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耳机壳体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3020阅读:10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型耳机壳体的模具。



背景技术:

耳机是由各个零部件互相配合组成,耳机壳体的质量影响耳机产品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产品品质,通常都会提高耳机壳体的制造工艺,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缺陷以及制造工艺的限制,耳机注塑件结构复杂,制得的产品质量差,产品废品率高,投入成本高,模具的加工周期长,经济效益不高。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亟待设计一种生产效率高的耳机壳体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成型耳机壳体的模具,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加工成型的胶件能顺利脱离模具,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耳机壳体的模具,包括面板和底板,及通过前模固定板和后模固定板安装于面板和底板之间的前模仁和后模仁,及安装于后模固定板下方的复位装置,及固定于底板上的司筒,通过面板和底板固定模具,前模仁和后模仁分别为型腔和型芯,由前模仁和后模仁构成模具成型机构;所述司筒穿过复位装置、后模固定板和后模仁延伸至前模仁;所述面板其顶部设置有唧嘴,唧嘴为主流道进胶口;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两侧通过铲基机构件安装有斜导柱和滑块;所述滑块安装于斜导柱其底部,滑块由斜导柱带动滑动,并通过滑块在模具内滑动使产品能顺利脱模;所述斜导柱其顶部与前模固定板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回针,及安装于回针外侧的回针弹簧,及与回针其下部组装的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所述回针其上部与后模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固定板和后模固定板上分别开设有进出水口;所述进出水口连接有循环冷却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唧嘴穿过面板和前模固定板贯穿至前模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耳机壳体的模具,将本模具放置于注塑机中,塑胶料经唧嘴进入前、后模仁中,根据胶件形状加设滑块和铲基机构件,让模具开模过程中顺利脱离模具;待循环冷却开模后由上、下顶针板推出成型胶件;推出成型胶件后由回针弹簧将上、下顶针板以及回针让司筒回复原来位置合模,由此循环机械运动生产胶件;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加工成型的胶件能顺利脱离模具,提高生产效率,属于耳机器件制造的核心关键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标注为:1-面板,2-前模固定板,3-前模仁,4-斜导柱,5-滑块,6-进出水口,7-回针弹簧,8-回针,9-上顶针板,10-下顶针板,11-底板,12-司筒,13-后模仁,14-唧嘴,15-铲基机构件,16-后模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耳机壳体的模具,包括面板1和底板11,及通过前模固定板2和后模固定板16安装于面板1和底板11之间的前模仁3和后模仁13,及安装于后模固定板16下方的复位装置,及固定于底板11上的司筒12;所述司筒12穿过复位装置、后模固定板16和后模仁13延伸至前模仁13;所述面板1其顶部设置有唧嘴14;所述前模仁3和后模仁13两侧通过铲基机构件15安装有斜导柱4和滑块5;所述滑块5安装于斜导柱4其底部;所述斜导柱4其顶部与前模固定板2组装。

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回针8,及安装于回针8外侧的回针弹簧7,及与回针8其下部组装的上顶针板9和下顶针板10;所述回针8其上部与后模固定板16连接。

所述前模固定板2和后模固定板16上分别开设有进出水口6;所述进出水口6连接有循环冷却水管。

所述唧嘴14穿过面板1和前模固定板2贯穿至前模仁3。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耳机壳体的模具的工作原理:将本模具放置于注塑机中,塑胶料经唧嘴进入前、后模仁中,根据胶件形状加设滑块和铲基机构件,让模具开模过程中顺利脱离模具;待循环冷却开模后由上、下顶针板推出成型胶件;推出成型胶件后由回针弹簧将上、下顶针板以及回针让司筒回复原来位置合模,由此循环机械运动生产胶件;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加工成型的胶件能顺利脱离模具,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壳体制造的核心关键技术。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