夹座或者防皱夹座,以使纤维半成品在模具半体上更好地搭放铺覆(drapieren),而不存在这些敏感易损的装置被溢出的母体材料弄脏的风险。
[0035]另外还提出一种用于制造纤维复合工件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36]-准备第一纤维复合网垫,
[0037]-将母体材料涂覆到第一纤维复合网垫上,
[0038]-在第一纤维复合网垫的边缘区域内对该第一纤维复合网垫的纤维结构进行挤压,
[0039]-对第一纤维复合网垫进行面式压制并在压制设备中进行硬化,以制成纤维复合构件,
[0040]-将制成的纤维复合构件脱模。[0041]作为选择,该方法另外还可以包括铺上第二或者其他更多纤维复合网垫的步骤。于是该方法如下所述:
[0042]-准备第一纤维复合网垫,
[0043]-将母体材料涂覆到第一纤维复合网垫上,
[0044]-铺上至少一个第二纤维复合网垫,以构成堆叠状的纤维半成品(在下文中:堆叠物)
[0045]-在堆叠物的边缘区域内对该堆叠物的纤维结构进行挤压,
[0046]-对堆叠物进行面式压制并在压制设备中进行硬化,以制成纤维复合构件,
[0047]-将制成的纤维复合构件脱模。
[0048]本方法优选借助于按照上述说明所构造的压制设备来实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9]下文将参照附图利用多个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
[0050]图1为按照说明处于部分开启位置的作为所谓模具的压制设备;
[0051]图2为处于接近闭合位置中的、图1所示出的压制设备;
[0052]图3为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中的、图1所示出的压制设备;
[0053]图4为拦挡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细节视图;
[0054]图5为拦挡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处于部分开启位置中的细节视图;
[0055]图6为按照图5的拦挡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处于部分闭合位置中的细节视图;
[0056]图7为按照图5的拦挡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处于接近闭合位置中的细节视图;
[0057]图8为按照图5的拦挡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处于完全闭合位置中的细节视图。
[0058]图9为示意性示出拦挡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在图1中示出的是一个用于生产纤维复合构件的、处于部分开启位置中的压制设备10,即所谓的“模具”。该压制设备10包括第一模具半体11和相对该第一模具半体可动的第二模具半体12,两模具半体11、12在压制设备10的闭合状态中(参照图2和3)界定出一个用于容纳待压制的纤维半成品14并对该纤维半成品进行面式加压的、成形的间隙13。压制设备10包括一个环绕间隙13的拦挡装置15,该拦挡装置构造成用于使待压制的纤维半成品14受到相对间隙13而言局部升高的压缩。
[0060]拦挡装置15包括一种具有拦挡坎的拦挡结构。拦挡结构的设置在第一模具半体11上的第一部分15a构造成与拦挡结构的设置在第二模具半体12上的槽状的第二部分15b基本上互补,从而使拦挡结构的第一部分15a与第二部分15b在压制设备10的闭合状态中(参照图2和3)如此地相互配合作用,S卩,在两个部分15a、15b之间界定出一个在间隙13与压制设备10周围U之间的缝隙状的通道(参照图4和5)。
[0061]纤维半成品14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网垫层14a和第二网垫层14b,在两者之间在纤维半成品或者说间隙13的中间的区域内涂敷有母体材料14c。
[0062]图2示出的是处于接近闭合位置中的、图1所示出的压制设备10。在此,第一模具半体11和第二模具半体12彼此相对地相向运动并且布置在间隙13内的纤维半成品14被这样地压制,使得母体材料14c在两个网垫层14a、14b之间面状地分布。
[0063]拦挡装置15基于其构造设计而使得两个网垫层14a、14b尚在母体材料到达纤维半成品的这个区域之前便已经密封地彼此压紧在一起。通过加压,网垫层15a、15b的纤维结构受到挤压,使得挤往拦挡装置15方向的母体材料14c在通道处被阻挡。
[0064]在图3中示出的是处于完全闭合的位置中的、图1所示出的压制设备。可以看到,母体材料14c在间隙内部完全分布,完全浸溃了网垫层。同样可以看到,仅仅在间隙13内部实现浸溃,而在被拦挡装置15界定隔开的外侧区域17内则未浸溃。
[0065]图4示出的是图1至3所示出的拦挡装置15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细节视图。如已经介绍的那样,两个部分15a、15b在间隙13与压制设备10周围U之间界定出缝隙状的通道41。
[0066]在此,拦挡装置15的两个部分15a、15b与相应的模具半体11、12构造成一体。基于拦挡结构的坎形形状(U形状)而造成了通道41的走向过程的四次转向,所述通道在对于置入此间的纤维半成品(未示出)进行压制时使该纤维半成品相应地多次折弯。在这种情况下,标记出的拦挡边42造成了对纤维半成品的一种局部加压,该加压在拦挡装置的区域内导致相应纤维结构的局部压缩,该压缩高于在间隙内部借助面式加压所达到的压缩。纤维结构的这个压缩阻止母体材料从间隙13往周围U方向穿越通过。
[0067]为了增强压缩效果而设置有两个夹紧区域43,纤维半成品可以借助它们被固定和被附加地挤压。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它们的壁附加地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或者说这些部分的相应部段)的不同的定位角(α )。
[0068]图5示出的是拦挡装置55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细节视图,压制设备10处于部分开启位置中。在这个设计方式中,拦挡装置15同样包括一种具有拦挡坎的拦挡结构,所述拦挡坎由拦挡结构的第一部分55a相对拦挡结构的第二部分55b的一种互补的成型形状所界定,因而拦挡结构的第一部分55a和第二部分55b在压制设备10的闭合状态中如此地相互配合作用,即,在两个部分55a、55b之间界定出一个在间隙13与压制设备10周围U之间的缝隙状的通道56。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例如仅仅是设置了比图1至4所示情况更大的拦挡边半径。这个半径虽然应该一方面造成对纤维结构的局部压缩,而同时还允许纤维半成品纵向运动,正如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的那样。这两个实施方式的特点将在下面的图6和7中加以明确。
[0069]图6示出的是按照图5的拦挡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处于部分闭合的位置中的细节视图。在此可以看到,拦挡装置的一个壁55d与一个对置的壁55e之间的间距dl或者说它们的结构选择得小于纤维半成品14的各个网垫层14a、14b的层厚d2和d3的总和。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一个夹紧区域57,该夹紧区域产生对纤维半成品的夹紧并且在压制设备10闭合时一旦达到完全闭合的位置(参照图8)便将纤维半成品14固定。在闭合过程期间,纤维半成品14在夹紧区域57的区域内被一同牵拉,使它沿着其纵向延伸被置于牵拉负荷之下并且因此被张紧(参照箭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在间隙内部形成折皱,因此提高了制成的纤维复合构件的质量。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夹紧区域57由拦挡结构的一个远离间隙13设置的部段界定。
[0070]为了将拉力从夹紧区域传递到间隙13上,而设置有一个牵拉区域58,其特点在于:拦挡装置的各两个界定牵拉区域58的和彼此对置的壁55f和55g (或者55h和55i)在压制设备闭合的位置中相互间具有一个间距,该间距大于在该区域内置入拦挡装置中的纤维半成品网垫的被最大程度挤压的层厚的总和,优选大于未经挤压的层厚的总和,以便允许各层有一定的纵向可运动性。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牵拉区域58由拦挡装置的一个邻近间隙设置的部段界定。通过在模具半体闭合时借此由几何结构决定的展开延长(Abwick丨ungsver丨Sngerung )而造成了网垫14从空腔13的内部沿箭头方向的牵拉运动。
[0071]图7示出的是按照图5的拦挡装置55的第二实施方式处于接近闭合的位置中的细节视图。
[0072]图8示出的是按照图5的拦挡装置55的第二实施方式处于完全闭合的位置中的细节视图。在此夹紧区域57和牵拉区域58的构造设计很清楚,其中,间距dl、d4和d5的关系例如为:dl < d4和dl < d5。
[0073]在图9中,借助拦挡装置在压制设备10的间隙13 (右端)与周围U (左端)之间的通道的相应总体走向,仅示意性地图示了拦挡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走向91可以具有一个简单的台阶形状并且特点在于其两个拦挡边91a。第二走向92具有一个坎的形状或者说U形状,带有总共多达四条拦挡边92a。第三走向93基本上相当于走向91和92的组合,其中,坎形的走向92补充了另一台阶,从而拦挡边93a的数量相应地增加。同样的内容适用于所示出的第四走向94,该第四走向与第三走向93相比同样又补充了另一台阶并因此成为曲折状或者迷宫状的走向过程。
[0074]不言而喻,所介绍的各走向过程能够以所示方式分别扩展任意数量的其他更多的台阶或者坎。随着拦挡边的数量增加,针对母体材料从间隙13往周围U方向穿越通过的密封性同时也以递增方式得到提高,以及,通过在模具闭合时的展开延长而确定了往纤维复合网垫上拉入的长度。
【权利要求】
1.用于生产纤维复合构件的压制设备,其包括:第一模具半体和相对该第一模具半体可动的第二模具半体,两模具半体在压制设备的闭合状态中在这两个模具半体之间界定出一个用于容纳待压制的纤维半成品并对该纤维半成品进行面式加压的成形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设备包括环绕所述间隙的拦挡装置,该拦挡装置构造成用于使待压制的纤维半成品受到相对所述间隙而言局部增强的压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拦挡台阶的拦挡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拦挡坎的拦挡结构。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装置有些部分是设置在两个模具半体中至少一个模具半体的朝向所述间隙的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拦挡结构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半体上的第一部分构造成与拦挡结构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半体上的第二部分基本上互补,从而使该拦挡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压制设备的闭合状态中如此地相互配合作用,即,在两个部分之间界定出一个在所述间隙与压制设备周围之间的缝隙状的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状的通道为迷宫状的和/或曲折状的通道。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项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装置至少在局部部段包括用于局部夹紧纤维半成品的夹紧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区域由拦挡结构的远离所述间隙设置的部段界定。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任一项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装置至少在局部部段包括用于对纤维半成品施加拉力的牵拉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区域由拦挡装置的邻近所述间隙设置的部段界定。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项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装置至少有些部分与相应的模具半体构造成一体或者与该模具半体材料接合地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之任一项所述的压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压制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防皱夹座和/或至少一个压紧夹座,其中,这个或者这些夹座是设置在拦挡装置的背向所述间隙的一侧上。
13.用于生产纤维复合工件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第一纤维复合网垫, -将母体材料涂覆到所述第一纤维复合网垫上, -在所述第一纤 维复合网垫的边缘区域内对该第一纤维复合网垫的纤维结构进行挤压, -对所述第一纤维复合网垫进行面式压制并在压制设备中进行硬化,以制成纤维复合构件, -将制成的纤维复合构件脱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铺上至少一个第二纤维复合网垫以构成一种堆叠状的纤维半成品的步骤,因而该方法如下所述: -准备第一纤维复合网垫, -将母体材料涂覆到所述第一纤维复合网垫上, -铺上第二纤维复合网垫,以构成堆叠状的纤维半成品(堆叠物), -在堆叠物的边缘区域内对该堆叠物的纤维结构进行挤压, -对所述堆叠物进行面式压制并在压制设备中进行硬化,以制成纤维复合构件, -将制成的纤维复合构件脱模。
【文档编号】B29C70/46GK103660318SQ20131036806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F·埃伯特 申请人:宝马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