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保温板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6601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保温板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食品越来越丰富。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政府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发展也越来越关注,保持易腐食品品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与此相适应,我国冷库业也在近十年得以快速发展。我国20世纪80时年代以前,建造冷库采用的隔热材料主要为稻壳、膨化珍珠岩和软木等天然材料,80年代后开始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材料,90年代开始采用聚氨酯材料,并迅速推广使用,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聚氨酯喷涂方式,造价低,但施工要求较高;二是采用聚氨酯复合板方式,两面为彩钢板,中间填充发泡聚氨酯,施工周期较短,是目前逐渐采用的主要方式。我国目前的冷库制造正在从小型冷库走向大中型冷库建设,在大中型冷库的建造中,跨度有时达到36米,因此3米以上的长冷库板是长用的规格。采用常规方法生产聚氨酯复合板,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3-12米长板两端不能充满整体模具,即便提高浇注量也不能解决该问题,而且冷库板密度严重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料液流动性好、泡沫物性优良、操作方便的聚氨酯保温板的加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氨酯保温板的加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搭建模腔:将下面材的彩钢板置于组合式模具下表面,上面材的彩钢板置于液压机的活动压板上,彩钢板与模具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供发泡用的模腔;2、配置料液:将发泡料A和发泡料B分别泵入浇注机的两个储料罐;发泡料A包括组合聚醚、有机硅泡沫稳定剂、催化剂、发泡剂、阻燃剂、氢氧化铝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其中:所述组合聚醚中包括聚醚三元醇和普通4110聚醚,聚醚三元醇和普通4110聚醚的重量比的比值为3:2。所述催化剂由N,N-二甲基苄胺和N,N-二甲基环己胺,N,N-二甲基苄胺和N,N-二甲基环己胺的重量比的比值是1:1,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组合聚醚成分,催化剂的量是0.8~1.5重量份,优选1.1重量份。所述发泡剂是正戊烷,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组合聚醚成分,发泡剂的量是3~4重量份;优选3重量份。所述有机硅泡沫稳定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组合聚醚成分,泡沫稳定剂的量是1~2重量份;优选1重量份。所述阻燃剂由溴和氯组成,重量分数比为溴:氯=5:1,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组合聚醚成分,阻燃剂的量是20~40重量份;优选30重量份。所述氢氧化铝的粉末的粒径是120nm,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组合聚醚成分,氢氧化铝的量是1.5~3重量份;优选2重量份。发泡料B是异氰酸酯;组合聚醚和异氰酸酯的重量比的比值为1:2~3,优选比值是1:2。所述两个储料罐的温度维持在30-45℃之间。3、注入料液:浇注机通过模腔的进料口向模腔内注入定量的聚氨酯料液,利用浇注机的混合头使发泡料A和发泡料B混合碰撞发泡,当模腔充满料液时,立即用堵头将进料口堵住,防止溢料。4、熟化:熟化时间控制在20-50分钟之间。5、脱模:移走液压机上的活动压板,拆除模具四边模板,得到一个由上下彩钢板,中间聚氨酯层组成的聚氨酯板材。本发明采用的发泡方式是用“诱导催化剂”诱导二次发泡,使发泡过程连续进行以达到聚氨酯料液充满到整个模具空腔。N,N-二甲基苄胺催化剂作为“诱导催化剂”,N,N-二甲基环己胺作为“被诱导催化剂”。这两种催化剂具有相容性。当聚氨酯料液注入到模具空腔后,诱导催化剂首先促成发泡,此段时间一般持续100秒-120秒,在开始发泡后,聚氨酯料液逐渐产生热量,热量温度超过模具温度10-15℃。在此过程中聚氨酯泡沫在流动中发泡,体积逐渐膨胀。当诱导催化剂的效能接近完成时,由于热量的产生并达到发热量最高值60℃时,被诱导催化剂N,N-二甲基环己胺作用开始被诱发启动,使发泡继续进行,膨胀体积逐渐逼近模具空腔体积。这两次发泡时间合计为160秒,然后聚氨酯料液进入固化期和熟化期。该发泡时间比3米以内板延长了60秒钟。在这增加的60秒时间里,模具中的聚氨酯料液得以充分地流动,最后充满整体模具空腔。本发明中所述组合聚醚成分中包括聚醚三元醇和普通4110聚醚,聚醚三元醇和普通4110聚醚的重量比的比值为3:2,在这个比例上,产品的阻燃性能、彩钢板和聚氨酯泡沫的粘结力都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本发明中所述组合聚醚与异氰酸酯的重量比的比值为1:2,这个比例可以使加工的板材达到良好的阻燃效果,并且聚氨酯与彩钢板之间能形成良好粘结力,生产成本也较低。本发明的加工方法中添加了氢氧化铝高精细粉末,其粉末粒径达到120nm,此精细度不会对浇注机泵体造成伤害,并且能有效提高产品的阻燃性能。本发明的加工方法中熟化时间控制在20-50分钟之内,优选20~30分钟。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加工方法,解决了3米以上聚氨酯板材浇注料不能充满整体模具的难题,并且板材与彩钢板具有良好粘结性,板材内发泡均匀,具有方法简单易操作、生产加工成本低、成品质量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它包括如下步骤:搭建模腔→配置料液→注入料液→熟化→脱模,以6米长、1.15米宽的聚氨酯板材制造为例,它的加工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搭建模腔本发明所用的模具由底板、铝型材模板和支撑部件组成,四块铝型材模板在底部上首尾拼接成一个长方形型腔,该型腔长6米,宽1.15米,其中一个长模板开有进料口,两个短模板均开有排气孔,每个模板的外侧都有固定在底板上,对模板起到支撑作用的固定块,固定块上穿有丝杠,丝杠的一端通过固定块上的螺孔顶住模板。拧紧固定块上的丝杠,对模具进一步紧固后,将下面材的彩钢板置于模具下表面,上面材的彩钢板置于液压机的活动压板上,彩钢板与模具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供发泡用的模腔。2、配置料液发泡料A的成分如下,按重量份配比:发泡料B的成分如下,按重量份配比:异氰酸酯200分别将发泡料A和发泡料B分别泵入浇注机的两个储料罐,两个储料罐的温度维持在35℃。3、注入料液浇注机通过模腔的进料口向模腔内注入定量的聚氨酯料液,利用浇注机的混合头使发泡料A和发泡料B混合碰撞发泡,当模腔充满料液时,立即用堵头将进料口堵住,防止溢料。4、熟化熟化时间控制在25分钟。5、脱模移走液压机上的活动压板,松动固定块上的丝杠,拆除模具四边铝型材模板,得到一个由上下彩钢板,中间聚氨酯层组成的聚氨酯板材。得到的聚氨酯板材成型完整,在该聚氨酯保温板的中心、两端和板材内的任意一点,按JB/T6527-2006《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标准、QB/T8306要求测其物理性质,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发泡料A的成分如下,按重量份配比:发泡料B的成分如下,按重量份配比:异氰酸酯300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发泡料A的成分如下,按重量份配比:发泡料B的成分如下,按重量份配比:异氰酸酯100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为了更直观的说明,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将实施例中涉及的测试结果列表如下:表1本产品中板材内的中心、端点、任意一点的密度、导热系数的差异非常小,说明发泡料流动性良好,发泡均匀,板材密度均一,并且板材的粘结强度达到0.18Mpa,明显高于国家标准JB/T6527-2006《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标准》中,聚氨酯与表面金属层得粘接强度须大于0.1Mpa的规定。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