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薄膜造粒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2698阅读:1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薄膜造粒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的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塑料薄膜造粒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生产线运行过程中会对薄膜进行边料切除,切除的薄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与新原料没有多大的差别,因此对废边料薄膜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薄膜的产量和利用率,充分利用生产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废弃的塑料薄膜造粒回收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塑料薄膜造粒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安装架;料条成型装置,设置在安装架上,用于将碎膜成型成料条;切粒装置,设置在所述料条成型装置的一侧并与料条成型装置相连通,用于将料条成型装置输出的料条切割成塑料颗粒。

所述料条成型装置包括:定磨盘,固定设置安装架上,其上开设有一碎膜进料口;动磨盘,活动设置于安装架上,能够相对定磨盘转动并与定磨盘拼接或套接成一整体;所述定磨盘和动磨盘组成的整体的内部设置有一研磨腔体,所述研磨腔体内部设置有能够将碎膜研磨成塑料熔体的研磨结构及能够将塑料熔体成型为料条并且与所述切粒装置相连通的成型出料腔。

所述研磨结构包括:若干条设置于定磨盘的内表面的凸起的第一筋条和设置在动磨盘上并与各第一筋条对应的凸起的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与第二筋条之间设置有能够研磨碎膜的间隙,所述第二筋条相对第一筋条转动以将所述间隙中的碎膜研磨成塑料熔体。

所述成型出料腔包括能够拼接成一整体的第一料条凹槽和第二料条凹槽;所述第一料条凹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一料条凹槽设置于定磨盘上并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筋条之间,所述第二料条凹槽设置于动磨盘上并与各第一料条凹槽相对应。

所述切粒装置包括一箱体,设置于地面上,其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一料条进料口和一颗粒出料口;定刀,设置于所述料条进料口上;滚刀,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与定刀相配合以将料条旋转切割成颗粒状;滚刀驱动器,设置于箱体外部,用于驱动滚刀旋转运动。

所述颗粒出料口上设置有一筛网。

还包括一料条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料条成型装置与切粒装置之间,用于连通料条成型装置和切粒装置以将料条成型装置输出的料条输送至所述切粒装置中。

所述料条输送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成型出料腔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切粒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二输送管连接处设置有一离心风机。

还包括一碎膜输送装置,与所述料条成型装置的碎膜进料口相连接,用于输送碎膜至料条成型装置。

所述碎膜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第一储料罐,所述第一储料罐与定磨盘的碎膜进料口之间连通有送料管道,所述送料管道的内部设置有一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储料罐和定磨盘的内部,安装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送料螺杆转动的螺杆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薄膜造粒回收系统包括一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一用于将碎膜成型成料条的料条成型装置,所述料条成型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切粒装置,该切粒装置用于将料条成型装置输出的料条切割成塑料颗粒;通过以上结构的塑料薄膜造粒回收装置对碎膜进行回收,并制造成颗粒状的原料,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料条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切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塑料薄膜造粒回收系统,包括:一安装架;料条成型装置10,设置在安装架上,用于将碎膜成型成料条;切粒装置20,设置在所述料条成型装置10的一侧并与料条成型装置10相连通,用于将料条成型装置10输出的料条切割成塑料颗粒。

参照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料条成型装置10包括:定磨盘11,固定设置安装架上,其上开设有一碎膜进料口111;动磨盘12,活动设置于安装架上,能够相对定磨盘11转动并与定磨盘11拼接或套接成一整体;所述定磨盘11和动磨盘12组成的整体的内部设置有一研磨腔体,所述研磨腔体内部设置有能够将碎膜研磨成塑料熔体的研磨结构和能够将塑料熔体成型为料条并且与切粒装置10相连通的成型出料腔。

进一步,所述研磨结构包括:若干条设置于定磨盘11的内表面的凸起的第一筋条131和设置在动磨盘12上并与各第一筋条131对应的凸起的第二筋条132,所述第一筋条131与第二筋条132之间设置有能够研磨碎膜的间隙,所述第二筋条132相对第一筋条131转动以将所述间隙中的碎膜研磨成塑料熔体。

再进一步,所述成型出料腔包括能够拼接成一整体的第一料条凹槽141和第二料条凹槽142;所述第一料条凹槽141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一料条凹槽141设置于定磨盘11上并位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筋条131之间,所述第二料条凹槽142设置于动磨盘12上并与各第一料条凹槽141相对应。

参照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切粒装置20包括一箱体21,设置于地面上,其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一料条进料口22和一颗粒出料口23;定刀24,设置于所述料条进料口22上;滚刀25,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21内,与定刀24相配合以将料条旋转切割成颗粒状;滚刀驱动器,设置于箱体外部,用于驱动滚刀25旋转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定刀24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料条进料口22的两侧,滚刀25在旋转的过程中与定刀24配合将料条切成短料或者颗粒,在这里,所述滚刀驱动器为一电机或者旋转气缸。以上结构为切粒装置20的优选实施方式,切粒装置20还可以是一对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切割动作的刀片。

优选地,所述颗粒出料口23上设置有一筛网26,筛网26能够防止未剪切的塑料料条排出,同时,保证了塑料颗粒的大小。

上述的塑料薄膜造粒回收装置还包括一料条输送装置30,设置在所述料条成型装置10与切粒装置20之间,用于连通料条成型装置10和切粒装置20以将料条成型装置10输出的料条输送至所述切粒装置20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料条输送装置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输送管31和第二输送管32,所述第一输送管31的另一端与所述成型出料腔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32的另一端与所述切粒装置20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道31与第二输送管32连接处设置有一离心风机。料条经过料条输送装置30中的离心风机的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离心风机的风叶打断料条,提高切粒装置20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碎膜输送装置40,该碎膜输送装置40与所述料条成型装置10的碎膜进料口111相连接,用于输送碎膜至料条成型装置10。所述碎膜输送装置40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第一储料罐41,所述第一储料罐41与定磨盘11的碎膜进料口111之间连通有送料管道42,所述送料管道42的内部设置有一送料螺杆43,所述送料螺杆4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储料罐41和定磨盘11的内部,送料螺杆43能够将第一出料灌41中的碎膜输送至定磨盘11的碎膜进料口111并进入研磨腔体中,安装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送料螺杆43转动的螺杆驱动器,在这里,螺杆驱动器为一电机或者旋转气缸。通过碎膜输送装置40输送碎膜至料条成型装置10能够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塑料薄膜回收造粒的效率。进一步,从切粒装置20中出来的塑料颗粒进入一储料罐,该储料罐上连接有一与第一储料罐41相连的风管,该风管有助于将混合在塑料颗粒中的碎膜重新回收并再次造粒处理,减少材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塑料碎膜通过碎膜输送装置40进入定磨盘11的碎膜进料口111从而进入研磨腔体内,动磨盘12高速旋转运动,摩擦第二筋条132与第二筋条131之间的碎膜,碎膜发热融化成熔体进入成型出料腔中成型为料条并由料条输送装置30输送至切粒装置20中,料条从料条进料口22进入,通过滚刀25与定刀24之间的相对运动将料条切割为短料或者颗粒,经过切割后部分颗粒的大小能够通过筛网26,体积过大的颗粒继续切割成能够通过筛网26的颗粒,最后从颗粒出料口23排出。

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一能够驱动所述动磨盘12靠近或者远离定磨盘11的调节装置50,该调节装置50能够调节研磨腔体的大小及第一筋条131与第二筋条132之间的距离,所述调节装置50为一气缸或者液压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