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99627发布日期:2019-04-03 04:48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注塑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用于生产塑料、硅胶产品最常见的方法,注塑成型具有生产速度快、效率高,能形成形状复杂的产品等诸多优点。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注塑成型方法生产具有管状结构的产品,管状产品完成注塑成型后,通常是从管体末端抽出型芯。但对于管体末端尺寸较中间段小,管体末端不易变形的产品,则不适于采用末端抽芯的模具和方法。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用于解决不易从管体末端抽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用于解决产品成型后不易从管体末端抽芯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成型模具,包括型芯,所述型芯包括可相互对接的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所述第一芯体包括第一管芯和从第一管芯侧壁上凸出的第一侧芯,所述第二芯体包括第二管芯和从第二管芯侧壁上凸出的第二侧芯;所述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对接后,所述第一管芯和第二管芯接合形成用于构造硅胶管内部结构的管芯体,所述第一侧芯和第二侧芯接合形成用于构造硅胶管侧开口的侧芯体。

进一步地,在所述型芯上形成硅胶管时,所述侧芯体末端高于所述侧开口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芯体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在第一侧芯体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侧芯体与第二侧芯体对接面的相对一面;所述第二侧芯体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在第二侧芯体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侧芯体与第一侧芯体对接面的相对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还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具有第一型腔和与第一型腔连通的收容槽,所述动模具有第二型腔;所述定模和动模合模时,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对接形成用于构造所述硅胶管外部结构的外管型腔,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侧芯体。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内还具从所述收容槽向定模外部延伸的移动轨道,所述模具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从所述移动轨道内伸入至收容槽并固定所述型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间距可调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可分别插设至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对所述型芯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滑块,所述夹具通过夹持型芯一端的相对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在所述移动轨道内的往复滑动可带动所述夹具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型芯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型芯的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对接后放入定模的第一型腔内,将型芯的侧芯体插入至收容槽内,通过侧芯体固定型芯;

s2、将动模与定模合模,向合模后形成的外部型腔内注射液态硅胶原料,冷却固化;

s3、松开型芯,开模并取出在型芯上形成的硅胶管;

s4、从硅胶管的侧开口处分别取出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得到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

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无需设置多个抽芯机构,注塑完成后从侧开口处即可取出型芯,可以适用于不易从管体两端抽出型芯的注塑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型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注塑产品和型芯的正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正视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合模后的正视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合模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成型模具,用于制造如图1所示的具有侧开口11的硅胶管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成型模具尤其适用于制造如两端开口较小等不宜从两端抽出型芯的柔性管状结构产品;硅胶管的管道可以是直管或者是不规则弯管;侧开口可以是在管道侧壁上的开口,也可以是从侧壁连通管道的另一分支管道。

如图2所示,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型芯2,所述型芯2包括可相互对接的第一芯体21和第二芯体22,所述第一芯体21包括第一管芯211和从第一管芯211侧壁上凸出的第一侧芯212,所述第二芯体22包括第二管芯221和从第二管芯221侧壁上凸出的第二侧芯222;所述第一芯体21和第二芯体22对接后,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管芯211和第二管芯221接合形成用于构造硅胶管1内部结构的管芯体,所述第一侧芯212和第二侧芯222接合形成用于构造硅胶管侧开口11的侧芯体。

图1中的硅胶管1管体两端开口处的内径小于管体内部的内径,因此注塑完成后,不宜从硅胶管1管体两端抽出型芯。采用本实施例的成型模具制造硅胶管后,可以从侧开口11处先后将第一芯体21和第二芯体22取出,从而获得硅胶管注塑产品。

进一步地,在所述型芯上形成硅胶管1时,所述侧芯体末端高于所述侧开口11末端。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高”是指距所述侧芯体与管芯体连接处的长度。本方案可以方便地从侧开口处抽出型芯;此外还可以为型芯提供固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芯体212上设有第一凹槽213,所述第二侧芯体222上设有第二凹槽223。与未设置凹槽的技术方案相比,第一凹槽213和第二凹槽223可以作为型芯的固定位置,从而使得使用夹具型芯固定更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213在第一侧芯体212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侧芯体212与第二侧芯体222对接面的相对一面;所述第二凹槽223在第二侧芯体222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侧芯体222与第一侧芯体212对接面的相对一面。本方案的型芯在固定过程中,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的固定位置对称,从而使得受力均匀,型芯不易移位。

进一步地,如图4至7所示,所述模具还包括定模3和动模4,所述定模3具有第一型腔31和与第一型腔31连通的收容槽32,所述动模4具有第二型腔41;所述定模3和动模4合模时,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41对接形成用于构造所述硅胶管1外部结构的外部型腔,所述收容槽32用于收容侧芯体。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3内还具有从收容槽32向定模外部延伸的移动轨道33,所述模具还包括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可从移动轨道33内伸入至收容槽32并固定所述型芯。所述固定装置5可以在移动轨道33内朝靠近收容槽32或远离收容槽32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型芯2的固定或松脱。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夹具51,所述夹具51包括间距可调的第一夹臂511和第二夹臂512,所述第一夹臂511和第二夹臂512分别与第一凹槽213和第二凹槽223相配合。本方案夹具的第一夹臂511和第二夹臂512可以分别插设在第一凹槽213和第二凹槽223内,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型芯脱落,使得对型芯的固定更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5还包括滑块52,所述夹具51通过夹持端的相对端固定在滑块52上。所述夹持端是指用于夹持型芯的一端。滑块52在移动轨道33内的往复滑动可带动夹具51朝靠近或远离型芯2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5还包括与滑块连接的气缸53,所述气缸53可以为滑块52的移动提供动力。

采用本实施例的成型模具制造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的步骤如下:将型芯的第一芯体21和第二芯体22对接后放入定模的第一型腔31内,将型芯的侧芯体插入至收容槽32内,通过侧芯体固定型芯;将动模4与定模3合模,向合模后形成的外部型腔内注射液态硅胶原料,冷却固化;松开型芯2,开模并取出在型芯2上形成的硅胶管1;从硅胶管1的侧开口处分别取出第一芯体21和第二芯体22,得到具有侧开口的硅胶管1。

其中,所述固定型芯的步骤如下:通过气缸53推动滑块52,将夹具51插入至收容槽32内,第一夹臂511和第二夹臂512分别卡设在侧芯体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调节第一夹臂511和第二夹臂512之间的距离,使其夹紧侧芯体。

所述松开型芯的步骤如下:调节第一夹臂511和第二夹臂512之间的距离,使夹具51从型芯2上松脱,通过气缸53拉动滑块,将夹具51移出收容槽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