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机的移模锁模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6036发布日期:2018-10-02 19:3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机的移模锁模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双工位中空成型机的移模锁模机构,其移模动作多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源,驱动合模装置在线性导轨上进行平移,在高速大批量生产中,由于气缸的推拉精度不足,使模具在平移至吹气口时,难以被精准定位,致使吹塑成型工序中出现吹胀中空成型产品品质不一现象;另现有的合模装置在气缸牵引推拉动作的出力过程中,后模板沿导柱滑移过程中容易产生一定的机械振动,需要采用结构稳固的底座,以维持双工位独立移模锁模动作中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需要兼顾控制滑座与导轨间的摩擦力,避免移模动作出现不必要的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机的移模锁模一体装置,通过使用位移动作精准的伺服电机控制移模动作,以锁模力强的锁模缸提供锁模动力,辅以行程感应装置,实现移模锁模动作的精准把控;并采用结构稳固的底座与合模机构,使双工位移模锁模独立动作中,装置维持较高的结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机的移模锁模一体装置,包括合模装置、底座,所述的合模装置左右成对设置,左右合模装置均包括前模板、后模板、尾板、连接前模板和尾板的导柱、滑座、锁模缸,其左右滑座左右相对设置于底座上,安装于底座左右两侧的左右伺服电机,分别驱动左右丝杆互不干涉地使左右滑座沿底座上的线性导轨进行横向平移;所述的锁模缸的活塞杆头端和缸座分别固定连接后模板和尾板,通过锁模缸收缩动作使后模板沿导柱向尾板相向移动,并与前模板相离移动实现开模动作;通过锁模缸推移动作使后模板沿导柱向尾板相离移动,并与前模板相向移动实现合模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料中空成型机的移模锁模一体装置,采用左右两套独立运作的合模装置,在伺服电机的脉冲感应,向丝杆输出精确转动幅度,从而间接控制滑座的横向位移距离,且调速范围广泛,在高速大批量生产要求下,相对于传统气缸推动合模装置的牵引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合模装置的横向位移的灵敏度与精确度;采用锁模缸牵引后模板沿导柱进行合模开模动作,可使模具获得充分的锁模力,运行可靠,使吹瓶工序中两哈夫模维持在稳定状态下保持锁合状态。

优选的,所述的底座呈矩形框架状,前后框架设置为前后线性导轨,所述的前后线性导轨均包括“工”形上轨和轨座,所述的滑座可滑动地嵌合“工”形上轨的两侧凹腔。采用前后导轨,并以滑座嵌合“工”形上轨的滑动方式,使滑座在线性导轨上的运行更为稳定,减少滑座多次往复横向平移中的侧向偏移、以及合模开模动作对机体振动引起的前后偏移现象,且滑座仅与“工”形上轨的两侧凹腔接触,兼顾稳固度的同时,两者相接触面较小,使两者相对摩擦保持合理。

更优选的,所述的左右伺服电机对应固定设置于左右伺服电机支承座上,并位于前后线性导轨两端的中间,左右伺服电机支承座与底座左右框架相互固定。通过该设置方式,左右伺服电机可被稳固地与前后线性导轨保持相对稳固状态,且在多次移模动作中,提高伺服电机驱动丝杆对滑座进行移模动作中的稳定性。

再优选的,所述的左右伺服电机对应驱动左右丝杆旋转,使固定于左右滑座下端的丝杆座沿丝杆滑移,可进一步减少移模动作中,丝杆旋转过程中对滑座其他元件的干涉作用。

为进一步控制横向移模动作中,滑座沿线性导轨滑移距离的可控性,优选的,在所述的线性导轨上设置有感应左右滑座左右位移距离的横向行程感应装置;更优选的,设置所述的横向行程感应装置为横向接近开关,线性导轨上的横向接近开关呈左右设置,并对应通过感应左右滑座与横向接近开关的距离,对应控制左右伺服电机的启停从而控制左右滑座的左右位移,通过左右设置的横向接近开关与左右伺服电机的联动,可使左右滑座对应于线性导轨横向滑移的滑动过程中被匹配感应,使滑移距离更为可控,提高横向滑移过程中滑座位置的精确定位。

为进一步控制纵向合模动作中,后模板沿导柱滑移距离的可控性,优选的,所述的滑座设置有感应后模板与滑座相对距离的纵向行程感应装置;更优选的,所述的后模板设置有向滑座方向延伸的感应柱,所述的纵向行程感应装置为呈前后设置于滑座上的纵向接近开关,并通过感应感应柱末端与前、后纵向接近开关的距离,控制锁模缸的伸缩距离。

通过前后设置的纵向接近开关与锁模缸的联动,可使后模板对应沿导柱纵向滑移的滑动过程中,感应柱末端被匹配感应,通过行程位移间接控制调节锁模力度,维持锁模缸对前后模板的锁模力持续稳定。

作为一种有效的设置方案,所述的导柱包括一对上导柱和一根下导柱,且上导柱、下导柱相互平行且呈倒品字形排布,所述的后模板可沿上导柱滑动,通过该设置方案,使前模板和尾板维持更稳固的结构状态的同时,有助于后模板在沿上导柱滑移过程中,在两上导柱的支承作用,以及在锁模缸活塞杆的推拉作用下,能大幅度减少后模板侧向偏移的可能性,使合模动作维持稳定,当所述的锁模缸的活塞杆与两上导柱呈品字形排布时,后模板在锁模缸活塞杆的推拉作用下受力更为均衡,从而可采用更高输出力的锁模缸,以提升锁模缸对模具合模过程中的输出力,并使前、后模板的开合模动作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开模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内侧”、“外侧”、“向前”、“向后”、“外仰”等词语,方位词“前”和“后”中,由后模板指向前模板的方向为前,其反之方向为“后”;方位词“内”和“外”中,由所描述结构指向整体机构中心的方向为内,其相反方向为“外”。

参照图1-3,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机的移模锁模一体装置,包括合模装置、底座,其中合模装置左右成对设置,左右合模装置均包括前模板32、后模板33、尾板34、连接前模板32和尾板34的一对上导柱381,一根下导柱382、滑座31、锁模缸35、同步机构,同步机构的同步基座371安装于滑座31上,第一、第二输出部(372,373)分别与后模板33和尾板34连接;其底座呈矩形框架状,前后框架设置为前后线性导轨(11,12),所述的前后线性导轨(11,12)均包括“工”形上轨111和轨座112,滑座31可滑动地嵌合“工”形上轨111的两侧凹腔,左右伺服电机(21',21)对应固定设置于左右伺服电机支承座(22',22)上,并位于前后线性导轨(11,12)两端的中间,左右伺服电机支承座(22',22)与底座左右框架(131',131)相互固定,左右伺服电机(21',21)对应驱动左右丝杆(23',23)旋转,使固定于左右滑座(31',31)下端的丝杆座24沿左右丝杆(23',23)滑移,从而使左右丝杆(23',23)互不干涉地使左右滑座(31',31)沿底座上的前后线性导轨(11,12)进行横向平移;前线性导轨11上设置有感应左右滑座(31',31)左右位移距离的横向接近开关(151',151),前线性导轨11上的横向接近开关(151',151)呈左右设置,并对应通过感应左右滑座(31',31)与横向接近开关(151',151)的距离,对应控制左右伺服电机(21',21)的启停从而控制左右滑座(31',31)的左右位移;后模板33设置有向滑座31方向延伸的感应柱393,滑座31设置有感应感应柱393末端与滑座31相对距离的,前后设置于滑座31上的纵向接近开关(391,392),并通过感应感应柱393末端与前、后纵向接近开关(391,392)的距离,从而控制锁模缸35的伸缩距离;一对上导柱381和一根下导柱382相互平行且呈结构稳固的倒品字形排布,锁模缸35的活塞杆351与两上导柱381呈结构稳固的品字形排布,锁模缸35的活塞杆351头端和缸座分别固定连接后模板33和尾板34,通过锁模缸35收缩动作使后模板33沿两导柱向尾板34相向移动,并与前模板32相离移动实现开模动作;通过锁模缸35推移动作使后模板33沿两上导柱381向尾板34相离移动,并与前模板32相向移动实现合模动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3所示,通过驱动左右伺服电机(21',21)配合横向接近开关(151’,151),互不干涉地驱动两套合模装置交替移动至指定位置,当任意一套合模装置位于指定位置时,锁模缸35的活塞杆351伸出产生推移力,第一、第二输出部(372,373)分别推动后模板33和尾板34,使后模板33与尾板34均相对于同步基座371相离运动,此时后模板33相对向前移动,尾板34相对向后运动,在同步机构与上导柱381,下导柱382的共同作用下,使前模板32和后模板33以相向等速运动,感应柱393末端移至前纵向行程开关,此时模具4紧贴实现合模动作;开模时,锁模缸35的活塞杆351伸出产生回缩力,第一、第二输出部(372,373)分别拉动后模板33和尾板34,使后模板33与尾板34均相对于同步基座371相向运动,此时后模板33相对向后移动,尾板34相对向前运动,在同步机构与上导柱381,下导柱382共同作用下,使前模板32和后模板33以相离等速运动,感应柱393末端移至后纵向行程开关,此时模具4相互分离实现开模动作。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