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浸胶手套固化时间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8588发布日期:2019-05-07 21:5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浸胶手套固化时间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套生产设别,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浸胶手套固化时间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再劳动过程中避免或减轻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所配备的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劳动防护装备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目前,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基本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保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劳动防护用品产业。但是,我国的劳保用品产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劳保手套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劳保用品,其差距主要表现为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控制良莠不齐。与国外同类型企业相比竞争力差。

在生产劳保手套的工艺过程中,主要包括预热、浸渍、一次烘干、除盐、浸泡、二次烘干、硫化工序,其中,浸渍工序又划分为防渗剂浸渍、橡胶浸渍和止滑浸盐处理。

而目前已知的连续化的劳保手套生产线中,主要采用被动式浸渍方案,例如:在一对链条输送线上架设若干固定在输送线上的模杆,模杆上安装若干手模,通过链条输送线将手模及其上的手套依次经过并短暂停留在浸渍工序的对应工段,即浸渍工序中的防渗剂池、橡胶池,由防渗剂池、橡胶池主动上升,使得手套与防渗剂池、橡胶池内的物料接触,完成浸渍后再主动下降,以便手套顺利通过;该种方式中,由于防渗剂池、橡胶池体积大、质量重,因此,频繁的升降使得能耗较大,故障率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手套在防渗剂池浸渍后,移动至橡胶池前的这段时间为固化时间,而固化时间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手套的质量,该固化时间由防渗剂池、橡胶池间隔距离以及链条输送线的移动速度决定,由于防渗剂池、橡胶池间隔距离固定,因此固化时间的调整只能通过控制链条输送线的移动速度来实现,该方式下,既要照顾到固化时间,又要兼顾到整个生产线的移动节奏,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手套浸胶质量且生产效率高的自动化浸胶手套固化时间调节结构。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自动化浸胶手套固化时间调节结构,包括输送系统,设置在一具有浸渍工位的自动化浸胶手套线上,用于驱动各模杆依次经过自动化浸胶手套线上的浸渍工位,所述输送线系统采用一对链条输送线;若干可翻转的模杆,用于安装若干可套装待浸胶手套的手模,所述模杆通过可旋转结构横跨设置在该对链条输送线之间;离合机构,用于脱开或连接模杆与链条输送线之间的扭矩传递;翻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模杆绕可旋转结构翻转,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为安装在浸渍工位和模杆上的通过式翻转驱动机构;(1)所述浸渍工位至少有两个,并沿链条输送线移动方向分布在自动化浸胶手套线上;(2)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各模杆上并与离合器连接的齿轮,以及安装在各浸渍工位上可与齿轮配合的齿条组,所述相邻浸渍工位之间的两齿条组之间相对距离可调;(3)

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各模杆可旋转结构上的离合器,以及设置在各浸渍工位上的离合动作装置,所述相邻浸渍工位之间的两离合动作装置之间相对距离可调。

所述齿条组包括至少一设置在浸渍工位上的上齿条,所述上齿条

水平设置且齿面朝下,上齿条的延伸方向与链条输送线的移动方向一致;至少一设置在浸渍工位上的下齿条,所述下齿条水平设置且齿面朝上,下齿条的延伸方向与链条输送线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上齿条和下齿条在沿链条输送线的移动方向上前后错开设置,所述上齿条和下齿条在高度方向上分别位于齿轮在随链条输送线移动时齿轮路径上的上、下方,且齿轮在经过上齿条时与上齿条啮合,齿轮在经过下齿条时与下齿条啮合。

所述翻转驱动机构还包括:与上齿条或下齿条配套的随动驱动机

构,所述随动驱动机构与上齿条或下齿条连接,所述随动驱动机构可驱动上齿条、下齿条沿自身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浸渍工位的机架上设置有可沿链条输送线移动方向移动的安

装支架,所述齿条组和随动驱动机构均设置在安装支架上。

所述离合机构中,离合器包括离合轴、离合第一模块、离合第二

模块、离合第三模块,离合动作装置包括离合切换导轨和离合驱动器;

限定离合轴的两端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离合轴的第一端固定有与链条输送线直接或间接连接固定的离合第一模块,离合轴的第二端活动套装有与模杆连接固定且可相对离合轴转动的离合第二模块,在离合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套装有可沿离合轴轴向移动的离合第三模块,该离合第三模块上具有一个可与离合切换导轨配合的拨块;所述离合第三模块与离合第一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矩传递结构,离合第三模块与离合第二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矩传递结构;离合切换导轨设置在浸渍工位,所述离合切换导轨具有一个沿链条输送线移动方向延伸的贯通式离合槽,所述贯通式离合槽可容离合第三模块的拨块嵌入,并由离合驱动器驱动沿贯通式离合槽的垂直方向移动在浸渍工位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一状态下,离合切换导轨位于第一位置,离合第三模块与离合第二模块嵌合,第一扭矩传递结构、第二扭矩传递结构保持扭矩传递状态,离合第二模块无法转动,且离合第二模块的拨块可沿贯通式离合槽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状态下,离合切换导轨位于第二位置,离合第三模块与离合第二模块分离,第一扭矩传递结构保持扭矩传递状态,第二扭矩传递结构无法传递扭矩,离合第二模块可在离合轴上转动,且离合第二模块的拨块可沿贯通式离合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中,用于实现模杆翻转浸渍的离合机构和翻转驱动机构采用分体式结构,且不同浸渍工位中两翻转驱动机构的齿条组之间距离可调,使得其能够改变相邻浸渍工位之间的模杆翻转时间间隔,进而对固化时间进行调整。无需改变整个链条输送线的移动速度来实现,调节方便,且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中,翻转驱动机构采用通过式翻转驱动机构,其为无动力驱动的结构,利用链条输送线的移动与通过式翻转驱动机构的相对位移来实现模杆的翻转,无需在链条输送线与每个模杆之间设置动力装置,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翻转驱动机构上设置随动驱动机构,在链条输送线移动过程中,利用随动驱动机构动态调整翻转驱动机构与链条输送线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而控制模杆翻转时的翻转姿态,提升手套浸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自动化浸胶手套固化时间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自动化浸胶手套固化时间调节主视图。

图3为图2中局部放大图c。

图4为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模杆与安装在模杆上的手模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自动化浸胶手套固化时间调节结构,包括:

输送系统,设置在一具有浸渍工位的自动化浸胶手套线上,用于驱动各模杆2依次经过自动化浸胶手套线上的浸渍工位,本发明中输送线系统采用一对链条输送线1。

若干可翻转的模杆2,用于安装若干可套装待浸胶手套的手模,模杆2通过可旋转结构横跨设置在该对链条输送线1之间。

离合机构3,用于脱开或连接模杆2与链条输送线1之间的扭矩传递;

翻转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模杆2绕可旋转结构翻转,翻转驱动机构4为安装在浸渍工位和模杆2上的通过式翻转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核心于:

(1)上述的浸渍工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沿链条输送线1移动方向分布在自动化浸胶手套线上。本实施例中,浸渍工位有两个,分别标记为a、b。

(2)翻转驱动机构4包括安装在各模杆上并与离合器连接的齿轮41,以及安装在各浸渍工位上可与齿轮41配合的齿条组,相邻浸渍工位之间的两齿条组之间相对距离可调;使得其能够改变相邻浸渍工位之间的模杆翻转的触发间隔,进而可对浸渍间隔时间进行调整。

(3)离合机构3包括设置在各模杆可旋转结构上的离合器,以及设置在各浸渍工位上的离合动作装置,相邻浸渍工位之间的两离合动作装置之间相对距离可调。

作为本发明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

上述翻转驱动机构4中的齿条组包括

一设置在浸渍工位上的上齿条42,上齿条42水平设置且齿面朝下,上齿条42的延伸方向与链条输送线1的移动方向一致;

一设置在浸渍工位上的下齿条43,下齿条43水平设置且齿面朝上,下齿条43的延伸方向与链条输送线1的移动方向一致;

上齿条和42下齿条43在沿链条输送线的移动方向上前后错开设置,上齿条42和下齿条43在高度方向上分别位于齿轮41在随链条输送线1移动时齿轮路径上的上、下方,且齿轮41在经过上齿条42时与上齿条42啮合,齿轮41在经过下齿条43时与下齿条43啮合。

当然,本领域人员应当了解,在同一浸渍工位中,齿条组中的上齿条或下齿条的数量不一定固定,可以根据翻转姿态的需要,来选择不同数量、长度的上齿条和下齿条。

翻转驱动机构还包括:与上齿条42或下齿条43配套的随动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随动驱动机构与上齿条42或下齿条43连接,随动驱动机构可驱动上齿条42、下齿条43沿自身延伸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随动驱动机构采用丝杠螺母副、滚珠丝杆等。

在齿轮41与上齿条42或下齿条43啮合时,可通过控制上齿条42或下齿条43的移动,改变齿轮41与齿轮组的相对位移速度,实现模杆2翻转速度、姿态的控制。

本发明中,浸渍工位的机架上设置有可沿链条输送线移动方向移动的安装支架,齿条组和随动驱动机构均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当然,为了更加方便的调节,安装支架也可以分为上支架51、下支架52,以便将上齿条、下齿条独立安装。

作为本发明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上述离合机构中,离合器包括离合轴34、离合第一模块31、离合第二模块32、离合第三模块33,离合动作装置包括离合切换导轨35和离合驱动器36。

限定离合轴34的两端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离合轴34的第一端固定有与链条输送线1直接或间接连接固定的离合第一模块31,离合轴34的第二端活动套装有与模杆2连接固定且可相对离合轴34转动的离合第二模块32,在离合轴3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套装有可沿离合轴34轴向移动的离合第三模块33,该离合第三模块33上具有一个可与离合切换导轨35配合的拨块;

离合第三模块33与离合第一模块31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矩传递结构,离合第三模块33与离合第二模块32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矩传递结构;

离合切换导轨35设置在浸渍工位,离合切换导轨35具有一个沿链条输送线1移动方向延伸的贯通式离合槽,贯通式离合槽可容离合第三模块33的拨块嵌入,并由离合驱动器35驱动沿贯通式离合槽的垂直方向移动在浸渍工位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第一状态下,离合切换导轨35位于第一位置,离合第三模块33与离合第二模块32嵌合,第一扭矩传递结构、第二扭矩传递结构保持扭矩传递状态,离合第二模块32无法转动,且离合第二模块32的拨块可沿贯通式离合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第二状态下,离合切换导轨35位于第二位置,离合第三模块33与离合第二模块32分离,第一扭矩传递结构保持扭矩传递状态,第二扭矩传递结构无法传递扭矩,离合第二模块32可在离合轴34上转动,且离合第二模块32的拨块可沿贯通式离合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离合动作装置包括离合切换导轨35和离合驱动器36也安装在下支架52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离合机构的具体结构为:离合轴34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分为链条座连接段、主安装段和齿轮座安装段,且主安装段的直径大于链条座连接段、齿轮座安装段直径;

离合第一模块31包括链条座311、滑套座312,链条座311安装在链条输送线1上,链条座311的中心具有一个用于与离合轴链条座连接段键连接的轴孔;滑套座312中心设置有可容离合轴穿过的第一通孔;在离合轴的轴线方向上,链条座311、滑套座312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套装在离合轴34上,链条座311通过轴孔套装在离合轴34的链条座连接段上,并与链条座连接段键连接或螺纹连接;滑套座312通过第一通孔套装在离合轴34的主安装段上,且滑套座312与链条座311连接固定;

离合第二模块32包括齿轮座321,齿轮座321与模杆2直接或间接连接固定,在齿轮座321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为台阶通孔,齿轮座321通过该第二通孔安装在离合轴34的齿轮座安装段,并在齿轮座321与齿轮座安装段之间设置轴承组322;齿轮座321外设置齿轮41,该齿轮41与齿轮座321可以采用整体加工成型的方式,或键连接。

离合第三模块33包括滑套331和拨块332,滑套331中心设置有可容离合轴穿过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为台阶通孔,该第三通孔包括同轴设置的大直径弹簧孔和小直径轴体配合孔,滑套331通过第三通孔安装在离合轴34的主安装段,大直径弹簧孔靠近离合轴第一端,小直径轴体配合孔靠近离合轴第二端;且滑套331通过小直径轴体配合孔与离合轴34的主安装段滑动配合。

在离合器第一模块31与离合第三模块33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37,该压缩弹簧37安装在离合轴34、滑套座312、滑套331、链条座311配合形成一个环形腔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第一、二扭矩传递结构可采用销与销孔等已知的扭矩传递结构,只要控制好销与销孔的长度,即可实现上述离合第三模块33与离合第二模块32嵌合时,第一扭矩传递结构、第二扭矩传递结构保持扭矩传递状态;离合第三模块33与离合第二模块32分离时,第一扭矩传递结构保持扭矩传递状态,第二扭矩传递结构无法传递扭矩,这里不再赘述。当然,第二扭矩传递结构也可采用摩擦式、牙嵌式离合器等结构。

此外,为了更好的进行手模6浸渍动作的控制,如图5所示,手模6安装在模杆2上的结构为:手模6具有依次设置的手指段61、手掌段62,手掌段62中远离手指段61的一端与模杆2直接或间接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段63间接连接。

限定手指段61与手掌段62所构成的整体作为一个基准面d,限定穿过可旋转结构的旋转轴线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平面为参照面e,手指段61、手掌段62与参照面e满足以下关系:

以参照面e为分界,手掌段62和手指段61中的后段部分位于参照面的同一侧,手指段61中的前段部分位于参照面的另一侧,且手指段61的前段部分最前段距参照面的距离h不大于2倍手模的手指段平均厚度。

工作原理:

正常浸渍状态:

初始状态下,链条输送线通过离合器带动模杆在自动化浸胶手套线上移动;离合动作模块的离合切换导轨位于第一位置,离合器保持可传递扭矩的连接状态;

模杆进入浸渍工位中前移的过程中,离合器的拨块经过离合动作模块的离合切换导轨,离合切换导轨移动至第二位置,带动位于其槽内的拨块移动,使得离合器处于脱开状态;此时,模杆上的齿轮刚好开始与齿条组啮合,向前移动的齿轮与齿条组中上齿条或下齿条的配合下,带动模杆翻转实现翻转浸渍;

浸渍间隔调整状态:

单独移动浸渍工位a或b上的安装支架,或同时调整相邻浸渍工位上的安装支架,改变相邻浸渍工位之间的两齿条组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两次翻转浸渍动作的间隔时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