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57241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包括首尾并排设置的A斜顶和B斜顶,A、B斜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为倾斜面;A、B斜顶的斜顶头底面分别具有A斜顶滑座和B斜顶滑座,A、B斜顶滑座均具有1-5°的倾斜度,斜顶可以在斜顶滑座上沿斜顶滑座的倾斜角度滑动;A、B斜顶的斜顶背面均具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导轨和导轨压板,导轨和导轨压板均具有相同的倾斜度,导轨组件能使斜顶沿导轨的倾斜角度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于长扣位产品脱扣是省去了二次顶出的结构,在结构简化的同时也不会使整个设备的体积增加。
【专利说明】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的技术中对内侧有扣位的产品,一般常用斜顶的方式脱扣。但是如果扣位 比较长,产品扣位从产品的上端一直到产品的下端。此类产品的模具结构设计就非常复杂, 模具制造成本高的特点。一般此类产品的模具结构方案是:在内侧扣位处设计一个出扣位 大斜顶。为防止产品抱住斜顶,和斜顶一起走动,所以需要在产品的上端和下端处找有孔的 地方设计两个以上的直顶块,在模具顶出时起到定位的作用。由于产品的收缩,产品扣位虽 然脱离,但是还会抱住斜顶。产品不易脱落,因此就需要设计二次顶出将产品从斜顶上顶出 来。这是一般此类产品的模具设计方案,但此方案不可适应较大的产品,因为大的产品收缩 大,会引起产品的收缩不平衡,使产品质量不能达标。
[0003] 例如产品尺寸为1610X1007X302,收缩率为1. 006,那么1610毫米方向的收缩9. 66 毫米,单边会收缩4. 3毫米。如果还按以前的方案进行设计,产品质量势必不会达标,模具 制造成本也会很高。通过初步设计计算,模具如按现有方案设计,模具总重量已达60多吨, 超出了行车的最大起吊50吨和注塑机最大载重量48吨。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克服了现有 技术的不足。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 装置,包括至少一组斜顶组件,每组斜顶组件包括首尾并排设置的A斜顶和B斜顶,所述A、 B斜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为一由所述A、B斜顶侧面至两者接触面方向的倾斜面,所述倾斜 面的倾斜角度为45° -60°,所述A斜顶上与所述B斜顶能相接触的面朝向所述斜顶的前 面,所述B斜顶上与所述A斜顶能相接触的面朝向所述斜顶的背面;
[0006] 所述A、B斜顶的斜顶头底面分别具有至少一组斜顶滑座,分别为A斜顶滑座和B 斜顶滑座,所述A、B斜顶滑座均具有1-5°的倾斜度,所述A斜顶滑座的倾斜方向为由所述 A斜顶头外侧面至所述A、B斜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所述B斜顶滑座的倾斜方向为由所述B 斜顶头外侧面至所述A、B斜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所述斜顶头可以在所述斜顶滑座上沿所 述斜顶滑座的倾斜角度滑动;
[0007] 所述A、B斜顶的斜顶背面均具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导轨和导 轨压板,所述导轨位于所述导轨压板内,所述导轨和所述导轨压板均具有相同的倾斜度,所 述导轨组件能使所述斜顶沿所述导轨的倾斜角度运动,所述导轨的倾斜角度为从所述斜顶 的前面至所述斜顶的背面方向,其中A导轨的倾斜角度大于B导轨的倾斜角度,所述A、B导 轨的倾斜角度以所述A、B斜顶运动时能互不干扰为准。
[0008] 进一步,所述A、B斜顶的斜顶头底面分别具两组斜顶滑座。
[0009] 进一步,所述A、B斜顶的斜顶头底面均具有T型槽,所述A、B斜顶滑座均安装于所 述T型槽内。
[0010] 进一步,还包括斜顶杆和斜顶套,所述A、B斜顶滑座均与所述斜顶杆端部连接,所 述斜顶套套于所述斜顶杆的杆身上,所述斜顶套相对于所述斜顶的运动固定不动。
[0011]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产品正常脱 扣的前提下省去了二次顶出结构,从而缩短了模具方铁的高度,减少了设备重量,节约成 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斜顶脱扣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斜顶脱扣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斜顶导轨座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是具体实施例中设计的长扣位产品;
[0016] 图中:1-B斜顶滑座;2-A斜顶套;3-A斜顶杆;4-A斜顶滑座;5-B斜顶套;6-B斜顶 杆;7-A导轨压板;8-B导轨压板;9-B导轨;10-A导轨;11-斜顶导轨座;12-内侧长扣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所示,以一长扣位产品的脱扣为例,详述斜顶装置的具体实施结构,该长扣位 产品的尺寸为1610*1007*302臟,该产品收缩率为1.006,1610臟方向的收缩9.66臟,单边 会收缩4. 3mm。
[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上述尺寸的产品脱扣的斜顶装置,包括三组斜顶组件, 每组斜顶组件包括首尾并排设置的A斜顶和B斜顶,A、B斜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为一由A、B 斜顶侧面至两者接触面方向的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5°,该角度有利于两个斜顶 运动时最大限度的间隙避让,A斜顶上与B斜顶能相接触的面朝向斜顶的前面,B斜顶上与 A斜顶能相接触的面朝向斜顶的背面;
[0019] A、B斜顶的斜顶头底面分别具有两组斜顶滑座4、1,分别为A斜顶滑座4和B斜顶 滑座1,A、B斜顶滑座4、1均具有5°的倾斜度,A斜顶滑座4的倾斜方向为由A斜顶头外侧 面至A、B斜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B斜顶滑座1的倾斜方向为由B斜顶头外侧面至A、B斜 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斜顶头可以在斜顶滑座4、1上沿斜顶滑座4、1的倾斜角度滑动,A、B 斜顶的斜顶头底面均具有T型槽,A、B斜顶滑座4、1均安装于T型槽内;
[0020] A、B斜顶的斜顶背面均具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两组导轨9、10和导轨压板7、 8,其中导轨9、10固定于斜顶背面,导轨压板7、8固定于导轨压板座11上,导轨压板座11 固定于后模板上,导轨9、10位于导轨压板7、8内,导轨9、10和导轨压板7、8均具有相同的 倾斜度,导轨组件能使斜顶沿导轨9、10的倾斜角度运动,导轨9、10的倾斜角度为从斜顶的 前面至斜顶的背面方向,在斜顶运动时B斜顶运动速度一定要快过A斜顶,给A斜顶让出运 动的空间来,只有这样两个斜顶才能互相运动,互不干涉,据此计算出A导轨压板7为12°, B导轨压块8为16°,相差4度。A、B斜顶滑座4、15°的倾斜度和A、B导轨10、9的倾斜 度使A、B斜顶运动时向产品内侧方向运动57毫米的同时两斜顶还向彼此靠近的方向运动 5mm,这样就避开了产品4. 3毫米的收缩范围,给产品收缩让出了空间,不会影响产品的收 缩不均匀,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0021] 进一步,还包括斜顶杆3、6和斜顶套2、5, A、B斜顶滑座4、1均与斜顶杆3、6端部 连接,斜顶套2、5套于斜顶杆3、6的杆身上,斜顶套2、5固定于后模板上。
[0022] 产品通过此方案设计,减去了二次顶出结构,从而缩短了模具方铁的高度,使模具 的高度有原来的1656毫米减到1235毫米。重量直接减去了 12吨,节约成本10多万元,还 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002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 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 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斜顶组件,每组斜顶组 件包括首尾并排设置的A斜顶和B斜顶,所述A、B斜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为一由所述A、B 斜顶侧面至两者接触面方向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 -60°,所述A斜顶上 与所述B斜顶能相接触的面朝向所述斜顶的前面,所述B斜顶上与所述A斜顶能相接触的 面朝向所述斜顶的背面; 所述A、B斜顶的斜顶头底面分别具有至少一组斜顶滑座,分别为A斜顶滑座和B斜顶 滑座,所述A、B斜顶滑座均具有1-5°的倾斜度,所述A斜顶滑座的倾斜方向为由所述A斜 顶头外侧面至所述A、B斜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所述B斜顶滑座的倾斜方向为由所述B斜 顶头外侧面至所述A、B斜顶脱扣后相接触的面,所述斜顶头可以在所述斜顶滑座上沿所述 斜顶滑座的倾斜角度滑动; 所述A、B斜顶的斜顶背面均具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导轨和导轨压 板,所述导轨位于所述导轨压板内,所述导轨和所述导轨压板均具有相同的倾斜度,所述导 轨组件能使所述斜顶沿所述导轨的倾斜角度运动,所述导轨的倾斜角度为从所述斜顶的前 面至所述斜顶的背面方向,其中A导轨的倾斜角度大于B导轨的倾斜角度,所述A、B导轨的 倾斜角度以所述A、B斜顶运动时能互不干扰为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B斜顶 的斜顶头底面分别具两组斜顶滑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B斜顶 的斜顶头底面均具有T型槽,所述A、B斜顶滑座均安装于所述T型槽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适于较长扣位脱扣的斜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斜顶杆和斜顶套,所述A、B斜顶滑座均与所述斜顶杆端部连接,所述斜顶套套于所 述斜顶杆的杆身上,所述斜顶套相对于所述斜顶的运动固定不动。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3901662SQ201420164305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4日
【发明者】李 杰, 古显钦, 镇方勇 申请人: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