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570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或装置类,具体涉及一种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高电位器件应用在高电位场合,整个器件被高压接触包围,但其内芯通的是低压电,因此需要把高低压进行隔离。目前常用高低压隔离方法采是用环氧树脂,通过把内芯用线带悬吊的方法。此方法的问题需要很厚的环氧树脂空间层,否则软线带不能使内芯准确限位,因此容易造成偏心导致树脂厚度不均,局部耐压不够;而且软线带还需要不断的调整,工艺复杂,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此装置内芯限位固化、不会变化,不需要很大的环氧树脂壁厚,从而大大缩小产品体积。更易满足线路爬电距离的要求,提高电气安全性;标准化的产品生产工艺,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所述装置适配有内芯、硬质绝缘固线器、高压线及模具,所述硬质绝缘固线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各设置若干个凸起平台,所述内芯与硬质绝缘固线器的下端面凸起平台连接,高压线一端与内芯的线头连接并沿硬质绝缘固线器绑牢,高压线与内芯本体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内芯、硬质绝缘固线器和高压线整体固定在模具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芯与硬质绝缘固线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芯与硬质绝缘固线器一体化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是通过悬吊内芯来将内芯、硬质绝缘固线器和高压线整体固定在模具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是通过支撑硬质绝缘固线器来将内芯、硬质绝缘固线器和高压线整体固定在模具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硬质绝缘固线器与模具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使内芯、硬质绝缘固线器和高压线整体固定在模具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高压线与内芯本体之间设置的缝隙内填充绝缘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此装置内芯限位固化,不需要很大的环氧树脂壁厚,从而大大缩小产品体积,更能满足线路爬电距离的要求,提高电气安全性;标准化的产品生产工艺,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压高电位器件浇筑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压高电位器件浇筑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压高电位器件浇筑体-模具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芯,2:绝缘树脂层,3:高压线,4:硬质绝缘固线器,5:模具,6:凸台,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展示一下实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同时从材料、方法和反应条件进行改进,所有这些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的精神和范围之内。非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试剂均为市售商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数据库均为公开的在线数据库。

实施例:一种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

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该装置适配内芯1、硬质绝缘固线器4、高压线3及模具5,硬质绝缘固线器4由硬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硬质绝缘固线器4的形状与最终产品的形状有关。在本实施例中,硬质绝缘固线器4为一环形结构,如图4所示,环形结构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各设置一个凸起平台6,内芯1与硬质绝缘固线器4固定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一体化成型直接做成一个零件,高压线3的一端与内芯1的线头连接并沿硬质绝缘沿固线器4绑牢,高压线与内芯本体之间设置有缝隙,当生产零件时,缝隙中可填充浇筑绝缘材料;内芯、硬质绝缘固线器和高压线整体是固定在模具5内的。

该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是通过悬吊内芯或支撑硬质绝缘固线器来将内芯、硬质绝缘固线器和高压线整体固定在模具内的。在本实施例中,硬质绝缘固线器上端面的凸起平台上设置了2个螺栓孔,硬质绝缘固线器与模具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使内芯、硬质绝缘固线器和高压线整体固定在模具内。

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工作原理:

一种低高压电位器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压线与内芯的线头连接,并将高压线沿硬质绝缘固线器绑牢;

(2)步骤(1)中的内芯、硬质绝缘固线器和高压线整体固定安装在模具内;

(3)将模具与内芯之间的缝隙进行绝缘树脂浇筑,让电气爬电不会直接爬到内芯,使其沿着硬质绝缘固线器延伸至连通点;此时高压线伸出浇筑体并保留一段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高电位器件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此装置内芯限位固化,不需要很大的环氧树脂壁厚,从而大大缩小产品体积,更易满足线路爬电距离的要求,提高电气安全性;标准化的产品生产工艺,方便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