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134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袋灌装机技术领域,涉及非PVC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输液软袋产品通常为内外袋、双口管(加药口和穿刺口)结构,口管与袋体通过焊接成型,因灌装机成型工位运行时口管通过预热软化,但内包膜为常温状态,在1.1s的成型时间内内包膜既要承受145度左右的高温焊接,还要承受220bar左右的压力进行管膜焊接结合,易对内包膜管膜焊接处造成损伤,引发管膜焊接处及管根部漏液,降低了成品合格率,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如何改进制袋灌装机,解决管膜焊接处及管根部漏液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可对内包膜进入成型工位进行一次成型焊接前进行预热,提高内包膜与口管焊接结合效果,解决管膜焊接处及管根部漏液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分为上模、内模及下模,所述内模位于上模与下模之间,在上模底面和下模顶面对应软袋口管的位置上各设置有2个凹槽,在内模顶面和底面与各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凸起;在所述内模的中间设置有加热棒安装孔和传感器安装孔,加热棒安装在加热棒安装孔中,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安装孔中,所述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上模、内模及下模组成夹具,所述内模为定夹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均为动夹具,所述上模和下模分别与两个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两个所述气缸的控制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由所述控制器控制两个所述气缸驱动所述上模和下模同时夹紧内模或松开内模。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为长条状,所述加热棒安装孔有两个且均为圆柱形长孔,所述加热棒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内模顶面上的凸起与底面上的凸起之间,且所述加热棒安装孔轴线与所述凸起长度方向一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形状及尺寸均与所述软袋口管的形状及尺寸匹配,所述凸起的形状及尺寸均与所述软袋口管的形状及尺寸匹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孔为圆柱形长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孔设置在两个所述加热棒安装孔中间位置,且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加热棒安装孔的轴线平行。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底面一边上设置上模凸块,所述上模的凹槽设置在所述上模凸块上;所述下模顶面一边上设置下模凸块,所述下模的凹槽设置在所述下模凸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在内包膜进入成型工位进行一次成型焊接前将内包膜预热成型至成品形状并使内包膜软化,在正式成型时保证内包膜为软化状态,抵销部分瞬间高温高压对内包膜造成的损伤,提高内包膜与口管焊接结合效果,减少漏液现象发生。且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其控制单元可与灌装机联动,不影响灌装机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下模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下模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下模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内模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内模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内模的左视图。

图中的序号为:1-上模、2-内模、2.1-加热棒安装孔、2.2-传感器安装孔、3-下模、3.1-凹槽、4-内包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的实施例,模具本体分为上模1、内模2及下模3,内模2位于上模1与下模3之间,在上模1底面对应软袋口管的位置上各设置有2个凹槽,在下模3顶面对应软袋口管的位置上各设置有2个凹槽3.1,在内模2的顶面与上模1上的凹槽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两条凸起,在内模2的底面与下模3上的凹槽3.1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两条凸起。在内模2的中间设置有加热棒安装孔2.1和传感器安装孔2.2,加热棒安装在加热棒安装孔2.1中,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安装孔2.2中,上述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具体而言:上述的上模1、内模2及下模3组成夹具,内模2为定夹具,上模1和下模3均为动夹具,上模1和下模3分别与两个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两个气缸的控制阀均与上述的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两个气缸驱动上模1和下模3同时夹紧内模2或松开内模2。

上述内模2上的凸起均为长条状,加热棒安装孔2.1有两个且均为圆柱形长孔,加热棒安装孔2.1具体设置在内模2顶面上的凸起与底面上的凸起之间,且加热棒安装孔2.1轴线与所述凸起长度方向一致。

上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孔2.2为圆柱形长孔,温度传感器安装孔2.2设置在两个加热棒安装孔2.1的中间位置,且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孔2.2的轴线与加热棒安装孔2.1的轴线平行。

上模1上的两条凹槽和下模3上的两条凹槽3.1的形状及尺寸均与软袋口管的形状及尺寸匹配,上述内模2上的4条凸起的形状及尺寸均与软袋口管的形状及尺寸匹配。

在上模1底面一边上设置上模凸块,上模1上的凹槽设置在上模凸块上;下模3顶面一边上设置下模凸块,下模的凹槽3.1设置在下模凸块上。

在实际使用时,将本软袋输液产品灌装机内包膜管膜焊接预热模具(简称预热模具)安装在灌装机设备空闲位置,在灌装机控制柜中配置本预热模具的控制器与灌装机联动。灌装机运行时,使加热棒通电加热,将预热模具的温度控制在70℃左右,当内包膜4运行到软袋口管焊接位置时,启动气缸,使上模1和下模3相向夹紧,通常夹紧时间约为一秒钟,这样内包膜4在凹槽与凸起的夹紧咬合作用下被初步成型为产品焊接后的形状,且被软化,进入焊接位焊接后与软袋口管的结合效果好,可以降低漏液现象发生。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