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却薄膜软管的设备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41445发布日期:2018-06-08 20:2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用于冷却薄膜软管的设备和方法与流程

薄膜软管、例如利用吹塑薄膜设施所制造的薄膜软管,通常随后被冷却并且也被校正,从而使得该薄膜软管具有统一的直径。为了促成某些特性,能够利用液体特别快速地冷却所述薄膜软管。在这里,所述薄膜软管通常在重力方向上被挤出。所述薄膜软管在此通常由塑料制成。

以此为方向的、用于冷却的设备包括用于施加液体到该薄膜软管的外壁上的设备。利用液体的冷却比利用气体更快速地从所述薄膜软管中抽走热量的一部分。在进一步加工所述薄膜软管之前、尤其是在绕线设备中卷起所述薄膜软管之前,通常尽可能完整地再次除去涂覆到所述薄膜软管上的液体。为此,常常设置用于抽吸液体的装置。

WO 2011/058072 A1公开了一种这样的用于冷却薄膜软管的设备和方法,其中,包括有用于抽吸冷却液体的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能够透过液体的元件。因此,一方面水被吸走,另一方面所述软管也被固定,因为这个软管在由某些材料制成时能够由于重力而撕裂。在该抽吸装置的下边缘处设置有另外的装置,利用该另外的装置也能够除去剩余的液体。这个装置根据阻隔空气密封件的原理工作,其中,所述薄膜软管以处于过压下的气体来加载,从而使得剩余的液体在该抽吸装置的方向上被挤压回去。

以此为方向的校正装置通常包括管形区域,该管形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内壁,所述薄膜软管能够被引导穿过所述管形区域。在此,所述薄膜软管通常是旋转对称的,其中,通常运输方向和对称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对称轴线在此基本上与在所述校正装置内的薄膜软管的主惯性轴线重合。所述主惯性轴线在下文中也被简称为主轴线。

另外,所述校正装置包括液体贮存器,该液体贮存器提供液体并且设置在该管形区域上方。这个液体优选是水,因此下文中也常常提到水作为液体的同义词。所述液体在进入区域中到达在该薄膜软管的外壁与该管形区域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在此,一方面所述薄膜软管由于该液体通常具有高热容量而被快速冷却,另一方面避免所述薄膜软管与该管形区域的内壁接触。最后,在该管形区域下方布置有剥离装置,利用所述剥离装置能够从所述外表面除去该液体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得所述液体不对该薄膜软管的进一步加工产生负面影响。在此,该液体的除去能够类似于例如机动车的雨刮器或者用于清理窗户的刮扫器的情况从光滑的表面上剥离或者移除液体。

但是,能够出现的情况是:尽管进行校正,该薄膜软管的尺寸在从所述校正装置中出来时仍改变,从而使得所述剥离装置不再能够完整地达到它的效果。尤其是,常常甚至期望的是,能够改变该薄膜软管的直径。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这样改型用于冷却薄膜软管的设备和方法,使得即使在不同的运行状况下也尽可能可靠地从该薄膜软管的外表面上吸走所述液体。

根据本发明,这个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全部特征来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发明的可能的构型方案。

根据本发明设置,排出元件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所占据的间距能够被改变。如果出现该薄膜软管的规格变化,则所述排出元件由此能够这样来调整,使得随后此外尽可能完整地从该薄膜软管的外表面上除去所述液体或者不必损坏该薄膜软管。在此,能够故意改变该薄膜软管的规格。本发明的排出元件设置用于,可靠地除去即使在存在抽吸装置的情况下也还常常存在的残余液体。

特别优选地,水作为液体,因为水易于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构型方案中,调整范围、即该排出元件与所述薄膜的主轴线的间距能够被调整的范围,优选至少+/-10mm和/或直至+/-500mm。

在此有利的是,用于施加液体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薄膜引导元件,所述薄膜引导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内壁,所述薄膜引导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薄膜软管周围并且所述薄膜软管能够沿着所述薄膜引导元件被引导。换言之,在所述吹塑薄膜以所述液体来加载时,利用薄膜引导元件来引导该吹塑薄膜。尤其是,由此可能的是,为所述液体作出通道并且将其紧紧地保持在所述薄膜软管处,从而使得为了进行冷却只有液体膜是必需的。由此避免由于必要时产生的溅起的水而造成的液体损失。同时,通过所述液体避免,所述薄膜软管接触所述薄膜引导元件,从而使得出现更小程度的该薄膜软管的损坏。

单个或者多个这样的薄膜引导元件在此也能够用于校正该薄膜软管,所述薄膜引导元件包围所述薄膜软管。

一个薄膜引导元件或者多个薄膜引导元件常常外接一管形区域,该管形区域具有指向内、即指向该薄膜软管的方向的至少一个壁,所述薄膜软管能够被引导穿过所述管形区域。在此,所述薄膜软管通常是旋转对称的,其中,所述运输方向和所述对称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对称轴线在此基本上与在所述校正装置内的薄膜软管的主惯性轴线重合。所述主惯性轴线在下文中也被简称为主轴线。

在WO 2012/032128 A1中公开了一种校正装置,该校正装置能够在宽范围中适配于该薄膜软管的规格变化。因此,本发明能够特别有利地与根据WO 2012/032128 A1的校正装置相结合。在那里的规格可变的校正装置的公开内容为此被视为同时并入本专利申请中。所述能够透过液体的元件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所占据的间距在最小间距与最大间距之间能够被调整,其中,优选地,所述最大间距至少是该最小间距的1.2倍。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中、尤其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吹塑薄膜设施中设置,所述薄膜软管从里面能够以压力来加载,从而使得与在从环形喷嘴中挤出时该薄膜软管所具有的直径相比,所述薄膜软管在径向上膨胀。通过这个尤其是过压的压力,所述薄膜软管被挤向所述薄膜引导元件,该薄膜引导元件然后提供反作用力。径向的膨胀通常被称为膨胀比,该膨胀比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冷却的设备的背景下是1.1到3。这意味着,与该环形喷嘴的直径相比,该薄膜软管的直径增加了10%到200%。

在此优选的是,在所述薄膜引导元件上方或者在该薄膜引导元件的上部区域中设置有液体贮存器,利用所述液体贮存器能够提供所述液体,其中,尤其是,所述液体能够被引导到所述薄膜引导元件与所述薄膜软管(6)之间。在此,尤其是,该薄膜引导元件的、用于所述薄膜软管的进入区域构造有所述液体贮存器,从而使得不需要独立的设备。这节省了成本。此外,由此还实现了紧凑的单元,所述单元以尽可能小的结构高度来应对。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构型方案中设置,从该薄膜软管的运输方向上看,在所述至少一个薄膜引导元件与所述排出元件之间布置有抽吸装置,利用所述抽吸装置能够至少部分地从该薄膜引导元件的外壁上除去所述液体。换言之,所述抽吸装置除去该液体的大部分,而所述排出元件尽可能完整地除去该液体的剩余残余物。优选地,所述排出元件附加地形成该抽吸装置的密封件,从而使得所述抽吸装置不吸入或者只吸入尽可能少的环境空气。

尤其是在所提到的抽吸装置的背景下,有利的是,所述液体在该排出元件的上侧处被排出。该抽吸装置的液体流出能够同时被利用用于通过所述排出元件收集的液体的流出。

所述至少一个排出元件本身能够是空气鼓风机、缝隙式鼓风机或者也能够是阻隔空气密封件。

如果所述薄膜引导元件和/或所述抽吸装置能够适配于该薄膜软管的直径,则有利的是,所述排出元件能够在其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的间距中与这些装置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同步地被调整。为此,能够设置运动的机械耦合和/或电子耦合。

然而也有利的是,该排出元件的间距也能够与薄膜引导元件和/或抽吸装置无关地被调整,以便能够进行例如适配,所述适配例如补偿磨损、补偿该排出元件的材料的松弛或者也提供对该薄膜软管的材料的适配。

尤其适合于这个目的的是,设置用于测量该排出元件的位置、尤其是该排出元件的内棱边的位置的测量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排出元件包括环绕的、不间断的棱边,其中,所述棱边面向该薄膜软管的外表面并且优选贴靠在这个外表面上。利用环绕的棱边,能够可靠地在整个外周上除去所述液体,而不出现隙缝或者缺口,在所述隙缝或者缺口中情况并非如此。一般,在排出元件与薄膜软管之间的线形接触是优选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可靠地排出或者甚至刮掉剩余的液体,而所述薄膜软管不遭受损坏。也能够设置所述环绕的棱边与所述薄膜软管之间的较小的间距来取代接触,所述间距小于10mm、优选小于1mm、尤其是小于0.5mm。在这种情况下,该残余液体的小部分能够形成棱边与薄膜软管之间的滑动膜,与此相反,该残余液体的已经构成液滴的部分被移除。由此,几乎完全避免了该薄膜软管的损坏。优选地,如此选择所述间距,使得剩余的液体膜在该薄膜软管的短的继续运输路段期间蒸发。如有需要,能够设置蒸发装置、例如热辐射器,用以支持该蒸发。

尤其在薄膜软管不敏感的情况下能够设置,所述棱边外接的圆的直径小于薄膜泡的名义直径。换言之,所述排出元件压入到所述薄膜软管中,以便能够可靠地并且完全地除去剩余液体。

通常为了减小所述排出元件与所述薄膜软管之间的摩擦,能够设置,所述排出元件涂覆有下述材料中的一种、包括下述材料中的一种或者永久地或者间歇式地被供应下料材料中的一种:

• 石墨

• 硅

• 特氟龙

• 橡胶

• 润滑膜。

特别有利的是,设置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形的、扁平的条带。优选的是,这个条带布置在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正交的平面中。因此,这个条带的内棱边承担剥离功能。为了这个目的,使用弹性材料是有利的。这个扁平的条带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在松弛状态中优选是圆形的并且是同心的,其中,外直径有利地至少是内直径的1.5倍。一般,该条带的宽度能够大于10mm、优选大于70mm,以便获得尽可能圆形的内边缘。在此,这个条带能够是一件式的并且另外也是均匀的。通过施加相对于所述剥离装置具有径向分量的力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如此影响这样的条带,使得所提到的主轴线与所述剥离元件之间的间距能够被改变,这在下文还将根据不同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设置了,所述内边缘基本上一直具有圆形形状。尤其是能够设置,径向向外的力作用在该外边缘的离散的点上,其中,由于该排出元件的弹性,这些力均匀并且确保圆形的内边缘。所提到的离散的点的数量与所述宽度、所述调整范围和/或该排出元件的材料特性有关,从而使得不能够给出具体的数字。

有利的是,所述调整范围、即内直径的可能的变化大于20mm、尤其是大于100mm、优选大于500mm。特别优选的是大于1000mm的调整范围。因此,该薄膜软管的特性、尤其是壁厚能够在宽范围中变化并且适应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设置,所述排出元件由多种材料组成。这些材料能够例如层状地安放。尤其是,一层能够突出于另一层的内棱边并且例如围绕后者翻卷。在这种情况下,一层能够具有小弹性,以便在间距适配时保持调整路程最小化,而所述另一层能够是软的,以便减小排出元件与薄膜软管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得该薄膜软管的损坏被保持得小。替代地,也能够设置多个相叠地布置的、但是相互无关的排出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出元件能够切分,即在周向上由多个单个元件组成。能够提到的例子是可变光圈式布置。

特别有利的是,设置橡胶作为用于条带式排出元件的材料,所述橡胶具有所要求的特性并且在此还能够持久耐用。

现在为了能够在所述间距中改变所述排出元件,设置力导入装置,利用所述力导入装置能够导入到该排出元件的多个点上、尤其是多于20个点上。尤其是在设置有环形的、扁平的条带的本实施方式的背景下,借此能够使在该条带的内周处的调整力均匀,从而使得即使在剥离器的外边缘的区域中点状地导入力时,所述内直径也能够均匀地被改变,即所述圆形形状被保留。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力导入装置包括多个能够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外运动的或者延伸的调整元件、尤其是线或者带,所述调整元件能够承受拉力。然而,也能够设置杆、棒或者类似的。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重要的是,当所述调整元件将作用到它们上的力导入到所述剥离装置中时,不存在或者只存在微不足道的所述调整元件的长度变化。以这种方式实现简单的机械的解决方案,以便传递拉力。尤其是在弹性环的实施方式的背景下,推力的导入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个弹性环通常由于从静止位置中偏离而提供回位力。由于不存在或者存在过于微不足道的长度变化,对该排出元件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的间距的调整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被控制。

优选的是,所述调整元件是柔性的并且在其长度上基本上是恒定的,像例如通常在线或者带中的情况那样。以这种方式,能够紧凑地构造整个用于冷却的设备,因为在“牵引”所述调整元件时,这些调整元件的区段能够被转向,从而使得这些区段能够在不同于所述径向的方向上被运输。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所述用于冷却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器,所述驱动器提供用于改变该排出元件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的间距的调整力。在此,所述驱动器优选构型为电动驱动机,并且因此能够提供准确的调整力,其中,所述驱动器能够以位置能够被控制或者能够被调节的方式来调节。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冷却的设备的另一种优选的构型方案中设置有驱动力传递结构,利用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能够将驱动力转化为用于调整该排出元件的调整力。在此,尤其是涉及,将以旋转的方式提供的力转向为线性地起作用的力。原则上,在这里能够考虑不同的元件,其中,优选地能够使用至少一个牵引元件,例如齿形带、平环链、齿杆或者别的配设有驱动齿距的构件,这些能够被布置在所述驱动器处的并且以旋转的方式被驱动的齿轮所运动。

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选的构型方案包含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将由驱动器提供的力尤其直接地或者通过卷辊传递到所述调整元件上。“直接”的意思是,设置有唯一的构件作为驱动力传递机构,所述调整元件力传递地布置在所述构件处,从而使得在这个构件运动时所述调整元件能够被运动。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卷轴能够被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驱动,所述卷轴能够卷起柔性的调整元件,例如线、带或者丝,从而使得所述驱动力能够通过经由这些卷轴起作用的拉力传递到所述调整元件上,并且从而能够传递到所述剥离装置上。

也有利的是,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连续地环绕的力传递元件、尤其是链条或者齿环。尤其是,大量齿轮能够利用具有唯一的驱动器的链条或者齿环来驱动,其中,卷轴能够利用所述齿轮中的每一个来驱动。在此,所述齿轮能够在该薄膜软管的外周上并且与这个薄膜软管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用于冷却的设备中或者处,从而使得在该排出元件的不同位置上能够将在径向上起作用的调整力引入到其中。

所提到的任务也通过权利要求16的特征得到解决。因此设置了,在该薄膜软管的直径变化时,所述排出元件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所占据的间距被改变。在此,实现相同的优点,如已经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背景下所说明的那样。

所述任务此外还通过吹塑薄膜设施得到解决,该吹塑薄膜设施包括根据上述说明的设备和/或根据权利要求1至15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吹塑薄膜设施包括展平装置,所述展平装置在该薄膜软管的运输方向上与用于冷却该薄膜软管的设备衔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吹塑薄膜设施中能够制造薄膜软管,该薄膜软管的壁厚小于5mm、尤其小于1mm并且优选小于0.5mm。

在根据本发明的吹塑薄膜设施中,所述挤压工具与所述用于冷却该薄膜软管的设备之间的间距能够被调整。为此,所述用于冷却该薄膜软管的设备布置在高度调整装置处。

在根据本发明的吹塑薄膜设施中,拉伸因子、即不但周向上的而且在运输方向上的长度变化优选至少是2和/或最高是100,优选在5至15的范围中。这样的拉伸因子同时导致产生该薄膜软管的、相应更小的壁厚。

要再次明确提到的是,所述任务也通过校正装置来解决,所述校正装置包括根据上述说明的设备和/或根据权利要求1至15的设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从下面的说明书中得出,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参照附图详细阐述不同的实施例。在此,在权利要求中和在说明书中所提及的特征分别单独地或者以所提及的特征的任意的组合地对于本发明而言是重要的。在整个

技术实现要素:
的框架中,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背景下所说明的特征和细节当然也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冷却的设备的背景下适用,反之亦然,从而使得关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公开内容总是相互引用或者能够相互引用。各个附图示出:

图1校正装置

图2根据本发明的校正装置的截面视图的一部分

图3在未膨胀位置中的剥离装置的放大图

图4在膨胀位置中的剥离装置的放大图

图5剥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6根据本发明的吹塑薄膜设施。

图1示出校正装置1,其中,在这个实施例中,管形区域的直径能够被改变。

在套筒50上方设置有所述环80,该环在其内表面处包括环绕的孔81并且外接环形腔84。从径向上看,所述环80突出于所述套筒。在这个突出于所述套筒50的部分中引入有环绕的凹部82,该环绕的凹部能够用作液体贮存器。所述液体经由输送软管83被供应,这通过箭头A来示意,所述输送软管能够有利地均匀分布在该环的外周上。当在所述环形腔内的液位足够高时,来自所述环绕的孔81中的液体流出,并且流入到在所述能够弹性变形的管形区域55与所述薄膜软管6之间的进入区域中。在这里构造液体环。所述薄膜软管携带该液体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液体冷却所述薄膜软管。所述薄膜软管6在运输方向z上被运输。所述薄膜软管6的特征在于它的对称轴线85,该对称轴线同时是它的主惯性轴线或者简单来说是它的主轴线。

为了能够在该液体起到冷却效果之后再次从所述薄膜软管除去所述液体,该管形区域下方布置有抽吸装置89。这个抽吸装置包括环90,该环同样形成环形腔91。所述内壁92配设有孔93,通过所述孔能够从该薄膜软管的表面吸走水。所述环形腔91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软管94与负压源连接,用以抽吸。抽吸方向用箭头B来示意。现在为了不在所述孔93处损坏所述薄膜软管6,用多孔的材料95来覆盖这些孔,虽然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孔,但是所述多孔的材料避免该薄膜泡的材料的变形。织物、例如纺织的织物能够例如用作多孔的材料。能够考虑具有适合于上述应用的特性的、许多别的材料。所述内壁92、所述孔93和所述材料95共同形成能够透过液体的元件100。

替代所述抽吸装置或者除了这个抽吸装置之外也能够利用被称为剥离装置117的排出元件来从该薄膜软管的外表面上除去所述液体。这个排出元件在图1的实施例中在运输方向z上来看布置在所述抽吸装置之后或者所述管形区域55之后。

用于改变该管形区域的内直径的设备和方法在公开文件WO 2012/032128 A1的图11和12以及配属的说明书部分中公开。就此,这些引用被视作包含在本专利申请中。但是,这只是具有直径可变的管形区域的校正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这种校正装置的别的实施例也能够有利地与尤其根据图2和3和下文的说明书部分所阐述的抽吸装置结合。

现在,图2示出了具有抽吸装置101的根据本发明的校正装置1的截面视图的一部分。为了清楚起见,在这个视图中未示出所述薄膜软管6。所述套筒50在其底侧处承载支撑环102,环形体105通过中间环103和保持装置104支撑在所述支撑环上,利用所述环形体能够调整该管形区域55的直径,这在这里不应当详细阐述。所述管形区域优选通过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柱体107来构造,所述柱体从内部区域经由所述环形体被向外牵引,并且借助于紧固环106紧固在适合的构件处,在这里紧固在所述中间环103处。

在所述套筒50下方设置有套筒套口110,该套筒套口承载向内伸展的支承板111。在所述支承板111上布置有轨道112,在该轨道上滑动架113尤其在该薄膜软管的径向r上能够运动。所述内壁114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具有这样大的间距,使得在将该校正装置调整到利用所述校正装置能够引导的、最大可能的薄膜软管上时,所述支承板不构成限制。所述滑动架113在它的面向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的端部处承载支撑元件115,所述能够透过液体的元件100布置在该支撑元件的内表面处。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能够透过液体的元件100,示出了它们中的两个。

为了能够构造环形腔,在每个支撑元件115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板片116,所述板片能够与所述支撑元件115一起滑动。优选地,这个板片紧固在所述支撑元件处。在所述板片116下方布置有所述剥离装置117、尤其是橡胶环,该橡胶环的内棱边设置用于剥离不能够借助于所述抽吸装置从该薄膜软管的外表面上吸走的液体。为了也能够在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的间距方面来调整该橡胶环的内棱边,这个橡胶环能够在径向上膨胀,这优选与对所述能够透过液体的元件的间距的调整同时进行。在所述剥离装置117下方布置有环绕密封件118,该环绕密封件一方面密封地贴靠在所述柔性的环处,另一方面被放入到下封闭环119的凹槽中。所述下封闭环119紧固在所述套筒套口110处。

总而言之,利用所说明的抽吸装置形成环形腔91,该环形腔为了抽吸液体而能够以负压来加载。由此,相对所述至少一个板片来牵引所述剥离装置117,其中,所述剥离装置117尤其也贴靠在所述能够透过液体的元件的下棱边处。在所述能够透过液体的元件100上方,通过所述柱体107、所述中间环103和所述支撑环102形成所述腔91。为了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环形体105能够通过其重力而至少部分地支撑在所述支撑元件115上。

图3示出了该剥离装置117的放大侧视图,该剥离装置位于它的未膨胀的位置中。所述剥离装置具有内棱边203,该内棱边构成该剥离装置的部分,该剥离装置占据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的最小间距。在该柔性环的外边缘的区域中布置有多个牵引钩200,所述牵引钩分别嵌入到在所述柔性环中的孔洞中。在每个牵引钩处紧固有牵引线201,该牵引线能够卷到辊子202上。所述辊子有利地将所必需的拉力传递到所述牵引线201上。在所述未膨胀的位置中,所述剥离装置117为具有最小直径Dmin的薄膜软管释放开口。这个事实通过下垂的牵引线201来说明,也就是说,这个牵引线未施加径向向外的拉力到所述剥离装置上。

图4现在示出这样的状况:所述牵引线201施加径向向外的拉力到所述剥离装置上。为此,卷起该牵引线201的一部分到所述辊子202上。卷起到辊子上在此是有利的,因为该牵引线的牵引路段能够大于用于所述薄膜软管的孔的半径的、由此引起的增加。因此,实现了紧凑的设备,该设备用于改变所述剥离装置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之间的间距。

现在图5示出了所述剥离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现在能够看到驱动力传递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驱动力传递机构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辊子202上。所述辊子抗扭地与齿轮210连接,所述齿轮能够被链条211驱动。代替所述链条,也能够考虑别的柔性的、但是基本上不能够膨胀的驱动力传递件,例如齿形传动带、传动带、线或者带。所述链条能够由未示出的驱动马达、优选电动马达驱动。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线201不直接、而是经由牵引装置212与钩连接,在所述牵引装置处布置有多个钩200。每个钩啮合到该剥离装置117的孔213中。通过这种布置,由唯一的牵引线201提供的、基本上径向的拉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到该剥离装置的弧形区段上。孔213撕裂的风险因此大大降低。

所述孔213在此不占据相对于该薄膜软管的主轴线的恒定的间距,而是布置得与该剥离装置的外棱边成一角度。现在可能的是,两个相邻的牵引装置212的两个相邻的孔保持位于该剥离装置的周向上的小间距上。由此实现,即使在拉力大时,这个间距也不改变或者也不发生不利的改变。所述牵引装置212、所述辊子和所述齿轮均匀地分布在该剥离装置的外周上,从而使得基本上相同的、在径向上指向的拉力作用在所有孔213处。总而言之,通过这种布置实现,在所述孔处的点状的拉力导致产生均匀的、在该内棱边203的每个位置处基本上恒定的直径D。

最后,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吹塑薄膜设施501。塑料被输送给充填接管502,所述塑料然后在挤出器503中被塑化加工。所产生的物质经由连接管路504被输送到吹塑头505,利用该吹塑头由所述物质形成薄膜软管6。所述吹塑头505能够配属于其它挤出器,从而使得能够制造多层薄膜。在此,所述挤出器能够布置在升高的平台520上,所述吹塑头505也挂在所述平台处。支撑装置521也能够布置在这个平台处。这个支撑装置承载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说明的校正篮507,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高度调整器,利用该高度调整器能够调整该校正篮507相对于所述吹塑头的间距。这个事实通过双向箭头H来示意。

所述薄膜软管6通过在这个示意图中不能够看见的环形喷嘴在运输方向z上离开所述吹塑头。虚线522在此示出该薄膜软管6的对称轴线。

所述薄膜软管6在离开该吹塑头5时首先作为薄膜泡存在,在该薄膜泡中相对于环境压力存在略微提高的内压力。这通过由鼓风机接管508输送压缩空气来实现。由于内压力提高,薄膜软管6的尚未硬化的材料扩张。最后以这种方式来调整完成的薄膜软管6的直径以及该薄膜材料的厚度。

接下来,尚未硬化的薄膜泡6到达被称为校正篮507的校正和/或冷却装置中。在这里,该薄膜软管的直径受到限制。在该校正篮507内,所述薄膜软管冷却到一温度上,在该温度中后来的变形不再或仅在使用大的力时才可能。该相变发生的位置常被称为“霜线”。

附图标记列表

1 校正装置

6 薄膜软管

50 套筒

55 能够弹性变形的管形区域

80 环

81 孔

83 输送软管

84 环形腔

85 对称轴线

89 抽吸装置

90 环

91 环形腔

92 内壁

93 孔

94 软管

95 多孔的材料

100 能够透过液体的元件

101 抽吸装置

102 支撑环

103 中间环

104 保持装置

105 环形体

106 紧固环

107 柱体

110 套筒套口

111 支承板

112 轨道

113 滑动架

114 内壁

115 支撑元件

116 板片

117 剥离装置

118 环绕密封件

119 下封闭环

200 牵引钩

201 牵引线

202 辊子

203 内棱边

210 齿轮

211 链条

212 牵引装置

213 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