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焊合薄片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726发布日期:2019-01-15 22:2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焊合薄片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焊合薄片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医药领域用薄片是一种用于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的玻璃薄片,由于薄片的厚度非常薄,因此在储存时,需要将薄片焊合在两块塑料薄板之间,从而实现对薄片的保护。

现有技术中,大都是利用超音波焊合机进行焊合,而在利用超音波焊合机进行焊合工作时,需要在工作台上对塑料薄板进行定位,定位过程通常是手动的,无法使塑料薄板的定位准确,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焊合薄片的成型模具,其具有定位准确、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焊合薄片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位于上模具的下方,所述上模具远离下模具的一面开有用于连接超音波焊合机的接口,所述上模具靠近下模具的一面设有压口,所述下模具靠近上模具的一面设有与压口相配合的容纳腔,所述下模具通过压紧件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容纳腔与压口之间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腔用于容纳待焊合的塑料薄板,压口用于冲压塑料薄膜,上模具与超音波焊接机连接,超音波经过上模具到达至压口处,当压口贴合在塑料薄板上后,压口上的超音波传导至塑料薄板,两块塑料薄板之间剧烈摩擦,产生摩擦热,摩擦热使得塑料薄板的接合面熔化而完成胶合。相对于传统的手动调整塑料薄板的位置,下模具的容纳腔能够快速将塑料薄板相对于超音波焊接机的位置确定,从而实现定位的准确性和快速性,节省了手动定位时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口包括让位槽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压臂,所述压臂设置在上模具靠近下模具的一面上,所述让位槽位于两个压臂之间,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用于抵接压臂的承料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薄板通过承料台放置在容纳腔内,压口的压臂用于与塑料薄板需要焊接的部位接触,让位槽和承料台的设置使塑料薄板与上、下模具之间的接触面减小,避免压口压坏塑料薄板其余不用焊接的部位。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具的侧壁对称设有承压台,所述压紧件抵压在承压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件通过抵紧承压台使下模具固定在工作台上,利用压紧件和承压台的配合,方便下模具相对于上模具的位置调整。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紧件包括压紧片和固定螺栓,所述压紧片的中央位置开有长通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长通孔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压紧件远离下模具的端部设有调整件,所述调整件位于压紧片和工作台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穿设在压紧片的长通孔内,通过将固定螺栓旋进或者旋出工作台,从而调整压紧片与工作台之间的间隔;同时长通孔的设置使压紧片能够在固定螺栓上滑移,从而确定固定螺栓与下模具之间的距离;固定螺栓将压紧片下压,当压紧片抵压在承压台上后,调整件抵压在工作台上,从而使压紧片平衡,压紧下模具。

进一步设置:所述调整件包括调节杆和调节套筒,所述调节杆一端固定连接于压紧片上,另一端朝向工作台,所述调节套筒套设在调节杆朝向工作台的一端,所述调节套筒与调节杆之间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套筒与调节杆之间螺纹配合,当压紧片与工作台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套筒实现压紧片远离下模具的一端与工作台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压紧片与承压台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压紧力更加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具朝向上模具的一面开设有卸料槽,所述卸料槽分布在容纳腔的四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塑料薄板的焊合完成后,卸料槽的设置便于将焊合完成后的塑料薄板从容纳腔内取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卸料槽呈“U”形,所述卸料槽的槽底低于承料台,所述卸料槽的开口朝向下模具的外侧开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料槽的开口朝向外侧设置,便于手指的进入,同时卸料槽的槽底低于承料台,当塑料薄板贴合在承料台上时,塑料薄板与卸料槽的槽底之间存在间隔,便于手指进入卸料槽后将完成后的塑料薄板拨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具位于压臂之间的腰面上贯通有调频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不同性质的塑料薄板,需要对超音波焊接机进行调频,设置的调频口便于将调频工具伸入上模具内,实现对超音波焊接机的调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设置,使得在焊合塑料薄板时,塑料薄板的位置能够得到准确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2、压紧件的设置使下模具在工作台上的固定更为牢固,压紧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本成型模具、工作台和超音波焊接机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调整件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上模具;11、接口;12、压口;121、压臂;122、让位槽;13、调频口;2、下模具;21、容纳腔;22、承料台;23、卸料槽;24、承压台;3、压紧件;31、压紧片;311、长通孔;32、固定螺栓;33、调整件;331、调节杆;332、调节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用于焊合薄片的成型模具,参照图1,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模具1位于下模具2上方,上模具1远离下模具2的一面设有接口11(参照图2),上模具1通过接口11可拆卸连接于超音波焊接机,工作台设置在地面上,下模具2可拆卸固定于工作台上。

参照图1,在工作时,上模具1朝向下模具2运动,两块塑料薄板叠放在下模具2上,上模具1下移至塑料薄板表面后,超音波焊接机将超音波经上模具1传导给塑料薄板,两块塑料薄板之间强烈摩擦,产生摩擦热,从而实现焊合。

参照图2,上模具1朝向下模具2的一面设有呈“U”形的压口12,压口12包括压臂121和让位槽122,上模具1朝向下模具2的一面设为倒“凹”字形,让位槽122为“凹”字形区域的凹陷部位,压臂121为“凹”字形区域两侧的凸出部位。

参照图3,下模具2朝向上模具1(参照图1)的一面设有容纳腔21,容纳腔21与压口12(参照图2)之间间隙配合,位于容纳腔21内的相对内壁上设有承料台22,承料台2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与压臂121相对应,承料台22与压臂121(参照图2)互相配合,共同夹紧并对塑料薄板进行焊合。

焊合时,塑料薄板放置于承料台22后,上模具1开始朝向下模具2运动,压臂121贴合在塑料薄板上,超音波焊接机发射出来的超音波压臂121传导给塑料薄板,从而实现塑料薄板的焊合。由于塑料薄板的材质为塑料,材质较为脆弱,让位槽122的设置以及承料台22之间的凹陷区域使塑料薄板的中央部位腾空,避免了压紧焊合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压碎塑料薄板不用焊合的部分。

参照图3,在下模具2靠近上模具1(参照图1)的一面上开有卸料槽23,卸料槽23分布在容纳腔21的四周,卸料槽23呈横置的“U”形,卸料槽23的开口朝向下模具2的外侧开设,卸料槽23的槽底低于承料台22。

在塑料薄板焊合完成后,上模具1脱离下模具2,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卸料槽23将手指伸入卸料槽23内,利用手指将焊合好的塑料薄板拨出容纳腔21,卸料槽23的槽底低于承料台22设置使塑料薄板与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便于塑料薄板的拨出。

参照图2,对于不同性质的塑料薄板,超音波焊接机需要进行频率的调整,上模具1在与超音波焊接机的焊头之间虽然为可拆卸连接,但是在应对不同的塑料材质时,不停进行拆卸费时费事,因此在上模具1位于两个压臂121之间的侧面上开有调频口13,调频口13贯通上模具1,操作人员能够将调频工具伸入调频口13内,实现对超音波焊接机的超音波频率的调整。

参照图3,位于下模具2的侧壁设有承压台24,承压台24对称设置在下模具2的相对侧面,承压台24朝向工作台的一面与下模具2朝向工作台的一面共面,位于承压台24上抵压有压紧件3(参照图1),通过压紧件3的压紧,实现下模具2在工作台上的固定。

参照图4,压紧件3包括压紧片31和固定螺栓32,压紧片31为一块矩形板,压紧片31的的中间位置沿着压紧片31的长度方向开有长通孔311,固定螺栓32穿过长通孔311,一端抵触在压紧片31上,另一端螺纹连接于工作台的水平面上。

参照图4,在压紧片31远离下模具2的端部设有调整件33,调整件33位于压紧片31与工作台之间,。

参照图5,调整件33包括调节杆331和调节套筒332,调节杆331一端固定连接于压紧片31,另一端朝向工作台,调节杆331靠近工作台的的端部设有外螺纹,调节杆331朝向工作台的一端与调节套筒332套接,调节套筒332与调节杆331之间螺纹配合。

在使用压紧件3压紧下模具2时,压紧件3远离调整件33的一端抵触在承压台24上,在工作台上旋进或者旋出固定螺栓32,调整压紧片31与工作台之间的距离,从而压紧承压台24,设置在压紧片31末端的调整件33用于调整压紧片31末端距离工作台的高度,从而使压紧片31贴合在承压台24上的力更大。

具体工作过程:

1、通过压紧件3调整下模具2相对于上模具1的位置,使下模具2的容纳腔21正对于上模具1的压口12;

2、在下模具2的容纳腔21内放置需要焊合的塑料薄板,开启超音波焊接机,超音波焊接机将超声波传导至上模具1的压臂121处,超音波焊接机驱动上模具1朝向下模具2运动,当上模具1贴合在塑料薄板上时,超音波经过压臂121传输至塑料薄板,塑料薄板之间产生摩擦热,实现互相之间的焊合;

3、将上模具1脱离出下模具2,手指伸入卸料槽23内,将焊合好后的塑料薄板由容纳腔21内拨出,完成塑料薄板的焊合工序。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