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6343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温控加热系统、温控冷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贯穿所述温控加热系统和所述温控冷却系统,所述温控加热系统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温控冷却系统相连,所述循环水系统与所述温控冷却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实现了对冷却水热能的充分利用,为企业实现了节能降耗。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技术中,普通模具的控温装置都是通过电子元器件通过温度的监控来调节温度,而在冷却过程中的冷却水则直接排放掉,这样就大大浪费了冷却水吸收的热能,造成了一定的能源浪费,普通的模具控温装置的冷却部分多是将水直接排放,而没有进行回收再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该自动控温装置能够有效利用冷却水对原材料进行预热,实现了热能的充分利用,减少了能源浪费。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温控加热系统、温控冷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贯穿所述温控加热系统和所述温控冷却系统,所述温控加热系统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温控冷却系统相连,所述循环水系统与所述温控冷却系统相连,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轴和传送带,所述传送轴与所述传送带相连,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传送轴进行传动,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温控加热系统相连,所述温控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箱、加热箱入料口、加热箱出料口、上加热板、下加热板、发热管、测温计、加热箱温控仪和电源控制器,所述加热箱左侧设置有所述加热箱入料口,所述加热箱右侧设置有所述加热箱出料口,所述上加热板和所述下加热板均固定在所述加热箱内侧,所述上加热板位于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传送带上方,所述下加热板位于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传送带下方,所述上加热板和所述下加热板内部均含有多根所述发热管,所述加热箱内侧上、中、下三个位置均安装有所述测温计,所述加热箱外侧与所述加热箱温控仪一端相连,所述加热箱温控仪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相连,所述温控加热系统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温控冷却装置相连,所述温控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箱入料口、冷却箱出料口、冷却箱出水口和冷却箱温控仪,所述冷却箱左侧设置有所述冷却箱入料口,所述冷却箱右侧设置有所述冷却箱出料口,所述冷却箱下端设置有所述冷却箱出水口,所述冷却箱内壁设置有所述测温计,所述冷却箱外壁设置有所述冷却箱温控仪,所述冷却箱顶端与所述循环水系统相连,所述循环水系统包括温水储水槽、温水输送管、温水输送泵、预热箱、预热箱入水口、预热箱出水口、预热管、输水管、冷却水储水槽、冷却水输送泵、冷却水喷头、旁通冷却水管和旁通水管电子阀门,所述温水储水槽上端左侧通过所述温水输送管与所述预热箱相连,所述温水输送泵设置在所述温水输送管上,所述预热箱左侧设置有所述预热箱入水口,所述预热箱底端设置有所述预热箱出水口,所述温水输送管穿过所述预热箱入水口与所述预热管一端相连,所述预热管另一端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所述输水管穿过所述预热箱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储水槽相连,所述冷却水储水槽通过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冷却水喷头相连,在所述冷却水储水槽与所述冷却水喷头之间所述输水管分别与所述旁通冷却水管和所述冷却水输送泵相连,所述旁通冷却水管另一端与所述旁通水管电子阀门相连,所述旁通水管电子阀门与所述温控冷却装置的所述冷却箱温控仪相连,所述冷却水喷头穿过所述冷却箱顶端与所述温控冷却装置相连。
[0005]优选地,所述温控加热系统的所述发热管为红外发热管。
[0006]优选地,所述循环水系统的所述预热管呈“蛇形”排列在所述预热箱内,所述冷却水储水槽开有与外接相连的放热孔。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自动控温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升温和冷却过程的温度,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冷却水吸收的热能对材料进行预热,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循环水过程能够有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有效节约了水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传送装置;1_1、传送轴;1_2、传送带;2、温控加热系统;2_1、加热箱;
2-2、加热箱入料口 ;2-3、加热箱出料口 ;2-4、上加热板;2-5、下加热板;2_6、发热管;2_7、测温计;2-8、加热箱温控仪;2-9、电源控制器;3、温控冷却系统;3-1、冷却箱;3-2、冷却箱入料口 ;3-3、冷却箱出料口 ;3-4、冷却箱出水口 ;3-5、冷却箱温控仪;4、循环水系统;4-1、温水储水槽;4-2、温水输送管;4-3、温水输送泵;4-4、预热箱;4-5、预热箱入水口 ;4_6、预热箱出水口 ;4_7、预热管;4-8、输水管;4-9、冷却水储水槽;4-10、冷却水输送泵;4_11、冷却水喷头;4-12、旁通冷却水管;4-13、旁通水管电子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包括传送装置1、温控加热系统2、温控冷却系统3和循环水系统4,传送装置I贯穿温控加热系统2和温控冷却系统3,温控加热系统2通过传送装置I与温控冷却系统3相连,循环水系统4与温控冷却系统3相连,传送装置I包括传送轴1-1和传送带1-2,传送轴1-1与传送带1-2相连,传送带1-2通过传送轴1-1进行传动,传送装置I与温控加热系统2相连,温控加热系统2包括加热箱2-1、加热箱入料口 2-2、加热箱出料口 2-3、上加热板2-4、下加热板2-5、发热管2-6、测温计2-7、加热箱温控仪2-8和电源控制器2_9,加热箱2_1左侧设置有加热箱入料口 2-2,加热箱2-1右侧设置有加热箱出料口 2-3,上加热板2-4和下加热板2-5均固定在加热箱2-1内侧,上加热板2-4位于传送装置I的传送带1-2上方,下加热板2-5位于传送装置I的传送带1-2下方,上加热板2-4和下加热板2-5内部均含有多根发热管2-6,加热箱2-1内侧上、中、下三个位置均安装有测温计2-7,加热箱2-1外侧与加热箱温控仪2-8 —端相连,加热箱温控仪2-8另一端与电源控制器2-9相连,温控加热系统2通过传送装置I与温控冷却装置3相连,温控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箱3-1、冷却箱入料口 3-2、冷却箱出料口 3-3、冷却箱出水口 3-4和冷却箱温控仪3-5,冷却箱3_1左侧设置有冷却箱入料口 3-2,冷却箱3-1右侧设置有冷却箱出料口 3-3,冷却箱3-1下端设置有冷却箱出水口 3-4,冷却箱3-1内壁设置有测温计2-7,冷却箱3-1外壁设置有冷却箱温控仪
3-5,冷却箱3-1顶端与循环水系统4相连,循环水系统4包括温水储水槽4-1、温水输送管
4-2、温水输送泵4-3、预热箱4-4、预热箱入水口4-5、预热箱出水口 4_6、预热管4_7、输水管4-8、冷却水储水槽4-9、冷却水输送泵4-10、冷却水喷头4-11、旁通冷却水管4_12和旁通水管电子阀门4-13,温水储水槽4-1上端左侧通过温水输送管4-2与预热箱4-4相连,温水输送泵4-3设置在温水输送管4-2上,预热箱4-4左侧设置有预热箱入水口 4-5,预热箱4-4底端设置有预热箱出水口 4-6,温水输送管4-2穿过预热箱入水口 4-5与预热管4_7一端相连,预热管4-7另一端与输水管4-8相连,输水管4-8穿过预热箱出水口 4-6与冷却水储水槽4-9相连,冷却水储水槽4-9通过输水管4-8与冷却水喷头4-11相连,在冷却水储水槽4-9与冷却水喷头4-11之间输水管4-8分别与旁通冷却水管4-12和冷却水输送泵4-10相连,旁通冷却水管4-12另一端与旁通水管电子阀门4-13相连,旁通水管电子阀门4-13与温控冷却装置3的冷却箱温控仪3-5相连,冷却水喷头4-11穿过冷却箱3_1顶端与温控冷却装置3相连。
[0012]优选地,温控加热系统2的发热管2-6为红外发热管。
[0013]优选地,循环水系统4的预热管4-7呈“蛇形”排列在预热箱4-4内,冷却水储水槽4-9开有与外接相连的放热孔。
[0014]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加工材料通过传送装置I的传送带1-2传送到温控加热系统2中,通过上加热板2-4和下加热板2-5对材料进行加温,当温度达到要求温度后,测温计
2-7将温度信号传递给加热箱温控仪2-8,若超过预设温度时电源控制器2-9将切断电源来降低温度,当温度降低到下限时,加热箱温控仪2-8通过电源控制器2-9有再次进行加温,从而保证温度的均匀性,材料通过温控加热系统2后进入温控冷却系统3,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喷头4-11对材料进行降温,若冷却循环水温度过高时测温计2-7将温度信号传递给冷却箱温控仪3-5,冷却箱温控仪3-5控制旁通水管电子阀门4-13进行冷水的补充,降低循环水温度,对材料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水由于具有一定的温度,将冷却水储存在温水储水槽4-1中,然后在温水输送泵4-3的作用下将冷却循环水送入预热箱4-4中实现对加工材料的预热,然后冷却循环水进入冷却水储水槽4-9中,由于冷却水储水槽具有排热孔,将冷却水中的热量排除,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自动控温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升温和冷却过程的温度,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冷却水吸收的热能对材料进行预热,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循环水过程能够有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有效节约了水源。
[001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温控加热系统、温控冷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贯穿所述温控加热系统和所述温控冷却系统,所述温控加热系统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温控冷却系统相连,所述循环水系统与所述温控冷却系统相连,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轴和传送带,所述传送轴与所述传送带相连,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传送轴进行传动,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温控加热系统相连,所述温控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箱、加热箱入料口、加热箱出料口、上加热板、下加热板、发热管、测温计、加热箱温控仪和电源控制器,所述加热箱左侧设置有所述加热箱入料口,所述加热箱右侧设置有所述加热箱出料口,所述上加热板和所述下加热板均固定在所述加热箱内侧,所述上加热板位于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传送带上方,所述下加热板位于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传送带下方,所述上加热板和所述下加热板内部均含有多根所述发热管,所述加热箱内侧上、中、下三个位置均安装有所述测温计,所述加热箱外侧与所述加热箱温控仪一端相连,所述加热箱温控仪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控制器相连,所述温控加热系统通过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温控冷却装置相连,所述温控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箱入料口、冷却箱出料口、冷却箱出水口和冷却箱温控仪,所述冷却箱左侧设置有所述冷却箱入料口,所述冷却箱右侧设置有所述冷却箱出料口,所述冷却箱下端设置有所述冷却箱出水口,所述冷却箱内壁设置有所述测温计,所述冷却箱外壁设置有所述冷却箱温控仪,所述冷却箱顶端与所述循环水系统相连,所述循环水系统包括温水储水槽、温水输送管、温水输送泵、预热箱、预热箱入水口、预热箱出水口、预热管、输水管、冷却水储水槽、冷却水输送泵、冷却水喷头、旁通冷却水管和旁通水管电子阀门,所述温水储水槽上端左侧通过所述温水输送管与所述预热箱相连,所述温水输送泵设置在所述温水输送管上,所述预热箱左侧设置有所述预热箱入水口,所述预热箱底端设置有所述预热箱出水口,所述温水输送管穿过所述预热箱入水口与所述预热管一端相连,所述预热管另一端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所述输水管穿过所述预热箱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储水槽相连,所述冷却水储水槽通过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冷却水喷头相连,在所述冷却水储水槽与所述冷却水喷头之间所述输水管分别与所述旁通冷却水管和所述冷却水输送泵相连,所述旁通冷却水管另一端与所述旁通水管电子阀门相连,所述旁通水管电子阀门与所述温控冷却装置的所述冷却箱温控仪相连,所述冷却水喷头穿过所述冷却箱顶端与所述温控冷却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加热系统的所述发热管为红外发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和预热的模具自动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系统的所述预热管呈“蛇形”排列在所述预热箱内,所述冷却水储水槽开有与外接相连的放热孔。
【文档编号】B29C45/73GK204222113SQ20142062569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8日
【发明者】陈敏 申请人:天津联创精艺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