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9328发布日期:2019-01-18 19:1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膜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凝珠包装机中,水溶性薄膜的两端通过夹子被夹持固定在滚筒上,但是,采用这种薄膜固定结构需要在水溶性薄膜两端预留比较大的宽度,以满足夹持需要,这会对薄膜造成比较大的浪费,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水溶性薄膜的两端需要预留比较大的宽度来通过夹子夹持固定在滚筒上,浪费薄膜,增加产品生产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其中,包括:

分别设置在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两端的真空凹槽;

在真空凹槽的顶端覆盖有多孔材料;

所述真空凹槽内通入真空,水溶性薄膜两端分别被吸附固定在多孔材料上。

所述的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其中,所述多孔材料与真空凹槽的上端面平齐,多孔材料与真空凹槽之间过盈配合。

所述的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其中,多孔材料上各个孔的孔径尺寸为:0.5µm≤孔径≤500µm。

所述的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其中,在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内设置有用于在吸附时缓冲滚筒两端的真空凹槽中真空度的急剧变化、使各个真空凹槽的气流流量稳定的真空汇流室,所述真空凹槽与真空汇流室连接,真空汇流室外接真空装置。

所述的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其中,所述多孔材料的宽度不小于3mm。

所述的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其中,在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凝珠成型的模具型腔,所述多个模具型腔置于两个真空凹槽之间,多孔材料与相邻模具型腔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cm。

所述的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其中,所述多孔材料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陶瓷材料或铝型材材料或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通过在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两端设置真空凹槽,在真空凹槽的顶端设置多孔材料,多孔材料与真空凹槽的上端面平齐,往真空凹槽内通入真空,使薄膜两端被吸附固定在滚筒上;通过真空吸附代替夹子夹持,可以大大减少水溶性薄膜两端预留的宽度,降低水溶性薄膜的浪费,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整个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的结构设置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夹膜装置,包括:

分别设置在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200两端的真空凹槽100;

在真空凹槽100的顶端覆盖有多孔材料(多孔材料与真空凹槽100顶端的形状和大小匹配);

所述真空凹槽100内通入真空,水溶性薄膜两端分别被吸附固定在多孔材料上。通过在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200两端设置真空凹槽100,在真空凹槽100的顶端设置多孔材料,往真空凹槽100内通入真空,使薄膜两端被吸附固定在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200上;通过真空吸附代替夹子夹持,可以大大减少水溶性薄膜两端预留的宽度,降低水溶性薄膜的浪费,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为了避免真空凹槽100内的真空泄漏,影响水溶性薄膜的吸附效果,所述多孔材料与真空凹槽100的上端面平齐,多孔材料与真空凹槽100之间过盈配合。

具体地,为了保证水溶性薄膜的受力均匀,多孔材料上各个孔的孔径在0.5µm-500µm之间。

具体地,在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200内设置有真空汇流室,所述真空凹槽100与真空汇流室连接,真空汇流室外接真空装置;所述真空凹槽100和真空汇流室均作为一个缓冲气流的空间而设置,能有效减慢吸附时气体的流速,避免薄膜因一瞬间吸力过大造成局部拉伸变形过大而被拉破;其中,真空凹槽100用于缓冲吸附时设置在真空凹槽100顶端的多孔材料中各个孔真空度的急剧变化,使多孔材料中各个孔的气流流量稳定;真空汇流室用于缓冲吸附时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200两端的真空凹槽100中真空度的急剧变化,使各个真空凹槽100的气流流量稳定。

进一步地,为了满足吸附要求(保证水溶性薄膜在加工过程中被吸附固定不会移动),所述多孔材料的宽度不小于3mm。

进一步地,为了尽可能减少水溶性薄膜两端预留的宽度,在水溶性薄膜成型模具200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凝珠成型的模具型腔230(所述模具型腔230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截面为方形的模具型腔,还可以截面是其他形状的模具型腔,如截面为圆形的模具型腔),所述多个模具型腔230置于两个真空凹槽100之间,多孔材料与相邻模具型腔230(相邻模具型腔230为与多孔材料距离最小的模具型腔230)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cm。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材料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陶瓷材料或铝型材材料或塑料制成。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