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多功能劳保手套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7795发布日期:2018-12-05 20:54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劳保手套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劳保手套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多功能劳保手套生产线。



背景技术:

乳胶手套是手套中的一种,它不同于一般的手套,由乳胶加工而成。可以作为家庭、工业、医疗、美容等行业使用,是必备的手部防护用品。采用天然乳胶,配以其他的精细助剂加工而成的乳胶手套,产品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穿戴舒适,在工农业生产、医疗、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采用手模进行浸胶生产的。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手模架进行固定手模,进行浸入到胶斗中浸胶,然后通过人工搬运到其他设备中进行其他工艺加工步骤,采用人工浸胶,浸胶的时间和程度都不好控制,并且人工操作效率非常低,并且在转运过程中容易使得温度变化大,从而造成产品的次品率增加,每一段工艺都分割开,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耗费较多的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品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省占地空间的全自动多功能劳保手套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多功能劳保手套生产线,包括生产线支撑体、底层、泡水层、烘干层和传送链,所述底层、泡水层和烘干层分别与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层、泡水层和烘干层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传送链设置在底层、泡水层和烘干层内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包括上下料区、手模升温烘箱、第一浸胶区、第一烘箱、第二浸胶区、磨砂区和第三烘箱,所述上下料区、手模升温烘箱、第一浸胶区、第一烘箱、第二浸胶区、磨砂区和第三烘箱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传送链从烘干层侧边的下端接入到上下料区,所述传送链从第三烘箱侧边接入到泡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浸胶区包括第一浸胶斗和第一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与第一浸胶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浸胶斗在第一提升机构推动下抬升,所述第一浸胶斗位于传送链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浸胶区包括第二浸胶斗和第二提升机构,所述第二提升机构与第二浸胶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浸胶斗在第二提升机构推动下抬升,所述第二浸胶斗位于传送链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层包括预烘区、完全烘干区和排烟口,所述排烟口位于预烘区和完全烘干区的上方,所述预烘区和完全烘干区前后依次设置,所述传送链在预烘区和完全烘干区内部复式弯曲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链的两侧设置有手模悬挂工位,所述手模悬挂工位与传送链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手模活动连接在手模悬挂工位上随着传送链在生产线上运行,并且配合能够自动提升的浸胶斗,能够实现劳保手套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力;通过将整个生产线设置为复式层状,减少了生产线的占用空间,降低成本;并且浸胶过程通过机械控制,配合机械带动传送链前进,能够很精确的控制浸胶时间、烘干时间和泡水时间等工艺过程,容易控制,并且能够确保参数一致,产品的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模悬挂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和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全自动多功能劳保手套生产线,包括生产线支撑体1、底层2、泡水层3、烘干层4和传送链5,底层2、泡水层3和烘干层4分别与支撑体1固定连接,底层2、泡水层3和烘干层4 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传送链5设置在底层2、泡水层3和烘干层4内循环。可行的,采用“S”形进行设置传送链5的走向,在拐角处设置传动链轮进行传动。可行的,可以将两端的链轮设置为主动链轮,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从而实现整个传送链5的循环。可行的,在位于底层2的上下料区21处可以设置有电控箱,通过电控箱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并且可以控制底层2的烘箱和烘干层4的温度等参数,方便操作人员操作。通过将整个生产线设置为复式层状,减少了生产线的占用空间,降低成本。

底层2包括上下料区21、手模升温烘箱22、第一浸胶区23、第一烘箱 24、第二浸胶区25、磨砂区26和第三烘箱27,上下料区21、手模升温烘箱 22、第一浸胶区23、第一烘箱24、第二浸胶区25、磨砂区26和第三烘箱27 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传送链5从烘干层4侧边的下端接入到上下料区21,传送链5从第三烘箱27侧边接入到泡水层3。

可行的,第一浸胶区23包括第一浸胶斗231和第一提升机构232,第一提升机构232与第一浸胶斗2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浸胶斗231在第一提升机构232推动下抬升,第一浸胶斗231位于传送链5的下方。第一提升机构232可以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电机带动链条的方式进行提升,当挂满的手模进入到第一浸胶区23后,通过第一提升机构232将第一浸胶斗231抬升至设定的高度,并在设定额时间后脱离,从而实现浸胶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操作,通过机器完成整个过程,能够实现劳保手套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力,并且可以精确的控制浸胶时间,有利于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提高成品率。

第二浸胶区25包括第二浸胶斗251和第二提升机构252,第二提升机构 252与第二浸胶斗2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浸胶斗251在第二提升机构 252推动下抬升,第二浸胶斗251位于传送链5的下方。第二浸胶区25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浸胶区23相同,可行的,根据具体工艺的需求,可以将在后段设置多个相同的浸胶区。

可行的,传送链5在手模升温烘箱22、第一烘箱24和第三烘箱27内可以采用“S”形的走向经过,可以减少所需的长度。

烘干层4包括预烘区41、完全烘干区42和排烟口43,排烟口43位于预烘区41和完全烘干区42的上方,预烘区41和完全烘干区42前后依次设置,传送链5在预烘区41和完全烘干区42内部复式弯曲设置。可行的,预烘区 41和完全烘干区42分别设置烘干层4的两端,预烘区41的长度小于完全烘干区42,从而确保烘干的效果,通过排烟口43可以将烘干产生的烟气排出。

传送链5的两侧设置有手模悬挂工位51,手模悬挂工位51与传送链5 活动连接。可行的,手模悬挂工位51上可以设置有导向轮配合设置在传送链 5沿途的轨道将手摸导向在相应的位置,并且可以减小阻力,节省动力。可行的,手模悬挂工位51采用活动轴连接的方式与传送链5连接,当没有导向轮的时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悬挂到下方,从而方便浸入胶斗。通过将手模活动连接在手模悬挂工位51上随着传送链5在生产线上运行,并且配合能够自动提升的浸胶斗,能够实现劳保手套的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力。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