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侧板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020发布日期:2018-08-10 22:02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左右侧板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左右侧板是摩托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工艺质量、结构性能的好坏对摩托车整体品质有重要影响。

如图1所示,左右侧板包括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第一板11呈扁平长条状,第二板12垂直一体连接于第一板11的一端,第二板12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22。

注塑时,第一板11横向放置于动模板的下模腔内,第二板12朝外放置,由于第一板11是实体,因此在注塑过程中,无法利用常规的顶针来完成对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22的注塑,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左右侧板的注塑模具,解决了无法用传统顶针脱模的方法注塑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左右侧板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底板、定模板、动模板、动模座板,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上模腔和下模腔,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形成一个成型腔,所述定模板内开设有用于注塑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抽芯机构,所述抽芯机构包括第一注塑块、第二注塑块、推板、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横向横向放置并与定模板相互固定,所述推板活动放置于定模板内且其一侧面与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注塑块和第二注塑块横向放置且一端分别用于注塑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另一端均连接于推板远离第一油缸的一侧面。

采用上述方案,在定模板内设置一个抽芯机构,合模时,通过控制第一油缸带动推板从而将第一注塑块和第二注塑块远离第一油缸的方向移动,完成合模;脱模时,再通过第一油缸带动推板将第一注塑块和第二注塑块反向移动,完成脱模的步骤,从而在左右侧板上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解决了无法用传统顶针脱模的方法注塑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问题,而且操作简便。

优选的,所述推板与第一注塑块、第二注塑块、第一油缸均通过卡接结构相互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纵向贯穿于所述推板外侧面的第一T型槽、第二T型槽、第三T型槽,所述第一T型槽和第二T型槽均位于推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面,所述第一注塑块朝向推板的一端一体连接有配合于所述第一T型槽的第一T型凸起,所述第二注塑块朝向推板的一端一体连接有配合于所述第二T型槽的第二T型凸起,所述第三T型槽位于推板朝向所述第一油缸一侧面并且在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一体连接有配合于第三T型槽的第三T型凸起。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T型槽和T型凸起的配合,拆装方便,而且拼合安装后稳定性高。

优选的,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推板进行锁模的锁模机构,所述锁模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定模底板内的第二油缸、滑移块、锁模块,所述第二油缸横向放置并与定模底板相互固定,所述滑移块活动放置于定模底板内且其一侧面连接于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其底端面设置为斜面并且开设有斜导槽,所述斜导槽相对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均水平相向延伸有导向凸条,所述锁模块位于滑移块底端并纵向活动贯穿于定模底板,其相对两侧面顶部均开设有配合所述导向凸条的导向槽,当滑移块水平移动时能带动锁模块纵向移动;所述锁模块设置于第二油缸和推板之间并可与所述推板的侧面相抵触。

采用上述方案,合模时,首先用第一油缸推送推板,到位后驱动第二油缸使滑移块横向水平移动,从而带动锁模块向下移动并紧贴于推板的侧面,将推板牢牢固定,以防止在注塑时使推板回弹,提高了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推板朝向所述锁模块的侧面底端水平向外延伸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的外侧端面可与锁模块侧面相抵触。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推板底部水平向外延伸以抵触块,将锁模块与抵触块的侧面相抵触,使得在锁模时缩短了锁模块的移动距离,同时也缩短了滑移块的移动距离,从而使得锁模机构在模具中占用的空间减小,节省了该模具的制作成本。

优选的,所述抵触块和锁模块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成斜向上的第一斜面和斜向下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可相互贴合。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抵触块和锁模块的相对面设置为斜面,利用斜面的作用使得在锁模块下降时更加顺利,提高了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定模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滑移块移出定模底板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块的设置有用于使滑移块只能水平移动,防止在滑移块移动时出现颠簸的现象,提高了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滑移块的斜面底端部设置为平面。

采用上述方案,平面的设置有助于在滑移块移动时增大与定模底板之前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油缸上表面与所述定模底板的上表面相齐平。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二油缸上表面与定模底板的上表面相齐平,使第二油缸完全位于定模底板内,起到保护第二油缸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定模板内设置一个抽芯机构,可直接通过驱动第一油缸带动第一注塑块、第二注塑块完成对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注塑和脱模,解决了无法用传统顶针脱模的方法注塑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问题;

2.通过在定模底板上设置一个锁模机构,使得在注塑时将推板块牢牢固定,提高了注塑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左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注塑模具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注塑模具中定模板和定模底板的分离图,主要展示定模板和定模底板的顶面结构;

图4为注塑模具中抽芯机构和锁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模机构中滑移块和锁模块的结构爆炸图,主要展示滑移块底面的结构;

图6为注塑模具中抽芯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注塑模具中定模板和定模底板的另一个分离图,主要展示定模板和定模底板的底面结构;

图8为定模底板与限位块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左右侧板;11、第一板;12、第二板;121、第一凹槽;122、第二凹槽;2、定模底板;21、限位块;211、限位凸边;212、插块;3、定模板;31、上模腔;4、动模板;41、下模腔;5、动模底板;6、抽芯机构;61、第一注塑块;611、第一T型凸起;62、第二注塑块;621、第二T型凸起;63、推板;631、抵触块;632、第一斜面;64、第一油缸;65、第一T型槽;66、第二T型槽;67、第三T型槽;68、第三T型凸起;7、锁模机构;71、第二油缸;72、滑移块;721、斜导槽;722、导向凸条;723、平面;724、限位槽;73、锁模块;731、导向槽;732、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左右侧板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底板2、连接于定模底板2的定模板3、与定模板3相互配合的动模板4、位于动模板4下方的动模底板5,该注塑模具为一模双腔式。定模板3和动模板4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上模腔31(见图7)和下模腔41,上模腔31和下模腔41配合形成用于注塑左右侧板1的成型腔,定模板3内开设有用于注塑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22的抽芯机构6,定模底板2内开设有用于对推板63进行锁模的锁模机构7。

如图4所示,抽芯机构6包括第一注塑块61、第二注塑块62、推板63、第一油缸64,第一注塑块61和第二注塑块62相互平行且一端分别用于注塑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22,另一端均连接于推板63的一侧面,推板63远离于第一注塑块61和第二注塑块62的侧面连接于第一油缸64的活塞杆并在该侧面底部水平向外延伸有抵触块631,抵触块631外侧端面为斜向上的第一斜面632。

如图4、图5所示,锁模机构7包括第二油缸71、滑移块72、锁模块73,滑移块72的一侧面连接于第二油缸71的活塞杆,其底端面设置为斜面并且开设有斜导槽721,斜导槽721相对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均水平向内延伸有导向凸条722,锁模块73纵向设置且其两相对侧面的顶部均开设有配合导向凸条722的导向槽731。

锁模块73放置于第一油缸64和推板63之间并朝向推板63的侧面底部为斜向下的第二斜面732,第二斜面732与抵触块631的第一斜面632可相互贴合,滑移块72的斜面底端为平面723,使滑移块72在移动时增大与定模底板2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移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推板63与第一注塑块61、第二注塑块62、第一油缸64均通过卡接结构相互连接,卡接结构包括贯穿于推板63侧面的第一T型槽65、第二T型槽66、第三T型槽67,第一T型槽65和第二T型槽66均位于推板63朝向第二板12的一侧面,第一注塑块61朝向推板63的一端一体连接有配合于第一T型槽65的第一T型凸起611,第二注塑块62朝向推板63的一端一体连接有配合于第二T型槽66的第二T型凸起621,第三T型槽67位于推板63朝向第一油缸64一侧面并且在第一油缸64的活塞杆端部一体连接有配合于第三T型槽67的第三T型凸起68。

如图2、图7所示,抽芯机构6中的第一油缸64、推板63、第一注塑块61(图中未显示)、第二注塑块62(图中未显示)均嵌入于定模板3内,第一油缸64横向放置并且与定模板3相互固定连接,推板63活动放置于定模板3内并受控于第一油缸64做横向运动。

锁模机构7中的第二油缸71、滑移块72以及锁模块73均嵌入于定模底板2内,第二油缸71横向放置并与定模底板2相互固定,滑移块72活动放置于定模底板2内并受控于第二油缸71做横向运动,锁模块73位于滑移块72下方并向下贯穿于定模底板2,当第二油缸71运动时,带动滑移块72做横向运动,滑移块72带动锁模块73做纵向运动。

如图8所示,第二油缸71上表面与定模底板2的上表面相齐平,起到保护第二油缸71的作用。定模底板2上还设置两个有用于防止滑移块72移出定模底板2的限位块21,限位块21包括插入于定模底板2上的插块212,插块212上端的一侧水平向外延伸有限位凸边211,相应的,在滑移块72上端两侧面均开设有配合于限位凸边211的限位槽724,限位块21的限位凸边211下端面抵触于限位槽724并通过螺栓固定于定模底板2。

运动过程:

1.合模时,上模腔31和下模腔41合并使形成一个左右侧板1的成型腔,驱动第一油缸64,将推板63以及推板63上的第一注塑块61和第二注塑块62向外推送,将第一注塑块61和第二注塑块62送到位后,再驱动第二油缸71,使滑移块72朝远离第二油缸71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滑移块72底端斜面的作用使锁模块73向下移动,使锁模块73侧面底部的第二斜面732和推板63上抵触块631的第一斜面632相互贴合,完成对推板63的固定。

2.脱模时,首先驱动第二油缸71,将锁模块73向上运动并脱离于抵触块631,再驱动第一油缸64将推板63以及第一注塑块61和第二注塑块62往回拉,完成脱模。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