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保护帽和快速插接配电线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600发布日期:2019-04-16 22:3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保护帽和快速插接配电线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连接保护帽和应用该线缆连接保护帽的快速插接配电线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中压配电系统中,大多通过线缆连接器来实现进出线电缆的连接。线缆连接器通常包括线缆连接座和线缆连接管,通过将线缆连接座和线缆连接管插接配合,实现进出线电缆导通。但是,现有线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座一般安装在设备上,在不使用设备时,线缆连接座和线缆连接管是分离的,此时,线缆连接座暴露在外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线缆连接座内的导电件因灰尘、杂物或因水而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保护帽,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且能有效保护线缆连接座的线缆连接保护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缆连接保护帽,用于保护线缆连接座,所述线缆连接座包括连接座组件,所述线缆连接保护帽包括:

外壳,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凹设有连通所述容纳槽的限位槽;

内壳,具有与所述连接座组件配合连接的容纳腔,所述内壳的底部凸设有限位部,所述内壳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限位部容纳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内壳与外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包括: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并连接所述连接座组件;

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覆于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壁,所述导电层的底部凸设有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有导电连接片。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的内壁形成有至少一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座组件具有定位部,所述连接座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台阶限位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限位槽的通孔,所述外壳的外壁邻近所述通孔设有接地片,所述接地片开设有接线孔,所述导电连接片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地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连接保护帽还包括扣接组件,所述扣接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外壁,所述连接座组件设有连接扣,所述线缆连接保护帽通过所述扣接组件与所述连接扣的配合与所述连接座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扣接组件包括:

固定座,固设于所述外壳的外壁;

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锁紧扣,所述锁紧扣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臂邻近所述固定座的一端,所述锁紧扣远离所述转动臂的一端形成有扣孔;

所述线缆连接保护帽与所述连接座组件连接时,所述锁紧扣的扣孔套设于所述连接扣,所述转动臂绕所述固定座转动时拉动所述锁紧扣,以使锁紧扣锁紧所述连接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凸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耳,两个所述凸耳均开设有轴孔,所述转动臂的端部凸设有两个相背离设置的转轴,所述转动臂通过所述转轴和所述轴孔的配合与所述固定座的凸耳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臂邻近所述转轴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孔,所述锁紧扣远离所述扣孔的端部凸设有两个相背离设置的连接轴,所述锁紧扣通过所述连接轴和所述连接孔的配合与所述转动臂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转轴的端部朝向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倾斜设置;

且/或,所述固定座还凸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远离所述凸耳设置,所述转动臂抵接与所述固定座时,所述限位片用于限位转动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快速插接配电线缆连接结构,包括线缆连接座和上述所述的线缆连接保护帽,所述线缆连接座包括连接座组件,所述连接座组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线缆连接保护帽包括外壳和内壳,其中,外壳形成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底壁凹设有连通容纳槽的限位槽;内壳具有与连接座组件配合连接的容纳腔,内壳的底部凸设有限位部,内壳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槽内,且限位部容纳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内壳与外壳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保护帽利用外壳和内壳套接结构,以确保对连接座组件的保护和封盖;同时,通过在外壳设置容纳槽和限位槽,配合内壳的限位部,以实现外壳和内壳的稳固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在内壳设置容纳腔,使得线缆连接保护帽与连接座组件连接时,连接座组件部分容纳于容纳腔内,以实现对连接座组件的保护和封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缆连接保护帽不仅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且能有效保护线缆连接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保护帽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保护帽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保护帽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扣接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插接配电线缆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缆连接保护帽100,用于保护线缆连接座400。如图5所述,线缆连接座400包括连接座组件41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线缆连接保护帽100包括外壳1和内壳2。其中,外壳1形成有容纳槽1a,容纳槽1a的底壁凹设有连通容纳槽1a的限位槽1b;内壳2具有与连接座组件410配合连接的容纳腔2a,内壳2的底部凸设有限位部221,内壳2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槽1a内,且限位部221容纳并限位于限位槽1b内,以使内壳2与外壳1连接。

具体地,线缆连接保护帽100为保护套结构,用于套设于线缆连接座400上,对线缆连接座400实现保护。线缆连接保护帽100的内壳2形成有用于容纳和保护连接座组件410的容纳腔2a,当线缆连接保护帽100套设于线缆连接座400上时,连接座组件410容纳于容纳腔2a内。线缆连接保护帽100的外壳1包覆于内壳2的外壁面,以对内壳2实现保护的同时,也对线缆连接保护帽100整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

为了实现外壳1和内壳2的稳固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底壁设置有限位槽1b,内壳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部221,内壳2套接于外壳1内时,通过限位部221和限位槽1b的配合,实现外壳1和内壳2的稳固连接。可以理解的,外壳1和内壳2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方式实现固定,例如焊接;外壳1和内壳2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连接,例如卡扣配合、插接配合、螺纹配合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保护帽100利用外壳1和内壳2套接结构,以确保对连接座组件410的保护和封盖;同时,通过在外壳1设置容纳槽1a和限位槽1b,配合内壳2的限位部221,以实现外壳1和内壳2的稳固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在内壳2设置容纳腔2a,使得线缆连接保护帽100与连接座组件410连接时,连接座组件410部分容纳于容纳腔2a内,以实现对连接座组件410的保护和封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缆连接保护帽100不仅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且能有效保护线缆连接座400。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壳2包括绝缘层21和导电层22,其中,绝缘层21具有容纳腔2a,容纳腔2a用于容纳并连接连接座组件410;导电层22包覆于绝缘层21的外侧壁,导电层22的底部凸设有限位部221,限位部221设有导电连接片222。

可以理解的,内壳2的侧壁(即容纳腔2a的腔壁)由绝缘层21和导电层22层叠形成。绝缘层21设置容纳腔2a,在线缆连接保护帽100与连接座组件410连接时,连接座组件410容纳于绝缘层21的容纳腔2a内,如此有利于隔绝线缆连接座400的连接座组件410导电,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在绝缘层21的外侧壁包覆导电层22,则有利于将线缆连接保护帽100的电性转移,进一步隔绝连接座组件410导电,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通过在导电层22的底部设置限位部221,如此有利于将内壳2容纳并限位于外壳1的容纳槽1a和限位槽1b内。进一步地,通过在限位部221设有导电连接片222,利用导电连接片222将线缆连接保护帽100的电性转移,以隔绝连接座组件410导电,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21的内壁形成有至少一限位台阶211,连接座组件410具有定位部411,连接座组件410容纳于容纳腔2a内时,定位部411与限位台阶211限位抵接。

具体地,限位台阶211设于内壳2容纳腔2a的开口处,限位台阶211的设置,有利于对连接座组件410实现定位,同时避免连接座组件410插入内壳2容纳腔2a时,对连接座组件410内的导电件产生损坏。可以理解的,连接座组件410设置有定位部411,当连接座组件410容纳于容纳腔2a内时,定位部411与限位台阶211限位抵接,以实现对连接座组件410保护和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a的底壁开设有连通限位槽1b的通孔11,外壳1的外壁邻近通孔11设有接地片12,接地片12开设有接线孔121,导电连接片222通过通孔11与接地片12连接。

可以理解的,外壳1的外壁设置接地片12,利用容纳槽1a的底壁的通孔11,可通过接地线将导电层22的电性引入接地片12,从而接入地下,从而提高线缆连接保护帽100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线缆连接保护帽100还包括扣接组件3,扣接组件3设于外壳1的外壁,连接座组件410设有连接扣412,线缆连接保护帽100通过扣接组件3与连接扣412的配合与连接座组件410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扣接组件3的设置,有利于实现线缆连接保护帽100和线缆连接座400的连接固定,确保线缆连接保护帽100对线缆连接座400的持久保护。具体地,线缆连接保护帽100和连接座组件410中二者之一设有扣接组件3,二者之另一设有连接扣412,线缆连接保护帽100通过扣接组件3和连接扣412的配合与连接座组件410实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扣接组件3和连接扣412可以是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插接结构、螺纹连接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扣接组件3包括固定座31、转动臂32和锁紧扣33,其中,固定座31固设于外壳1的外壁;转动臂3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31;锁紧扣3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转动臂32邻近固定座31的一端,锁紧扣33远离转动臂32的一端形成有扣孔331。

可以理解的,线缆连接保护帽100与连接座组件410连接时,锁紧扣33的扣孔331套设于连接扣412,转动臂32绕固定座31转动时拉动锁紧扣33,以使锁紧扣33锁紧连接扣412。

具体地,固定座31通过焊接、螺钉或其他紧固件固定于线缆连接保护帽100的外壳1外壁。转动臂32可相对于固定座31转动,转动臂32可以是单个杆状结构,也可以是由两个相对设置的臂组合而成的,当然,转动臂32只要是能够实现带动锁紧扣33相对于固定座31转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锁紧扣33可相对于转动臂32转动,锁紧扣33远离转动臂32的一端形成有扣孔331。利用扣孔331套设于连接扣412,转动臂32绕固定座31转动时拉动锁紧扣33,以使锁紧扣33的扣孔331锁紧连接扣412。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1凸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耳311,两个凸耳311均开设有轴孔312,转动臂32的端部凸设有两个相背离设置的转轴321,转动臂32通过转轴321和轴孔312的配合与固定座31的凸耳311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凸耳311的设置,有利于对转动臂32起到支撑作用,方便转动臂32相对于固定座31转动。凸耳311通过轴孔312和转轴321与转动臂32实现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臂32邻近转轴321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孔322,锁紧扣33远离扣孔331的端部凸设有两个相背离设置的连接轴332,锁紧扣33通过连接轴332和连接孔322的配合与转动臂32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在转动臂32上邻近转轴321开设连接孔322,利用连接孔322与锁紧扣33的连接轴332配合,实现锁紧扣33与转动臂32的转动配合。连接孔322邻近转轴321设置,有利于保证转动臂32转动时,能够拉动锁紧扣33,以使锁紧扣33的扣孔331锁紧连接扣412。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臂32远离转轴321的端部朝向远离固定座31的方向倾斜设置。如此设置,方便操作和转动转动臂3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1还凸设有限位片313,限位片313远离凸耳311设置,转动臂32抵接与固定座31时,限位片313用于限位转动臂3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快速插接配电线缆连接结构800,包括线缆连接座400和上述的线缆连接保护帽100,该线缆连接保护帽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快速插接配电线缆连接结构8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快速插接配电线缆连接结构800包括线缆连接座400和线缆连接头组件(未图示),线缆连接座400包括连接座组件410和前插420,前插420装设于设备壳体内,并与设备的线缆连接。连接座组件410包括双头连接管413和固定底座414,双头连接管413的一端与前插420连接,双头连接管413可用于线缆连接头组件的连接端子连接。固定底座414套设于双头连接管413的外侧壁,用于将双头连接管413固定于设备壳体上。

当线缆连接保护帽100装设于线缆连接座400时,双头连接管413的一端容纳于容纳腔2a内。双头连接管413设有定位部411,双头连接管413的定位部411与内壳2的限位台阶211抵接限位。固定底座414设有连接扣412,外壳1的锁紧扣33的扣孔331套设于连接扣412,转动臂32绕固定座31转动时拉动锁紧扣33,以使锁紧扣33锁紧连接扣412,从而实现线缆连接保护帽100与连接座组件410连接。

可以理解的,前插420可以是线缆连接中通常使用的可分离T型连接器或其它连接器,具体结构参照现有公开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前插420与双头连接管413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螺接、焊接等;前插420与双头连接管413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插接、卡扣连接等。

为了更好的装设在设备壳体上,并防止前插420与双头连接管413发生接触不畅,导致线缆无法导通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前插420与双头连接管413优选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具体地,前插420与双头连接管413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也即前插420与双头连接管413二者之一设有外螺纹,二者之一设有内螺纹,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实现螺接,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将双头连接管413固定在设备壳体上,通过固定底座414实现对双头连接管413和设备壳体的固定。具体地,固定底座414套设于双头连接管413的外侧壁,并与设备壳体的连接,例如采用螺接方式、焊接方式、卡扣、插接、销钉等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双头连接管413包括绝缘套管(未图示)、导电杆(未图示)及固定法兰415。其中,导电杆设于绝缘套管内,导电杆的一端设有与前插420配合的螺纹孔,导电杆的另一端设有插接槽,插接槽的内壁设有导电触指,线缆连接头组件的连接端子的一端插入插接槽内时与导电触指抵接;固定法兰415固设于绝缘套管外侧壁,并环绕绝缘套管的周向设置,固定法兰415开设有多个平行于绝缘套管的安装孔(未标示),固定底座414设有多个安装柱416,固定底座414通过安装柱416和安装孔的配合将双头连接管413固定于设备壳体上。

可以理解的,双头连接管413为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未标示)和第二连接段(未标示),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均有两层结构构成,也即绝缘套管和导电杆,绝缘套管包覆在导电杆的外侧壁。双头连接管413的第一连接段与前插420连接,双头连接管413的第二连接段与连接端子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段远离第二连接段的端部设有螺纹孔,也即第一连接段中导电杆的端部设有螺纹孔,前插420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柱(未图示),双头连接管413的第一连接段通过螺纹孔和螺纹柱的配合与前插420螺接。第二连接段远离第一连接段的端部设有插接槽,也即第二连接段中导电杆的端部设有插接槽,双头连接管413的第二连接段通过插接槽与连接端子的插接配合,实现双头连接管413与线缆连接头组件的插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双头连接管413的导电杆与连接端子的电性导通,插接槽的内壁设有导电触指,连接端子的一端插入插接槽内时与导电触指抵接,确保导电杆与连接端子的电性导通的同时,利用导电触指和连接端子的弹性抵接,降低了双头连接管413与连接端子的连接硬性,从而减小连接端子连接后应力过大的问题,从而有效防止双头连接管413的导电杆与连接端子发生过热甚至烧毁的事故,提高了快速插接配电线缆连接结构800的安全性。

为了更好的利用固定底座414将双头连接管413和设备壳体的固定,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套管外侧壁凸设有固定法兰415,固定法兰415环绕绝缘套管的周向设置,优选的,固定法兰415位于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固定底座414套设于双头连接管413中绝缘套管的外侧壁时,与固定法兰415抵接,并利用固定底座414将固定法兰415夹设固定在固定底座414和设备壳体之间,如此实现双头连接管413和设备壳体的固定。

具体地,固定法兰415开设有多个平行于绝缘套管的安装孔,固定底座414设有多个安装柱416。在安装固定双头连接管413时,将双头连接管413的第一连接段穿过设备壳体与前插420螺接,此时双头连接管413的固定法兰415与设备壳体抵接,固定底座414套设在双头连接管413的第二连接段,利用固定底座414的多个安装柱416分别穿过固定法兰415的多个安装孔,并穿过设备壳体后,利用锁紧件锁固安装柱416,以实现固定底座414将双头连接管413固定于设备壳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套管内嵌设有与导电杆间隔设置的屏蔽件,屏蔽件与固定法兰415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屏蔽件的设置,有利于屏蔽外界导电设备对双头连接管413内的导电杆产生干扰。在本实施例中,在固定底座414固定双头连接管413时,为了有效防止固定底座414的安装柱416对双头连接管413内的导电杆产生干扰,屏蔽件与固定法兰415对应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