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合两个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1475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接合两个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的方法。

许多复合组件(在一些情况下具有复杂的几何结构)通过如下制造:将可固化材料如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引入模具中,随后使该材料固化。

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真空辅助的树脂传递模塑(vartm)方法,也称为真空灌注或仅简称为树脂灌注方法。在该方法中,将纤维垫(例如玻璃或碳纤维)的无纬稀松布(非织造网布,gelege)置于真空中(通常封装在真空袋中)并通过真空(作为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的结果)用树脂/固化剂混合物(基体,大多基于环氧化物)浸渍。一般在升高的温度(约70-120℃)下使该混合物固化几小时。

另一已知的方法是rtm(树脂传递模塑)方法。

树脂传递模塑是用于由热固性材料和弹性体制造成型部件的方法。与压缩模塑相比,在该情况下将模塑组合物借助于活塞从通常被加热的上游室(预燃室)经由分配通道注入模具腔中,其中它们在暴露于热和压力时固化。

所使用的模塑配混物可包括(甲)醛树脂(酚树脂或氨基树脂)和具有小的填料颗粒和弹性体的反应性树脂(聚酯如pet或环氧树脂)。

在循环开始时,在上游室中存在预塑化和计量的模塑组合物。首先闭合模具。然后将模制组分注入模具中并留在模具中一段时间。在此“停留时间”期间,模塑组合物经历反应或硫化。这种情况下,所述停留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树脂类型、填料、加工压力和加工温度)。当停留时间结束时,可打开模具。预先引入的模塑组合物此刻是固体(完全固化),并且现在被称为模塑件。然后可将其从模具脱模。之后清洁模具,并可开始新的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在注射和随后的压制期间所需的模塑组合物的量应总是大于最终模塑件的体积,由此使模具被完全充满。这保证完全形成模塑件并且没有空气被压入。在此,上游室中的过量的残留模塑组合物(也称为残留物)必须在新循环开始之前除去,并且由新的模塑组合物替代。

为了防止空气夹杂,通常也将腔室(中空模塑空间)抽空。

已知类型的模具包括固体模具、软模具和混合模具。

所使用的注射树脂是具有低粘度的树脂。当材料流经模具时,流动阻力因此保持是低的,并且填充过程需要较小的压力差。用于rtm方法的反应性树脂作为由树脂组分和固化组分组成的专用注射树脂销售。低反应性树脂体系甚至可在灌注前混合。如果要使用高反应性树脂体系,则树脂和固化剂只能直接地在灌注管线中或模具中混合。以这种方式,更短的循环时间是可能的。其中注射树脂组分直到注射之前不久才混合的方法被称为rim(反应注射模塑)方法。

进一步的细节可在chemicalencyclopedia中并且特别地以关键词“spritzgieβen”[注塑](2013georgthiemeverlag,文献号rd-19-03499,最新更新:2011年7月)找到。

在飞机制造业中,对所制造的组件的需求远远大于例如风力工业中。要求这些部件具有几乎完美的均匀性,包括例如没有气泡。为了达到这样,将组件放入高压釜中进行固化和均化,其中在~230℃下进行24小时。另外,高压釜中的压力为~17巴(除了组件的真空袋中的1巴负压之外,因此该组件经受18巴的总压力)。然后该组件准备用于进一步的加工。

存在多种不同的将多个单独的部件(零件)接合以形成整体部件的方式。例如,通常的方法是借助于螺钉、螺栓等将组件“机械”接合。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为了容纳螺栓、螺钉等,必须始终存在孔,该孔既可在构造部件时钻取也可已经实现。孔或钻孔或者随后的连接位点始终代表组件中的弱点。这意味着,在机械载荷的情况下,连接位点特别强烈地受到应力并可呈现磨损。尤其在飞机制造业中,这种弱点是不可接受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胶粘剂粘合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这里借助于环氧树脂进行粘合,环氧树脂也用于构造单独的部件。然而,如果要将两个完成的组件(其继而由具有嵌入的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树脂基体组成,其中嵌入的玻璃或碳纤维被树脂完全包围)彼此粘合,则组件的固化的树脂表面将彼此粘合。

由于这种粘合又是弱点,因而将两个表面的“裸露”纤维与树脂粘合在一起。纤维被包裹在化学试剂(称为上浆(施胶))中,使得树脂与纤维的附接(或上浆)几乎是“不可破坏的粘合”。尽管如此,为了暴露“裸露”的纤维,这里必须采取辅助措施。例如,通常的方法是,使用激光烧蚀将最上面的树脂层烧蚀直至纤维。

激光烧蚀方法远比简单研磨更精确且破坏性更小。随后的粘合的强度的另一优点是通过激光活化的表面,在该表面处使得随后的粘合更容易。

尽管如此,所需的设备也是非常昂贵的,并且由于可能的激光散射,必须高度注意工作场所的保护。

此外,存在多种其它已知的方法,其容许随后的基体材料的消除,但不导致待暴露的纤维的侵蚀或损坏。例如,这里还可想到的是化学蚀刻工艺,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地,工作场所的保护(以免受液体或者甚至免受形成的气态化合物,以及额外的封装室)是不可忽略的,并且常常需要巨大的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接合两个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在不采用如下的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操作:该措施必须被采取以符合工作场所的保护,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液体和/或气体以及免受可出现的任何(可吸入的)颗粒。

该目的借助于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方法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主题的有利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本发明涉及用于接合两个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引入有浸渍有树脂/固化剂混合物的纤维垫构成的无纬稀松布制造第一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所述树脂/固化剂混合物进而随后固化,其中在用树脂/固化剂混合物浸渍纤维垫之前,用胶带掩蔽第一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的表面的一部分,这部分之后将粘合至第二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下面也称为接合面),

●根据以上提及的步骤制造第二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其中同样在用树脂/固化剂混合物浸渍纤维垫之前,用胶带掩蔽第二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的表面的一部分,这部分之后将粘合至第一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

●从两个完成的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除去胶带,

●使两个接合面接触,

●在两个接合面之间引入树脂/固化剂混合物,

●使树脂/固化剂混合物固化,

所述胶带具有载体膜,在所述载体膜的一侧上施加有胶粘剂组合物、更特别地自胶粘剂组合物。

所述胶带的载体膜由氟聚合物、聚乙烯聚合物、未取向(未拉伸)的聚丙烯或金属组成,并且胶粘剂组合物为丙烯酸酯或硅酮胶粘剂组合物。

对于纤维垫,优选使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

纤维垫通常为由未扭曲(未加捻)且未缠结的或者经扭曲(加捻)或经缠结的丝制成的无纬稀松布。丝通常由具有低的断裂伸长率的高强度(韧度)纤维组成。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丝是指平行的线性单根纤维的束,在文献中常常也称为复丝。这种纤维束可任选地通过扭曲内在地加强,然后所述丝据称为纺丝或经扭曲的丝。替代地,可通过使用压缩空气或水射流的缠结而使纤维束内在地加强。

本发明的方法的构思是,在树脂灌注过程之前,用胶带掩蔽裸露的纤维(或随后待与另一组件接合的位置)。随后,如上所述,进行树脂灌注过程,优选地用随后的高压釜蒸煮(autoclaving)。在从优选使用的高压釜和从同样优选使用的真空袋取出组件之后,除去所施加的胶带。因为胶带直接粘结在纤维上,所以在除去胶带后,纤维在自由表面处再次可见。这意味着胶带在整个过程中已经掩蔽了这些纤维。

由于胶带必须承受在制造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中常见的条件,因此对相关胶带的要求是严苛的。在18巴下的高压釜中,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在真空袋中),胶带应“经受”230℃24小时。另外,其必须能够无残留地除去。

任何种类的残留物都严重影响任何随后的有效粘合。此外,在灌注过程中,胶带接受树脂和固化剂的流动,所述树脂和固化剂直接在与胶带的边界层处固化。

胶带必须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质(通过成分的迁移等)。

因此,载体和胶粘剂组合物二者都必须经受高温、持续时间和压力。

载体膜优选地包括达到90重量%、更优选地95重量%的程度的氟聚合物(基于载体膜的总组成)。

进一步优选地,形成载体膜的聚合物在100重量%的程度上由氟聚合物组成。另外,任选地,可将下面列出的添加剂添加到氟聚合物中。这些添加剂(如所述的)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也可不使用。

所使用的氟聚合物特别地为ptfe(聚四氟乙烯(teflon))、pfa(全氟烷氧基聚合物)或fep(聚(四氟乙烯-共聚-六氟丙烯))、或者所述氟聚合物的混合物,因为它们已知适合于高温应用。

etfe(聚(乙烯-共聚-四氟乙烯))、ectfe(由乙烯和三氟氯乙烯构成的共聚物)、ectfe(由乙烯和三氟氯乙烯构成的共聚物)或pvdf(聚(1,1-二氟乙烯))或者所述氟聚合物的混合物也是合适的,尽管是不那么优选的。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氟聚合物具有低的熔点/分解点,并且在该情况下可形成高毒性的分解物质,并且膜可经历严重的收缩。

氟聚合物或含氟聚合物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以及一般地也理解为,不仅包括仅具有碳原子的含氟聚合物,而且还包括在主链中具有杂原子的那些。第一组的代表是烯属不饱和氟化单体的均聚物和共聚物。

得自这些单体的氟聚合物在类别上分为聚四氟乙烯、含氟热塑性材料、氟化橡胶和由其通过硫化得到的氟弹性体。在主链中具有杂原子的氟聚合物的最重要的代表是聚氟硅氧烷和聚氟烷氧基磷腈。

ptfe表示由四氟乙烯单体构成的氟聚合物。

pfa表示具有如下的部分(基团)作为基本单元的共聚物[聚(四氟乙烯-共聚-全氟烷基乙烯基醚)]:

pfa得自四氟乙烯和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例如,全氟乙烯基丙基醚,n=3)的共聚。

fep,也称为氟化的乙烯-丙烯共聚物,表示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

pvf是由氟乙烯制备的聚合物(聚氟乙烯)。

pctfe是由三氟氯乙烯构成的聚合物(聚三氟氯乙烯)。

etfe是由三氟氯乙烯单体或四氟乙烯和乙烯单体组成的氟化共聚物。

ectfe是由乙烯和三氟氯乙烯组成的共聚物。

pvdf表示可由1,1-二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制备的氟聚合物。

氟聚合物优选地不与以下混合:另外的聚合物如烯属聚合物例如烯烃(如乙烯、丙烯或丁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术语“共聚物”应以这样的方式理解,使得其包括三元共聚物)、聚丙烯均聚物或聚丙烯共聚物(包括嵌段(抗冲)聚合物和无规聚合物)、或聚酯如特别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聚氨酯、聚甲醛、聚氯乙烯(pv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乙烯-乙烯醇(evoh)、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醚砜(pes)、聚酰亚胺(pi)、聚亚芳基硫醚和/或聚亚芳基氧化物。

用于形成载体膜的聚合物可以纯的形式或以与添加剂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抗粘连剂、润滑和加工助剂、填料、染料、颜料、发泡剂或成核剂的共混的形式存在。

所述膜优选地不具有所述添加剂。

另外适合的是包括金属箔的载体,所述金属箔更特别地由铝制成。

令人惊讶地,另外适合作为载体膜的是聚乙烯(pe),至少在真空下在方法的优选实施的情况下。这是令人惊讶的,因为例如hdpe具有~130至145℃的熔点并且在230℃的温度下分解。在不存在空气的情况下,这种分解过程看来不发生。pe熔融,其中在高压釜蒸煮过程中熔体通过真空袋保持固定位置,并在温度降低时再次固化。

此外,优选使用hdpe(即,轻微支化(几乎没有支化)的聚合物链,因此具有在0.94g/cm3和0.97g/cm3之间的高密度)、ldpe(即,高度支化的聚合物链,因此具有在0.915g/cm3和0.935g/cm3之间的低密度);和/或lldpe(即,其聚合物分子仅具有短的分支的低密度线性聚乙烯)。这些分支通过乙烯和高级α-烯烃(典型地丁烯、己烯或辛烯)的共聚制备。

hdpe、ldpe和lldpe中的聚乙烯的分数(含量)优选地为99重量%或更多。

载体膜优选地包括达到95重量%的程度的聚乙烯聚合物(基于载体膜的总组成)。

形成载体膜的聚合物优选地在100重量%的程度上由聚乙烯组成。之后列出的添加剂可另外任选地添加到聚乙烯聚合物中。这些添加剂(如所述的)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也可不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种变型中,所使用的载体材料是未取向的聚丙烯。

载体膜优选地包括达到95重量%的程度的聚丙烯聚合物(基于载体膜的总组成)。

优选地,形成载体膜的聚合物在100重量%的程度上由聚丙烯组成。之后列出的添加剂可另外任选地添加到聚丙烯聚合物中。这些添加剂(如所述的)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也可不使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载体膜由单个膜层组成。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载体膜的厚度在30和200μm之间、优选地在40和100μm之间、更优选地在40和60μm之间。

施加在载体膜上的胶粘剂组合物优选为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即如下的胶粘剂组合物:其即使在相对轻的压力下也提供对几乎任何基材的持久粘合,并且在使用后可基本上无残留地从基材再分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在室温下为永久粘性的,即具有足够低的粘度和高的初始粘性,因此其在低的压力下就能润湿特定基材的表面。胶粘剂组合物的可粘附性依赖于其胶粘性质以及可再次分离性依赖于其内聚性质。

作为温度稳定的胶粘剂组合物,根据所述方法的一种有利变型,使用硅酮胶粘剂组合物,因为它们从根本上被认为非常适合于高温应用和无残留的可移除性。

基于硅酮的胶粘剂组合物优选地与由聚乙烯膜构成的载体一起使用。

另外适合的是基于丙烯酸酯的胶粘剂组合物。基于丙烯酸酯的胶粘剂组合物优选地与由聚乙烯膜构成的载体一起使用。

“基于硅酮(的)”或“基于丙烯酸酯(的)”在此意味着,形成胶粘剂组合物的基本框架的聚合物(换言之,没有增粘剂树脂、增塑剂或其它助剂和添加剂)在至少50重量%、优选地75重量%的程度上、更优选地在达到90重量%的程度上由硅酮或丙烯酸酯组成。

进一步地,优选使用可回溯到以下反应物混合物的聚丙烯酸酯,所述反应物混合物包括以下组成的单体:

a1)下式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具有55-98重量%、优选地具有70%的分数

ch2=ch(r1)(coor2)

其中r1=h或ch3和r2为具有1-14个碳原子的烷基链,

a2)其醇组分包含至少一个伯羟基或羧基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和/或可与丙烯酸酯共聚并且包含至少一个伯羟基或羧基的乙烯基化合物,具有1-20重量%的分数,

a3)用热可逆的保护基团封端的多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剂,具有1-10重量%的分数,

a4)和具有官能团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具有0-15重量%的分数,如果a1)、a2)和a3)的分数合计未达到100重量%的话。

优选地选择单体,使得所得聚合物可在室温下用作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更特别地使得所得聚合物具有根据donatassatas的“handbookof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technology”(vannostrand,newyork1989,第444至514页)的压敏胶粘性的性质。

这些丙烯酸酯胶粘剂组合物是特别有利的;向它们添加所谓的封端的异氰酸酯导致随后的胶粘剂组合物的交联。

该过程可进行至如下的程度:胶粘剂组合物正好经历完全交联,因此变硬,并且容许无残留地从表面除去胶带。

术语“封端的异氰酸酯”和“掩蔽的异氰酸酯”描述了如下的情况:高度反应性的异氰酸酯与醇(氨基甲酸酯)和与胺(脲)的加成化合物能够在较高的温度下再次释放这些异氰酸酯。

封端的异氰酸酯通过异氰酸酯与h-酸性化合物的反应形成。其为热不稳定的并且在高于约120℃再次分解成异氰酸酯(解封)。其仅在加热时进一步反应,因此容许更有效地控制反应的时机。封端的异氰酸酯在环氧化物体系中用作增韧剂。这些产品是基于用酚封端的柔性聚氨酯预聚物。解封通过与胺硬化剂的反应进行,从而形成被引入到环氧化物网络中并充当软链段的脲。

使用具有各种解封温度的封端剂。然而,温度也取决于异氰酸酯的化学结构和封端剂的挥发性。锡化合物和铋化合物将解封温度降低数摄氏度。

封端的异氰酸酯(bi)可以双重方式起作用:一方面,在分子中存在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团,但它们被非常庞大的侧基所屏蔽,以至于它们在室温或略微升高的温度下不(不能)反应。仅在高温下并且在分子内更容易的旋转性和更高的扩散速率下,这些基团才获得反应性并且能够导致组合物的交联。另一方面,异氰酸酯基团借助于保护基团转化为不同的化合物,并且因此为封端的且非反应的。通过将温度升高到高于“触发温度”,保护基团被消除并且存在游离的异氰酸酯,其继而可导致胶粘剂组合物的交联。

最终适合于该变型的是如下的丙烯酸酯组合物,其具有适合于异氰酸酯的连接位点(例如丙烯酸基团或羟基丙烯酸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采用与交联剂基团化学计量对应的封端的异氰酸酯来操作,以抑制不受欢迎的效果(例如酯交换)。

特别有利地,将以上说明的胶粘剂组合物与由聚乙烯膜构成的载体组合。

优选地,进一步使用可回溯到以下反应物混合物的聚丙烯酸酯,所述反应物混合物包括以下组成的单体:

a1)下式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具有75-98重量%的分数

ch2=ch(r1)(coor2)

其中r1=h或ch3和r2为具有1-14个碳原子的烷基链,

a2)其醇组分包含至少一个伯羟基或羧基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和/或可与丙烯酸酯共聚并且包含至少一个伯羟基或羧基的乙烯基化合物,具有1-5重量%的分数,

a3)其醇组分包含至少一个环氧基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和/或可与丙烯酸酯共聚并且包含至少一个环氧基的乙烯基化合物,具有1-5重量%的分数,

a4)和具有官能团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具有0-15重量%的分数,如果a1)、a2)和a3)的分数合计未达到100重量%的话。

优选地选择单体,使得所得聚合物可在室温下用作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更特别地使得所得聚合物具有根据donatassatas的“handbookof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technology”(vannostrand,newyork1989,第444至514页)的压敏胶粘性的性质。

这些聚丙烯酸酯包含游离的丙烯酸基团、以及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后者充当游离的丙烯酸基团的反应性基团并且导致聚合物的进一步交联。到目前为止,胶粘剂组合物经历完全成膜(即,变硬)并且不再具有明显的手指粘性。作为成膜过程的结果,现在可从表面无残留地除去胶带。

特别有利地,将以上说明的胶粘剂组合物与由聚乙烯膜构成的载体组合。

优选地,进一步使用可回溯到以下反应物混合物的聚丙烯酸酯,所述反应物混合物包括以下组成的单体:

a1)下式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具有50-95重量%的分数

ch2=ch(r1)(coor2)

其中r1=h或ch3和r2为具有1-14个碳原子的烷基,

a2)其醇组分包含至少一个伯羟基或羧基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和/或可与丙烯酸酯共聚并且包含至少一个伯羟基或羧基的乙烯基化合物,具有5-30重量%的分数,

a3)其醇组分包含至少一个环氧基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和/或可与丙烯酸酯共聚并且包含至少一个环氧基的乙烯基化合物,具有0-5重量%的分数,

a4)和具有官能团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具有0-15重量%的分数,如果a1)、a2)和a3)的分数合计未达到100重量%的话。

烷基可为线性的、支化的或环状的。

优选地选择单体,使得所得聚合物可在室温下用作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更特别地使得所得聚合物具有根据donatassatas的“handbookof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technology”(vannostrand,newyork1989,第444至514页)的压敏胶粘性的性质。

所述的聚丙烯酸酯是不含丙烯酸的。其为高度透明的。这种胶粘剂组合物的特定特征是,其在高温下经历后交联或成膜。这主要作为共聚的丙烯酸2-羟乙酯的结果发生。在升高的温度下,羟基在酯交换反应中可与其他单体的酯基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反应。聚合物结构中的这些另外的节点导致显著增加的胶粘剂组合物的交联。到目前为止,胶粘剂组合物经历成膜并丧失任何粘性。这保胶粘剂组合物可无残留地从表面除去。

优选的是具有选自以下列表的官能团的烯属不饱和单体:羟基、羧基、磺酸或膦酸基团、酸酐、环氧化物、胺。

这些单体的特别优选的实例为: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乌头酸、二甲基丙烯酸、β-丙烯酰氧基丙酸、三氯丙烯酸、乙烯基乙酸、乙烯基膦酸、衣康酸、马来酸酐、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烯丙醇、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特别有利地,将以上说明的胶粘剂组合物与由聚乙烯膜构成的载体组合。

为了进一步改善性质,胶粘剂组合物配制物可任选地与光稳定剂或与主和/或辅老化抑制剂共混。使用的老化抑制剂可为基于空间受阻酚、亚磷酸酯、硫代增效剂、空间受阻胺或uv吸收剂的产品。优选单独地或与辅抗氧化剂如irgafostnpp或irgafos168组合地使用主抗氧化剂,例如irganox1010或irganox254。这里老化抑制剂可以任何期望的彼此的组合使用,其中与光稳定剂如tinuvin213组合的主和辅抗氧化剂的混合物呈现特别好的老化抑制效果。

已经证实为特别有利的是,其中将主抗氧化剂与辅抗氧化剂组合在一个分子中的老化抑制剂。这些老化抑制剂为其芳族环在任意两个不同的位置处、优选地在oh基的邻位或间位上被硫代烷基链取代的甲酚衍生物,其中硫原子也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烷基链连接至甲酚构建单元的芳族环。芳族部分和硫原子之间的碳原子数可在1和10之间,优选地在1和4之间。烷基侧链中的碳原子数可在1和25之间,优选地在6和16之间。这里特别优选的是如下类型的化合物:4,6-双(十二烷基硫代甲基)-邻甲酚、4,6-双(十一烷基硫代甲基)-邻甲酚、4,6-双(癸基硫代甲基)-邻甲酚、4,6-双(壬基硫代甲基)-邻甲酚或4,6-双(辛基硫代甲基)-邻甲酚。这些种类的老化抑制剂可例如以名称irganox1726或irganox1520得自cibageigy。

所添加的老化抑制剂或老化抑制剂包的量应在0.1和10重量%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2和5重量%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0.5和3重量%之间的范围内,基于胶粘剂的总组成。

为了改善加工性质,可将胶粘剂组合物与另外的惯常工艺助剂如流变添加剂(增稠剂)、消泡剂、脱气剂、润湿剂或流动控制剂掺混以用于配制物。合适的浓度在0.1-5重量%的范围内,基于胶粘剂的总组成。

填料(增强或非增强)如二氧化硅(球形、针状、片状或不规则的,如热解法二氧化硅)、实心或中孔珠形式的玻璃、微球、碳酸钙、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铝或氧化铝氢氧化物可用于调节可加工性和调节技术胶粘剂性质二者。合适的浓度在0.1直至20重量%的范围内,基于胶粘剂的总组成。

锚固通常强到足以容许这种胶带容易地从卷展开,且锚固不引起胶粘剂组合破裂和导致所谓的胶粘剂组合物的转移(在该情况下胶粘剂组合物位于载体的背面上)。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载体膜上的胶粘剂组合物的涂层重量在10和50g/m2之间;优选地在20和40g/m2之间;更优选地在25和35g/m2之间。

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可从溶液、分散体和熔体制造和加工。优选的制备和加工方法从溶液以及从熔体完成。特别优选的是从熔体制造胶粘剂组合物,其中特别地可使用间歇法或连续法。借助于挤出机连续制造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是特别有利的。

然后,如此制造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可通过公知的方法施加至载体。在从熔体加工的情况下,这可涉及使用喷嘴或压延机的施加方法。

在从溶液加工的情况下,采用刮刀、刀子或喷嘴的涂覆操作是已知的,仅举数例。

为了提高胶粘剂组合物和载体膜之间的粘附性,载体膜可具有其通过经历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以提高表面能,这代表非常优选的变型。

载体膜和胶粘剂组合物之间的底漆层的使用对于改善胶粘剂对膜的粘附性以及因此对于提高施用后的无残留的可再次分离性是有利的。

而且,膜的蚀刻是有利的,以容许胶粘剂组合物锚固。

用于本发明目的的通用表述“胶带”包括所有片状结构体如二维延伸的膜或膜部分,具有延伸的长度和有限的宽度的带、带部分等,最终还包括模切件。

胶带可以卷的形式制造,换句话说以阿基米德螺旋的形式卷绕在自身之上,或者可在胶粘侧上衬有剥离材料如硅化纸或硅化膜(也被技术人员称作衬垫),其在使用前从胶粘剂组合物层除去。

合适的剥离材料优选地为不起绒的材料如聚合物膜或高度上浆(良好胶合)的长纤维化纸。

胶带的背面可施加背面漆,以对卷绕成阿基米德螺旋的胶带的展开(解卷)性质施加有利的影响。为此目的,该背面漆可配备有硅酮或氟硅酮化合物以及聚乙烯基硬脂基氨基甲酸酯、聚乙烯亚胺硬脂基碳酰二胺或有机氟化合物作为防粘物质或用于抗粘涂层。

特别地,胶带具有1000-30.000m的行进长度。对于卷选择的典型宽度为10、15、19、25和30mm。

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巨大的。该方法代表对于在经纤维增强的塑料组件的表面上获得裸露纤维的一种替代方案,而不必在组件完成之后化学地或物理地侵蚀表面或基体材料。在树脂灌注过程之前,用胶带粘合无纬纤维稀松布的裸露纤维(单丝或复丝)或随后与另一组件的接合的位置。随后,如上所述,用优选的后续高压釜蒸煮进行树脂灌注过程。在从高压釜和从真空袋取出组件之后,施加的胶带被毫无问题地(无残留地)除去。由于胶带已经直接粘附在纤维上,因而在除去胶带后可再次在表面处看到它们。换句话说,胶带在整个操作中已经掩蔽了这些纤维。经粘合的纤维不接受树脂的流动,使得经掩蔽的纤维未被固化的树脂包围。

如此制造的组件可在进一步的胶粘粘合操作中使用而无需进一步的准备和/或加工。

本发明的方法快速、可靠、清洁且有效。

在已知方法、特别地激光烧蚀的情况下,首先存在对于如下的需要:在相应的激光设备和相关的控制仪器方面进行投资。此外,特别地高能的(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也为不可见的)激光辐射是非常危险的,并且在最小反射到眼中的情况下可导致失明的情况。因此,如下是必要的:进一步投资于工作场所的保护。这从系统的完整封装开始。该系统必须位于单独的绝对密闭的房间内(具有在某些情况下格外硬的墙壁)。而且,如下是必要的:除去可导致反射的任何物体。此外,所有产物(粒料、液体、气体)必须有效地排出/除去并有效地处置。这种保护的费用和必要的投资本身与非常高的成本相关联。然而,有时,甚至激光处理或研磨或蚀刻操作持续长时间,并且停工时间总是与进一步的成本相关联,这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避免。

下面依据多个实施例更详细地阐释本发明,而不希望由此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在复合组件的制造中惯常使用的真空和高压釜蒸煮操作借助于真空加热压机模拟。压室可为抽空(真空)的并且压机的夹片(压紧钳)是可加热的(温度)。另外,待分析的样品可通过压机的夹片加压(压力)。这里可研究胶带对多种基材的无残留可再次分离性。

另外,可将玻璃/碳纤维用胶带粘合,并用树脂/固化剂浸渍,以及固化。因此,研究对原始基材的无残留可再次分离性。

实施例1

·30g/m2成膜丙烯酸酯组合物

20重量%丙烯酸异冰片酯

20重量%丙烯酸2-羟乙酯

40重量%丙烯酸丁酯

20重量%丙烯酸乙基己酯

·50μmhdpe膜(100重量%hdpe)

·通过电晕处理的载体的活化

反例1

·30g/m2由如下组成的成膜丙烯酸酯组合物:

20重量%丙烯酸异冰片酯

20重量%丙烯酸2-羟乙酯

40重量%丙烯酸丁酯

20重量%丙烯酸乙基己酯

·50μmbopp膜

·通过电晕处理的载体的活化

根据230℃、24h和18巴压力的给定条件,基于依照实施例1的胶带被无残留地除去。

在反例1的情况下,当分离胶带时观察到,载体无法以一片式(整体式)除去,因为它已经变脆。

实施例2

·30g/m2由如下组成的成膜丙烯酸酯组合物:

48.5重量%丙烯酸丁酯

48.5重量%丙烯酸乙基己酯

1重量%丙烯酸

2重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50μmptfe(聚四氟乙烯)膜(100重量%)

·通过电晕处理的载体的活化

反例2

·30g/m2由如下组成的成膜丙烯酸酯组合物:

48.5重量%丙烯酸丁酯

48.5重量%丙烯酸乙基己酯

1重量%丙烯酸

2重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50μm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100重量%)

·通过电晕处理的载体的活化

根据230℃、24h和18巴压力的给定条件,基于依照实施例2的胶带被无残留地除去。

在反例2的情况下,当分离胶带时观察到,载体无法以一片式除去,因为它已经变脆。

实施例3

30g/m2由如下组成的丙烯酸酯组合物:

5重量%丙烯酸

47.5重量%丙烯酸丁酯

47.5重量%丙烯酸乙基己酯

每100重量份单体的3重量份desmodurbl3475ba/sn

·50μmhdpe膜(100重量%hdpe)

·通过电晕处理的载体的活化

反例3

30g/m2由如下组成的丙烯酸酯组合物:

5重量%丙烯酸

47.5重量%丙烯酸丁酯

47.5重量%丙烯酸乙基己酯

每100重量份单体的3重量份desmodurbl3475ba/sn

·50μmbopp膜

·通过电晕处理的载体的活化

根据230℃、24h和18巴压力的给定条件,基于依照实施例3的胶带被无残留地除去。

在反例3的情况下,当分离胶带时观察到,载体无法以一片式除去,因为它已经变脆。

下面依照附图更详细地阐释胶带,不希望由此造成任何种类的限制。

图1以横截面示出了胶带。

图1中以横向的截面(横截面)示出了由在一侧上施加了自胶粘涂层2的层的膜载体1组成的胶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