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温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8057发布日期:2018-08-29 00:2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挤出片板材生产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三辊压光机的辊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生产辊筒温控制装置在生产过程中,辊筒表面的温度精度不高,通常用人工调节辊筒进出水管路球阀来控制辊面的温度,影响生产效率。辊筒表面的温度温差很大,对制品成型影响很大.温度低制品包不注辊筒,温度高制品容易粘辊,辊筒表面的温度精度直接影响制品的成型。

公开号为CN20427849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三辊压光机的高效水辊温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外部水循环系统和辊降温水循环系统,通过外部的水循环系统流出的水与辊降温水循环系统流出的水进行热交换,以达到给辊筒降温的目的,但是这样的结构只是起到给各个辊筒降温的作用,无法实现自动精确维持辊筒工艺所需的温度,温控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控制辊面工艺所需温度、温控精度更高的辊温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辊温控制装置,包括:

外部水循环系统,包括一带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且用于提供冷却水的外部水源、连接在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的第一循环水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水路上的第一阀;

辊筒水循环系统,所述辊筒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辊筒水循环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第二循环水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水路上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的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水路上且与所述进水口相连的电加热器,所述第一循环水路和第二循环水路之间共同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电加热器与所述进水口之间;

温控系统,包括一控制主板、设置在所述辊筒内部且与所述控制主板信号连接的测温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水路上且与所述控制主板信号连接的阀控制元件,所述阀控制元件与所述第一阀信号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辊筒补水系统,所述辊筒补水系统包括一用于给所述辊筒内部补水的水箱、与所述控制主板信号连接且用于测量所述辊筒内部压力的测压元件,所述水箱与所述辊筒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补水管路,所述补水管路上设置有补水泵和第二阀,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所述补水泵和第二阀信号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测压元件为电接点压力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二阀均为气动旋转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补水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测温元件为热电偶,所述阀控制元件为电磁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辊筒内部水汽的安全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安全阀上并联设置有手动卸压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辊筒的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泵之间连接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外部水循环系统和辊筒水循环系统,二者的循环水路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实现对辊筒的温度调节;通过设置控制主板、测温元件和第一阀并且控制主板能够根据测温元件反馈的温度信号,控制第一阀的通/断,进而实现对辊筒温度的自动控制,使得辊筒的温度始终能够维持其工艺所需,温控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辊温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辊温控制装置;1、外部水循环系统;11、外部水源;111、进水端;112、出水端;12、第一循环水路;13、第一阀;2、辊筒水循环系统;21、第二循环水路;22、循环水泵;23、电加热器;24、热交换器;25、安全阀;26、手动卸压阀;27、过滤器;31、阀控制元件;4、辊筒补水系统;41、水箱;42、测压元件;43、补水管路;44、补水泵;45、第二阀;46、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与附图1中所示辊温控制装置的上下左右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辊温控制装置主要用于给三辊机的三个辊筒分别控温,始终维持其工艺所需温度,提高其温控精度。

根据附图1所示,该辊温控制装置100包括外部水循环系统1、辊筒水循环系统2、温控系统以及辊筒补水系统4。三辊机的三个辊筒分别为上辊、中辊和下辊,这三个辊筒均具有左右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每个辊筒配备一套独立的辊筒水循环系统2,三个辊筒共用一套辊筒补水系统和一套外部水循环系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每个辊筒配备一套独立的外部水循环系统和一套独立的辊筒补水系统。外部水循环系统1包括一外部水源11,其用于提供换热用的冷却水,该外部水源11具有一进水端111和一出水端112,在进水端111和出水端112之间连接有第一循环水路12,第一循环水路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循环水路12通/断的第一阀13。其中,第一阀13优选为气动旋转阀。每套辊筒水循环系统2包括连接在各个辊筒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第二循环水路21,第二循环水路21上设置有用于提供抽水动力的循环水泵22,第二循环水路21上在位于循环水泵21和辊筒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用于给水加热的电加热器23。其中,为了使得外部水循环系统1流出的水与辊筒水循环系统2流出的水能够进行热交换,在第一、二循环水路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24,并且为了保证从辊筒内部抽出的水先经过加热以后再与外部水循环系统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24连接在电加热器23与辊筒进水口之间。由于进入电加热器23内部的水经过加热以后,有部分水蒸发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为了排除这部分水蒸气,在热交换器24与辊筒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安全阀25,当然,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阀25损坏以致失灵的情况,增加安全阀25的可靠性,在安全阀25上并联设置有手动卸压阀26,当安全阀25无法正常工作时,可调节手动卸压阀26来排出这部分高温高压气体,保证第二循环水路的正常运行和辊筒调温作业。为了保证循环水泵22的正常运行,使得进入循环水泵22内部的水不会掺有杂质,在辊筒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22之间连接有过滤器27,过滤器27主要起到过滤水的作用。三个辊筒内部的水均来自于一个整体的辊筒补水系统4,该辊筒补水系统4包括一水箱41,水箱41与各个辊筒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补水管路43,补水管路43上设置有用于提供补水动力的补水泵44和用于控制补水管路43通/断的第二阀45。其中,第二阀45优选为气动旋转阀。为了避免在水箱5给各个辊筒补水过程中产生逆流的情况,在补水管路43上设置有止回阀46。温控系统包括一控制主板、设置在各个辊筒内部且与控制主板信号连接的测温元件、设置在各个辊筒内部且与控制主板信号连接的测压元件42、设置在第一循环水路上且与控制主板信号连接的阀控制元件31。其中,测温元件优选为热电偶;测压元件42优选为电接点压力表;阀控制元件31与第一循环水路12上的第一阀13信号连接,其用于控制第一阀13进而控制第一循环水路12的通/断,并且阀控制元件31优选为电磁阀。

该辊温控制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如下:补水泵44从水箱41内抽水,并将水补入各个辊筒内部,测压元件42测得各个辊筒内部压力,当辊筒内部压力达到设定值以后,测压元件42将测得的压力值通过信号反馈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控制补水泵44停止补水,并且第二阀45断开。辊筒内部补满水以后,辊筒水循环系统2和外部水循环系统1分别开始工作。具体的,循环水泵22开启,将辊筒内部的水从出水口处抽出,并依次经过过滤器27、循环水泵22、再进入电加热器23内部进行加热;与此同时,测温元件测得辊筒内部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主板,控制主板控制阀控制元件31开启工作,进而控制第一循环水路12上的第一阀13打开,辊筒内流出的水与外部水循环系统1流出的冷却水在热交换器24内部进行换热,换热以后,第二循环水路内的水再次从辊筒的进水口进入辊筒内部,以调节辊筒温度,始终维持辊筒的工艺所需温度,提高其温控精度。其中,这三个辊筒的温度可以分别得到精确调节,维持其工艺所需温度,温控精度更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