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式双输出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294发布日期:2019-08-16 21:5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星式双输出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出机。



背景技术:

挤出机常用于对塑料等物料进行均匀混合,其驱动装置通常通过一变速箱与挤料杆连接,从而驱动挤料杆在挤料筒内转动以混合物料,现有的挤出机,其挤料杆通常仅能绕挤料杆的中心轴转动,动作较为单一,对物料的混合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对物料的混匀效果的行星式双输出挤出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星式双输出挤出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挤料筒、驱动装置和变速箱,所述挤料筒的内腔中可转动设置有挤料杆,所述的挤料杆具有连接部和螺旋状的挤料部;所述的变速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的变速装置,所述变速装置包括:

输入机构,设置在箱体上,所述输入机构与所述的驱动装置相连接;

输出座,设置在箱体上,所述的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输入机构驱动所述输出座相对箱体绕一公转旋转轴转动;

输出件,设置在输出座上,其前端具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的输出部,所述的输出部与连接部相连而使挤料杆能够与输出件同步运动,输出部的横向中心轴偏离所述公转旋转轴而使所述输出部能够随输出座绕公转旋转轴转动;所述输入机构通过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的输出件传动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的输入机构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输出件相对输出座绕所述输出部的横向中心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输出座相对箱体绕公转旋转轴的转动方向与输出件相对输出座绕输出部的横向中心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的输出部为设置在输出件前端的轴孔,所述的连接部为与所述轴孔相适配的连接轴。

优选的,所述输出件的前部呈圆轴状,输出座的前部设置有与输出件的前部相适配的安装孔,输出件的前部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箱体上的一传动件,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上的内齿轮和设置在所述输出件上的外齿轮,所述内齿轮和外齿轮相适配并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机构包括均可转动设置在箱体上的输入件、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的输入件上设置有主齿轮,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第二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的输出座上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其中,

所述的主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或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同时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而使输入件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同步反向转动;

所述的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相啮合而使第一传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输出座转动;所述的第四传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而使第二传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传动件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上可转动设置有一第五传动齿轮,所述的主齿轮与第五传动齿轮相啮合,第五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或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而使主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或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件上设置有输入轴,输入机构通过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的驱动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挤料筒上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内腔与挤料筒的内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通过输入机构能够驱动输出座转动,而输出件的输出部偏离公转旋转轴,因此能够驱动输出部绕公转旋转轴进行公转运动,驱动装置通过输入机构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能够在输出部进行公转运动的同时驱动输出件绕输出部的横向中心轴转动,即使得输出部能够进行自转运动,由此使得与输出部相连的挤料杆能够在挤料筒内同时进行公转和自转运动,结构新颖巧妙,能够有效提升对物料的混匀效果,同时结构也较为简单,方便制造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变速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行星式双输出挤出机,包括机架71,机架71上设置有挤料筒73、驱动装置72和变速箱,挤料筒73的内腔中可转动设置有挤料杆74,挤料杆74具有连接部742和螺旋状的挤料部741;变速箱包括箱体10和设置在箱体10上的变速装置,变速装置包括:输入机构,设置在箱体10上,输入机构与驱动装置72相连接;输出座20,设置在箱体10上,驱动装置72能够通过输入机构驱动输出座20相对箱体10绕一公转旋转轴转动;输出件30,设置在输出座20上,其前端具有与连接部742相适配的输出部31,输出部31与连接部742相连而使挤料杆74能够与输出件30同步运动,输出部31的横向中心轴偏离公转旋转轴而使输出部31能够随输出座20绕公转旋转轴转动;输入机构通过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与输出件30传动连接,驱动装置72能够通过输入机构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输出件30相对输出座20绕输出部31的横向中心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72通过输入机构能够驱动输出座20转动,而输出件30的输出部31偏离公转旋转轴,因此能够驱动输出部31绕公转旋转轴进行公转运动,驱动装置72通过输入机构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能够在输出部31进行公转运动的同时驱动输出件30绕输出部31的横向中心轴转动,即使得输出部31能够进行自转运动,由此使得与输出部31相连的挤料杆74能够在挤料筒73内同时进行公转和自转运动,结构新颖巧妙,能够有效提升对物料的混匀效果,同时结构也较为简单,方便制造和使用。驱动装置72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通常采用驱动电机,当然,实际应用中,驱动装置72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气动马达等其他常用结构。

输出座20相对箱体10绕公转旋转轴的转动方向与输出件30相对输出座20绕输出部31的横向中心轴的转动方向相反,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匀效果。

输出部31为设置在输出件30前端的轴孔,连接部742为与轴孔相适配的连接轴,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使用,当然,实际应用中,输出部31也可采用输出轴、法兰盘等其他常用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输出件30的前部呈圆轴状,输出座20的前部设置有与输出件30的前部相适配的安装孔21,输出件30的前部可转动设置在安装孔21内,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该安装孔21的横向中心轴偏离公转旋转轴。

输入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箱体10上的一传动件40,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传动件40上的内齿轮41和设置在输出件30上的外齿轮32,内齿轮41和外齿轮32相适配并相啮合,从而使得传动件40转动时能够通过内齿轮41和外齿轮32的配合驱动输出件30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输入机构包括均可转动设置在箱体10上的输入件51、第一传动轴52和第二传动轴,输入件51上设置有主齿轮511,第一传动轴52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521和第三传动齿轮522,第二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输出座20上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22,传动件40上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42,其中,主齿轮511与第一传动齿轮521或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同时第一传动齿轮521和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而使输入件51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轴52和第二传动轴同步反向转动;第三传动齿轮522与第一从动齿轮22相啮合而使第一传动轴52转动时能够带动输出座20转动;第四传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42相啮合而使第二传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传动件40转动。本输入机构采用了齿轮传动的结构,结构更为紧凑,有助于减小变速箱的体积,方便制造和使用,当然,实际应用中,输入机构也可采用链传动、带传动、蜗轮蜗杆机构等其他常用传动机构,并不局限于此。

箱体10上可转动设置有一第五传动齿轮,主齿轮511与第五传动齿轮相啮合,第五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521或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而使主齿轮511与第一传动齿轮521或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这样方便调整输入件51在箱体10上的位置,方便变速箱的安装和使用。

输入件51上设置有输入轴512,输入机构通过输入轴512与驱动装置72相连,结构简单,方便装配和使用,实际应用中,输入件51同样可采用法兰盘等其他常用连接结构来与驱动装置72相连。

挤料筒73上设置有进料斗731,进料斗731的内腔与挤料筒73的内腔相连通,便于向挤料筒73内添加物料,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中输出座20的前部呈圆轴状,公转旋转轴即为输出座20前部的横向中心轴,当然,实际应用中,输出座20也可采用其他常用的形状和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变速箱上还设置有若干轴承60,这些轴承60设置在输入件51、输出座20、输出件30、传动件40、第一传动轴52、第二传动轴等转动部件与箱体10之间,用于减小这些转动部件转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提高变速箱的传动效率。本实施例中输入轴512通过一联轴器75与驱动装置72相连,能够避免因装配误差等造成驱动装置72和变速箱受力不均而出现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