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冷却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601发布日期:2019-04-16 22:3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冷却水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水槽,尤其是一种节能冷却水槽。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物品,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有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线缆在生产时,根据需要在线缆外表面涂上不同颜色,将涂料固化后进入冷却水槽冷却。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冷却装置, CN203791275U公开了一种漆包线裸线清洗装置,包括进水管、清洗水槽、第一出水管,清洗水槽下方设置有回水收集槽,清洗水槽和回水收集槽间通过第一出水管相连通,进水管与回水收集槽相连通,还包括气泵,第一出水管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滤网,清洗水槽上固连有布水块,清洗水槽内设有喷水块和与喷水块相对应的擦洗块,所述喷水块朝向清洗水槽的一端设有出水口,喷水块靠近出水口处和擦洗块朝向喷水块出水口的一端均可拆卸式固连有毛毡。本实用新型通过布水块和喷水块实现漆包线表面均匀喷水,第一出水管内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滤网,这样能够对冲洗时的水进行回用,低了成本且水清洗过程均匀。但是这种需要设置清洗水槽和位于清洗水槽下方的回水收集槽,安装时比较麻烦且不易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清洗水槽和位于清洗水槽下方的回水收集槽,安装时比较麻烦且不易维护。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冷却水槽,包括第一清洗水槽和第二清洗水槽,它还包括中转收集箱、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走线轮和排放管,所述第一清洗水槽和第二清洗水槽分别位于中转收集箱两侧且它们与中转收集箱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中转收集箱上开设有与第一清洗水槽和第二清洗水槽槽口大小相适配的连接口,所述第一盖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第一清洗水槽上且长度等于第一清洗水槽的长度、所述第二盖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第二清洗水槽上且长度等于第二清洗水槽的长度,第一进水管与第一盖板连通,所述第一清洗水槽宽度方向的槽体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口且第一清洗水槽宽度方向的槽体侧壁内开设有与溢流口连通的溢流水道,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的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一清洗水槽内的溢流水道连通、另一端穿入中转收集箱,所述排放管与中转收集箱连通,所述走线轮有两个、分别与第一清洗水槽和第二清洗水槽连接,所述中转收集箱内开设有第一张力轮、第二张力轮、张力轮安装架和导轨,第一张力轮的轮轴与中转收集箱活动连接,第二张力轮的轮轴安装在张力轮安装架上,张力轮安装架与导轨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二进水管与第二盖板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也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二清洗水槽槽宽度方向的槽体侧壁上也设置有溢流口且第二清洗水槽宽度方向的槽体侧壁内也开设有与溢流口连通的溢流水道,所述的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二清洗水槽内的溢流水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内设置有水路且设置有与水路连接的若干个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管穿入第一盖板与第一盖板内的水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穿入第二盖板与第二盖板内的水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采用双层结构设置水槽,而是采用了清洗水槽与中转收集箱,这样既能够能够很好的对水利用又能够控制水的流速,安装方便且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放大图。

图3为第一清洗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第一清洗水槽1、第二清洗水槽2、中转收集箱3、第一盖板4、第二盖板5、第一进水管6、第一出水管7、走线轮8、排放管9、溢流水道10、控制阀11、第一张力轮12、第二张力轮13、张力轮安装架14、导轨15、第二进水管16,线缆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节能冷却水槽,包括第一清洗水槽1和第二清洗水槽2,它还包括中转收集箱3、第一盖板4、第二盖板5、第一进水管6、第一出水管7、走线轮8和排放管9,所述第一清洗水槽和第二清洗水槽分别位于中转收集箱两侧且它们与中转收集箱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第一清洗水槽所在高度高于第二清洗水槽,中转收集箱上开设有与第一清洗水槽和第二清洗水槽槽口大小相适配的连接口,所述第一盖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第一清洗水槽上且长度等于第一清洗水槽的长度、所述第二盖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第二清洗水槽上且长度等于第二清洗水槽的长度,第一进水管与第一盖板连通,所述第一清洗水槽宽度方向的槽体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口且第一清洗水槽宽度方向的槽体侧壁内开设有与溢流口连通的溢流水道10,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11,所述的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清洗水槽内的溢流水道连通、另一端穿入中转收集箱,所述排放管与中转收集箱连通,所述走线轮有两个、分别与第一清洗水槽和第二清洗水槽连接,所述中转收集箱内开设有第一张力轮12、第二张力轮13、张力轮安装架14和导轨15,第一张力轮的轮轴与中转收集箱活动连接,第二张力轮的轮轴安装在张力轮安装架上,张力轮安装架与导轨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中转收集箱上开设有与第一清洗水槽和第二清洗水槽槽口大小相适配的连接口,这样使得第一清洗水槽中的水能够进入中转收集箱且使得中转收集箱中的水能够进入第二清洗水槽,中转收集箱的内底部所在高度最好与第二清洗水槽槽口所在高度一致、使得水方便进入第二清洗水槽(如果不这样设置,使用时需等到中转收集箱水收集到一定的量使得液面顶部的高度高于第二清洗水槽槽口所在高度时水才会进入第二清洗水槽),设置排放管用来排放中转收集箱中多余的水,具体的可以在地面上开设收集槽将水收集(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顺便将第二清洗水槽中的水进行回收),也可以通过管道与排放管连接从而排放水槽中多余的水。设置盖板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灰尘等杂质进入清洗水槽和回水收集槽,这样清洗水槽中的水不需要频繁的进行更换,且配合溢流口的使用更具有科学性且不会堵塞溢流口,设置控制阀用于控制溢流水道流出的水的流速。设置走线轮,配合中转收集箱中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第二张力轮的轮轴安装在张力轮安装架上,张力轮安装架与导轨活动连接,这样既能够能够很好的对水利用且对线缆提供合适的张力从而准确对线缆进行导向。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第二进水管16和第二出水管,第二进水管与第二盖板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也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二清洗水槽槽宽度方向的槽体侧壁上也设置有溢流口且第二清洗水槽宽度方向的槽体侧壁内也开设有与溢流口连通的溢流水道,所述的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二清洗水槽内的溢流水道连通。采用这种设置,能够方便的控制第二第二清洗水槽内的液面高度,当需要排放多余的水时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具体的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出水管从而排放水槽中多余的水)。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2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内设置有水路且设置有与水路连接的若干个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管穿入第一盖板与第一盖板内的水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穿入第二盖板与第二盖板内的水路连通。采用这种设置方式,通过水路进行加水,能够更均匀的将水喷洒到线缆上,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进水管向清洗水槽内加水,线缆17首先通过第一清洗水槽一侧的走线轮进入第一清洗水槽内,之后线缆离开第一清洗水槽的另一侧进入中转收集箱,线缆经过中转收集箱中的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后离开中转收集箱从第二清洗水槽一侧进入第二清洗水槽内,最后线缆从第二清洗水槽另一侧离开并通过第二清洗水槽上的走线轮的引导进入下一工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