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489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芯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净化技术的进步,净水机朝采用效果好、透水性好、对特殊的水质也能净化的活性炭滤芯的方向发展。目前,净水机市场的滤芯根据其制备方式主要包括颗粒活性炭滤芯和挤压活性炭滤芯,其中,挤压活性炭滤芯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静压成型模具对滤芯的原料进行挤压成型,但是存在无法精确控制各方向的送料量,可能导致滤芯材料分布不均匀的缺点;另一种是放入螺杆挤出机中,利用挤出机的原理加热挤出成型,但是存在只能生产单组份和单密度的滤芯,导致水在刚进入滤芯时和在滤芯中部的速度与净化率一致,从而存在净水速度较慢,净化效果较差的缺点。

所以,如何提出一种滤芯成型装置,能够解决上述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成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滤芯成型装置生产的滤芯材料分布不均匀以及组分或密度单一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滤芯成型装置,包括套筒、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中心杆,其中,所述套筒为阶梯状结构,包括第一套筒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料斗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料斗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连通;所述中心杆位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处,并贯穿所述套筒;所述中心杆上并正对第一料斗的部位设置有螺旋叶片。

其中,所述第一套筒内表面靠近所述第二套筒处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同。设置内螺纹的目的是为了将预加热得到的内滤芯坯体推入所述第二套筒中,螺纹面的剪切力作用,相当于给内滤芯坯体提供水平推力,推动内滤芯坯体沿中心杆等速向前滑动。旋向相同的设定可以保证螺旋叶片和内螺纹推动原料向同一个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加热套,所述第一加热套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料斗与所述内螺纹之间;所述第一加热套用于对从所述第一料斗进入所述第一套筒内的原料进行预加热。

进行预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进入套筒的原料熔融为胶状,使原料之间产生一定的粘结力,从而在第一套筒中基本定型。

其中,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设有加热区,所述加热区用于加热初步成型的滤芯。

其中,所述加热区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料斗与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面之间,且所述加热区依次包括第二加热套、第三加热套和第四加热套;所述第二加热套、所述第三加热套和所述第四加热套的加热温度依次升高。

该种温度递增的加热套结构设计可以使初步成型的滤芯逐渐熔融,不会因温度突然增高导致滤芯内部成型不均匀,出现气孔等缺陷,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成型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料斗中的所述原料为活性炭和滤芯胶。活性炭和滤芯胶可以在第一加热套中变成熔融态,二者发生粘结。

其中,所述第二料斗中的原料为活性炭和/或其他吸附材料和滤芯胶。

所采用活性炭可以与第一料斗中的活性炭种类不同,从而实现双密度滤芯的制备;也可以采用其他吸附材料,实现双组份滤芯的制备。

其中,所述第二料斗中的原料的吸水性不低于所述第一料斗中的原料的吸水性。采用吸水性较高的原料作为外滤芯的材料,有利于水吸进滤芯。

其中,滤芯成型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中心杆做旋转运动。由于中心杆时刻进行旋转运动,可以带动滤芯坯料不断地旋转,滤芯坯料受离心力的作用,会产生自平衡效果,从而保证滤芯坯料内部的原料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中心杆由钢质材料制成。钢质的中心杆能够保证螺旋叶片的强度足够大,足以推动第一料斗中的原料向第二料斗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滤芯成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滤芯成型装置的料斗设置成两个,可以加入两种不同组分或不同密度的滤芯原料,从而能够进行双组份或双密度的滤芯的生产;

2)该滤芯成型装置利用了挤出机的原理,螺杆旋转能够产生足够大的连续而稳定的推力和反向摩擦力,以形成连续而稳定的挤出压力,因此制备出的滤芯,原料分布均匀,不会产生气孔等缺陷,同时该装置成本低,能够大批量连续制备,生产效率高;

3)内螺纹的设置可以给内滤芯坯体提供水平推力推动内滤芯坯体沿中心杆等速移动,有利于将第一套筒内熔融状态的活性炭和滤芯胶推入第二套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成型装置结构图。

图中:

1、套筒,11、第一套筒,12、第二套筒;2、第一料斗;3、第一加热套;4、内螺纹;5、第二料斗;6、加热区,61、第二加热套,62、第三加热套,63、第四加热套;7、中心杆;71、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滤芯成型装置,包括套筒1、第一料斗2、第二料斗5和钢质的中心杆7,其中,套筒1为阶梯状结构,包括第一套筒11和直径大于第一套筒11的第二套筒12;第一料斗2设置在第一套筒11的上方,并与第一套筒11的内部连通;第二料斗5设置在第二套筒12的上方,并与第二套筒12的内部连通;中心杆7位于套筒1的中心轴处,并贯穿套筒1;中心杆7上并正对第一料斗2的部位设置有螺旋叶片71。由于中心杆7及螺旋叶片71都是由钢质材料制成,所以能保证足够的螺旋叶片强度,产生足够大的连续而稳定的推力和反向摩擦力,以形成连续而稳定的挤出压力,使之推动第一料斗2中的原料向第二料斗5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的滤芯成型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中心杆7做旋转运动。由于中心杆7时刻进行旋转运动,可以带动滤芯坯料不断地旋转,滤芯坯料受离心力的作用,会产生自平衡效果,从而保证滤芯坯料中的原料均匀分布。

在第一套筒11内表面靠近第二套筒12处设置有内螺纹4;内螺纹4与螺旋叶片71的旋向相同。内螺纹4的设置可以将预加热得到的内滤芯坯体推入第二套筒12中,螺纹面在旋转过程中具有剪切力作用,相当于给内滤芯坯体提供水平推力,推动内滤芯坯体沿中心杆7等速向前滑动。旋向相同的设定可以保证螺旋叶片71和内螺纹4推动原料向同一个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1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加热套3,第一加热套3在轴向上位于第一料斗2与内螺纹4之间;第一加热套3用于对从第一料斗2进入第一套筒11内的原料进行预加热。对进入的原料进行预加热后,进入的原料能够发生熔融,成为胶状,原料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粘结力,从而在第一套筒11中基本定型。

第二套筒12的外表面设有加热区6,加热区6用于加热初步成型的滤芯。加热区6在轴向上位于第二料斗5与第二套筒12远离第一套筒11的端面之间,且加热区6依次包括第二加热套61、第三加热套62和第四加热套63;第二加热套61、第三加热套62和第四加热套63的加热温度依次升高。该种温度递增的加热套结构设计可以使初步成型的滤芯逐渐熔融,不会因温度突然增高导致滤芯内部成型不均匀,出现气孔等缺陷。

本实施例中,将不同的炭粉和滤芯胶混合后分批加入第一料斗2和第二料斗5内,活性炭和滤芯胶可以在加热套中变成熔融态,二者发生粘结,实现了双密度滤芯的制备。这种活性炭需要保证有优良的可入性,本实施例优先选用褐煤基炭。第二料斗5中的原料形成的外滤芯密度应低于内滤芯的密度,从而保证形成双密度滤芯,使得外滤芯处吸水性较高,便于水分子和杂质分子的进入,内滤芯中较高的活性炭密度保证了水中杂质更彻底的净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滤芯成型装置,为简便起见,仅描述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区别之处在于:

第二料斗5内的原料可以采用不同于实施例1的活性炭的其他吸附材料,本实施例优先选用聚丙烯酸酯类或纤维层,所形成的外滤芯吸水性高于内滤芯,从而实现双组份滤芯的制备。采用吸水性较高的原料作为外滤芯的材料,有利于水吸进滤芯,在内滤芯中进行深层净化。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