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装的3D打印机外壳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7266阅读:9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3D打印机外壳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3D打印机外壳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3D打印机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在样件试制和3D创意模型制作上,3D打印机的复杂曲面成型能力表现的玲离尽致,传统XYZ结构的3D打印机外壳框架多采用拼接组焊或者型材组装的形式,为了尽量保证打印环境温度处于一个较为恒定的数值,打印机四周增加覆盖件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同时为了方便观察打印状态和打印完成后收取工件,都会在四周的覆盖件上开几个方便人手进入的孔洞,平时用盖板覆盖,取件时将盖板拿开。

分析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传统3D打印机外框架结构的限制,为了保证框架的强度以及美观性,覆盖件上的开孔不会开到侧板的底部,由于四周连接,这样在打印机底部就形成了一个盘口状的空间。3D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清理过程中必然会有部分掉落到上述盘口状的空间内,由于盘口成垂直状,废弃物很难清理出来,随着时间的积累,掉落在盘口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十分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3D打印机外壳框架结构。该结构主要应用于3D打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有两块侧板可拆卸侧板,侧板的高度与机身总高相同,在拆掉侧板后,底部平台凸显出来,可以很方便的将底盘上的废弃物清理出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3D打印机外壳框架结构,包括上盖板(101)、支撑架(102)、玻璃(103)、侧板(104)、堵板(105)、底座(106)、斜面平台(301)、吊耳卡扣(401)、卡位槽(501)。

其中,所述上盖板(101)为钣金件,上边有斜面平台(301),用于放置触摸按板,共1件;支撑架(102)为钣金件,共2件;玻璃(103)为无色透明有机玻璃,共2块;侧板(104)为钣金件,上边有4个吊耳卡扣(401),共有2件;堵板(105)为钣金件,上边开有4个卡位槽(501),共2件;底座(106)为钣金件,共1件。

其连接关系在于:两块堵板(105)分别固定到底座(106)两侧,上盖板(101)覆盖到两块堵板(105)上,玻璃(103)用胶条粘贴到支撑架(102)内侧,支撑架(102)固定到侧板(104)上,侧板(104)通过吊耳卡扣(401)固定到堵板(105)的卡位槽(501)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侧板通过吊耳卡扣卡装到堵板上,可以在几秒时间内完成拆装,方便快捷。透明有机玻璃与侧板中间增加了一个支撑架,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有了很好的保证。侧板的高度与机身总高相同,侧板拆除后,底部平台凸显出来,可以很方便的清理打印机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快速拆装的3D打印机外壳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一个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堵板示意图。

其中, 101-上盖板、102-支撑架、103-玻璃、104-侧板、105-堵板、106-底座、301-斜面平台、401- 吊耳卡扣、501-卡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3D打印机外壳框架结构,包括上盖板(101)、支撑架(102)、玻璃(103)、侧板(104)、堵板(105)、底座(106)、斜面平台(301)、吊耳卡扣(401)、卡位槽(501)。

其中,所述上盖板(101)为钣金件,上边有斜面平台(301),用于放置触摸按板,共1件;支撑架(102)为钣金件,共2件;玻璃(103)为无色透明有机玻璃,共2块;侧板(104)为钣金件,上边有4个吊耳卡扣(401),共有2件;堵板(105)为钣金件,上边开有4个卡位槽(501),共2件;底座(106)为钣金件,共1件。

其连接关系在于:两块堵板(105)分别固定到底座(106)两侧,上盖板(101)覆盖到两块堵板(105)上,玻璃(103)用胶条粘贴到支撑架(102)内侧,支撑架(102)固定到侧板(104)上,侧板(104)通过吊耳卡扣(401)固定到堵板(105)的卡位槽(501)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