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及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219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及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及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



背景技术:

就树脂膜而言,鉴于其化学特性、机械特性及电气特性等,在各种领域、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具体地,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领域中,配置有用于保护偏振片的偏振元件的透明保护膜等的各种树脂膜作为光学膜。作为这样的树脂膜,例如,广泛地使用有纤维素酯膜等的透明性优异的树脂膜。

纤维素酯膜等的树脂膜,例如可以使用将纤维素酯系树脂等的原料树脂溶解于溶剂中的树脂溶液(胶浆)来制造。作为使用了这样的胶浆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具体地,可列举溶液流延制膜法等。溶液流延制膜法是如下方法:在移动的支承体上流延胶浆而形成流延膜(网状物),干燥到可剥离的程度后,作为膜从上述支承体剥离,一边用输送辊输送剥离了的膜一边干燥、或拉伸,制造长尺寸状的树脂膜。

另一方面,就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是作为电视接收装置、笔记本电脑的图像显示构件来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而言,要求薄型轻质化、大型画面化、及高精细化等。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作为光学膜来应用的树脂膜也伴随着这些要求而日益要求薄膜化、宽幅化、及高品质化等。

另外,为了制造薄的树脂膜,考虑使从流延模头以带状排出的胶浆(流延带)变薄。如果这样使流延带变薄,则得到的树脂膜的性状容易受到喷射到该流延带的风等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具体地,伴随支承体的移动,在支承体的表面附近,通过向流延带吹送的风,使流延带摇动,由此,有时在制造的树脂膜产生厚度不均。另外,制造宽度宽的树脂膜的情况下,容易受到支承体的振动的影响,有时在制造的树脂膜中产生厚度不均。

因此,作为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作为光学膜来应用的树脂膜,也要求厚度不均更少、更高品质的树脂膜。另外,要求即使在制造薄树脂膜、宽度宽的树脂膜的情况下也能够制造厚度不均少等的高品质的树脂膜。

作为这样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在使用了流延带的溶液制膜方法中,在流延模头的后方设置背吸装置、使该背吸装置与流延带的间隔为规定的间隔。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了可以提高使用流延带来制造乙酸纤维素膜的生产效率。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具备:在进行移动的环形的支承体上使用流延模头将含有聚合物和溶剂的胶浆流延到上述支承体的流延工序;从减压腔室的开口部将通过上述胶浆在上述流延模头与上述支承体之间形成的流延珠粒(ビーズ)的背面侧的空气向内部抽吸的抽吸工序;和在上述支承体上形成了流延膜后从上述支承体将上述流延膜剥离、干燥来制造膜的干燥工序,将上述流延珠粒的背面侧与上述内部连通,设置规定的宽度的流路,进行上述抽吸工序。根据专利文献2,公开了能够抑制厚度不均故障、面状故障的发生,且能够高效率地制造膜。

就这样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而言,在如上述的溶液流延制膜法中,通过在流延模头的、支承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具备的减压室等,将流延模头的、支承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气氛减压。认为通过这样在制造树脂膜时,在流延工序中,要在支承体上适宜地形成从流延模头以带状排出的胶浆(流延带)、得到高品质的树脂膜。具体地,认为在流延工序中,降低了由于伴随支承体的移动在支承体的表面附近向上述流延带吹送的风、即连带风吹到上述流延带所产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就树脂膜而言,要求厚度不均更少等的更高品质的树脂膜。因此,为了制造更高品质的树脂膜,也要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以外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43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217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该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高品质的树脂膜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及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从流延模头流延到进行移动的支承体上而形成流延膜的流延工序、和将上述流延膜从上述支承体剥离的剥离工序,上述支承体的宽度为1500~2500mm,上述支承体的厚度为1.4~1.8mm,从上述支承体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1差及从上述支承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2差都为15mm以下。

上述以及其他的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由以下的详细的记载和附图可能会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的基本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中具备的流延模头的示意剖面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中具备的环状带支承体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图1中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中具备的支承辊的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为了进一步降低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不均,着眼于制造树脂膜时的、将作为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的胶浆进行流延的支承体的振动。特别地,着眼于流延带落地(着地)的地点处的支承体的振动。本发明人着眼于这方面,详细地进行研究,由此想到了以下的本发明。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在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这样的、将流延模头的、支承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气氛进行减压的方法中,为了抑制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不均,存在不充分的情形。具体地,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中,即使能够抑制由连带风引起的问题的发生,有时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不均的抑制也不充分。因此,为了得到厚度不均更少的树脂膜,认为这样的方法以外的方法的研究是必要的。因此,本发明人为了进一步降低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不均,着眼于制造树脂膜时的、将作为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的胶浆进行流延的支承体的振动。特别地,着眼于流延带落地的地点处的支承体的振动。

另一方面,对于在溶液流延制膜法中使用的支承体,没有太研究。具体地,对将支承体的厚度加厚等没有太研究。另外,支承体多是使用环状的带、使其旋转而由此使其移动。即使由此,考虑顺利的旋转受到阻碍等、将支承体加厚,也没有太研究。尽管这样,本发明人为了降低树脂膜的厚度不均,着眼于将支承体加厚、使支承体的振动降低。进而,本发明人着眼于不仅是支承体的厚度,也着眼于支承体的宽度、支承体的宽度方向的顶端的状态。本发明人着眼于这些方面,详细地进行研究,由此想到了以下的本发明。

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而言,是具备: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胶浆)从流延模头流延到进行移动的支承体上而形成流延膜(网状物)的流延工序和将上述流延膜从上述支承体剥离的剥离工序的、所谓的利用溶液流延制膜法的制造方法。进而,作为树脂膜的制造方法,除了上述各工序以外,也可具备使剥离了的膜拉伸的拉伸工序、使剥离了的膜干燥的干燥工序。而且,作为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利用图1中所示的采用溶液流延制膜法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等来进行的方法等。应予说明,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并不限定于图1中所示的制造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的构成。另外,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的基本的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图。另外,这里所谓的膜,是指将由流延到支承体上的胶浆形成的树脂膜(网状物)在支承体上干燥、成为可从支承体剥离的状态以后的膜。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上述支承体的宽度为1500~2500mm,厚度为1.4~1.8mm。而且,上述支承体从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1差及从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2差都为15mm以下。在如上述的溶液流延制膜法中使用这样的支承体(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由此可适宜地抑制支承体的振动。具体地,即使流延带在支承体上落地,也可适宜地抑制流延带落地的地点处的支承体的振动。因此,认为能够抑制在支承体上形成了的流延膜上产生与支承体的振动相伴的厚度不均。因此,作为结果,认为能够制造厚度不均少、高品质的树脂膜。应予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为这样的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

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具备环状带支承体11、流延模头20、剥离辊13、拉伸装置16、干燥装置17、及卷取装置19等。流延模头20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胶浆)14以带状排出,在环状带支承体11的表面上流延。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被一对辊12可驱动地支承,形成由从流延模头20流延了的树脂溶液14形成的流延膜(网状物),一边输送一边干燥直至可用上述剥离辊13进行剥离的程度。然后,上述剥离辊13将某种程度上干燥了的流延膜从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剥离,得到膜15。通过拉伸装置16将被剥离了的膜15在宽度方向等的规定的方向拉伸。另外,通过干燥装置17将被拉伸了的膜15进一步干燥,通过卷取装置19将被干燥了的膜F作为树脂膜而卷取为卷状。

就上述流延模头20而言,只要能够将胶浆14以带状排出而在环状带支承体11的表面上流延,则并无特别限定。另外,上述流延模头20,如图2中所示那样,具备流延模头主体21和胶浆供给管22。将上述胶浆供给管22与上述流延模头主体21的上端部连接,将胶浆26(14)供给到流延模头主体21内。上述流延模头主体21具备:用于使胶浆稳定地流延到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的岐管部21a、用于通过排出胶浆26而使胶浆26流延到环状带支承体11的排出口21b、及在上述岐管部21a与上述排出口21b之间形成、用于从上述岐管部21a向上述排出口21b使胶浆26通过的狭缝部21c。应予说明,图2为图1中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中具备的流延模头的示意剖面图。另外,将从上述流延模头20排出的树脂溶液(胶浆)14从上述流延模头20排出、直至在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上接地也称为流延带,将在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上接地以后也称为流延膜(网状物)。

环状带支承体11,如图1中所示,为无限地进行移动的环状带,例如,优选使用表面为镜面的、无限地进行移动的金属制的环状带等。作为环状带,从流延膜的剥离性的方面考虑,例如,优选使用由不锈钢等构成的带。图3为图1中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中具备的环状带支承体的俯视图。应予说明,环状带支承体的宽度方向的顶端并不限于相对于移动方向而平行的直线,存在少量的凹凸。图3将环状带支承体的宽度方向的顶端的状态夸张地表示。另外,环状带支承体11满足以下的尺寸。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体,以环状带支承体为例进行说明,但只要支承体满足下述的尺寸,则并不限于环状带支承体,也可以是其他的支承体。

就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的宽度W而言,如上述那样,为1500~2500mm,优选为1700~2300mm,更优选为1800~2100mm。如果上述宽度W过小,则得到的树脂膜的宽度变窄,存在无法得到宽度宽的树脂膜的倾向。另外,端部翘曲时等,如果将其端部切断而除去,则将原本宽度就不宽的树脂膜的端部切断,因此存在其影响变大的倾向。另外,如果上述宽度W过大,存在上述环状带支承体的端部的翘曲变大的倾向。由这些考虑,如果上述宽度W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抑制上述环状带支承体的端部的翘曲等的影响,且得到宽度宽的树脂膜。

应予说明,上述宽度W为与上述环状带支承体的移动方向及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为宽度的平均值。具体地,如果考虑环状带支承体的宽度方向的顶端的凹凸,则上述环状带支承体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为上述宽度W。另外,作为上述宽度W的测定方法,可列举以下的方法。例如,一边使上述环状带支承体移动、一边使用激光式尺寸测定器(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制造的LS-9000),使从该测定器照射的激光从宽度方向的外侧照到移动中的环状带支承体的端部,由此带1周1秒间隔连续地测定上述环状带支承体的一方的顶端与另一方的顶端的2处的位置信息。通过这样,能够测定上述测定器与上述顶端的距离L9、L10。然后,由测定器间的距离和L9、L10,能够算出环状带支承体的一方的顶端与另一方的顶端之间的长度。然后,算出得到的值的平均值作为宽度W。

另外,就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的厚度T而言,如上述那样,为1.4~1.8mm,优选为1.45~1.7mm,更优选为1.5~1.6mm。如果上述厚度T过薄,存在不能充分地发挥抑制环状带支承体的振动这样的效果的倾向。具体地,在环状带支承体的移动时,存在容易发生环状带支承体波动的现象、即弯曲的倾向。另外,如果上述厚度T过厚,不易发生弯曲,但存在发生了弯曲时的影响变大的倾向。由这些可知,如果上述厚度T为上述范围内,难以发生弯曲,即使发生弯曲,其影响也小。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支承体的振动。

应予说明,上述厚度T为与环状带支承体的移动方向及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为平均厚度。作为其测定方法,例如,采用株式会社ミツトヨ制的接触式膜厚计,对于从带端部到20mm的位置在纵向以1m间隔测定膜厚,算出其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膜厚。

另外,就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而言,从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1差及从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2差都为15mm以下。即,上述第1差和上述第2差的大者为15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上述第1差和上述第2差越小越优选,但实际上,1mm左右是极限。由此,上述第1差和上述第2差的大者为15mm以下,优选为1~10mm,更优选为1~5mm。另外,就上述第1差和上述第2差而言,由于为宽度方向的顶端中的凸部和凹部的距离,因此将上述第1差和上述第2差的大者也简称为峰-峰距离(p-p距离)。

应予说明,在图3中,上述第1差为从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32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31的距离的最大值L1和最小值L2之差(L1-L2)。另外,上述第2差为从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顶端33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31的距离的最大值L3与最小值L4之差(L3-L4)。如果这些差过大,存在在环状带支承体中局部地发生弯曲的倾向。认为这是由以下导致的。例如,如果着眼于环状带支承体与辊接触的情况,在环状带支承体的顶端成为了凸的位置与成为了凹的位置,环状带支承体与辊的接触面积急剧地变化。认为该环状带支承体与辊的接触面积的急剧变化成为局部的弯曲的发生的原因。因此,认为在环状带支承体的端部附近等存在容易发生弯曲的倾向。因此,如果上述差为上述范围内,能够适宜地抑制该局部的弯曲的发生。

应予说明,上述第1差和上述第2差可以如以下那样测定。例如,一边使上述环状带支承体移动,例如一边使用激光尺寸测定器(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制的LS-5000系列),使从该测定器照射的激光从宽度方向的外侧照到移动中的环状带支承体的端部,由此连续地测定上述环状带支承体的顶端的位置信息。通过这样,能够测定从上述测定器到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32的距离的最大值L12和最小值L11。另外,能够测定从上述测定器到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顶端33的距离的最大值L14和最小值L13。由这些上述L11~L14,能够算出上述第1差和上述第2差。具体地,L12与L11的差分(差分)相当于从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1差。应予说明,L12-L11与L1-L2为相同值。另外,L14与L13的差分相当于从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2差。应予说明,L14-L13与L3-L4为相同值。

另外,就制造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的方法而言,如果能够制造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则并无特别限定。具体地,首先,在用溶液流延制膜法一般使用的环状带支承体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宽度W及上述厚度T成为上述范围内的条件下制作。对这样得到的产物的宽度方向的顶端进行研磨以使得上述第1差和上述第2差成为上述范围内。通过这样,得到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另外,就通过研磨得到的环状带支承体而言,充分地抑制支承体的端部的平滑性等的状态的恶化、且能够满足上述构成。因此,如果使用这样的支承体来制造树脂膜,可得到更高品质的树脂膜。另外,也考虑替代上述研磨而将凸部切断、或者通过熔接对凹部进行加强等。

另外,就上述环状带支承体11而言,如上述那样,是架设于一对辊12的环状的带。该环状带支承体11,如图4中所示那样,优选具有从内周侧用多个支承辊41支承的区域。而且,在由该多个支承辊41支承的区域中,相邻的支承辊41间的距离(中心间距离)L5~L8优选为100~6000mm,更优选为200~5000mm,进一步优选为300~4000mm。通过具有这样的由多个支承辊41支承的区域,能够适宜地抑制环状带支承体11的振动。另外,就这样的由多个支承辊41支承的区域而言,可以是环状带支承体11的一部分的区域,也可以是环状带支承体11的全部区域。在环状带支承体11的一部分的区域中具有的情况下,由多个支承辊41支承的区域例如优选为流延带落地的地点的附近等的、容易发生环状带支承体11的振动的部位。应予说明,图4为表示图1中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中具备的支承辊的配置的示意图。

另外,如果由多个支承辊41支承的区域中的、上述中心间距离过短,则支承辊被过度密地配置,有可能阻碍环状带支承体的移动。另外,如果上述中心间距离过长,则存在支承辊产生的环状带支承体的振动的抑制效果变得不充分的倾向。由这些,通过具有中心间距离为上述范围内的区域,抑制环状带支承体的移动的阻碍、且能够充分地抑制环状带支承体的振动。

另外,上述中心间距离L5~L8优选分别为上述范围内,进而,优选上述中心间距离短,为接近流延带的落地点的程度。即,优选作为上述支承辊41a、41b间的距离的L5最短。而且,优选:作为上述支承辊41b、41c间的距离的L6比L5长,作为上述支承辊41c、41d间的距离的L7比L6长,作为上述支承辊41d、41e间的距离的L8比L7长。通过这样,能够更适宜地抑制环状带支承体的振动。另外,在图4中,支承辊41为5个,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比5个少,也可以比5个多。

另外,上述支承辊41如果为可以支承环状带支承体11的辊,则并无特别限定。作为上述支承辊41,例如可列举作为金属制的辊的金属辊、作为橡胶制的辊的橡胶辊等。另外,上述多个支承辊41可以全部为金属辊,也可以全部为橡胶辊,优选至少1个为橡胶辊。作为上述支承辊,如果使用橡胶辊,则能够抑制环状带支承体的磨损。进而,在上述多个支承辊41中,对于来自环状带支承体的载荷比较高的辊、具体地、接近流延带的落地点的支承辊41a,优选使用金属辊。另外,在上述多个支承辊41中,对于来自环状带支承体的载荷比较低的辊、具体地、远离流延带的落地点的支承辊41e,优选使用橡胶辊。通过这样,不仅抑制环状带支承体的磨损,也抑制支承辊的磨损,且也能够抑制环状带支承体的振动。因此,能够更长期地制造高品质的树脂膜。

另外,就通过流延模头20来进行流延的流延膜的宽度而言,从有效活用环状带支承体11的宽度W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环状带支承体11的宽度W,优选设为80~99%。另外,可代替环状带支承体而使用鼓支承体。作为该鼓支承体,例如,优选使用表面为镜面的、进行旋转的金属制的鼓等。

而且,就环状带支承体11而言,一边输送在其表面上形成了的流延膜(网状物),一边使胶浆中的溶剂干燥。上述干燥例如通过将环状带支承体11加热、或者向网状物吹送加热风而进行。

另外,就环状带支承体11的移动速度而言,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50~200m/秒左右。另外,作为环状带支承体11的移动速度相对于来自流延模头20的胶浆14的排出速度之比的牵引比(ドラフト比)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0.8~5左右。如果上述牵引比为该范围内,则能够稳定地形成流延膜。例如,如果牵引比过大,则存在发生使流延膜在宽度方向缩小的颈缩这样的现象的倾向,于是,难以形成宽度宽的树脂膜。

将上述剥离辊13配置在环状带支承体11的将胶浆流延的侧的表面附近,环状带支承体11与剥离辊13的距离优选为1~100mm。另外,就剥离辊13而言,在将环状带支承体11上的、某种程度上干燥了的网状物剥离时来使用。以该剥离辊13为支点,对干燥了的网状物施加张力而拉伸,由此将干燥了的网状物作为膜15来剥离。另外,从环状带支承体11将膜剥离时,通过剥离张力和其后的输送张力,将膜15在膜的输送方向(Machine Direction:MD方向)进行拉伸。

上述拉伸装置16使从环状带支承体11剥离了的膜15在与网状物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方向)拉伸。具体地,通过用夹具等把持与膜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而使对置的夹具间的距离增大,在TD方向拉伸。

上述干燥装置17具备多个输送辊,在该辊间输送膜的期间使膜干燥。此时,如图1中所示,可以通过使加热空气18在干燥装置17内流通而进行干燥,也可使用红外线等进行干燥,或者可将加热空气和红外线并用进行干燥。从简便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加热空气。

上述卷取装置19将在干燥装置17中成为了规定的残留溶剂率的膜F卷取到卷芯。另外,将膜F卷取到卷芯前,可采用热压花机构对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实施压花加工。应予说明,就卷取时的温度而言,为了防止卷取后的收缩引起的擦伤、卷取松弛等,优选冷却到室温。使用的卷取装置能够无特别限定地使用,可以是一般使用的卷取装置,可以用定张力法、定扭矩法、锥度张力法、内部应力一定的程序张力控制法等的卷取方法来卷取。

另外,就树脂膜的制造装置而言,只要能够实施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则并无特别限定。具体地,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可不具备拉伸装置、干燥装置,另外,可以不是分别各具备1个、而是各具备多个。

另外,就树脂膜的制造装置而言,在上述说明的方式中,作为支承体,例示了具备环状带支承体的支承体,但也可以是具备鼓支承体的支承体。具体地,可列举除了代替环状带支承体11而具备鼓支承体以外、与图1中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同样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等。另外,作为鼓支承体,例如可列举对表面实施了硬铬镀敷处理的不锈钢制的旋转驱动鼓等。

以下,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树脂溶液(胶浆)的组成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树脂溶液(胶浆)为使透明性树脂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产物。

上述透明性树脂只要是通过溶液流延制膜法等成型为基板状时具有透明性的树脂,则并无特别限制,优选利用溶液流延制膜法等的制造容易、与硬涂层等的其他的功能层的粘接性优异、在光学上为各向同性等。应予说明,这里所谓透明性,是可见光的透射率为6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作为上述透明性树脂,具体地,例如可以列举二乙酸纤维素树脂、三乙酸纤维素树脂、乙酸丁酸纤维素树脂、乙酸丙酸纤维素树脂等的纤维素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的聚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的丙烯酸系树脂;聚砜(也包含聚醚砜)系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赛璐玢、聚偏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乙烯乙烯醇树脂、间规立构聚苯乙烯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聚甲基戊烯树脂等的乙烯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醚酮树脂;聚醚酮酰亚胺树脂;聚酰胺系树脂;氟系树脂等。这些中,优选纤维素酯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砜(包含聚醚砜)系树脂。进一步优选纤维素酯系树脂,在纤维素酯系树脂中,优选乙酸纤维素树脂、丙酸纤维素树脂、丁酸纤维素树脂、乙酸丁酸纤维素树脂、乙酸丙酸纤维素树脂、三乙酸纤维素树脂,特别优选三乙酸纤维素树脂。另外,上述透明性树脂可单独使用上述例示的透明性树脂,也可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接着,对上述纤维素酯系树脂进行说明。

就纤维素酯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而言,在成型为树脂膜的情况的机械强度强、且在溶液流延制膜法中形成适度的胶浆粘度的方面,优选为30000~200000。另外,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5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4~3的范围内。

另外,纤维素酯系树脂等的树脂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以使用凝胶渗透色谱、高速液相色谱来测定。因此,使用这些而算出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可以计算它们之比。

就纤维素酯系树脂而言,作为取代基,优选具有酰基、具体地、碳数为2~4的酰基。作为该酰基的取代度,例如,优选为2.2~2.95。另外,作为其取代度,例如,将乙酰基的取代度设为X,将丙酰基或丁酰基的取代度设为Y时,优选:X和Y的合计值为2.2以上且2.95以下,X比0大且为2.95以下。

另外,没有被酰基取代的部分通常作为羟基存在。这些纤维素酯系树脂能够采用公知的方法合成。酰基的取代度的测定方法能够按照ASTM-D817-96中的规定来测定。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溶剂可以使用含有对于上述透明性树脂的良溶剂的溶剂。上述良溶剂因使用的透明性树脂而异。例如,透明性树脂为纤维素酯系树脂的情况下,因纤维素酯的酰基取代度、良溶剂和不良溶剂变化,例如,使用丙酮作为溶剂时,对于纤维素酯的醋酸酯(乙酰基取代度2.4)、乙酸丙酸纤维素,成为良溶剂,对于纤维素的醋酸酯(乙酰基取代度2.8),成为不良溶剂。因此,因使用的透明性树脂,良溶剂和不良溶剂不同,因此作为一例,对纤维素酯系树脂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对于纤维素酯系树脂的良溶剂,例如,可列举二氯甲烷等的有机卤素化合物、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戊酯、丙酮、四氢呋喃、1,3-二氧戊环、1,4-二噁烷、二氧戊环衍生物、环己酮、甲酸乙酯、2,2,2-三氟乙醇、2,2,3,3-六氟-1-丙醇、1,3-二氟-2-丙醇、1,1,1,3,3,3-六氟-2-甲基-2-丙醇、1,1,1,3,3,3-六氟-2-丙醇、2,2,3,3,3-五氟-1-丙醇、硝基乙烷等。这些中,优选二氯甲烷等的有机卤素化合物、二氧戊环衍生物、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等。这些中,优选二氯甲烷。这些良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胶浆中,也可以在透明性树脂没有析出的范围内含有不良溶剂。作为对于纤维素酯系树脂的不良溶剂,例如,可列举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等的碳原子数1~8的醇、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醋酸丙酯、一氯苯、苯、环己烷、四氢呋喃、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甲醚等。这些中,优选乙醇。这些不良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树脂溶液而言,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含有上述透明性树脂、及上述溶剂以外的其他成分(添加剂)。作为上述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微粒、增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导电性物质、阻燃剂、润滑剂、及消光剂等。

接着,作为制备胶浆的方法的一例,对使用了纤维素酯系树脂作为透明性树脂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制备胶浆时的、纤维素酯系树脂的溶解方法,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一般的方法。从防止凝胶、被称为疙瘩(ママコ)的块状未溶解物的产生的方面考虑,优选通过将加热和加压组合、利用能够加热到常压下的溶剂的沸点以上、在常压下的沸点以上使纤维素酯系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另外,也优选使用下述方法:将纤维素酯系树脂与不良溶剂混合来湿润或溶胀后、进而添加良溶剂来溶解。

接着,使用滤纸等的适当的过滤材料将得到的纤维素酯系树脂的溶液过滤。

根据如以上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高品质的树脂膜。进而,能够制造无论宽度宽还是膜厚薄均为高品质的树脂膜。

另外,上述树脂膜的厚度(膜厚)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10~40μm,进一步优选为15~30μm。如果是这样的膜厚,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树脂膜的稳定生产性等考虑,优选。另一方面,如果要制造膜厚薄的树脂膜,存在容易产生膜厚不均的倾向。即使是这样,如果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厚度不均的发生。因此,可得到能够适宜地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等的树脂膜。应予说明,这里所述的膜厚,是平均膜厚。作为其测定方法,例如,通过株式会社ミツトヨ制的接触式膜厚计,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20~200处测定膜厚,算出其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膜厚。

(偏振片)

通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树脂膜能够作为偏振片的保护膜来使用。这样使用了树脂膜作为保护膜的偏振片具备偏振元件、和在上述偏振元件的表面上配置了的透明保护膜,上述透明保护膜为上述树脂膜。所谓上述偏振元件,是将入射光变为偏振光而射出的光学元件。

作为上述偏振片,例如,优选在通过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于碘溶液中进行拉伸而制作的偏振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使用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贴合了上述树脂膜的偏振片。另外,即使在上述偏振元件的另一表面,也可层叠上述树脂膜,也可层叠另外的偏振片用的透明保护膜。

就上述偏振片而言,如上述那样,使用了上述树脂膜作为在偏振元件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侧层叠的保护膜。此时,在上述树脂膜作为相位差膜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优选将树脂膜的滞相轴以与偏振元件的吸收轴实质上平行或正交的方式配置。

这样的偏振片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膜作为透明保护膜。该树脂膜为厚度不均少的高品质的树脂膜。另外,作为该树脂膜,即使使膜厚变薄,也可得到高品质的树脂膜。因此,得到的偏振片为高品质,通过使用膜厚薄的树脂膜,可得到虽然薄、但高品质的偏振片。因此,得到的偏振片例如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高画质化。

(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上述偏振片可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片来使用。具备上述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盒、以夹持上述液晶盒的方式被配置了的2片偏振片,上述2片偏振片中的至少一方为上述偏振片。应予说明,所谓液晶盒,是在一对的电极间填充了液晶物质的产物,通过对该电极施加电压,液晶的取向状态变化,控制透过光量。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上述偏振片作为偏振片用的透明保护膜。通过这样来得到对比度等被提高了的高画质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说明书如上述那样公开了各种方式的技术,以下归纳其中主要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从流延模头流延到进行移动的支承体上而形成流延膜的流延工序、和将上述流延膜从上述支承体剥离的剥离工序,上述支承体的宽度为1500~2500mm,上述支承体的厚度为1.4~1.8mm,从上述支承体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1差及从上述支承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2差都为15mm以下。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提供能够制造高品质的树脂膜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认为其是由于以下内容。首先,作为制造树脂膜时使用的支承体,通过使用如上述那样的支承体,可适宜地抑制支承体的振动。具体地,即使在支承体上流延带落地,也可适宜地抑制流延带落地的地点处的支承体的振动。因此,认为可以抑制在支承体上形成了的流延膜产生与支承体的振动相伴的厚度不均。因此,作为结果,认为可以制造厚度不均少、高品质的树脂膜。

另外,在上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支承体为架设于一对辊的环状的带,上述带具有从内周侧由多个支承辊支承、相邻的上述支承辊间的距离为100~6000mm而配置的区域。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制造更高品质的树脂膜。认为这是由于:通过从作为支承体而使用的环状的带的内周侧由如上述那样配置的支承辊支承,可以进一步抑制支承体的振动。因此,认为能够制造厚度不均更少、更高品质的树脂膜。

另外,在上述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多个支承辊中至少1个为橡胶辊。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制造更高品质的树脂膜。另外,也可以降低支承体的磨损、可以更长期地制造高品质的树脂膜。

另外,就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的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而言,其特征在于,为一边进行移动一边将在其表面上从流延模头流延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而形成的流延膜剥离来制造树脂膜时使用的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宽度为1500~2500mm,厚度为1.4~1.8mm,从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1差及从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顶端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第2差都为15mm以下。

根据这样的构成,如果使用具备将含有透明性树脂的树脂溶液从流延模头流延到进行移动的支承体上而形成流延膜的流延工序和将上述流延膜从上述支承体剥离的剥离工序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即在溶液流延制膜法中使用该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则可以制造高品质的树脂膜。

另外,在上述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中,优选通过对上述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及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顶端进行研磨而得到。

根据这样的构成,如果使用该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来制造树脂膜,可得到更高品质的树脂膜。认为这是由于能够适宜地得到充分地抑制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的端部的平滑性等的状态的恶化、且满足上述构成的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制造高品质的树脂膜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及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胶浆的制备)

首先,在装入了二氯甲烷418质量份及乙醇23质量份的溶解罐中添加作为透明性树脂的三乙酸纤维素树脂(乙酰基的取代度2.88)100质量份,进而,添加磷酸三苯酯8质量份、邻苯二甲酸乙酯(エチルフタリルエチルグリコール)2质量份、チヌビン326(BASFジャパン株式会社制造)1质量份、和アエロジル200V(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式会社制造)0.1质量份。然后,升温直至液温成为80℃后,搅拌3小时。通过这样,得到了树脂溶液。然后,完成搅拌,放置直至液温成为43℃。然后,使用过滤精度0.005mm的滤纸将放置后的树脂溶液过滤。通过将过滤后的树脂溶液放置一晚,使树脂溶液中的气泡脱泡。使用这样得到的树脂溶液作为胶浆,如以下制造树脂膜。

(树脂膜的制造)

首先,将得到的胶浆的温度调整为35℃,将环状带支承体的温度调整为20℃。然后,使用图1中所示的树脂膜的制造装置,从流延模头(衣架型模头)将胶浆流延到移动速度(流延速度)70m/分钟的环状带支承体。应予说明,预先调整流延模头的狭缝间隔以使得最终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成为40μm。

另外,作为环状带支承体,使用不锈钢(SUS316制)、且由研磨到利用扫描型原子间力显微镜(AFM)得到的三维表面粗糙度(Ra)为平均1.0nm的超镜面的环状带构成的环状带支承体。另外,作为环状带支承体,使用了宽度W为1500mm、厚度T为1.4mm、将1周的长度为40m的环状带的宽度方向的顶端研磨以使得p-p距离成为15mm的环状带支承体。

应予说明,对于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与另一方的顶端中的L9、L10,使用激光尺寸测定器(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制的LS-9000),将从该测定器照射的激光照到移动中的支承体端部,由此测定L9、L10,由测定了的L9、L10与测定器间的距离,算出上述宽度W。应予说明,上述宽度W为由带1周1秒间隔测定而得到的测定值所得到的值的平均值。另外,上述厚度T为通过株式会社ミツトヨ制造的接触式膜厚计、对从带端部至20mm的位置在纵向以1m间隔测定膜厚,为其测定值的平均值。另外,对于宽度方向的一方的顶端与另一方的顶端中的L11~L14,使用激光尺寸测定器(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制的LS-5000系列),将从该测定器照射的激光照射移动中的支承体端部,由此测定L11~L14,由测定的L11~L14算出p-p距离。

然后,从环状带支承体侧的干燥机,将30℃的干燥风送到环状带支承体上的网状物,由此使网状物干燥。将该干燥了的网状物从环状带支承体作为膜而剥离。

一边用输送辊输送剥离了的膜、一边干燥直至残留溶剂率为80质量%。对于该干燥了的膜,使用拉伸装置(拉幅机),在100℃的环境下,一边用夹具把持膜的两端、一边在TD方向拉伸6%后,释放夹具。然后,一边用输送辊输送拉伸了的膜、一边使用干燥装置在125℃下干燥。然后,通过用卷取装置将干燥了的膜卷取,得到了卷取为卷状的树脂膜。

这样得到的树脂膜为膜厚25μm、宽度1400mm、卷取长度3000m的三乙酸纤维素膜。

[实施例2~9、比较例1~28]

除了使用的环状带支承体使用了为表1中所示的、宽度W、厚度T、和p-p距离的环状支承体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

[评价(厚度不均)]

使用膜厚计(东京精密株式会社制的膜厚测定器DH-150),在树脂膜的纵向(输送方向)连续测定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由通过该连续测定得到的测定值(图表)算出树脂膜的厚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及平均膜厚。使用该算出的值,由下述式算出在厚度不均(横向台阶不均(横段))的评价中使用的评价值。

评价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平均膜厚×100

所谓横向台阶,为在树脂膜中与输送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台阶。由此,通过使用在树脂膜的纵向(输送方向)连续测定的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相对于平均膜厚的比例作为评价值,可以作为相对于平均膜厚的横向台阶的大小来进行评价。即,该评价值越大,表示横向台阶越大,厚度不均(横向台阶不均)越大。

具体地,如果该评价值不到0.4%,则评价为“◎”,如果为0.4%以上且不到0.6%,则评价为“○”,如果为0.6%以上且不到0.8%,则评价为“△”,如果为0.8%以上且不到1.0%,则评价为“×”,如果为1.0%以上,则评价为“××”。

将该评价结果与环状带支承体的、宽度W、厚度T、及p-p距离一起示于表1。

[表1]

由表1得知:使用了宽度W为1500~2500mm、厚度T为1.4~1.8mm、p-p距离为15mm以下的环状带支承体的情况下(实施例1~9),与不是这样的情形(比较例1~28)相比,可以制造厚度不均少的树脂膜。应予说明,上述实施例1~9和比较例1~28使用了环状带支承体的1周的长度为40m的环状带支承体,但即使使用120m的环状带支承体,也为同样的结果。

[参考例1]

除了在流延模头的、支承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设置减压室、使该减压室减压以使得成为减压值-200Pa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

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不均为“×”。

[参考例2]

除了减压以使得减压值成为-400Pa以外,与参考例1同样地进行。

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不均为“△”。

[参考例3]

除了减压以使得减压值成为-600Pa以外,与参考例1同样地进行。

得到的树脂膜的厚度不均为“△”。

如由以上的参考例1~3所得知的那样,在使用了p-p距离超过15mm的环状带支承体的情况下,即使将流延模头的、支承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气氛减压,也不能充分地抑制厚度不均。由此也得知:使用宽度W为1500~2500mm、厚度T为1.4~1.8mm、p-p距离为15mm以下的环状带支承体对于厚度不均的抑制是有效的。

本申请以2015年6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122749号为基础,其内容包含于本申请。

为了表现本发明,在上述中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适当且充分地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可容易地进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和/或改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的变形方案或改进方案只要不是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权利要求的权利范围的水平,则该变形方案或该改进方案解释为包括在该权利要求的权利范围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能够制造高品质的树脂膜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及树脂膜制造用支承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