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962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滚筒洗衣机窗垫的第一面多为可视面,第二面多为不可视面,对其外观要求较低。

现有技术中上述结构形式的窗垫多采用在第一面进行分型注射进胶的方式,其优势是容易加工和制造,但是由于生产中第一面分型面同时也包含进胶道,导致进胶口处容易产生流痕粘模,则在生产中,容易导致粘模,则需要进行抛光,不但影响效率,且时间久了这个部位会过度磨损而变形,影响质量和外观;此外,由于分型面处必须设置分型溢料槽,导致产生飞边,而修整飞边时,会产生废品,修整飞边残留痕迹影响质量和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粘模时需要进行抛光,从而影响效率,及因频繁抛光导致磨损而变形,产生飞边时需要修整飞边,易产生修整废品,飞边残留痕迹,影响质量和外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方法提供一种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芯、中模芯和下模芯;

上模芯和中模芯上均设置有锥面,中模芯与上模芯的锥面相配合定位连接;

上模芯的锥面上设置有锥面进胶道,锥面进胶道的下端设置有分型面进胶道,分型面进胶道设置在洗衣机窗垫面的第二面上,第二面设置为不可视的分型面;

中模芯上设置有平面进胶道,锥面进胶道的上部与平面进胶道相连通连接。

可选地,第二面与洗衣机窗垫面的第一面相连接。

可选地,第一面设置为可视面。

可选地,锥面进胶道的厚度随其与分型面进胶道的距离减小而减小。

可选地,下模芯设置在下模上。

可选地,中模芯设置在中模上。

可选地,上模芯设置在上模上。

可选地,下模芯和中模之间设置有下滑芯。

可选地,上模和中模之间设置有上滑芯。

可选地,上滑芯上设置有上模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分型面位于可视面,进胶口部位粘模时需要进行抛光,从而影响效率,及因频繁抛光产生磨损而至产品变形,产生飞边时需要修整飞边,易产生废品,修整飞边残留痕迹,影响外观等问题;本方法其分型方式无需修整飞边,即使发生流痕、粘模也不影响可视面外观,锥面进胶道接近第二面的进胶道厚度变薄,利于起模时飞边与制品分离,实现自动去飞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的I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面,2为第二面,3为分型面进胶道,4为锥形进胶道,5为锥面,6为平面进胶道,7为下模,8为下模芯,9为下滑芯,10为中模,11为中模芯,12为上滑芯,13为上模圈,14为上模,15为上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芯15、中模芯11和下模芯8;上模芯15和中模芯11上均设置有锥面5,中模芯11与上模芯15的锥面5相配合定位连接,上模芯15的锥面5上设置有锥面进胶道4,锥面进胶道4的下端设置有分型面进胶道3,分型面进胶道3设置在洗衣机窗垫面的第二面2上,第二面2设置为不可视的分型面;中模芯11上设置有平面进胶道6,锥面进胶道4的上部与平面进胶道6相连通连接。

可见,本实施例的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第二面2为不可视面,对外观要求低,不需修整飞边,流痕、粘模也不影响外观;其中模芯11与上模芯15的锥面5配合定位,由于上模芯15锥面加工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锥面进胶道4,且该锥面进胶道4与中模芯上平面进胶道6相连,可以进一步的,锥面进胶道4的厚度随其与分型面进胶道3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即锥面进胶道4接近第二面2的分型面进胶道3厚度变薄,以有利于起模时飞边与制品分离,实现自动去飞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第二面2可以与洗衣机窗垫面的第一面1相连接,以构成洗衣机窗垫。第一面1可以设置为可视面,以在第二面2上分型。锥面进胶道4与第二面2之间的距离同锥面进胶道4厚度成反比,这样更加有利于起模时飞边与制品分离,实现自动去飞边。下模芯8设置在下模7上。中模芯11设置在中模10上。上模芯15设置在上模14上。下模芯8和中模10之间设置有下滑芯9。上模14和中模10之间设置有上滑芯12。上滑芯12上设置有上模圈1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去飞边式滚筒洗衣机门封模具,主要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改进,其可视外观质量高、生产效率高、减少一处修整工序,质量可靠稳定;其他未提及的功能、部件及结构,在需要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部件及结构进行实施。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