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条的弯曲自动成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6604发布日期:2019-03-19 20:5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密封条的弯曲自动成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密封条的弯曲自动成形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弯曲状密封条的生产方式是,在直线形密封条挤出成形后,将直线形密封条放入注塑模具或模压模具中,通过注塑成形或模压成型制成弯曲状密封条,最后下弯曲状密封条上粘贴3M胶带(双面胶带)。这种挤出成形后二次注塑成形的加工方式,生产成本高,需要使用专用注塑机,制造专用注塑模具,生产后需要二次粘贴3M胶带(双面胶带),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波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密封条的弯曲自动成形设备,将原有的挤出、注塑、粘贴3M胶带(双面胶带)三道工序改善为挤出、自动弯曲两道工序,减少了生产设备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密封条的弯曲自动成形设备,包括控制机构和成型机构,成型机构包括定型底模及吊装在其上方的定型上模,定型上模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与定型底模的上表面具有张合自由度,关键在于:定型底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组弧形的下凹槽,定型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一组弧形的上凹槽,上凹槽与下凹槽扣合形成为用来容纳密封条的弧形的胎槽,下凹槽的底部开设有与真空设备连接且用于吸附密封条的真空吸附孔,升降驱动机构与控制机构连接。

所述的成型机构还包括底座、顶板及固定在底座与顶板之间的支撑柱,升降驱动机构固定在顶板上方,升降驱动机构的活动端穿过顶板后与设置在顶板下方的定型上模固定连接,定型底模与底座上端面固定连接,定型上模上与支撑柱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过孔,定型上模套装在支撑柱上并与支撑柱形成滑动配合。

所述的支撑柱上套装有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上缓冲垫位于定型上模上方,下缓冲垫位于定型上模下方,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都与定型上模固定连接。

所述的下凹槽底部还开设有插孔,插孔内设置有顶针,所有的顶针都与设置在底座下方的移动板固定连接,移动板借助设置在其下方的伸缩缸具有升降自由度,伸缩缸与控制机构连接,伸缩缸固定在底座下方,底座的下端面固定有支腿。

所述的定型底模是侧壁上开设有豁口的中空结构,豁口处设置有密封板,定型底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真空设备连接的过孔。

所述的定型上模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定型上模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热源连通的热源接头、用于与冷源连通的冷源接头、以及与外部连通的放气接头,热源接头、冷源接头和放气接头都与容纳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者把带3M胶带(双面胶带)的密封条放到定型底模上的下凹槽内,通过真空吸附孔的吸附,将密封条吸附固定在下凹槽内,然后利用升降驱动机构使定型上模下降,定型上模与定型底模扣合,密封条在胎槽内依次完成加热、塑形、冷却、定型后,利用升降驱动机构将定型上模抬起并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将密封条拿走即可。将原有的挤出、注塑、粘贴3M胶带(双面胶带)三道工序改善为挤出、自动弯曲两道工序,减少了生产设备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针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定型底模,2代表定型上模,3代表升降驱动机构,4代表底座,5代表顶板,6代表支撑柱,7代表顶针,8代表移动板,9代表伸缩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密封条的弯曲自动成形设备,包括控制机构和成型机构,成型机构包括定型底模1及吊装在其上方的定型上模2,定型上模2借助升降驱动机构3与定型底模1的上表面具有张合自由度,定型底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组弧形的下凹槽,定型上模2的下表面设置有一组弧形的上凹槽,上凹槽与下凹槽扣合形成为用来容纳密封条的弧形的胎槽,下凹槽的底部开设有与真空设备连接且用于吸附密封条的真空吸附孔,升降驱动机构3与控制机构连接。其中,定型底模1是侧壁上开设有豁口的中空结构,豁口处设置有密封板,定型底模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真空设备连接的过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与真空设备连接或者是断开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定型底模1也可以只在与下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吸附通道,所有的吸附通道都是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真空设备连通。

成型机构还包括底座4、顶板5及固定在底座4与顶板5之间的支撑柱6,升降驱动机构3固定在顶板5上方,升降驱动机构3的活动端穿过顶板5后与设置在顶板5下方的定型上模2固定连接,定型底模1与底座4上端面固定连接,定型上模2上与支撑柱6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过孔,定型上模2套装在支撑柱6上并与支撑柱6形成滑动配合,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柱6上套装有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上缓冲垫位于定型上模2上方,下缓冲垫位于定型上模2下方,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都与定型上模2固定连接。避免定型上模2与底座4之间、定型上模2与顶板5之间直接硬性接触而产生磨损,而且下缓冲垫的设置,使得定型上模2与定型底模1扣合在一起时更加紧密。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凹槽底部还开设有插孔,插孔内设置有顶针7,所有的顶针7都与设置在底座4下方的移动板8固定连接,移动板8借助设置在其下方的伸缩缸9具有升降自由度,伸缩缸9与控制机构连接,伸缩缸9固定在底座4下方,底座4的下端面固定有支腿。密封条经过加热、塑型、冷却、定型后,将伸缩缸9伸长,伸缩缸9推动移动板8向上运动,移动板8带动顶针7向上运动,将下凹槽内的密封条顶出,与操作人员手动从下凹槽内将密封条取出相比,利用顶针7将密封条顶出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定型上模2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定型上模2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热源连通的热源接头、用于与冷源连通的冷源接头、以及与外部连通的放气接头,热源接头、冷源接头和放气接头都与容纳腔连通。将热源接头与热源连接、冷源接头与冷源连接,利用热源向定型上模2的容纳腔内通入热气,即可对胎模内的密封条进行加热、塑型,塑型完成后,利用冷源向定型上模2的容纳腔内通入冷气,即可对胎模内的密封条进行冷却、定型,放气接头可以将容纳腔内的热气或者是冷气排出,可以提高加热和冷却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热源接头、冷源接头和放气接头都选用快速接头,不需要工具就可以实现容纳腔与冷源/热源/外部的连通或者是断开,操作时动作简单,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操作者把带3M胶带(双面胶带)的密封条放到定型底模1上的下凹槽内,通过真空吸附孔的吸附,将密封条吸附固定在下凹槽内,然后利用控制机构使升降驱动机构3伸长,推动定型上模2下降并与定型底模1扣合,将密封条密封在胎槽内,然后打开热源接头,并关闭放气接头和冷源接头,利用热源向定型上模2的容纳腔内通入热气,使密封条在胎槽内完成加热、塑型,塑型完成后,关闭热源接头,打开放气接头,将容纳腔内的热气排出,然后关闭放气接头并打开冷源接头,利用冷源向定型上模2的容纳腔内通入冷气,对胎模内的密封条进行冷却、定型,定型完成后,利用控制机构使升降驱动机构3收缩,将定型上模2抬起并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利用控制机构使伸缩缸9伸长,移动板8带动顶针7上移,利用顶针7将密封条从下凹槽内顶出,操作者将密封条拿走即可,然后利用控制机构使伸缩缸9收缩,移动板8带动顶针7下移回到初始位置,至此即完成了一次密封条的弯曲成形过程。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挤出、注塑、粘贴3M胶带(双面胶带)三道工序改善为挤出、自动弯曲两道工序,减少了生产设备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