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PS板挤塑模具用的除静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3706发布日期:2019-05-15 22:33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一种XPS板挤塑模具用的除静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静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XPS板挤塑模具用的除静电装置。



背景技术:

挤塑聚苯乙烯板(XPS挤塑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铺料与聚含物,通过口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它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结构,这种结构让挤塑板有极低的吸水性(几乎不吸收)、低导热系数、高抗压性、抗老化性(正常使用几乎无老化分解现象)。在螺杆挤出机中,塑料熔融体与螺杆、机壳摩擦,致使螺杆挤出挤出机和塑料熔融体带有大量静电,而且在后续工序中XPS挤塑板还会与其他设备摩擦,静电放电极易导致火灾,电击工人,影响工人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做出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XPS板挤塑模具用的除静电装置,该除静电装置可将成型过程中螺杆挤出机和模具上的静电导入地下,避免静电放电导致火灾和静电电击工人,同时在模具出料口对塑料熔融体进行除静电,降低XPS挤塑板的电荷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XPS板挤塑模具用的除静电装置,包括模具,所述模具的左侧为出料口,右侧为进料口,所述出料口外侧设置有第一静电消除器,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第二静电消除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通过螺栓与下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电消除器包括对称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上的离子风帘。离子风帘与外部气源接通,可吹出带有大量正电荷的气团,中和XPS挤塑板表面的负电荷,去除XPS挤塑板上的静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静电消除器包括通过螺栓与模具连接的铜环,该铜环上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有金属网。模具与螺杆挤出机连通,而且塑料熔融体与螺杆挤出机、模具都有摩擦,所以设备上的静电可通过铜环,经由导线导入埋在地下的金属网,最终导入地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由扁钢焊接而成,且埋设在地下至少70cm的深度。利用扁钢焊接成金属网,并埋于地下至少70cm,能保证静电顺利的导入地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模具进料口处接地,将模具和螺杆挤出机上的静电导入地下,避免设备静电荷积累过多,电击工人,破坏电子元件,甚至引发火灾。本实用新型在模具出料口对塑料熔融体吹离子风,中和塑料表面的静电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铜环连接示意图;

在图中:1 模具,2 离子风帘,3 出料口,4 进料口,5 导线,6 金属网,7 螺栓,8 铜环,9 上模,10 下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了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于本实用新型。

在图1中:模具1,离子风帘2,出料口3,进料口4,导线5,金属网6,螺栓7,铜环8,上模9,下模10。

如图1所示,一种XPS板挤塑模具用的除静电装置,包括模具1,所述模具1包括上模9和下模10,所述上模9通过螺栓7与下模10连接。模具1的左侧为出料口3,右侧为进料口4,所述出料口3外侧设置有第一静电消除器,所述进料口4处设置有第二静电消除器。所述第一静电消除器包括对称设置在上模9和下模10上的离子风帘2。离子风帘2接通外部气源,工作时吹出带有大量正电荷的气团,中和XPS挤塑板表面的负电荷。所述第二静电消除器包括通过螺栓7与模具1连接的铜环8,该铜环8上连接有导线5,所述导线5的一端连接有金属网6,所述金属网6由扁钢焊接而成,且埋设在地下至少70cm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将金属网埋设在地下70cm的深度。模具1与螺杆挤出机连通,而且塑料熔融体与螺杆挤出机、模具都有摩擦,所以设备上的静电可通过铜环8,经由导线5导入埋在地下的金属网6,最终导入地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螺杆挤出机、模具上的静电通过铜环8,经由导线5导入埋在地下的金属网6,最终导入地下。当塑料熔融体从模具出料口4流出成型时,离子风帘2吹出带有大量正电荷的气团中和XPS挤塑板表面的负电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