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743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浴加热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热缩材料行业扩张工艺的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



背景技术:

目前,热缩材料行业在扩张伞裙制品的时候,需要先将待扩张的伞裙套在模具上并浸入热油缸中进行加热,然后将热油放掉,接着扩张、脱模。之后再往热油缸中注油,继续下一个循环的扩张动作。这种“浸油—浸泡加热—放油—扩张—脱模”的循环操作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与扩张伞裙的工作油缸相连接,通过该油缸可以快速控制扩张伞裙的工作油缸中液面的高度,能够在加热完成后迅速放掉该油缸的油,需要注油时又能快速恢复工作油缸的液面高度,以便提高扩张工序的工作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包括:恒温机构、升降机构、气缸机构、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恒温机构的热源油缸错落或接触在升降机构的升降平台中央;所述升降机构的支撑底板与支撑架联结固定,有一根联杆穿过传动机构螺套座的通孔或管孔或扣环连结;所述气缸机构的活塞杆与升降机构的升降平台接触或连接;所述动力机构驱动传动机构的丝杆同步正转和反转;所述传动机构的轴承座与升降机构的支撑底板接触或联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机构具有缸盖、输油管终端、异形油管接头、阀门、热电偶、热源油缸、加热管;所述缸盖主要起到密封热源油缸和保温作用;所述输油管终端和异形油管接头与待控制液面高度的工作油缸连通;所述热源油缸的结构是具有夹套保温层的容器;所述热电偶置于容器的内部以测量和反馈热源油缸内的油温;所述加热管采用电加热管或流体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升降平台、升降支架和支撑底板;所述升降平台上的铰链支座Ⅰ、所述支撑底板上的铰链支座Ⅱ分别与升降支架的销轴联接并可以相对旋转;所述升降支架的轴端或轴承分别套在升降平台的滑槽Ⅰ和支撑底板的滑槽Ⅱ内并可以相对滑动。

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具有滑槽Ⅰ、异形平板和铰链支座Ⅰ;所述异形平板的结构是在上平板中开有热源油缸安装孔或错落孔;所述滑槽Ⅰ和铰链支座Ⅰ与异形平板联结并分布在异形平板的四个角落。

优选地,所述升降支架具有联杆、轴承、轴用卡簧Ⅰ、杠杆、铰链轴和销轴;所述联杆分别与两个十字架铰链的一端连接,十字架铰链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分别与升降平台的铰链支座Ⅰ和支撑底板的铰链支座Ⅱ链接,并且杠杆与升降平台、支撑底板的夹角可以自由变化;所述铰链轴分别穿过两根杠杆的中段构成十字架铰链。

优选地,所述支撑底板具有滑槽Ⅱ、异形底板、铰链支座Ⅱ;所述异形底板的结构是在底板中开有用于接近开关安装座Ⅰ和接近开关安装座Ⅱ的安装孔;所述滑槽Ⅱ和铰链支座Ⅱ与异形底板联结并分布在异形底板的四个角落。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机构具有套板、活塞杆、缸体、气缸座;所述套板的结构是一块“Z”形条片,在“Z”形条片的一端开有固定安装通孔或螺纹孔,在“Z”形条片的另一端开有让活塞杆穿过并可滑行的通孔;所述活塞杆和缸体自成一体采用市售的标准件;所述气缸座是一块“凹”形条片,在“凹”形条片的中央开有固定安装缸体的通孔或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具有齿轮或同步带轮Ⅱ、电机、电机安装板、电机固定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销键或轴端挡圈与齿轮或同步带轮Ⅱ联结并通过电机安装板过渡与电机固定板联结。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具有轴承座Ⅰ、螺套座、丝杆螺母、轴承座Ⅱ、齿轮或同步带轮Ⅰ和丝杆;所述轴承座Ⅰ固定在丝杆的一端;所述丝杆螺母与螺套座相连并套在丝杆的腰杆部位且与丝杆可以相对旋转;所述轴承座Ⅱ固定在丝杆的另一端靠近腰部位置且与丝杆可以相对旋转;所述齿轮或同步带轮Ⅰ与丝杆的另一端联结固定。

优选地,所述异形油管接头、阀门、加热管、热电偶、轴承、轴用卡簧Ⅰ、轴用卡簧Ⅱ气缸、齿轮或同步带轮Ⅰ、齿轮或同步带轮Ⅱ和电机,均选用市售的标准件。

优选地,缸盖、输油管终端、热源油缸、升降平台、升降支架、支撑底板、联杆、杠杆、铰链轴、销轴、滑槽Ⅰ、滑槽Ⅱ、异形平板、铰链支座Ⅰ、铰链支座Ⅱ、异形底板、套板、气缸座、电机安装板、电机固定板和支撑架的材料选用不锈钢、碳钢、铜合金、铝合金、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其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① 采用热源油缸自动升降结构,实现工作油缸液位快速升降,提高工作效率5倍以上;

② 采用中央控油方式,代替多个工作油缸各自的控油装置,节省设备投资和设备占地面积,使车间生产线布局更为简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的实施例装配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源油缸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机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中升降平台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中升降支架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中支撑底板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机构外观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机构外观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外观图。

在图1至图9中,相同功能、相同结构的零件采用了相同的标号,为了图纸简洁而略去对称位置上相同零件的标号:

100—恒温机构, 101—缸盖, 102—输油管终端,

103—异形油管接头, 104—阀门, 105—热电偶,

106—热源油缸, 107—加热管;

200—升降机构, 210—升降平台, 211—滑槽Ⅰ,

212—异形平板, 212a—上平板, 212b—油桶安装孔,

213—铰链支座Ⅰ;

220—升降支架, 221—联杆, 222—轴承,

223—轴用卡簧Ⅰ, 224—杠杆, 225—铰链轴,

226—销轴, 227—轴用卡簧Ⅱ;

230—支撑底板, 231—滑槽Ⅱ, 232—异形底板,

232a—底板, 232d—接近开关安装座Ⅰ, 232e—接近开关安装座Ⅱ,

232b—备用安装孔Ⅰ, 232c—备用安装孔Ⅱ, 233—铰链支座Ⅱ,

234a—接近开关安装座Ⅰ, 234b—接近开关Ⅰ, 235a—接近开关安装座Ⅱ,

235b—接近开关Ⅱ;

300—气缸机构, 301—套板, 302—活塞杆,

303—缸体, 304—气缸座;

400—动力机构, 401—同步带轮Ⅱ, 402—电机,

403—电机安装板, 404—电机固定板;

500—传动机构, 501—轴承座Ⅰ, 502—螺套座,

503—滚珠丝杆螺母, 504—轴承座Ⅱ, 505—同步带轮Ⅰ,

506—滚珠丝杆;

60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和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的附图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揭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恒温机构100、升降机构200、气缸机构300、动力机构400、传动机构500和支撑架600;恒温机构100的热源油缸106错落在升降机构200的升降平台210中央并用螺栓固定;升降机构200的支撑底板230用螺栓与支撑架600联结固定,其中一根联杆221穿过传动机构500的螺套座502;气缸机构300的套板301用螺栓与升降机构200的升降平台210联结;动力机构400通过同步带轮驱动传动机构500的滚珠丝杆506同步正转和反转;传动机构500的轴承座Ⅰ 501和轴承座Ⅱ 504用螺栓与升降机构200的支撑底板230联接固定。

如图2所示,恒温机构100具有缸盖101、输油管终端102、异形油管接头103、阀门104、热电偶105、热源油缸106、加热管107;缸盖101主要起到密封热源油缸106和有利于恒温的作用;加热管107根据热电偶105反馈的温度,通过PLC控制其加热或停止,以达到恒定温度的作用;输油管终端102和异形油管接头103与其它待控制液面高度的工作油缸相连接;热源油缸106采用真空夹套保温,真空泵通过阀门104对热源油缸106的夹套抽真空。

如图3至图5所示,升降机构200具有升降平台210、升降支架220和支撑底板230;升降平台210边缘的一对铰链支座Ⅰ 213和支撑底板230的一对铰链支座Ⅱ 233分别与升降支架220的两对销轴226联接并可以相对旋转;升降支架220的两对轴承222分别套在升降平台210的一对滑槽Ⅰ 211和支撑底板230的一对滑槽Ⅱ 231内并可以相对滑动。

如图4所示,升降平台210具有滑槽Ⅰ 211、异形平板212和铰链支座Ⅰ 213;异形平板212的结构是在上平板212a中开有两组共八个油桶安装孔212b和一个大的中央油桶错落孔212c;滑槽Ⅰ 211和铰链支座Ⅰ 213与异形平板212采用焊接方式联结。

如图5所示,升降支架220具有联杆221、轴承222、轴用卡簧Ⅰ 223、杠杆224、铰链轴225和销轴226;一对铰链轴225分别穿过两根杠杆224的中段构成两组十字架铰链;两根联杆221分别两个十字架铰链的一端通过轴承222和轴用卡簧Ⅰ 223连接,十字架铰链的另一端通过销轴226分别与升降平台210的铰链支座Ⅰ213和支撑底板230的铰链支座Ⅱ 233连接,并且杠杆224与升降平台210 3和支撑底板230的夹角可以自由变化。

如图6所示,支撑底板230具有滑槽Ⅱ 231、异形底板232、铰链支座Ⅱ 233;异形底板232的结构是在底板232a中开有两组用于安装接近开关安装座Ⅰ232d和接近开关安装座Ⅱ232e的通孔、备用安装孔Ⅰ232b和备用安装孔Ⅱ 232c。

如图7所示,气缸机构300具有套板301、活塞杆302、缸体303、气缸座304;套板301的结构是一块“Z”形条片,在“Z”形条片的一端开有四个固定安装通孔、另一端开有一个让活塞杆302穿过并可滑行的通孔;活塞杆302和缸体303自成一体采用市售的标准件;气缸座304是一块“凹”形条片,在“凹”形条片的中央开有固定安装缸体303的通孔。

如图8所示,动力机构400具有齿轮或同步带轮Ⅱ 401、电机402、电机安装板403、电机固定板404;电机402的输出轴通过销键与齿轮或同步带轮Ⅱ 401联结并通过电机安装板403过渡与电机固定板404联结,并借助螺栓紧固。

如图9所示,传动机构500具有轴承和轴承座Ⅰ 501、螺套座502、滚珠丝杆螺母503、轴承和轴承座Ⅱ 504、齿轮或同步带轮Ⅰ505和滚珠丝杆506;轴承和轴承座Ⅰ 501藉用轴用卡簧固定在滚珠丝杆506的一端,滚珠丝杆螺母503与螺套座502相连并套在滚珠丝杆506的腰杆部位且可以相对旋转;轴承和轴承座Ⅱ 504固定在滚珠丝杆506的另一端靠近腰部位置且可以相对旋转;同步带轮Ⅰ505通过销键与滚珠丝杆506的另一端联结固定。

其中,异形油管接头、阀门、加热管、热电偶、轴承、轴用卡簧Ⅰ、轴用卡簧Ⅱ气缸、同步带轮Ⅰ、同步带轮Ⅱ和电机,均选用市售的标准件。

其中,缸盖、输油管终端、热源油缸、升降平台、升降支架、支撑底板、联杆、杠杆、铰链轴、销轴、滑槽Ⅰ、滑槽Ⅱ、异形平板、铰链支座Ⅰ、铰链支座Ⅱ、异形底板、套板、气缸座、电机安装板、电机固定板和支撑架的材料选用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输油管终端102通过异形油管接头103与工作油缸连通,工作油缸位置和标高是固定的,通过热源油缸106与工作油缸的液面高度一致原理,通过升降热源油缸106的标高来调节工作油缸的液面高度。热源油缸106中有热电偶105和液体加热管107,通过热电偶105来测定热源油缸106的油温,反馈到PLC,PLC作用于液体加热管107,控制其加热或停止,最终达到恒定工作油缸的油温。

通过升降机构200中杠杆224绕铰链轴225的角度变化,与之相连的升降平台210和支撑底板230之间的平行距离就会发生变化,由于支撑底板230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就实现了升降平台210的上升或者下降。接近开关Ⅰ250a和接近开关Ⅱ 250b主要实现对下联杆221的位置控制,实现对升降平台210上升高度和下降高度的限位。

缓冲气缸主要实现热源油缸106在上下移动时的缓冲作用,并减小升降机构200的负载。

通过PLC控制电机502的正反转,齿轮或同步带轮Ⅱ 505通过同步带驱动齿轮或同步带轮Ⅰ 401,与之相连的滚珠丝杆 506也同步正反转,在滚珠丝杆 506上的滚珠丝杆螺母503就会在滚珠丝杆 506上来回运动,与滚珠丝杆螺母503相连的螺套座502带动与之相连的下联杆221来回运动,下联杆221通过连杆结构就会带动升降机构200实现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实现热源油缸106的上下运动,实现工作油缸液面的高低。

本实用新型一种速调液面控温油缸的实施例,其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③ 采用热源油缸自动升降结构,实现工作油缸液位快速升降,提高工作效率5倍以上;

④ 采用中央控油方式,代替多个工作油缸各自的控油装置,节省设备投资和设备占地面积,使车间生产线布局更为简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