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VC薄膜的搅拌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3597发布日期:2018-11-20 21:0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PVC薄膜的搅拌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薄膜生产,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PVC薄膜的搅拌机构。



背景技术:

在PVC薄膜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聚氯乙烯粉末与配比后的油液通过搅拌机构进行混合便于后续利用挤出机挤出成型,如图1所示为一种搅拌机构,包括缸体1,缸体1上方盖合有搅拌盖2,搅拌盖2上方连接有粉末进料管45和液体进料管46,在缸体1内设有搅拌桨32,在工作时,聚氯乙烯粉末通过粉末进料管45进入缸体1内,油液通过液体进料管46进入缸体1内,然后通过搅拌叶的旋转将油液与聚氯乙烯粉末混合均匀,但是在物料刚进入缸体1内时,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会分别集中在缸体1内的两处地方,使得搅拌桨32不易将两者搅拌均匀,从而使得两者搅拌的时间长,混合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VC薄膜的搅拌机构,具有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混合速度快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VC薄膜的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缸体,所述缸体上方盖合有搅拌盖,所述缸体内设有搅拌机构,搅拌盖上设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固定在缸体上端的混合管,混合管为Y形,所述混合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连接在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下方的组合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连接有粉末进料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液体进料管,所述组合管与缸体内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氯乙烯粉末通过粉末进料管进入组合管中,油液通过液体进料管进入组合管中内,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混合后进入缸体内,由于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在进入缸体内时已经混合,使得搅拌机构将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搅拌均匀的时间更快,提高了搅拌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缸体底部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上端固定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杆的下端穿出第一支撑架并固定有从动链轮,所述缸体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固定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电机轴向下穿过第二支撑架并固定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通过传递链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电机通过链传动的方式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桨转动,实现对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的搅拌,并且由于旋转电机、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均位于缸体外部,使得旋转电机、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上的润滑油不会与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混合而影响后续的薄膜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盖内设有落料腔,所述落料腔内设有由驱动件带动旋转的送料斗,所述落料腔内沿环形均布有多个落料口,所述送料斗的一端位于组合管的下方另一段位于V形槽的上端,所述送料斗向落料口的一侧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组合管内混合后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落入送料斗,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从送料斗另一端至落料口并通过落料口进入缸体内,由于进料斗在驱动件的作用下不断旋转,使得混合后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能够通过不同位置的落料口的落入缸体内,使得缸体内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使得搅拌桨的各个桨叶均能接触到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使得搅拌桨在搅拌时各个桨叶均能发挥搅拌的作用,从而更快地将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搅拌均匀,提高了搅拌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固定在落料腔底部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与送料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电机的机壳带动送料斗转动使得混合后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能够较为均匀的落入缸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落料腔的底部设有环状的落料槽,所述落料口均布在落料槽内,所述送料斗远离组合管道的一端位于落料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料斗上的物料先落入落料槽内再通过落料口进入到缸体,落料槽能够存放一定的物料,使得物料能够集中在落料槽处而不会到处流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落料槽的截面为V形,所述落料口均布在落料槽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料槽的侧壁为斜面,使得落在落料槽上物料能沿着落料槽的侧壁花了,从而使得物料能够更加快速的通过落料口进入缸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落料腔的上壁上固定有多个辅助喷头,所述辅助喷头朝向落料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辅助喷头进行喷气可以使得物料不易堵塞在落料口处,进而使得物料能够顺畅的进入缸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上端均固定有鼓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鼓风机能够促进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下移,使得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不易堵塞,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能够稳定的滑入组合管中进行混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混合管使得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在进入缸体前先行混合,然后通过旋转的送料都将混合后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通过多个方位送入缸体内,使得缸体内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使得搅拌桨在搅拌时,搅拌桨的各个桨叶均能接触到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起到将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搅拌均匀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搅拌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一种搅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凸显本实施例中缸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缸体;2、搅拌盖;3、搅拌机构;4、进料机构;5、第一支撑架;6、第二支撑架;21、落料腔;22、旋转电机;23、送料斗;24、落料槽;25、落料口;26、辅助喷头;31、搅拌杆;32、搅拌桨;33、从动链轮;34、搅拌电机;35、主动链轮;36、传递链条;41、混合管;42、第一连接管;43、第二连接管;44、组合管;45、粉末进料管;46、液体进料管;47、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PVC薄膜的搅拌机构,如图2、图3所示,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架5上的缸体1,缸体1上方盖合有搅拌盖2,缸体1内设有搅拌机构3,搅拌盖2上设有进料机构4。

如图2、图3所示,搅拌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在缸体1底部的搅拌杆31,搅拌杆31的上端固定有搅拌桨32,搅拌杆31的下端向下穿过第一支撑架5并固定有从动链轮33,在缸体1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架6,第二支撑架6上固定有搅拌电机34,搅拌电机34的电机轴上向下穿出第二支撑架6并固定有主动链轮35,主动链轮35与从动链轮33通过传递链条36连接,搅拌电机34可以通过链传动的方式带动搅拌桨32转动,从而使得位于缸体1内的聚四氟乙烯粉末和油液能够混合均匀。

如图2、图4所示,进料机构4包括固定在缸体1上端的混合管41,混合管41为Y形,混合管41包括第一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43和连接在第一连接管42与第二连接管43下方的组合管44,在第一连接管42上连接有倾斜设置的粉末进料管45,在第二连接管43上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液体进料管46,聚氯乙烯粉末通过粉末进料管45进入组合管44中,油液通过液体进料管46进入组合管44中内,使得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在组合管44中混合,并且在第一连接管42和第二连接管43的上端均固定有鼓风机47,鼓风机47能够促进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下移,使得第一连接管42和第二连接管43不易堵塞,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能够稳定的滑入组合管44中进行混合。

如图3、图4所示,在搅拌盖2内设有落料腔21,在落料腔21的底部固定有旋转电机22,旋转电机22的电机轴朝上并固定有送料斗23,在落料腔21的底部设有环状的落料槽24,落料槽24的截面为V形槽,V形槽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与缸体1内部连通的落料口25,组合管44穿入落料腔21内,送料斗23的一端位于组合管44的下方另一端位于V形槽的上端,送料斗23向V形槽一侧向下倾斜,在组合管44内混合后的物料落在送料斗23内并通过送料斗23落入落料槽24内,落入落料槽24的物料通过落料口25落入缸体1内,并且旋转电机22会带动送料斗23转动,使得物料从不同方位的落料口25落入缸体1内,使得落入缸体1内的物料在缸体1各处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使得搅拌桨32转动时,能够更快将已经混合后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搅拌均匀,并且由于物料在缸体1各处分布使得搅拌桨32转动各处的受力较为均匀,搅拌桨32不易损坏。

如图3、图4所示,在落料腔21的上壁上固定有多个辅助喷头26,辅助喷头26朝向落料槽24,当物料落入落料槽24内后,通过辅助喷头26进行喷气可以使得物料不易堵塞在落料口25处,从而使得物料能够顺畅的进入缸体1内。

具体工作过程:聚氯乙烯粉末通过粉末进料管45进入组合管44中,油液通过液体进料管46进入组合管44中内,使得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在组合管44中混合,背景技术中底搅拌桨32在搅拌时需要将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混合才能逐渐将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搅拌均匀,本实施例节省了搅拌桨32混合物料的过程,从而使得后续将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搅拌时能够更快将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在组合管44搅拌均匀,混合后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从组合管44落入进料斗中,并通过送料斗23落入落料槽24内,落入落料槽24的物料通过落料口25落入缸体1内,并且由于进料斗在旋转电机22的带动下不断旋转,使得混合后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从不同方位的落料口25进入到缸体1内,从而使得缸体1各处的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分布较为均匀,进而使得搅拌桨32在搅拌时各个桨叶均能接触到物料而发挥搅拌的作用,从而更快地将聚氯乙烯粉末和油液搅拌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