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取件和调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107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取件和调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快速成型制造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取件和调平装置。



背景技术:

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制造工艺作为快速成型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由美国学者Scott Crump于1988年研制成功,它是一种以熔丝线材为原料,利用线材在加热条件下的熔融而完成熔融层积成型的快速成型技术。由于这项技术具有加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时间快,尺寸稳定性高等特点,近些年来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多种领域。现有技术中,公知的FDM的材料一般是热塑性材料,如蜡,ABS,尼龙等,以丝状供料,材料在喷头内被加热融化。喷头沿零件截面轮廓和填充轨迹运动,同时将融化的材料挤出,材料迅速凝固,并与周围的材料凝结。

桌面型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简称FDM 3D打印机)工作时首先将熔融丝材喷出,并与底板粘结,使得工件第一层与底板粘接,再喷制出第二层与已和底板粘接的第一层粘接,这样逐层依次制作,直至工件加工完毕。具体制作过程中,为保证工件第一层与底板有效粘接,底板待打印区域通常要先涂固体胶,但其间存在的问题是:如若涂胶过少,会使粘接不牢,导致失败,如若涂胶过多,又会导致成型工件难以从打印机剥离,而且每次打印之前,都要对打印板进行调平,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打印的复杂度,制约了产品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以降低FDM 3D打印机取件的难度并方便对打印板进行调平的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取件和调平装置。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取件和调平装置,包括两个按左右向排布且距地面等高撑起设置的直角槽导轨,在两导轨间插装有一块可沿导轨做平面往复运动的底板,在底板上通过多个夹边定位销卡装有一块打印板,在底板底面的左右两侧的前部分设有一个连接套,在两个连接套处通过连接销各铰装一根可相对底板的底面做90°折转的支腿。

上述的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取件和调平装置中,在两导轨的后端部各安装有一块限位板。

上述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取件和调平装置中,定位销为一个销杆上部带有卡槽的螺纹杆件,定位销与打印板通过卡槽连接,实现对打印板的定位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操纵便捷,可通过底板的推进、拉出实现成型件的打印和取出,成型件打印结束后需取出时,只要将带有成型件的底板沿导轨向前拉出,并且转动支腿,使其与地面垂直,即起到支撑底板的作用,之后便可以方便地对成型件进行去除并取出。

(2)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实现对打印板快速、准确定位的功能,具体方式是先将打印板放置于各定位销的卡槽内,再通过定位销与卡槽的相对运动实现对打印板的定位;

(3)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使用FDM 3D打印机成型件的去除难度,易于FDM 3D打印机产品的应用推广,特别是向家庭中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板从导轨内拉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板推入导轨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数字标号的名称分别是:1-限位板,2-导轨,3-底板,4-打印板,5-定位销,6-连接销,7-支腿,8-连接套,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机取件和调平装置由导轨2、底板3、打印板4、定位销5、连接销6、支腿7、连接套8等构件组成。两个直角槽导轨2按左右向排布,且距地面等高撑起设置,在两导轨2的后端部各安装有一块限位板。底板3插装在两导轨2之间,并可沿导轨2做平面往复运动,打印板4通过五个夹边定位销5卡装在底板3上;在底板3底面的左右两侧前部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套8,在两个连接套8处通过连接销6各铰装有一根支腿7,支腿7可相对底板3的底面做90°折转。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成型件打印过程时,底板3位于如图2所示的位置(打印机打印区域);打印完成后,拉动底板3使其沿导轨2前出至远离打印机打印区域的如图1位置;转动两个支腿7,使其与连接套8做平面回转运动,支腿7与地面垂直起到支撑底板的作用,之后再旋转五个定位销5使其与底板3脱离,从而使得打印板4从底板3上脱离,进行取件,待成型件从打印板上取出后,将打印板4放置在定位销5的卡槽9位置内,再将五个定位销5安装至底板3的固定位置,调整定位销5与底板3相对位置,使得打印板4准确定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