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灼热丝的PP材料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979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灼热丝的PP材料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过灼热丝的PP材料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PP材料混料装置在制造过灼热丝的PP材料时,需要添加一些填充剂,使得生产出的材料具有过灼热丝性能,而在混料过程中,混料装置的桶壁内的残留比例较大,不仅仅造成产品性能不稳定,而且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灼热丝的PP材料混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灼热丝的PP材料混料装置,包括机箱、强制混料器和PLC控制器,所述机箱底部的两端设有支撑腿,两个支撑腿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两个支撑腿的底部皆安装有滚轮,所述机箱顶部的一侧通过铰链活动安装有上盖,机箱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有升缩支撑杆,且两个升缩支撑杆远离机箱的一端皆与上盖固定连接,所述机箱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并列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一侧第一支架上安装有PLC控制器,且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皆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皆贯穿机箱并分别固定有第一搅拌棍轴和第二搅拌棍轴,且第一搅拌棍轴和第二搅拌棍轴上分别设有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外侧机箱上皆设有刮板框架,且刮板框架上均匀设有沿机箱内壁贯穿机箱的刮板,所述刮板框架的一侧机箱一端的一角位置处通过第二支架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且第三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刮板框架齿轮连接,所述机箱的底部并列设有两个出料口,且两个出料口的底部皆设有导流槽,导流槽远离出料口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板上并列设有的两个强制混料器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强制混料器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连接,且两个强制混料器的出料端皆贯穿支撑板并与支撑板底部中间位置处设有的卸料口固定连接,卸料口的一侧安装有卸料阀。

优选的,所述刮板框架为圆柱体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相互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刮板框架一端的外侧均匀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匹配的从动齿。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的一侧安装有电磁阀,且电磁阀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刮板与机箱内壁间的距离为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过灼热丝的PP材料混料装置,通过在机箱的内部并列安装第一搅拌棍轴和第二搅拌棍轴,并在第一搅拌棍轴和第二搅拌棍轴设置相互交错的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棍轴和第二搅拌棍轴同时相对转动,实现物料与填充剂的混合,同时,通过在机箱一端的一角位置处设置第三驱动电机带动刮板框架转动,使得刮板框架上设置的刮板有效的将粘附在机箱内壁上的物料以及填充剂刮下,有效的避免添加的填充剂残留在机箱内壁上,使得物料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均匀,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同时,还避免了材料的浪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箱出料口设置导流槽将混合后的物料导入强制混料器中进一步混合,使得物料与填充剂的混合更加彻底,大大提升了物料与填充剂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刮板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刮板;3-第一搅拌棍轴;4-第一搅拌叶片;5-第三驱动电机;6-第二支架;7-PLC控制器;8-第一驱动电机;9-第一支架;10-导流槽;11-电磁阀;12-滚轮;13-卸料阀;14-卸料口;15-支撑板;16-强制混料器;17-支撑腿;18-出料口;19-刮板框架;20-升缩支撑杆;21-上盖; 22-主动齿轮;23-第二驱动电机;24-从动齿;25-第二搅拌叶片;26-第二搅拌棍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过灼热丝的PP材料混料装置,包括机箱1、强制混料器16和PLC控制器7,机箱1底部的两端设有支撑腿17,两个支撑腿17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且两个支撑腿17的底部皆安装有滚轮12,机箱1顶部的一侧通过铰链活动安装有上盖21,机箱 1两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有升缩支撑杆20,且两个升缩支撑杆20远离机箱1的一端皆与上盖21固定连接,机箱1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9并列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23,第一驱动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23的一侧第一支架9上安装有PLC控制器7,且第一驱动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23 皆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7电连接,第一驱动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皆贯穿机箱1并分别固定有第一搅拌棍轴3和第二搅拌棍轴26,且第一搅拌棍轴3和第二搅拌棍轴26上分别设有第一搅拌叶片4和第二搅拌叶片25,第一搅拌叶片4和第二搅拌叶片25相互交错设置,通过PLC控制器7控制第一驱动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23相对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棍轴3和第二搅拌棍轴26同时相对转动,通过第一搅拌叶片4和第二搅拌叶片25实现物料与填充剂的混合,第一驱动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23的外侧机箱1上设有刮板框架19,刮板框架19为圆柱体环形结构,且刮板框架19上均匀设有沿机箱1内壁贯穿机箱1的刮板2,刮板2与机箱1内壁间的距离为2~5mm,刮板框架19的一侧机箱1一端的一角位置处通过第二支架6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5,且第三驱动电机5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7电连接,第三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2,且主动齿轮22与刮板框架19齿轮连接,刮板框架19一端的外侧均匀设有与主动齿轮22相匹配的从动齿24,PLC控制器7控制第三驱动电机5利用主动齿轮22通过刮板框架19顶端外侧均匀设置的从动齿2带动刮板框架19转动,从而使得刮板框架19上安装的刮板2 有效的将粘附在机箱1内壁上的物料以及填充剂刮下,有效的避免添加的填充剂和物料残留在机箱内壁上,使得物料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均匀,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同时,还避免了材料的浪费,机箱1的底部并列设有两个出料口18,且两个出料口18的底部皆设有导流槽10,导流槽10的一侧安装有电磁阀11,且电磁阀11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7电性连接,导流槽10远离出料口18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板15上并列设有的两个强制混料器16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机箱1内的物料经出料口18进入导流槽10,并通过导流槽10 进入强制混料器16,PLC控制强制混料器16进一步对物料和填充剂混合处理,使得物料与填充剂的混合更加彻底,大大提升了物料与填充剂的混合效果,强制混料器16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7电连接,且两个强制混料器16的出料端皆贯穿支撑板15并与支撑板15底部中间位置处设有的卸料口14固定连接,卸料口14的一侧安装有卸料阀13。

工作原理:使用时,打开上盖21,并通过升缩支撑杆20支撑,将物料和填充剂同时倒入机箱1内,然后,关闭上盖21,通过PLC控制器7控制第一驱动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23相对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棍轴3和第二搅拌棍轴26同时相对转动,通过第一搅拌叶片4和第二搅拌叶片25实现物料与填充剂的混合,在混合搅拌过程中,PLC控制器7控制第三驱动电机5利用主动齿轮22通过刮板框架19顶端外侧均匀设置的从动齿2带动刮板框架19 转动,从而使得刮板框架19上安装的刮板2有效的将粘附在机箱1内壁上的物料以及填充剂刮下,有效的避免添加的填充剂和物料残留在机箱内壁上,使得物料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均匀,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同时,还避免了材料的浪费,混合完成后,通过PLC控制器7打开电磁阀11,使得机箱1 内的物料经出料口18进入导流槽10,并通过导流槽10进入强制混料器16, PLC控制强制混料器16进一步对物料和填充剂混合处理,使得物料与填充剂的混合更加彻底,大大提升了物料与填充剂的混合效果,最后,通过卸料口 14一侧设有的卸料阀13将物料从强制混料器16内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