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7889发布日期:2018-12-08 08:47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水卷材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乙烯丙纶是近几年被使用的一种新材料,聚乙烯丙纶选用丙纶无纺布、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经抗老化剂,采用高科技、新技术、新工艺复合而成的一种多层为一体的高分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料,具有摩擦系数大、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线膨胀系数小、温度适应范围宽以及耐化学性、耐候性、柔韧性优异等多方面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新世纪绿色环保产品。此外,相对于传统的改性沥青类防水材料具有荷重更轻,造价更低,环境适应更广,施工操作更简便的特点,加之复合材料的各层具有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上表层材料为非织布,具有良好机械性能,提高抗拉强度,抗撕裂度。中间层为线行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加入抗老剂、稳定剂、助粘剂等,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耐侯性,耐化学性,耐腐蚀性。下表层由非织布材料组成,呈立体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等特点。

而对于如何改进工艺,进一步提高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的综合性能,目前已经是一个技术瓶颈,比较难突破。

基于上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生产工艺,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整体改进设计,使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的整体阻燃特性、整体强度以及防水特性得到有效保证,进而提高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的整体综合性能,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生产工艺,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整体改进设计,使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的整体阻燃特性、整体强度以及防水特性得到有效保证,进而提高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的整体综合性能,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按照1:2:100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合,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形成混合料;再采用1000目~1500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去除较大的研磨颗粒;

s2:将色素研磨成1200目~1500目的细小颗粒,然后将研磨之后的色素与步骤s1中的过滤原料进行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纶布原料;其中,色素与过滤原料、纶布原料的混合质量比为2:10:60;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份数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72~75份,抗氧化剂0.6~0.8份,分散剂1.2~1.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20~25份,阻燃母料18~25份,炭黑12~15份,硅灰5~10份,防老剂0.5~0.8份,pdms树脂2~5份,聚四氟乙烯3.2~4.5份,羧基丁腈胶乳0.8~1.2份,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7~10份,轻质碳酸钙12~15份,助黏剂1.3~1.8份;

s3:将步骤s2中的混合原料通过高速捏合机进行捏合,在捏合过程中加入加入玻纤和避光剂,所述玻纤的质量与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1:27,所述避光剂与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1:62;

s4:将步骤s3中高速捏合之后的原料转移到搅拌机中进行冷搅,冷搅温度为20℃~25℃,冷搅时间为15min~30min;在搅拌过程中,向原料中添加抗冲击改性剂以及热稳定剂;所述抗冲击改性剂为聚丙烯酸酯,热稳定剂为锡稳定剂;所述抗冲击改性剂、热稳定剂与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0.5:0.6:25;在冷搅过程中,还向原料中加入流平剂,所述流平剂与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0.3:72;

s5:原料经过步骤s4的冷搅工艺之后,将冷搅混合原料转移到挤出机中进行挤出,使挤出料与丙纶涤纶长丝无纺布进行复合成型,形成挤出卷材半成品;

s6:步骤s5中的混合原料挤出之后,将挤出卷材半成品进行压光、压花,形成表面具有花纹图案的薄板状卷材结构;挤出料压光、压花工艺完毕之后,将压光、压花之后的卷材通过水冷方式进行冷却,使卷材温度降低至20℃~25℃;

s7:将冷却之后的卷材进行打卷,切割,形成卷材成品并进入质检程序;检验不合格的卷材成品防止如废品收集箱中进行回收,而检验合格的卷材成品则进行下一步包装、入库,等待出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热稳定剂、抗冲击改性剂、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的热稳定性、整体强度以及整体韧性;通过避光剂以及阻燃母料的加入,增强了卷材的抗紫外性能以及阻燃特性,使材料的整体综合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的整体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能够同步显著提高。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防水聚乙烯丙纶布在常温(23℃)下,具有非常优异的拉断伸长率,大于等于760%。

优选的,所述阻燃母料的质量份数组分为:聚烯烙树脂75~78份,聚乙烯醋2.8~3.2份,硅烷偶联剂18~23份,氧化锑3~5份,硼酸锌2.3~2.8份,玻纤1.5~1.8份;所述阻燃母料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聚烯烙树脂、聚乙烯按照质量份数配比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料至于水浴搅拌器中进行25min~30min搅拌,搅拌速度为2000r/min~2500r/min,水浴温度为23℃~25℃;混合料搅拌之后,按照质量配比向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再继续水浴搅拌,此时的水浴搅拌温度提升到50℃,搅拌时间为15min,以促进搅拌混合;最后向水浴搅拌混合料中依次加入氧化锑、硼酸锌以及玻纤,搅拌温度提升至65℃,经过20min的搅拌之后,将水浴温度降至室温,形成阻燃母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填充剂按照质量份数配比为:高岭土1.8~2.8份,硅藻土3.2~3.5份,滑石粉2.5~2.8份,石墨2.5~3.8份,炭黑1.3~1.8份,氧化铝粉2.1~2.8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稳定剂为稀土稳定剂,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热稳定剂、抗冲击改性剂、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的热稳定性、整体强度以及整体韧性;通过避光剂以及阻燃母料的加入,增强了卷材的抗紫外性能以及阻燃特性,使材料的整体综合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的整体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能够同步显著提高。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防水聚乙烯丙纶布在常温(23℃)下,具有非常优异的拉断伸长率,大于等于760%。

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了卷材的整体抗撕裂力学特性以及较好的拉伸强度及拉断伸长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一种改进的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按照1:2:100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合,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形成混合料;再采用1000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去除较大的研磨颗粒;

s2:将色素研磨成1200目的细小颗粒,然后将研磨之后的色素与步骤s1中的过滤原料进行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纶布原料;其中,色素与过滤原料、纶布原料的混合质量比为2:10:60;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份数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72份,抗氧化剂0.6份,分散剂1.2份,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20份,阻燃母料18份,炭黑12份,硅灰5份,防老剂0.5份,pdms树脂2份,聚四氟乙烯3.2份,羧基丁腈胶乳0.8份,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7份,轻质碳酸钙12份,助黏剂1.3份;

s3:将步骤s2中的混合原料通过高速捏合机进行捏合,在捏合过程中加入加入玻纤和避光剂,所述玻纤的质量与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1:27,所述避光剂与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1:62;

s4:将步骤s3中高速捏合之后的原料转移到搅拌机中进行冷搅,冷搅温度为20℃,冷搅时间为15min;在搅拌过程中,向原料中添加抗冲击改性剂以及热稳定剂;所述抗冲击改性剂为聚丙烯酸酯,热稳定剂为锡稳定剂;所述抗冲击改性剂、热稳定剂与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0.5:0.6:25;在冷搅过程中,还向原料中加入流平剂,所述流平剂与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0.3:72;

s5:原料经过步骤s4的冷搅工艺之后,将冷搅混合原料转移到挤出机中进行挤出,使挤出料与丙纶涤纶长丝无纺布进行复合成型,形成挤出卷材半成品;

s6:步骤s5中的混合原料挤出之后,将挤出卷材半成品进行压光、压花,形成表面具有花纹图案的薄板状卷材结构;挤出料压光、压花工艺完毕之后,将压光、压花之后的卷材通过水冷方式进行冷却,使卷材温度降低至20℃;

s7:将冷却之后的卷材进行打卷,切割,形成卷材成品并进入质检程序;检验不合格的卷材成品防止如废品收集箱中进行回收,而检验合格的卷材成品则进行下一步包装、入库,等待出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热稳定剂、抗冲击改性剂、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的热稳定性、整体强度以及整体韧性;通过避光剂以及阻燃母料的加入,增强了卷材的抗紫外性能以及阻燃特性,使材料的整体综合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的整体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能够同步显著提高。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防水聚乙烯丙纶布在常温(23℃)下,具有非常优异的拉断伸长率,等于765%,在60℃高温条件下,拉伸强度为55n/cm,撕裂强度为72n,拉断伸长率为450%,明显高于当前现有产品。

优选的,所述阻燃母料的质量份数组分为:聚烯烙树脂75份,聚乙烯醋2.8份,硅烷偶联剂18份,氧化锑3份,硼酸锌2.3份,玻纤1.5份;所述阻燃母料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聚烯烙树脂、聚乙烯按照质量份数配比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料至于水浴搅拌器中进行25min搅拌,搅拌速度为2000r/min,水浴温度为23℃;混合料搅拌之后,按照质量配比向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再继续水浴搅拌,此时的水浴搅拌温度提升到50℃,搅拌时间为15min,以促进搅拌混合;最后向水浴搅拌混合料中依次加入氧化锑、硼酸锌以及玻纤,搅拌温度提升至65℃,经过20min的搅拌之后,将水浴温度降至室温,形成阻燃母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填充剂按照质量份数配比为:高岭土1.8份,硅藻土3.2份,滑石粉2.5份,石墨2.5份,炭黑1.3份,氧化铝粉2.1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稳定剂为稀土稳定剂,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具体实施例2,如图1所示:

一种改进的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按照1:2:100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合,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形成混合料;再采用1500目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去除较大的研磨颗粒;

s2:将色素研磨成1500目的细小颗粒,然后将研磨之后的色素与步骤s1中的过滤原料进行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纶布原料;其中,色素与过滤原料、纶布原料的混合质量比为2:10:60;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份数配比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75份,抗氧化剂0.8份,分散剂1.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25份,阻燃母料25份,炭黑15份,硅灰10份,防老剂0.8份,pdms树脂5份,聚四氟乙烯4.5份,羧基丁腈胶乳1.2份,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10份,轻质碳酸钙15份,助黏剂1.8份;

s3:将步骤s2中的混合原料通过高速捏合机进行捏合,在捏合过程中加入加入玻纤和避光剂,所述玻纤的质量与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1:27,所述避光剂与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1:62;

s4:将步骤s3中高速捏合之后的原料转移到搅拌机中进行冷搅,冷搅温度为25℃,冷搅时间为30min;在搅拌过程中,向原料中添加抗冲击改性剂以及热稳定剂;所述抗冲击改性剂为聚丙烯酸酯,热稳定剂为锡稳定剂;所述抗冲击改性剂、热稳定剂与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0.5:0.6:25;在冷搅过程中,还向原料中加入流平剂,所述流平剂与所述纶布原料的质量比为0.3:72;

s5:原料经过步骤s4的冷搅工艺之后,将冷搅混合原料转移到挤出机中进行挤出,使挤出料与丙纶涤纶长丝无纺布进行复合成型,形成挤出卷材半成品;

s6:步骤s5中的混合原料挤出之后,将挤出卷材半成品进行压光、压花,形成表面具有花纹图案的薄板状卷材结构;挤出料压光、压花工艺完毕之后,将压光、压花之后的卷材通过水冷方式进行冷却,使卷材温度降低至25℃;

s7:将冷却之后的卷材进行打卷,切割,形成卷材成品并进入质检程序;检验不合格的卷材成品防止如废品收集箱中进行回收,而检验合格的卷材成品则进行下一步包装、入库,等待出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热稳定剂、抗冲击改性剂、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的热稳定性、整体强度以及整体韧性;通过避光剂以及阻燃母料的加入,增强了卷材的抗紫外性能以及阻燃特性,使材料的整体综合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防水聚乙烯丙纶布的整体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能够同步显著提高。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防水聚乙烯丙纶布在常温(23℃)下,具有非常优异的拉断伸长率,等于791%。在60℃高温条件下,拉伸强度为65n/cm,撕裂强度为78n,拉断伸长率为490%,明显高于当前现有产品。

优选的,所述阻燃母料的质量份数组分为:聚烯烙树脂78份,聚乙烯醋3.2份,硅烷偶联剂23份,氧化锑5份,硼酸锌2.8份,玻纤1.8份;所述阻燃母料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聚烯烙树脂、聚乙烯按照质量份数配比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料至于水浴搅拌器中进行30min搅拌,搅拌速度为2500r/min,水浴温度为25℃;混合料搅拌之后,按照质量配比向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再继续水浴搅拌,此时的水浴搅拌温度提升到50℃,搅拌时间为15min,以促进搅拌混合;最后向水浴搅拌混合料中依次加入氧化锑、硼酸锌以及玻纤,搅拌温度提升至65℃,经过20min的搅拌之后,将水浴温度降至室温,形成阻燃母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填充剂按照质量份数配比为:高岭土2.8份,硅藻土3.5份,滑石粉2.8份,石墨3.8份,炭黑1.8份,氧化铝粉2.8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稳定剂为稀土稳定剂,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