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形冷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0843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随形冷却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型件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形冷却组件。



背景技术:

冷却是成型件注塑成型的重要环节,一般需要在模具中深钻孔,形成冷却管路,使模具中的成型件冷却。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冷却管路1′一般为包括多个直线型支路的结构,而待冷却的成型件2′结构较为复杂,采用上述冷却管路1′冷却成型件2′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成型件2′上不同位置与冷却管路1′之间的垂直距离也有所不同,导致冷却管路1′对成型件2′冷却不均匀;第二,成型件2′上不同位置的冷却时间不一致,影响整个成型件2′的生产周期;第三,成型件2′内部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影响成型件2′的整体强度;第三,成型件2′的表面的不同位置处产生差异,产生表面缺陷。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形冷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成型件冷却的均匀性,增加冷却效率,缩短成型件生产周期,增加成型件内部的机械强度,减小表面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形冷却组件,包括:待冷却的成型件;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冷却段,多个所述冷却段在所述成型件的外表面的垂直投影沿所述成型件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每个所述冷却段内均填充有冷却液,每个所述冷却段朝向所述成型件的表面与所述成型件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均为大于零的定值。

可选地,所述随形冷却组件还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成型槽,所述成型件位于所述成型槽中。

可选地,所述随形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罩,所述密封罩包括定位面,所述定位面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定位面的凸台,多个所述冷却段设置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安装面相对接,多个所述冷却段位于所述成型槽内。

可选地,所述密封罩与所述模具在扣接处密封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冷却段在所述成型件的外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平行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冷却段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可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冷却段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可选地,所述随形冷却组件还包括降温装置,所述进水管的末端与所述出水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降温装置安装在所述出水管上。

可选地,所述冷却段的横截面的形状是圆形或者椭圆形。

可选地,所述冷却液为冷却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形冷却组件,通过设置冷却管道上的多个冷却段在成型件的外表面的垂直投影沿成型件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并设置每个冷却段与成型件之间的距离均为定值,可使冷却管道均匀吸收成型件上释放的热量,有利于成型件均匀降温,提高成型件冷却的均匀性,提高冷却效率,缩短冷却所需的时间,增加成型件内部的机械强度,减小外观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管道与成型件的外表面之间相对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罩和模具相扣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管道与成型件的外表面之间相对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形冷却组件,包括待冷却的成型件1和冷却管道2。

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成型件1为热加工初步成型件,需要冷却后才能最后成型,定义成型件1的外表面为成型件1上面积较大且安装的零部件相对较少的表面。所述冷却管道2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冷却段23,冷却管道2可以是直管道或者具有一定弧度的弯曲管道。当所需冷却的成型件1是长条状时,冷却管道2可以视为由多个冷却段23拼接而成的直管道,并沿着长条状的成型件1的延伸方向设置,用于给成型件1降温;当所需冷却的成型件1的结构较为复杂时,多个冷却段23可以形成同心的多个圆环状或者弯曲管道等,以实现有效降温的技术效果。多个所述冷却段23在所述成型件1的外表面上的投影均匀分布,保证多个冷却段23相对于成型件1均匀分布,有利于冷却段23 吸收热量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成型件1冷却的均匀性。每个所述冷却段23内均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处于流动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2的两端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经换热后温度升高的冷却液从出水管22流出,新的低温冷却液从进水管 21流入冷却管道2内进行下一轮的降温。每个所述冷却段23朝向成型件 1的表面与成型件1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均为大于零的定值,即每个所述冷却段23与所述成型件1之间留有相同宽度的间隙,可使每个冷却段23 与所述成型件1之间的距离均相同,进一步地保证了冷却管道2吸收热量的均匀性。

可选地,可以定义一个与所述成型件1的外表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均相同的面为冷却面,所述冷却管道2的外径为定值,冷却管道2在冷却面上均匀分布,以进一步地精确冷却管道2的位置,有利于冷却管道2 的安装,保证成型件1均匀降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随形冷却组件,通过设置冷却管道2上的多个冷却段23在成型件2的外表面的垂直投影沿成型件1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并设置每个冷却段23与成型件1之间的距离均为定值,可使冷却管道2均匀吸收成型件1上释放的热量,有利于成型件1的均匀降温,提高成型件1冷却的均匀性,提高冷却效率,缩短冷却所需的时间,增加成型件1内部的机械强度,减小外观缺陷。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进一步地,所述随形冷却组件还包括模具3,所述模具3包括安装面31,所述安装面31上开设有成型槽32,所述成型件 1位于所述成型槽32中。模具3为冷却成型件1提供了空间。可选地,成型件1可以在模具3内注塑成型,简化了成型件1注塑和冷却所需的工艺流程和空间,提高成型件1的成型效率。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罩和模具相扣接的结构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7,可选地,所述随形冷却组件还包括密封罩4,所述密封罩4包括定位面41,所述定位面41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定位面 41的凸台42,多个所述冷却段23设置在所述凸台42的外表面上,所述定位面41与所述安装面31相对接,多个所述冷却段23位于所述成型槽 32内。位于成型槽32内的每个冷却段23均与成型件1等间距设置,为成型件1冷却提供均匀的冷源,成型槽32提供了换热的空间,可降低能量损耗,有利于缩短冷却时间。

较佳地,所述密封罩4与所述模具3在扣接处可以密封设置,进一步降低冷却管道2在冷却成型件1时能量的损耗,有效地缩短冷却时间。

可选地,多个所述冷却段23在所述成型件1的外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平行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冷却段23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是多个冷却段23 较佳的连接方式,在该分布方式下,多个冷却段23吸收热量的间距相同,可为成型件1均匀降温。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冷却段23之间圆弧过渡连接,可以降低冷却液在流动的过程中,对相邻的冷却段23在连接处的冲击作用,有利于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随形冷却组件还包括降温装置,所述进水管21的末端与所述出水管22的末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22上安装有所述降温装置。从出水管22中流出的冷却液经过换热作用温度较高,通过降温装置的降温作用后,温度下降,重新从进水管21进入冷却管道2中进入下一次轮的降温,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效率。其中,降温装置可以是空调等。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段23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圆形或者椭圆形时冷却段23的冷却表面较大,有利于增加冷却段23的吸热效率。但冷却段23的横截面积不仅限于圆形或者椭圆形,还可以是六边形或者五边形等。

可选地,所述冷却液为冷却水,冷却水的热容较大,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较多,有利于增加冷却液的吸热效率,提高成型件1的冷却效率。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随形冷却组件的建模过程:首先,设计成型件1的分型面,将成型件1在模具3内放置好后,拉出分型面,将分型面按照脱模的方向偏置一段距离生成偏置曲面;随后,在偏置曲面上按照一定的间距L(5mm≤L≤20mm)布置冷却管道2的中心线,按照冷却管道2的横截面的形状,沿中心线扫描生成冷却管道2;最后,构建实体,将生成的冷却管道2包覆在实体的内部,由于冷却管道2是以偏置曲面上的中心线生成,因此所有的冷却管道2被偏置曲面均分为二,在构建实体的过程中,需要将被分开的冷却管道2的两部分重新结合在一起,具体可以通过扩散焊接、钎焊或则外侧使用密封条等手段对结合面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形冷却组件,通过设置冷却管道2上的多个冷却段23在成型件1上的投影均匀分布,并与成型件1之间的距离为定值,可使冷却管道2均匀吸收成型件1上释放的热量,有利于成型件1均匀降温,提高成型件1冷却的均匀性,提高冷却效率,缩短冷却所需的时间,增加成型件1内部的机械强度,减小外观缺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