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塑机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7324发布日期:2018-09-11 22:3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新型涉及一种吹塑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吹塑机喷头。



背景技术:

吹塑机室讲液态的塑料胶通过喷头喷出,并利用机械吹出来的气体以及风力,讲液态的塑料胶吹到一个注塑模具上面,并且通过注塑模具将液态塑料胶定型,并冷却成型,从而制作成产品,吹塑技术可以减少很多人力的制作,并且成型简单,吹塑机的对液体胶的喷射、注胶以及风量的掌控并不是很好,注塑到模具里面容易出现注胶不均匀与注胶扩散不开的问题,并且在风量方面的控制也得不到很好得处理,风量的多少也同样容易造成喷塑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吹塑机喷头,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一种吹塑机喷头,包括:吹塑喷头、扩散杆、注塑管、吹气阀与挤压螺纹套,所述的吹塑喷头内侧设置有扩散杆,所述的扩散杆一端连接注塑管,所述的注塑管外侧设置有吹气阀,所述的吹气阀环绕设置在注塑管外侧,并与注塑管水平设置,所述的吹气阀外侧设置有挤压螺纹套。

进一步,所述的扩散杆通过注塑口连接扩散杆,所述的扩散杆一端设置有卡扣,并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注塑口。

进一步,所述的注塑管一端连接注塑口,并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的注塑管连接吹塑喷头另一端设置的螺纹套管。

进一步,所述的吹气阀一端连接吹塑喷头另一端设置的螺纹套管,所述的吹气阀另一端设置有输气管,所述的输气管外侧设置有挤压螺纹套,所述的挤压螺纹套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输气管外侧,所述的输气管另一端设置有疏气网,所述的疏气网另一侧设置有吹塑喷头。

进一步,所述的螺纹套管一侧设置有松紧滑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新型利用两个部分进行改进,本新型的注塑机构在内侧设置的注塑管道顶端设置有扩散杆,该扩散杆可以将通过注塑管道排放出的液态塑料胶顺着扩散杆扩散出去,从而使喷射出去的液态塑料胶呈喇叭状喷射出去,防止液态塑料胶集中一点扩散,造成注塑不均匀以及材料损失,本新型的排气机构运用了螺纹的方式进行对排气管道进行挤压,控制排气管道的大小,从而实现气流量的排放大小,并且挤压螺纹套采用较为细小的螺纹齿,可以减少螺纹松紧所产生的前后移动,还能更精准控制排气管道的大小,排气机构前方设置有疏气网,疏气网可以讲气流均匀排放,防止气流聚中排放。

本新型的扩散杆内侧通过卡扣固定在排气口内部设置的槽,可以进行松紧拆装。

本新型一侧设置的螺纹套管可以利用螺纹安装在吹塑机,并且与吹塑机的连接方式不唯一。

本新型一侧设置的松紧滑齿可以通过工具以及人力将该吹塑机喷头进行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吹塑机喷头的剖视图。

图中:吹塑喷头1、扩散杆2、注塑管3、吹气阀4、挤压螺纹套5、注塑口 31、输气管41、疏气网42、松紧滑齿6、螺纹套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利用一种吹塑机喷头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述的一种吹塑机喷头,包括:吹塑喷头1、扩散杆2、注塑管3、吹气阀4与挤压螺纹套5,所述的吹塑喷头1内侧设置有扩散杆2,所述的扩散杆2一端连接注塑管3,所述的注塑管3外侧设置有吹气阀4,所述的吹气阀4 环绕设置在注塑管3外侧,并与注塑管3水平设置,所述的吹气阀4外侧设置有挤压螺纹套5。

如图1所述的扩散杆2通过注塑口31连接扩散杆2,所述的扩散杆2一端设置有卡扣,并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注塑口31。

如图1所述的注塑管3一端连接注塑口31,并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的注塑管3连接吹塑喷头1另一端设置的螺纹套管7。

如图1所述的吹气阀4一端连接吹塑喷头1另一端设置的螺纹套管7,所述的吹气阀4另一端设置有输气管41,所述的输气管41外侧设置有挤压螺纹套5,所述的挤压螺纹套5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输气管41外侧,所述的输气管41另一端设置有疏气网42,所述的疏气网42另一侧设置有吹塑喷头1。

如图1所述的螺纹套管7一侧设置有松紧滑齿6。

如图1所述的本新型利用两个部分进行改进,本新型的注塑机构在内侧设置的注塑管3顶端设置有扩散杆2,该扩散杆2可以将通过注塑管3排放出的液态塑料胶顺着扩散杆2扩散出去,从而使喷射出去的液态塑料胶呈喇叭状喷射出去,防止液态塑料胶集中一点扩散,造成注塑不均匀以及材料损失,本新型的排气机构运用了螺纹的方式进行对排气管道进行挤压,控制排气管道的大小,从而实现气流量的排放大小,并且挤压螺纹套采用较为细小的螺纹齿,可以减少螺纹松紧所产生的前后移动,还能更精准控制排气管道的大小,排气机构前方设置有疏气网42,疏气网42可以讲气流均匀排放,防止气流聚中排放。

本新型的扩散杆2内侧通过卡扣固定在排气口内部设置的槽,可以进行松紧拆装。

本新型一侧设置的螺纹套管7可以利用螺纹安装在吹塑机,并且与吹塑机的连接方式不唯一。

本新型一侧设置的松紧滑齿6可以通过工具以及人力将该吹塑机喷头进行拆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