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管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422发布日期:2018-09-25 21:5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管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省时高效的出行工具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胶管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通常是将若干个胶管组合成一个整体,再安装到汽车上。目前将胶管组装起来的装置结构复杂,耗时耗力,组装时各胶管端部对齐较难,组装效率低下,不利于厂家的经济利益,且只能单种胶管进行组装,适用度差,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管组装装置,其结构简单,胶管稳定性高,不易晃动,且适用于不同弯曲度的胶管,适用范围较广,组装快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胶管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面向第一固定机构的一侧设有卡箍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滑动组件、第一胶管定位组件以及第二胶管定位组件,所述第一胶管定位组件固定在第一滑动组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胶管定位组件、第二胶管定位组件依据胶管形状而分布,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板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滑动组件、第三胶管定位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主架和副架,所述主架倾斜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副架的一端固定在主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固定在主架上端的侧面,所述第三胶管定位组件固定在第二滑动组件上。

前述的胶管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气缸、第一气缸固定块、第一滑动副以及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伸缩气缸通过第一气缸固定块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上第一伸缩杆的端部固定在第一滑动副上,所述第一滑动副上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胶管定位组件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

前述的胶管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副包括前定块、后定块、滑柱、滑板以及拖板,所述滑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定块、后定块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上第一伸缩杆的端部固定在拖板上,所述滑板通过适配于滑柱的穿孔在滑柱上滑动,所述拖板固定在滑板上。

前述的胶管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结构与第一滑动组件结构相同。

前述的胶管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胶管定位组件包括胶管型腔、垂直式压钳,所述胶管型腔与胶管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垂直式压钳设置在胶管型腔的侧部。

前述的胶管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管定位组件的下方设有高架,所述高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胶管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胶管组装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底板为该组装装置提供稳定的基础,而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分别固定不同的胶管部件,使得组合更为精准。将一侧胶管放入第一胶管定位组件以及第二胶管定位组件上,由于胶管型腔与胶管的形状相适配,本身具有较好的限位作用,再配合利用胶管型腔侧部的垂直式压钳对胶管进行压紧,胶管的稳定性较高,当胶管的弯曲度不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滑动组件来调节第一胶管定位组件与第二胶管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胶管固定,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一侧胶管固定在第一固定机构上后,将另一侧胶管固定在第二固定机构上,同样利用胶管型腔与垂直式压钳相配合实现胶管的固定,并利用第二滑动组件的可滑动性将固定住的另一侧胶管推至相接处,当两侧胶管均固定住后,端口刚好在卡箍固定块处相接,利用卡箍固定块内的卡箍将接口卡紧即可。该胶管组装装置,结构简单,胶管稳定性高,不易晃动,且适用于不同弯曲度的胶管,适用范围较广,组装快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胶管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胶管组装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胶管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胶管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卡箍固定块,2:第一支撑架,3:第一支撑板,4:第一滑动组件,41:第一伸缩气缸,42:第一气缸固定块,43:第一滑动副,431:前定块,432:后定块,433:滑柱,434:滑板,435:拖板,44:第一固定板,5:第二支撑架,51:主架,52:副架,6:第二支撑板,7:第二滑动组件,8:胶管型腔,9:垂直式压钳,10:高架,1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胶管组装装置,包括底板11以及设置在底板11上的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面向第一固定机构的一侧设有卡箍固定块1,在两个固定机构间设置卡箍固定块1且直接将卡箍固定块1固定在第二固定机构上,便于在胶管固定后直接进行卡紧,既方便又精准。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板3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上的第一滑动组件4、第一胶管定位组件以及第二胶管定位组件,所述第一胶管定位组件固定在第一滑动组件4上,由第一滑动组件4带动进行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架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的下方,起到良好的稳定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一胶管定位组件、第二胶管定位组件依据胶管形状而分布,便于胶管的固定,且配合第一胶管定位组件的可移动性,能符合不同弯曲度的胶管固定,适用性更广,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5、第二支撑板6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板6上的第二滑动组件7、第三胶管定位组件,所述第三胶管定位组件固定在第二滑动组件7上,便于依据第二滑动组件7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架5包括主架51和副架52,所述主架51倾斜固定在底板11上,所述副架52的一端固定在主架51上,另一端固定在底板1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6垂直固定在主架51上端的侧面,主架倾斜设置,利用副架进行支撑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倾斜设置便于在第三胶管定位组件的胶管型腔内固定胶管,避免胶管与第二固定机构摩擦影响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4包括第一伸缩气缸41、第一气缸固定块42、第一滑动副43以及第一固定板44,所述第一伸缩气缸41通过第一气缸固定块42固定在第一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41上第一伸缩杆的端部固定在第一滑动副43上,所述第一滑动副43上固定有第一固定板44,所述第一胶管定位组件固定在第一固定板44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副43包括前定块431、后定块432、滑柱433、滑板434以及拖板435,所述滑柱4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定块431、后定块432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41上第一伸缩杆的端部固定在拖板435上,所述滑板434通过适配于滑柱433的穿孔在滑柱433上滑动,所述拖板435固定在滑板434上。第一伸缩气缸41的第一伸缩杆来回伸缩,带动拖板435上的第一胶管定位组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7的结构与第一滑动组件4结构相同,利用滑动组件的滑动性实现胶管的移动,以便胶管间的组装。

进一步的,胶管定位组件包括胶管型腔8、垂直式压钳9,所述胶管型腔8与胶管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垂直式压钳9设置在胶管型腔8的侧部,将各胶管置于各对应的胶管型腔8内,再利用垂直式压钳9进行固定即可,即第一胶管定位组件包括第一胶管型腔、第一垂直式压钳,利用第一垂直式压钳对第一胶管型腔的胶管进行固定,第二胶管定位组件包括第二胶管型腔、第二垂直式压钳,利用第二垂直式压钳对第二胶管型腔的胶管进行固定,第三胶管定位组件包括第三胶管型腔、第三垂直式压钳,利用第三垂直式压钳对第三胶管型腔的胶管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胶管定位组件的下方设有高架10,所述高架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胶管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板3上,提高第二胶管定位组件的位置,以便与第一胶管定位组件相配合。

该种胶管组装装置在使用时,将一侧胶管放入第一胶管定位组件以及第二胶管定位组件上,由于胶管型腔与胶管的形状相适配,本身具有较好的限位作用,再配合利用胶管型腔侧部的垂直式压钳对胶管进行压紧,胶管的稳定性较高,当胶管的弯曲度不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滑动组件来调节第一胶管定位组件与第二胶管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胶管固定,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一侧胶管固定在第一固定机构上后,将另一侧胶管固定在第二固定机构上,同样利用胶管型腔与垂直式压钳相配合实现胶管的固定,并利用第二滑动组件的可滑动性将固定住的另一侧胶管推至相接处,当两侧胶管均固定住后,端口刚好在卡箍固定块处相接,利用卡箍固定块内的卡箍将接口卡紧即可。该胶管组装装置,结构简单,胶管稳定性高,不易晃动,且适用于不同弯曲度的胶管,适用范围较广,组装快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